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李承乾的变化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贞观初年的朝廷,效率是非常高的。
秦协道一行人刚刚离开渭水码头的第二天,李世民就决定采纳秦协道的建议,在户部下面增设海关总署,然后在长安、登州、明州、杭州、扬州和泉州、广州七地首先设立海关。
这些各地的海关,直接归户部的海关总署管理,不受当地官员的约束。
而除了这些有设置海关的州府,其余地方的船只,都是不允许出海的。
因为没有缴纳关税的贸易,是不受朝廷保护的。
当然,短时间内,这个规定就只是一个规定,要执行起来肯定很有难度的。
但是至少先把规矩立下来,以后就好办事很多了。
“郑御史,你说那秦大郎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好端端的居然主动跟朝廷提议设立海关,还要给所有进口和出口的货物增收一成的关税。
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故意让朝廷去找他征税吗?”
御史台中,上官东方放下手中的《大唐报》,很是不解的跟郑家声交流着自己的一些观点。
这段时间,要说长安城里头最热闹的事情,没有一件是跟秦协道没有关系的。
不管是从倭国带回来一千万贯钱财,还是那么快又选择了下南洋,亦或是现在朝廷设立了海关总署。
这些事情,全部都是直接或者间接跟秦协道扯在一起,大家想要不注意他都有点困难。
“秦大郎这样做,要么就是大奸大恶,要么就是真的一心为公。
说实在的,我现在突然想到了王莽。如果王莽不篡位的话,也许史书上就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另外一种描述了。”
郑家声显然不认为秦协道真的那么大公无私。
在他看来,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
秦协道也绝对不例外。
明明可以舒舒服服的多挣钱,现在却是主动的要朝廷去征税,这是嫌弃钱太多吗?
有谁会真的嫌弃钱太多的?
“王莽……这个……郑御史,这个比喻可不能乱说呢,这要是传到了他的耳中,估计我们就要有麻烦了。”
上官东方很是谨慎的提醒了一句。
没办法,王莽这个比喻,实在是太要命了。
万一李世民真的把秦协道当成王莽看了,那后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的秦协道,也许没有实力跟朝廷对抗,但是要找郑家声或者上官东方的麻烦,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就是那么一说,你就那么一听就可以了。
他秦协道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们睁大眼睛看着就行了。”
郑家声不以为意的说道。
他倒不是真的不怕秦协道,而是根据他最近一年对秦协道的研究,已经对他的性格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只要触犯秦协道的底线,其实其他人做什么都问题不大的。
哪怕是占了秦家的便宜,也问题不大。
所以郑家声有了一个主意,想要拿秦协道开刀,刷一刷自己在朝中的名气。
……
“父皇,如果这一次秦郎君顺利的从南洋回来的话,我可不可以跟着他出一次海?”
已经九岁的李承乾,慢慢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跟在秦协道身边可以学到很多其他教谕那边学不到的东西。
最关键是跟着秦协道学习,似乎自己的父皇也非常高兴。
这么一来,李承乾自然是恨不得天天都跟在秦协道身边。
可是,这几个月,秦协道要么就是去倭国了,要么就是下南洋。
搞得李承乾很是郁闷。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高明你是大唐的太子,怎么可以轻易的出海冒险呢?”
李世民自然不会轻易同意李承乾的想法。
作为大唐的储君,别说是出海了,就是出长安城都没有那么容易。
“父皇,秦郎君也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人情。
我们如果拿着治理北方的经验去管理南方的蛮人,肯定会有很多的不适应。
同样的,我们拿着北方的气候经验去考虑南方的事情,肯定也会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
作为大唐储君,儿臣觉得我有义务去了解大唐各道,以及海外各处的一些基本情况。
而这些了解,没有什么是比亲自去走一趟更有效果的。”
李承乾自然不会那么轻易的放弃。
如今的他,还是很受李世民喜欢的。
“虽然协道这一次顺利的从倭国回来了,朕也希望他能够顺利的从南洋回来。
但是海上的风浪无情,当初朕之所以安排他去明州负责救灾,就是因为明州那里遭受到了飓风的袭击。
朕可是听说了,在南洋那一带,每年都会有许多的飓风,一不小心,就船毁人亡的结果。”
目前为止,李世民虽然也很喜欢李泰以及高阳公主等孩子,但是对于李承乾的爱,也一点不会少。
经历了玄武门的血腥场面,李世民希望下一代的皇位传承,能够很顺利,很平稳。
所以他对李承乾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
不仅把李纲等大儒安排给李承乾当老师,更是允许他跟着秦协道学习。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父皇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南征北战,才有了大唐今日的江山。
儿臣虽然不能跟父皇相提并论,但是也希望将来能够把我们大唐的江山守好,甚至能够开疆拓土。
这一些,都是需要磨砺,而成愿意冒一定的风险去磨砺自己。”
李承乾说完这话,稚气未脱的脸上充满了坚毅。
这倒是让李世民心中颇为高兴。
一直以来,他都觉得李承乾跟自己的行事风格有那么一点不大像。
如今他这么站出来跟自己争执,反倒是让李世民颇为欣慰。
要当一个合格的帝王,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既然你有如此心思,那这段时间就好好的学习一下各种知识,等到协道回来之后,如果他要再次出海,朕可以考虑让你跟着出海。”
想到有秦协道在身边跟着,李世民对于出海的危险性少了几分害怕。
这个天下,如果秦协道都不能保证李承乾的安全,李世民已经想不到还有谁可以做到了。
贞观初年的朝廷,效率是非常高的。
秦协道一行人刚刚离开渭水码头的第二天,李世民就决定采纳秦协道的建议,在户部下面增设海关总署,然后在长安、登州、明州、杭州、扬州和泉州、广州七地首先设立海关。
这些各地的海关,直接归户部的海关总署管理,不受当地官员的约束。
而除了这些有设置海关的州府,其余地方的船只,都是不允许出海的。
因为没有缴纳关税的贸易,是不受朝廷保护的。
当然,短时间内,这个规定就只是一个规定,要执行起来肯定很有难度的。
但是至少先把规矩立下来,以后就好办事很多了。
“郑御史,你说那秦大郎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好端端的居然主动跟朝廷提议设立海关,还要给所有进口和出口的货物增收一成的关税。
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故意让朝廷去找他征税吗?”
