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知己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求收藏!求推荐票!
*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罗氏推门走了进来,看到罗信三个人专注地抄书,全然没有发现她的模样,眼中现出欣慰之色,不过随后心中也犹豫着是否唤三人吃饭。毕竟一个是知县老爷的公子,一个是儿子的救命恩人,这让她的心中有了一丝怯意。倒是罗青和张洵,周玉混熟了,看到母亲进来,便开口问道:
“娘,是要吃饭了吗?”
“嗯!”罗氏轻轻点头。
“周兄,张兄,小弟,吃饭了!”罗青从火炕上跳了起来。
三个人手中的笔一顿,而此时罗氏的脸上露出慈祥地笑容道:“都过来吃饭了。”
罗信将笔一放道:“吃饭。”
饭桌上的气氛有些不自然,罗平夫妇还头一次和县太爷的公子同桌吃饭,罗平也没有办法,心中也知道这需要一个过程,以后周玉来的时间多了,父母也就习以为常了。
吃完饭,罗信三个人并没有立刻开始抄书,而是沏了一壶茶,包括罗青在内四个人围桌而坐,聊天消食。
有罗青在,张洵和周玉也都明事理之人,自然不会总是去聊读书人的事情,便说着一些趣事,张洵说些在县学遇到的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周玉已经是秀才身,曾经出去游历过,说起一些外地的风土人情,让罗青,罗信和张洵听得津津有味。
两刻钟之后,三个人有继续抄书。罗青受伤也不能够出去练武,便躺在了火炕上养神,不一会儿便睡了过去。罗氏抱着两套铺盖进来,这是为周玉和张洵准备的。
这三个人一直抄写到午夜时分,才放下笔各自揉着手腕相视苦笑。三个人都是一边抄写,一边理解着陆庭芳的精义,所以抄写得十分入神。直到手腕感觉到剧痛,握不住笔的时候才从沉醉中清醒了过来。
“休息吧!”罗信又甩了甩手腕。
张洵更是不堪,别看罗信年纪小,但是却自幼习武,身体比张洵结实了许多。所以罗信只是觉得手腕酸痛,而张洵此时都觉得整个右臂都酸疼。
口干舌燥,想要给自己倒杯茶,竟然连茶壶都拿不起来。倒是周玉的情况好一些,不管什么说,周玉都已经十八岁了,身子骨都长成了,看到张洵的模样,便主动拿起了茶壶倒了三杯茶。
罗信和周玉端起茶杯喝下,那张洵端着茶杯的手都一个劲儿地发抖,让茶杯的中的茶水荡漾出来不少。
放下茶杯,罗信在空中舞动了几下右臂,然后对张洵道:“张兄,我来给你推拿一下。”
“你会推拿?”张洵神色一愣,继而恍然道:“对了,你家是习武世家。那赶紧给我推拿一下,否则明天不能够持笔抄书了。”
“放心!”罗信笑道:“今日给你推拿,睡一觉之后,明天保证你生龙活虎。”
双手在张洵的手臂上推拿起来,疼得张洵龇牙咧嘴,可是当推拿完毕,那张洵却是高兴地低声呼道:
“太神奇了,好舒服。”
罗信便笑着转过头道:“来,周兄,我给你也推拿一下。”
周玉没有丝毫客气,干脆地伸出了胳膊。罗信对周玉这种爽快的性格也十分欣赏,便又给周玉推拿了一番,让周玉也连声低呼神奇。
三个人躺在火炕上的被窝里,身体虽然很疲劳,但是精神却是非常兴奋。脑海中不时地回忆着陆庭芳对于五经的理解,三个人不由低声地交流了起来。
这一交流,令周玉和张洵心中大惊。张洵还好一些,他已经有些习惯了罗信的妖孽,但是周玉就不同了。他和罗信之前没有什么接触,除了桃园文会那一次。
在那次桃园文会中,罗信所作的《桃园秋》确实给了他很大的震惊。但是那只不过是一首诗,诗词乃是小道,四书五经才是大道。而且诗词是需要灵性的,饱读四书五经的大文豪未必会做出好的诗词,但是有些经义一般的书生却作得一手好诗。所以周玉认为罗信就是有诗词灵性的人,但是经义却未必好。一个九岁的孩童就算是神童,又怎么可能通读四书五经,就算通读了四书五经,又怎么可能理解四书五经中的深刻奥义?
