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本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人都在笑,三人心中,都没有一点笑意。
皇太后絮絮叨叨,夸赞永宁侯在飞门关建了功业,大周的今日离不开老侯爷这样的臣子的忠心。
老侯爷不止自己建功立业,亦为大周培养了无数将才。
如今在战场上奋战的将士里,有许多位是老侯爷一手指点出来的。
老侯爷能在前方奋勇,亦得益于侯夫人在京中的付出。
当年在驻地里就是如此,男人们打仗,夫人们教养孩子、做战袍战靴,后勤事务样样在行。
……
侯夫人很给面子,附和几句、亦回忆几句。
平心而论,皇太后也“不容易”。
明明猜忌林繁,也猜忌他们秦家,那颗怀疑的种子埋了那么多年,这会儿已经被浇灌得冒枝叶了,皇太后还得慈眉善目地与她忆苦思甜。
没有露出半点端倪,言语里听不出一点儿质疑。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本事。
她秦杜氏,一样是个有本事的。
哪怕皇太后说的每一句话,她都想反驳、想嘲讽,侯夫人还是忍住了,深深藏在心田里。
露在表面的,只有应和。
当然,得讲究个度,太过了,反而假。
那种“我知道你,你也知道我,大家棋逢对手,却还都再掂量掂量”的布局状况,最适合眼下了。
一味装傻,或是锋芒毕露,都要不得。
不过,有朝一日,这些忍下来的嘲弄,她一定会变本加厉地,全丢向皇太后。
可现在,她得争取时间。
小儿媳妇虽然看着一惊一乍的,但正经做起事情来,很干练精明。
侯夫人相信,季氏会安排得很好。
此刻的永宁侯府里,季氏站在祠堂前,神色严肃。
如她猜想的,府外盯梢的人,收拾好了。
盯梢是个苦活,之前“颗粒无收”的浪费时间,早已经磨灭了他们的干劲儿,在半个月前,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今儿也是一样。
盯梢的人数只有最初的三分之一,其他人都躲懒去了。
偏那三分之一,盯到了大姑娘去安国公府,报到宫里,立功了。
功劳得了,差事能应付了,谁还愿意继续蹲守?
于是,那些人里头的,一下子又少了一半多。
最后剩下来的,只有两人而已。
仅两人,那就容易应付了。
在被盯梢的这些时日里,永宁侯府也没有闲着,反过头去,把这些人的背景、喜好,摸了个七七八八。
留下来的,一个好赌、一个贪色。
季氏安排了人。
两个活络小厮,提着钱袋子去赌坊,一路走一路吹牛,把那好赌的勾得心痒痒,哪里还耐得住,迟疑了会儿,飞跑着去赌场了。
一个漂亮小娘子,扭着细腰从贪色的跟前过,使个眼色,将人勾到僻静的小胡同深处,抬手就是一拳。
没有人妨碍,行事更能快捷许多。
秦鸳早就走了,一身骑装,牵马出城,她这几个月常常出城骑马,关城门才回。
即便在盯梢的人眼皮子底下走,都不会有人多想。
秦治不当差,叫季氏一催,心惶惶着,却没有犹豫拖后腿。
等盯梢的一走,一顶轿子,出郊外庄子访友。
汪嬷嬷把人送府,回到季氏跟前,冲她点了点头。
“往长公主府与定国公府报了,”汪嬷嬷道,“大公子当值,已经去叫了。”
季氏深吸了一口气:“各处再盯一盯,不能疏忽。”
汪嬷嬷应了,又道:“您是不是也该出发了?”
毕竟,最最要紧的东西,是由季氏贴身收。
万一季氏连城门都没有出去,先前撤回去的人,难道还能回城来抢?
