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得分点和槽点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直到七月前,田平也再没来找过自己,可能是知道刘钰忙着温书,不会在大考之前打扰。
一直到七月初一,田平这才来了一趟来送礼。
礼物还是挺吉祥的,一套昂贵的仿生瓷。
栩栩如生的大瓷螃蟹,蟹钳上夹着两根芦苇棒,寓意是“二甲传胪”,两个甲钳夹芦苇棒的谐音。
别的话也没说,更没有传递半句其余的话。
只说让刘钰好好考试,甚至都没留下喝一杯酒,就急匆匆离开了。
到了七月二十三开考,分为初试和复试。
初试都是客观内容,放枪、几何、骑术、举石、算学、天文、地理,难度相对于内舍的夏考,要难不少,至少几何已经考到了立体几何,天文考到了岁差问题。
三日考,三日阅卷,参加考试的一共也就百十个人,而且都是很客观的内容,没有半分作假或者主观的影响。
到八月头一天,便是复试。
阅卷完成,这些客观的内容刘钰毫无意外的还是第一。
举石差点,但是其余的科目拉分太大,其余人怎么也追不上的。
真正意义深远的考试还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策论。
殿试是在禁城的太和殿进行,到了这一步,管的就比较松了。
一则是皇帝可能在场,作弊等于作死。
二则就是策论这东西,作弊也毫无意义,如果提前不知道题目的话。
史书多了去了,大顺又考诸子百家、天文地理,谁也不知道会出什么题目。
殿试中可以抽烟,但不能喝酒吃饭,当然最好也别抽。
可以带提神的鼻烟,但前提是你别爽过了之后当着皇帝的面打喷嚏就行。
参加考试的可以自己背着小桌子去。
宫廷里的桌子都很别扭,为了复古意选的都是案几,自己要学古之真士跪坐。
然而从唐朝开始,胡凳桌子就已经普及,出于礼仪而弄的复古案几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应的。
要是不嫌累可以自己背着桌子,从禁城大门一路背到太和殿,反正武德宫选的人要重武,要是连桌子都背不动也就不用参加了。
按照之前初试的排名,在太和殿外等着。
初试成绩最好的第一个进去,自己选最好的位置放下桌子,鉴于八月的天已经不暖,宫里也会准备一些暖炉,但都是放在特定的位置,谁的初试成绩好谁就能抢到最暖和、光线最好的地方。
天一亮,刘钰就背着桌子跟着一群人,在女官和太监的引导下来到了太和殿外。
中间的台阶不准走,但特许走左边的台阶。
点名、行礼、跪恩之类的流成走了一遍后,按照之前初试的排名,一个个入殿,选好自己的位置。
自己背着桌子来的,就把桌子展开。
没背着桌子的,自有太监安排那种别扭的春秋古风的低矮案几。
安排好桌子后,就等着皇帝来,跪拜之后,考试时间太久,皇帝也不可能一直在这盯着,勉励了几句后就撤了。
现场主持考试的,是英国公、左平章事、加权将军张牧之。
祖上是当年太宗李过的后营左果毅将军张能,跟着李过和高一功在延安、榆林抵挡阿济格,潼关之战失败后全身而退。
作为大顺的西、路军一路转战万里,爬雪山过草地,从陕西辗转抵达了湖南,之后更是打满了全场。
嫡系中的嫡系。
恰好前朝英国公也姓张,或是出于某种恶趣味,亦或许算是一种侄儿抢了堂弟的正统的自嘲,总归张能一脉也封了英国公。
和翼、襄、靖等公爵一样,比齐国公这样的春秋古国爵稍微高出一点点:这是大顺那群老勋贵评书戏本听多了,一个个觉得这种溢美的爵号比春秋古国号的高级一点点,和水德是蓝色的差不多的缘故……
加了权将军意味着没了兵权,英国公张牧之算是刘钰的爷爷辈了,既是主持考试,刘钰要跪着从英国公的手里接过试题,再回到桌上打开。
试卷打开,格式也能看出来大顺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槽点太多。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朕恭膺天命,绍世登基,于今九年矣。
仰赖太祖之武德、太宗之文华、世宗之禅义、高宗之孝仁,至今庶政和谐,四方安谧,拓土于北,略有小功以绱祖宗。
朕朝夕典学,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欲兴卫社稷,抚牧百姓,膺服四夷。
故求诸于经史,以探治乱之源;求诸于百家,以晓宇宙之机;求诸于军旅,以资控驭之略;求诸于天文,以通风云之变;求诸于地理,以知险易之要;求诸于几何,以准远近之宜;求诸于轻重,以博财税之通。
尔多士自军旅来,学于武德宫,究于当今世。兹当临轩发策,其敬听朕言。邦国兴旺之学,以史为先,若、、、。
昔汉武拓西,北击匈奴,凿空西域,数度用兵于大宛,或曰户口减半而罪己,然终汉一朝,不曾有腥膻九州事。后言: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西域既开,得葡萄、石榴、苜蓿等,又有大宛良马。以货殖交于大夏等国,互通有无,始知极西尚有国。
待汉亡,又有三国事,晋以立,八王祸,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夷狄辈借机而叛,至衣冠南渡。
隋以后,李唐兴,都于长安,复又开西域,乃有北庭、安西为都护,拱卫诸夏。胡商往来,居于坊市,宝石胡椒充盈市场,万国来朝。
安史祸,吐蕃又叛,西域遂不通,归义军孤守,终不得见王师。
自后,西域七百年不闻汉音。
而至于宋,不通西域,檀渊盟,靖康耻,崖山恨。蒙元灭,朱明兴,弃哈密,再不履西域,终有东虏之祸。
非求谶纬之言、巫卜之术。其西域之有无,与国运关乎欤?