御史台中,上官东方放下手中的《大唐报》,很是不解的跟郑家声交流着自己的一些观点。
这段时间,要说长安城里头最热闹的事情,没有一件是跟秦协道没有关系的。
不管是从倭国带回来一千万贯钱财,还是那么快又选择了下南洋,亦或是现在朝廷设立了海关总署。
这些事情,全部都是直接或者间接跟秦协道扯在一起,大家想要不注意他都有点困难。
“秦大郎这样做,要么就是大奸大恶,要么就是真的一心为公。
说实在的,我现在突然想到了王莽。如果王莽不篡位的话,也许史书上就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另外一种描述了。”
郑家声显然不认为秦协道真的那么大公无私。
在他看来,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
秦协道也绝对不例外。
明明可以舒舒服服的多挣钱,现在却是主动的要朝廷去征税,这是嫌弃钱太多吗?
有谁会真的嫌弃钱太多的?
“王莽……这个……郑御史,这个比喻可不能乱说呢,这要是传到了他的耳中,估计我们就要有麻烦了。”
上官东方很是谨慎的提醒了一句。
没办法,王莽这个比喻,实在是太要命了。
万一李世民真的把秦协道当成王莽看了,那后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的秦协道,也许没有实力跟朝廷对抗,但是要找郑家声或者上官东方的麻烦,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就是那么一说,你就那么一听就可以了。
他秦协道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们睁大眼睛看着就行了。”
郑家声不以为意的说道。
他倒不是真的不怕秦协道,而是根据他最近一年对秦协道的研究,已经对他的性格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只要触犯秦协道的底线,其实其他人做什么都问题不大的。
哪怕是占了秦家的便宜,也问题不大。
所以郑家声有了一个主意,想要拿秦协道开刀,刷一刷自己在朝中的名气。
……
“父皇,如果这一次秦郎君顺利的从南洋回来的话,我可不可以跟着他出一次海?”
已经九岁的李承乾,慢慢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跟在秦协道身边可以学到很多其他教谕那边学不到的东西。
最关键是跟着秦协道学习,似乎自己的父皇也非常高兴。
这么一来,李承乾自然是恨不得天天都跟在秦协道身边。
可是,这几个月,秦协道要么就是去倭国了,要么就是下南洋。
搞得李承乾很是郁闷。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高明你是大唐的太子,怎么可以轻易的出海冒险呢?”
李世民自然不会轻易同意李承乾的想法。
作为大唐的储君,别说是出海了,就是出长安城都没有那么容易。
“父皇,秦郎君也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人情。
我们如果拿着治理北方的经验去管理南方的蛮人,肯定会有很多的不适应。
同样的,我们拿着北方的气候经验去考虑南方的事情,肯定也会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
作为大唐储君,儿臣觉得我有义务去了解大唐各道,以及海外各处的一些基本情况。
而这些了解,没有什么是比亲自去走一趟更有效果的。”
李承乾自然不会那么轻易的放弃。
如今的他,还是很受李世民喜欢的。
“虽然协道这一次顺利的从倭国回来了,朕也希望他能够顺利的从南洋回来。
但是海上的风浪无情,当初朕之所以安排他去明州负责救灾,就是因为明州那里遭受到了飓风的袭击。
朕可是听说了,在南洋那一带,每年都会有许多的飓风,一不小心,就船毁人亡的结果。”
目前为止,李世民虽然也很喜欢李泰以及高阳公主等孩子,但是对于李承乾的爱,也一点不会少。
经历了玄武门的血腥场面,李世民希望下一代的皇位传承,能够很顺利,很平稳。
所以他对李承乾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
不仅把李纲等大儒安排给李承乾当老师,更是允许他跟着秦协道学习。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父皇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南征北战,才有了大唐今日的江山。
儿臣虽然不能跟父皇相提并论,但是也希望将来能够把我们大唐的江山守好,甚至能够开疆拓土。
这一些,都是需要磨砺,而成愿意冒一定的风险去磨砺自己。”
李承乾说完这话,稚气未脱的脸上充满了坚毅。
这倒是让李世民心中颇为高兴。
一直以来,他都觉得李承乾跟自己的行事风格有那么一点不大像。
如今他这么站出来跟自己争执,反倒是让李世民颇为欣慰。
要当一个合格的帝王,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既然你有如此心思,那这段时间就好好的学习一下各种知识,等到协道回来之后,如果他要再次出海,朕可以考虑让你跟着出海。”
想到有秦协道在身边跟着,李世民对于出海的危险性少了几分害怕。
这个天下,如果秦协道都不能保证李承乾的安全,李世民已经想不到还有谁可以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