但是,这一刻,他的想法变了。他已经不把罗信当做一个小孩子了,而是把罗信当作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相谈论道的文人了。而且对张洵他心中也微微吃惊,虽然张洵在经义方面还稍显稚嫩,但是却也有了他自己独到的理解。他不知道的是,这是因为之前张洵还在上林村的时候,便经常和罗信坐而论道,受到了罗信来自后世的理论影响,他已经有那么一点儿跳出了这个时代的框架,有了自己的观点。
只是这么一点儿,就足以令周玉吃惊了。要知道他可是还深陷在这个的框架内,如今闻听罗信和张洵争论所言,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模模糊糊地看到了另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还是罗信极力隐藏着后世的观点,只是拿出来一点点在这个时代还不显得突兀的观点,如果罗信彻底抛出了后世的观点,恐怕就会被周玉和张洵视为大逆不道。
当然,也正是因为罗信慎之又慎,挑选了符合这个时代,又稍微跳出这个时代框架的观点,才令周玉在震惊中对罗信深为佩服,同时对张洵还能够跟上罗信的观点也吃惊不已。要知道他可是有些跟不上罗信的观点。
“果然是神童啊!”周玉一边听着罗信和张洵的低声争论,一边在心中思索着:“不说这罗信将来一定不凡,就是张洵的前途也差不了啊!”
他的心中对罗信和张洵生出了浓烈的认同之感,觉得这就是他的知己,他的父亲曾经和他说过,一个文人能够在一生的求索道路上有三两知己,那是老天垂怜,天大的幸事,这一生将不再孤独,这是可遇不可求之事。
“洵弟,信弟,我们结为异性兄弟可好?”
*
求收藏!求推荐票!
*
*
求收藏!求推荐票!
*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罗氏推门走了进来,看到罗信三个人专注地抄书,全然没有发现她的模样,眼中现出欣慰之色,不过随后心中也犹豫着是否唤三人吃饭。毕竟一个是知县老爷的公子,一个是儿子的救命恩人,这让她的心中有了一丝怯意。倒是罗青和张洵,周玉混熟了,看到母亲进来,便开口问道:
“娘,是要吃饭了吗?”
“嗯!”罗氏轻轻点头。
“周兄,张兄,小弟,吃饭了!”罗青从火炕上跳了起来。
三个人手中的笔一顿,而此时罗氏的脸上露出慈祥地笑容道:“都过来吃饭了。”
罗信将笔一放道:“吃饭。”
饭桌上的气氛有些不自然,罗平夫妇还头一次和县太爷的公子同桌吃饭,罗平也没有办法,心中也知道这需要一个过程,以后周玉来的时间多了,父母也就习以为常了。
吃完饭,罗信三个人并没有立刻开始抄书,而是沏了一壶茶,包括罗青在内四个人围桌而坐,聊天消食。
有罗青在,张洵和周玉也都明事理之人,自然不会总是去聊读书人的事情,便说着一些趣事,张洵说些在县学遇到的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周玉已经是秀才身,曾经出去游历过,说起一些外地的风土人情,让罗青,罗信和张洵听得津津有味。
两刻钟之后,三个人有继续抄书。罗青受伤也不能够出去练武,便躺在了火炕上养神,不一会儿便睡了过去。罗氏抱着两套铺盖进来,这是为周玉和张洵准备的。
这三个人一直抄写到午夜时分,才放下笔各自揉着手腕相视苦笑。三个人都是一边抄写,一边理解着陆庭芳的精义,所以抄写得十分入神。直到手腕感觉到剧痛,握不住笔的时候才从沉醉中清醒了过来。
“休息吧!”罗信又甩了甩手腕。