汉开西域,力霑乌孙;唐启安西,威震大食。今准部盘于葱岭,卧于龟兹,得黄沙之险,有水草之肥,掌耕稼之洲,素来不朝,其势日大,若加之以兵,讵无胜算欤?
读完了史论的题目,刘钰心中大喜。
当初皇帝给自己的那几本书,果然就是“钦点”的意思,这史论策的题目确确实实就是在问西域的事。
自己早就准备好了,康不怠的文笔大气张扬,洋洋洒洒五千余言,只要一会默诵下来誊抄一遍即可。
倒是这殿试策论的题目,刘钰只能说是槽点太多。
若是正常点的朝代,奉天承运之后,用不着加太多的“感谢名单”,至多也就追到太祖那。
然而大顺当年的权力交接过于奇葩,李自成死后是侄儿李过,李过之后是高一功,高一功之后才是李来亨。
除了李自成和李过之间算是那么点血亲,剩下的都和血亲沾不到关系。
有战友、有义子,中途连姓都换了一次,因此这感谢名单要一直追记到李来亨,否则就是忘本。
而后面的题干,更是凸显了大顺的意识形态。
汉、唐都亡了。
但不管怎么说,前汉亡于绿林赤眉;后汉亡于黄巾。
唐虽然亡于藩镇,可实际上根源于黄巢的起义。
大顺的意识形态很明确,隐约就是说,大顺可以亡,但要亡于内,不可亡于外。
所以把汉唐列出来,猛夸了一番,然后就开始辱那些没有拿过西域的。
汉唐不是那么光鲜,各有各的问题。
外戚专权、将军乱政、藩镇之祸、边将抢功,等等等等。
可在明末遗留下的意识形态下,这些都不是问题。
甚至隐约在表达一种态度:亡于内,那是肉烂在了锅里。今儿这史论,不是讨论汉唐的过失,而是只论汉唐为什么不亡于外。
按说明是亡在大顺的手里,逼死崇祯的不是多尔衮而是李自成。
但明末的事……大顺自号开国之难前所未有,其实在大顺官方看来,明末是差一点点就要完犊子了,所以把之归于为与宋并列——没西域嘛。
虽然说不求谶纬、巫卜这些不着调的东西,但是大顺还是要问问,为什么得到西域的王朝,一般都是亡于内;而没有得到西域的王朝,一般都是亡于外?
这里面有什么关系吗?
这里面当然有关系,但关系是反的,只有打遍天下无敌手才能拿到西域,而不是拿到西域就打遍天下无敌手。
作为策论的题目,肯定是要论证的。
本身也是在考验一下考生的大局观和逻辑思维能力:马是白马,还是白马是马。
后面又说,现在准备盘踞在西域,既处在东西交汇的要路,又有草场,又有农耕地,还有黄沙后勤的阻隔,如果想要征讨准部,可以获胜吗?
这看上去是在问考生有没有胜算,或者说给出一个用兵的方略,实际上则是两个问题。
其一:准部与喀尔喀蒙古的区别,为什么准部强大,而喀尔喀部混成了那个德行?其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耕种地,一个单纯的草原部落这年月已经完犊子了,一个强大的游牧势力,此时必然是要有农耕、有筑城,有手工业的。
这是要论证,一定要干它,否则它肯定越来越强。
其二:如果想要干它,它有黄沙之险,后勤问题怎么解决?
