第309章 进京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老谭连续打了十天吊瓶,然后回老家陪母亲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和儿子一起回来后把省城的工作安排好,紧接着去了北京。
走之前和林燕谈了一次,但不咋成功。
林燕似乎没在意过年的事,从娘家回来后直接上了班。知道老谭支扩犯了,说了安慰话,并叫他不行别干了,好好养养身体,等身体好了自己开个小饭店,守家带地的,比给人打工强。
老谭没答应,因为开饭店不一定有现在挣得多,另外也扔不下阿巧,压根儿没想过单干的事。
老谭有意把话往俩人身上扯,林燕没兴趣,说孩子下半年上初中,走体育生,得把钱准备好。说体育生费钱,一般家庭供不起。上初中后开始打省比赛和全国比赛,每次比赛没一万块钱下不来,还不算训练费、服装费、吃吃喝喝。
“他现在一双鞋七、八百,还不敢买好的,好的两三千。一双鞋只能穿两个多月,再穿鞋底滑了,容易摔倒,给他买鞋都快买不起了。”林燕抱怨道。
“那就买好的。”老谭说。
“说得轻巧。”林燕哼了一声,然后说:“咱俩现在不能歇着,儿子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这六年就得十多万。然后大学四年,再考研,加一起七年,还得二十万。
毕业了不找工作呀,不结婚呀,买房子少说五十万。都是钱,赶紧挣吧。”
听老婆说这些,老谭别的话就不能说了。
“你在外面是挣得多,但花的也多,另外饭店不把准,不知道啥样呢。我现在一分钱不敢乱花,我们单位现在看着挺好,谁知道以后啥样?
现在我啥也不想,就是挣钱,给以后打基础,我可不想等我儿子上大学的时候没钱,到时候没处借去。你有时间去医大检查检查,看看到底咋回事------
我没时间陪你,还有,你那烟少抽,酒也少喝,啥身体不知道?
咱俩现在这样挺好,都挣钱。知道你啥意思,我不想那样,不习惯。你和外边那些女的少扯,能结婚咋地?我同意儿子也不带同意的。”
谈话也就到此为止。
林燕的话挑不出毛病,说实在的比以前好多了,能接受。尤其说到儿子上学的花费,老谭心悦诚服,这事一直林燕管,他很少操心,没细想过。
他想的是都挺好的,挣的钱交家,回家能有个地方睡就行。当然,要是再有老婆的温柔就更好了。
这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仿佛家是旅馆,住几天就走,而饭店才是家一样。
好像有点活反了。
总是挑林燕毛病,作为一家之主为家做了啥?管过孩子吗?想过老婆吗?就连房子都是老婆张罗着买的,等他回来装修都完事了。
说实话,这些年林燕为家付出的比老谭多,老谭就是个甩手掌柜的。在外人看来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是个人物。可是对家、对老婆、对孩子------
他对不住。
当然,不是说林燕没毛病,作为妻子,不理解和信任老公是最大的错误。
这也许就是俩人感情走到冰点的主要原因。
去北京前艳华找老谭谈了一次,说的当然是孩子的事,同时提出从今年开始退居二线,不再参与管理,和老邓过神仙日子去了。
老谭同意,同时祝贺她和老邓,希望天随人愿,给他俩添个一男半女。
现在,整个阿巧交给了老谭,比以前更累了。
到达北京,比他先到两天的周晓梅和东道主王淑兰在车站接了他,没做停留,直接到了柳林路正在装修的饭店。
装修已近尾声,再有半个月完工。饭店的一切手续大部分办完,差消防和卫生许可,这两个证得等装修完验收合格了才能发。
不得不说王淑兰是个交际创业型女人,在晚上给老谭接风洗尘时,来的有区干部和食药局的领导,还有主管消防的。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和王淑兰都成了朋友,有的已是好姐妹,无话不说相谈甚欢了。
人各有长处,善于交际朋友多,朋友多资源就多,这本来就是资源整合合作共赢的时代,能做到这一点事业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天,老谭开始筹建北京团队。
把华清调过来做厨师长,苏娅琪琪格调过来做饺子主管,在苏州表现不错的李静任经理,她的督导职
位由总部派过去的一个老店长担任。
三天后,这些人陆续到任,在周晓梅的带领下开始筹备人手,集中培训。
由于是进京的第一家店,老谭格外重视,亲自带领厨师和档口老大到京城的大小饺子馆考察,其中包括一些做得好的知名中餐馆。
然后亲自设计菜谱,在保持阿巧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合了当地食文化元素,保证一开业就打炮。
当然,最大的亮点是开放式厨房和养生酒,最吸引人的是东北饺子酒文化。
另外融合了现代元素的东北民俗风情的店面也是亮点,在整条街上吸引着老百姓的目光,都盼着早点开业,好进去尝尝。
这期间说一下对员工的培训。
业务技能方面的华清和李静负责,有流程有标准有实操,做的很好。
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老谭亲自做,员工有一小部分是从省城和呼市调过来的,其余大部分是新招的,其中包括两个主管。
第一天培训有一堂情景教学,老谭讲的是孝道感恩,朴实的语言加上真诚的讲述,员工们深受感动,大部分人都哭了。
课后,很多年轻的孩子都拿起手机,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电话,说的是父母期盼的多长时间听不到的平常问候,每一声都很简单,但叫人感动。
“妈,你最近身体好吗,腿还疼不?”