张洵更是不堪,别看罗信年纪小,但是却自幼习武,身体比张洵结实了许多。所以罗信只是觉得手腕酸痛,而张洵此时都觉得整个右臂都酸疼。
口干舌燥,想要给自己倒杯茶,竟然连茶壶都拿不起来。倒是周玉的情况好一些,不管什么说,周玉都已经十八岁了,身子骨都长成了,看到张洵的模样,便主动拿起了茶壶倒了三杯茶。
罗信和周玉端起茶杯喝下,那张洵端着茶杯的手都一个劲儿地发抖,让茶杯的中的茶水荡漾出来不少。
放下茶杯,罗信在空中舞动了几下右臂,然后对张洵道:“张兄,我来给你推拿一下。”
“你会推拿?”张洵神色一愣,继而恍然道:“对了,你家是习武世家。那赶紧给我推拿一下,否则明天不能够持笔抄书了。”
“放心!”罗信笑道:“今日给你推拿,睡一觉之后,明天保证你生龙活虎。”
双手在张洵的手臂上推拿起来,疼得张洵龇牙咧嘴,可是当推拿完毕,那张洵却是高兴地低声呼道:
“太神奇了,好舒服。”
罗信便笑着转过头道:“来,周兄,我给你也推拿一下。”
周玉没有丝毫客气,干脆地伸出了胳膊。罗信对周玉这种爽快的性格也十分欣赏,便又给周玉推拿了一番,让周玉也连声低呼神奇。
三个人躺在火炕上的被窝里,身体虽然很疲劳,但是精神却是非常兴奋。脑海中不时地回忆着陆庭芳对于五经的理解,三个人不由低声地交流了起来。
这一交流,令周玉和张洵心中大惊。张洵还好一些,他已经有些习惯了罗信的妖孽,但是周玉就不同了。他和罗信之前没有什么接触,除了桃园文会那一次。
在那次桃园文会中,罗信所作的《桃园秋》确实给了他很大的震惊。但是那只不过是一首诗,诗词乃是小道,四书五经才是大道。而且诗词是需要灵性的,饱读四书五经的大文豪未必会做出好的诗词,但是有些经义一般的书生却作得一手好诗。所以周玉认为罗信就是有诗词灵性的人,但是经义却未必好。一个九岁的孩童就算是神童,又怎么可能通读四书五经,就算通读了四书五经,又怎么可能理解四书五经中的深刻奥义?
但是,这一刻,他的想法变了。他已经不把罗信当做一个小孩子了,而是把罗信当作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相谈论道的文人了。而且对张洵他心中也微微吃惊,虽然张洵在经义方面还稍显稚嫩,但是却也有了他自己独到的理解。他不知道的是,这是因为之前张洵还在上林村的时候,便经常和罗信坐而论道,受到了罗信来自后世的理论影响,他已经有那么一点儿跳出了这个时代的框架,有了自己的观点。
只是这么一点儿,就足以令周玉吃惊了。要知道他可是还深陷在这个的框架内,如今闻听罗信和张洵争论所言,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模模糊糊地看到了另一个崭新的世界。
这还是罗信极力隐藏着后世的观点,只是拿出来一点点在这个时代还不显得突兀的观点,如果罗信彻底抛出了后世的观点,恐怕就会被周玉和张洵视为大逆不道。
当然,也正是因为罗信慎之又慎,挑选了符合这个时代,又稍微跳出这个时代框架的观点,才令周玉在震惊中对罗信深为佩服,同时对张洵还能够跟上罗信的观点也吃惊不已。要知道他可是有些跟不上罗信的观点。
“果然是神童啊!”周玉一边听着罗信和张洵的低声争论,一边在心中思索着:“不说这罗信将来一定不凡,就是张洵的前途也差不了啊!”
他的心中对罗信和张洵生出了浓烈的认同之感,觉得这就是他的知己,他的父亲曾经和他说过,一个文人能够在一生的求索道路上有三两知己,那是老天垂怜,天大的幸事,这一生将不再孤独,这是可遇不可求之事。
“洵弟,信弟,我们结为异性兄弟可好?”
*
求收藏!求推荐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