考生们,快夸夸朕英明神武,力排众议,解决了喀尔喀问题,使得用兵可以走另一条路线,而不只是只能沿着河西走廊用兵。
这个夸,才是“紧要”之处。
或者说,得分点。
夸过之后,才可以天马行空地继续往下写。
一直到七月前,田平也再没来找过自己,可能是知道刘钰忙着温书,不会在大考之前打扰。
一直到七月初一,田平这才来了一趟来送礼。
礼物还是挺吉祥的,一套昂贵的仿生瓷。
栩栩如生的大瓷螃蟹,蟹钳上夹着两根芦苇棒,寓意是“二甲传胪”,两个甲钳夹芦苇棒的谐音。
别的话也没说,更没有传递半句其余的话。
只说让刘钰好好考试,甚至都没留下喝一杯酒,就急匆匆离开了。
到了七月二十三开考,分为初试和复试。
初试都是客观内容,放枪、几何、骑术、举石、算学、天文、地理,难度相对于内舍的夏考,要难不少,至少几何已经考到了立体几何,天文考到了岁差问题。
三日考,三日阅卷,参加考试的一共也就百十个人,而且都是很客观的内容,没有半分作假或者主观的影响。
到八月头一天,便是复试。
阅卷完成,这些客观的内容刘钰毫无意外的还是第一。
举石差点,但是其余的科目拉分太大,其余人怎么也追不上的。
真正意义深远的考试还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策论。
殿试是在禁城的太和殿进行,到了这一步,管的就比较松了。
一则是皇帝可能在场,作弊等于作死。
二则就是策论这东西,作弊也毫无意义,如果提前不知道题目的话。
史书多了去了,大顺又考诸子百家、天文地理,谁也不知道会出什么题目。
殿试中可以抽烟,但不能喝酒吃饭,当然最好也别抽。
可以带提神的鼻烟,但前提是你别爽过了之后当着皇帝的面打喷嚏就行。
参加考试的可以自己背着小桌子去。
宫廷里的桌子都很别扭,为了复古意选的都是案几,自己要学古之真士跪坐。
然而从唐朝开始,胡凳桌子就已经普及,出于礼仪而弄的复古案几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应的。
要是不嫌累可以自己背着桌子,从禁城大门一路背到太和殿,反正武德宫选的人要重武,要是连桌子都背不动也就不用参加了。
按照之前初试的排名,在太和殿外等着。
初试成绩最好的第一个进去,自己选最好的位置放下桌子,鉴于八月的天已经不暖,宫里也会准备一些暖炉,但都是放在特定的位置,谁的初试成绩好谁就能抢到最暖和、光线最好的地方。
天一亮,刘钰就背着桌子跟着一群人,在女官和太监的引导下来到了太和殿外。
中间的台阶不准走,但特许走左边的台阶。
点名、行礼、跪恩之类的流成走了一遍后,按照之前初试的排名,一个个入殿,选好自己的位置。
自己背着桌子来的,就把桌子展开。
没背着桌子的,自有太监安排那种别扭的春秋古风的低矮案几。
安排好桌子后,就等着皇帝来,跪拜之后,考试时间太久,皇帝也不可能一直在这盯着,勉励了几句后就撤了。
现场主持考试的,是英国公、左平章事、加权将军张牧之。
祖上是当年太宗李过的后营左果毅将军张能,跟着李过和高一功在延安、榆林抵挡阿济格,潼关之战失败后全身而退。
作为大顺的西、路军一路转战万里,爬雪山过草地,从陕西辗转抵达了湖南,之后更是打满了全场。
嫡系中的嫡系。
恰好前朝英国公也姓张,或是出于某种恶趣味,亦或许算是一种侄儿抢了堂弟的正统的自嘲,总归张能一脉也封了英国公。
和翼、襄、靖等公爵一样,比齐国公这样的春秋古国爵稍微高出一点点:这是大顺那群老勋贵评书戏本听多了,一个个觉得这种溢美的爵号比春秋古国号的高级一点点,和水德是蓝色的差不多的缘故……
加了权将军意味着没了兵权,英国公张牧之算是刘钰的爷爷辈了,既是主持考试,刘钰要跪着从英国公的手里接过试题,再回到桌上打开。
试卷打开,格式也能看出来大顺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槽点太多。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朕恭膺天命,绍世登基,于今九年矣。
仰赖太祖之武德、太宗之文华、世宗之禅义、高宗之孝仁,至今庶政和谐,四方安谧,拓土于北,略有小功以绱祖宗。
朕朝夕典学,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欲兴卫社稷,抚牧百姓,膺服四夷。
故求诸于经史,以探治乱之源;求诸于百家,以晓宇宙之机;求诸于军旅,以资控驭之略;求诸于天文,以通风云之变;求诸于地理,以知险易之要;求诸于几何,以准远近之宜;求诸于轻重,以博财税之通。
尔多士自军旅来,学于武德宫,究于当今世。兹当临轩发策,其敬听朕言。邦国兴旺之学,以史为先,若、、、。
昔汉武拓西,北击匈奴,凿空西域,数度用兵于大宛,或曰户口减半而罪己,然终汉一朝,不曾有腥膻九州事。后言: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西域既开,得葡萄、石榴、苜蓿等,又有大宛良马。以货殖交于大夏等国,互通有无,始知极西尚有国。
待汉亡,又有三国事,晋以立,八王祸,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夷狄辈借机而叛,至衣冠南渡。
隋以后,李唐兴,都于长安,复又开西域,乃有北庭、安西为都护,拱卫诸夏。胡商往来,居于坊市,宝石胡椒充盈市场,万国来朝。
安史祸,吐蕃又叛,西域遂不通,归义军孤守,终不得见王师。
自后,西域七百年不闻汉音。
而至于宋,不通西域,檀渊盟,靖康耻,崖山恨。蒙元灭,朱明兴,弃哈密,再不履西域,终有东虏之祸。
非求谶纬之言、巫卜之术。其西域之有无,与国运关乎欤?