“爸,天冷,你上山多穿点------”
“妈,给你的钱你就花,下个月还给你转。”
“爸,我现在挺好的,你和我妈都好吧------”
“------”
当天晚上,两个新来的主管找到老谭,说自己有几个朋友也是做饭店的,没受过这样的培训,想第二天旁听一下。
老谭大方的答应了。
第二天上午的培训多了几个人,等到下午多了十多个。晚上,那些旁听者的老板也来了。
怎么说呢,老谭的培训实际,接地气,没啥华丽语言,也不是胡编乱造,全是二十年的职场生涯所总结出来的经验,用饭店人能听懂的语言说出来,大家容易接受,听完后恍然大悟:哇,是这回事——
话语中伴随着做人的道理,时不时地一句俏皮话,或者一个发生在身边小故事,叫人在笑过之后知道了咋做人,咋做事,咋活。
于是,和那些旁听者的老板当晚成了朋友,最后一天的培训变成了好几家店员工的大讲堂。讲者激昂,听者激动,不是爆发热烈的掌声。
阿巧,没开业先开门,获得了京城餐饮人的认可。
70
老谭连续打了十天吊瓶,然后回老家陪母亲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和儿子一起回来后把省城的工作安排好,紧接着去了北京。
走之前和林燕谈了一次,但不咋成功。
林燕似乎没在意过年的事,从娘家回来后直接上了班。知道老谭支扩犯了,说了安慰话,并叫他不行别干了,好好养养身体,等身体好了自己开个小饭店,守家带地的,比给人打工强。
老谭没答应,因为开饭店不一定有现在挣得多,另外也扔不下阿巧,压根儿没想过单干的事。
老谭有意把话往俩人身上扯,林燕没兴趣,说孩子下半年上初中,走体育生,得把钱准备好。说体育生费钱,一般家庭供不起。上初中后开始打省比赛和全国比赛,每次比赛没一万块钱下不来,还不算训练费、服装费、吃吃喝喝。
“他现在一双鞋七、八百,还不敢买好的,好的两三千。一双鞋只能穿两个多月,再穿鞋底滑了,容易摔倒,给他买鞋都快买不起了。”林燕抱怨道。
“那就买好的。”老谭说。
“说得轻巧。”林燕哼了一声,然后说:“咱俩现在不能歇着,儿子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这六年就得十多万。然后大学四年,再考研,加一起七年,还得二十万。
毕业了不找工作呀,不结婚呀,买房子少说五十万。都是钱,赶紧挣吧。”
听老婆说这些,老谭别的话就不能说了。
“你在外面是挣得多,但花的也多,另外饭店不把准,不知道啥样呢。我现在一分钱不敢乱花,我们单位现在看着挺好,谁知道以后啥样?
现在我啥也不想,就是挣钱,给以后打基础,我可不想等我儿子上大学的时候没钱,到时候没处借去。你有时间去医大检查检查,看看到底咋回事------
我没时间陪你,还有,你那烟少抽,酒也少喝,啥身体不知道?