汉开西域,力霑乌孙;唐启安西,威震大食。今准部盘于葱岭,卧于龟兹,得黄沙之险,有水草之肥,掌耕稼之洲,素来不朝,其势日大,若加之以兵,讵无胜算欤?
读完了史论的题目,刘钰心中大喜。
当初皇帝给自己的那几本书,果然就是“钦点”的意思,这史论策的题目确确实实就是在问西域的事。
自己早就准备好了,康不怠的文笔大气张扬,洋洋洒洒五千余言,只要一会默诵下来誊抄一遍即可。
倒是这殿试策论的题目,刘钰只能说是槽点太多。
若是正常点的朝代,奉天承运之后,用不着加太多的“感谢名单”,至多也就追到太祖那。
然而大顺当年的权力交接过于奇葩,李自成死后是侄儿李过,李过之后是高一功,高一功之后才是李来亨。
除了李自成和李过之间算是那么点血亲,剩下的都和血亲沾不到关系。
有战友、有义子,中途连姓都换了一次,因此这感谢名单要一直追记到李来亨,否则就是忘本。
而后面的题干,更是凸显了大顺的意识形态。
汉、唐都亡了。
但不管怎么说,前汉亡于绿林赤眉;后汉亡于黄巾。
唐虽然亡于藩镇,可实际上根源于黄巢的起义。
大顺的意识形态很明确,隐约就是说,大顺可以亡,但要亡于内,不可亡于外。
所以把汉唐列出来,猛夸了一番,然后就开始辱那些没有拿过西域的。
汉唐不是那么光鲜,各有各的问题。
外戚专权、将军乱政、藩镇之祸、边将抢功,等等等等。
可在明末遗留下的意识形态下,这些都不是问题。
甚至隐约在表达一种态度:亡于内,那是肉烂在了锅里。今儿这史论,不是讨论汉唐的过失,而是只论汉唐为什么不亡于外。
按说明是亡在大顺的手里,逼死崇祯的不是多尔衮而是李自成。
但明末的事……大顺自号开国之难前所未有,其实在大顺官方看来,明末是差一点点就要完犊子了,所以把之归于为与宋并列——没西域嘛。
虽然说不求谶纬、巫卜这些不着调的东西,但是大顺还是要问问,为什么得到西域的王朝,一般都是亡于内;而没有得到西域的王朝,一般都是亡于外?
这里面有什么关系吗?
这里面当然有关系,但关系是反的,只有打遍天下无敌手才能拿到西域,而不是拿到西域就打遍天下无敌手。
作为策论的题目,肯定是要论证的。
本身也是在考验一下考生的大局观和逻辑思维能力:马是白马,还是白马是马。
后面又说,现在准备盘踞在西域,既处在东西交汇的要路,又有草场,又有农耕地,还有黄沙后勤的阻隔,如果想要征讨准部,可以获胜吗?
这看上去是在问考生有没有胜算,或者说给出一个用兵的方略,实际上则是两个问题。
其一:准部与喀尔喀蒙古的区别,为什么准部强大,而喀尔喀部混成了那个德行?其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耕种地,一个单纯的草原部落这年月已经完犊子了,一个强大的游牧势力,此时必然是要有农耕、有筑城,有手工业的。
这是要论证,一定要干它,否则它肯定越来越强。
其二:如果想要干它,它有黄沙之险,后勤问题怎么解决?
考生们,快夸夸朕英明神武,力排众议,解决了喀尔喀问题,使得用兵可以走另一条路线,而不只是只能沿着河西走廊用兵。
这个夸,才是“紧要”之处。
或者说,得分点。
夸过之后,才可以天马行空地继续往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