咱俩现在这样挺好,都挣钱。知道你啥意思,我不想那样,不习惯。你和外边那些女的少扯,能结婚咋地?我同意儿子也不带同意的。”
谈话也就到此为止。
林燕的话挑不出毛病,说实在的比以前好多了,能接受。尤其说到儿子上学的花费,老谭心悦诚服,这事一直林燕管,他很少操心,没细想过。
他想的是都挺好的,挣的钱交家,回家能有个地方睡就行。当然,要是再有老婆的温柔就更好了。
这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仿佛家是旅馆,住几天就走,而饭店才是家一样。
好像有点活反了。
总是挑林燕毛病,作为一家之主为家做了啥?管过孩子吗?想过老婆吗?就连房子都是老婆张罗着买的,等他回来装修都完事了。
说实话,这些年林燕为家付出的比老谭多,老谭就是个甩手掌柜的。在外人看来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是个人物。可是对家、对老婆、对孩子------
他对不住。
当然,不是说林燕没毛病,作为妻子,不理解和信任老公是最大的错误。
这也许就是俩人感情走到冰点的主要原因。
去北京前艳华找老谭谈了一次,说的当然是孩子的事,同时提出从今年开始退居二线,不再参与管理,和老邓过神仙日子去了。
老谭同意,同时祝贺她和老邓,希望天随人愿,给他俩添个一男半女。
现在,整个阿巧交给了老谭,比以前更累了。
到达北京,比他先到两天的周晓梅和东道主王淑兰在车站接了他,没做停留,直接到了柳林路正在装修的饭店。
装修已近尾声,再有半个月完工。饭店的一切手续大部分办完,差消防和卫生许可,这两个证得等装修完验收合格了才能发。
不得不说王淑兰是个交际创业型女人,在晚上给老谭接风洗尘时,来的有区干部和食药局的领导,还有主管消防的。这些人无一例外的和王淑兰都成了朋友,有的已是好姐妹,无话不说相谈甚欢了。
人各有长处,善于交际朋友多,朋友多资源就多,这本来就是资源整合合作共赢的时代,能做到这一点事业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天,老谭开始筹建北京团队。
把华清调过来做厨师长,苏娅琪琪格调过来做饺子主管,在苏州表现不错的李静任经理,她的督导职
位由总部派过去的一个老店长担任。
三天后,这些人陆续到任,在周晓梅的带领下开始筹备人手,集中培训。
由于是进京的第一家店,老谭格外重视,亲自带领厨师和档口老大到京城的大小饺子馆考察,其中包括一些做得好的知名中餐馆。
然后亲自设计菜谱,在保持阿巧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合了当地食文化元素,保证一开业就打炮。
当然,最大的亮点是开放式厨房和养生酒,最吸引人的是东北饺子酒文化。
另外融合了现代元素的东北民俗风情的店面也是亮点,在整条街上吸引着老百姓的目光,都盼着早点开业,好进去尝尝。
这期间说一下对员工的培训。
业务技能方面的华清和李静负责,有流程有标准有实操,做的很好。
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老谭亲自做,员工有一小部分是从省城和呼市调过来的,其余大部分是新招的,其中包括两个主管。
第一天培训有一堂情景教学,老谭讲的是孝道感恩,朴实的语言加上真诚的讲述,员工们深受感动,大部分人都哭了。
课后,很多年轻的孩子都拿起手机,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电话,说的是父母期盼的多长时间听不到的平常问候,每一声都很简单,但叫人感动。
“妈,你最近身体好吗,腿还疼不?”
“爸,天冷,你上山多穿点------”
“妈,给你的钱你就花,下个月还给你转。”
“爸,我现在挺好的,你和我妈都好吧------”
“------”
当天晚上,两个新来的主管找到老谭,说自己有几个朋友也是做饭店的,没受过这样的培训,想第二天旁听一下。
老谭大方的答应了。
第二天上午的培训多了几个人,等到下午多了十多个。晚上,那些旁听者的老板也来了。
怎么说呢,老谭的培训实际,接地气,没啥华丽语言,也不是胡编乱造,全是二十年的职场生涯所总结出来的经验,用饭店人能听懂的语言说出来,大家容易接受,听完后恍然大悟:哇,是这回事——
话语中伴随着做人的道理,时不时地一句俏皮话,或者一个发生在身边小故事,叫人在笑过之后知道了咋做人,咋做事,咋活。
于是,和那些旁听者的老板当晚成了朋友,最后一天的培训变成了好几家店员工的大讲堂。讲者激昂,听者激动,不是爆发热烈的掌声。
阿巧,没开业先开门,获得了京城餐饮人的认可。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