季氏咬了咬牙:“再等等。”
离关城门还有一阵子,撤得早了,容易打草惊蛇,撤得晚了,可能就来不及了。
万幸守城的卫兵什么都不知道,官员百姓进进出出的,都不会多看一眼。
“定国公府走了,就来报。”季氏道。
三家是一条绳上的,共进退也不是嘴上说说。
虽说,撤离有可能出意外,但自家全走脱了,定国公老夫人却被留下了……
定国公再知晓状况,心里难免不会存一疙瘩。
这一刻,定国公府内,巧玉正在收拾衣裳。
就在不久前,方仙姑来了,说是观里明日一早要做法事,请老夫人过去。
老夫人听完后,神色一凝,等仙姑离开后,便交代她收拾收拾。
巧玉心里,颇有些疑惑。
方仙姑是春天才开始出入国公府的,说是静心观里的。
静心观是老夫人常去的道观,可巧玉对方仙姑全无印象。
仙姑至今来过两三次,与老夫人说几句家常,坐坐就走。
巧玉悄悄问过老夫人。
老夫人说,添香油也是直接去观里添,不至于被骗银钱,巧玉想想也对,没有再提。
可今儿……
法事都有日子,明日显然不是其中之一。
再者,邀请也没有提前半日的,看老夫人这意思,还要在观中过夜,反常得很。
巧玉想归想,却没有多问,依着吩咐办事。
外间,老夫人正压着声,与亲信梁嬷嬷交代事情。
“自打府里就余我和念之,底下人手也都遣得七七八八,余下的全是信得过的,眼下倒也方便,”老夫人道,“等我走了,你把我备好的银子分了他们,各自脱身,天南地北,去哪儿都成,若随我一块,才不安全。若是情分未尽,等将来还有再见的时候。”
梁嬷嬷红着眼,道:“您放心,奴婢心里有数,一定办妥当。”
她随老夫人从程家嫁过来,老夫人的心思,她一清二楚。
虽未说破,但国公爷是谁、巧玉姑娘又是谁,梁嬷嬷心里有谱。
“奴婢不擅骑术,就不给您拖后腿了,”她道,“奴婢往南边躲去,等您回京那日,再来相聚。”
见巧玉从里头抱着包袱出来,梁嬷嬷背过身,擦了擦眼。
老夫人起身,从墙上取下了琴。
巧玉一愣。
那琴是先定国公的遗物,日常擦拭,也都是老夫人亲自来。
做法子,需要用琴吗?
“走吧,”老夫人冲巧玉浅浅一笑,“别想这么多。”
马车已经备好了。
两人上车,车把式催马,出了府门,往西城门去。
三人都在笑,三人心中,都没有一点笑意。
皇太后絮絮叨叨,夸赞永宁侯在飞门关建了功业,大周的今日离不开老侯爷这样的臣子的忠心。
老侯爷不止自己建功立业,亦为大周培养了无数将才。
如今在战场上奋战的将士里,有许多位是老侯爷一手指点出来的。
老侯爷能在前方奋勇,亦得益于侯夫人在京中的付出。
当年在驻地里就是如此,男人们打仗,夫人们教养孩子、做战袍战靴,后勤事务样样在行。
……
侯夫人很给面子,附和几句、亦回忆几句。
平心而论,皇太后也“不容易”。
明明猜忌林繁,也猜忌他们秦家,那颗怀疑的种子埋了那么多年,这会儿已经被浇灌得冒枝叶了,皇太后还得慈眉善目地与她忆苦思甜。
没有露出半点端倪,言语里听不出一点儿质疑。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本事。
她秦杜氏,一样是个有本事的。
哪怕皇太后说的每一句话,她都想反驳、想嘲讽,侯夫人还是忍住了,深深藏在心田里。
露在表面的,只有应和。
当然,得讲究个度,太过了,反而假。
那种“我知道你,你也知道我,大家棋逢对手,却还都再掂量掂量”的布局状况,最适合眼下了。
一味装傻,或是锋芒毕露,都要不得。
不过,有朝一日,这些忍下来的嘲弄,她一定会变本加厉地,全丢向皇太后。
可现在,她得争取时间。
小儿媳妇虽然看着一惊一乍的,但正经做起事情来,很干练精明。
侯夫人相信,季氏会安排得很好。
此刻的永宁侯府里,季氏站在祠堂前,神色严肃。
如她猜想的,府外盯梢的人,收拾好了。
盯梢是个苦活,之前“颗粒无收”的浪费时间,早已经磨灭了他们的干劲儿,在半个月前,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今儿也是一样。
盯梢的人数只有最初的三分之一,其他人都躲懒去了。
偏那三分之一,盯到了大姑娘去安国公府,报到宫里,立功了。
功劳得了,差事能应付了,谁还愿意继续蹲守?
于是,那些人里头的,一下子又少了一半多。
最后剩下来的,只有两人而已。
仅两人,那就容易应付了。
在被盯梢的这些时日里,永宁侯府也没有闲着,反过头去,把这些人的背景、喜好,摸了个七七八八。
留下来的,一个好赌、一个贪色。
季氏安排了人。
两个活络小厮,提着钱袋子去赌坊,一路走一路吹牛,把那好赌的勾得心痒痒,哪里还耐得住,迟疑了会儿,飞跑着去赌场了。
一个漂亮小娘子,扭着细腰从贪色的跟前过,使个眼色,将人勾到僻静的小胡同深处,抬手就是一拳。
没有人妨碍,行事更能快捷许多。
秦鸳早就走了,一身骑装,牵马出城,她这几个月常常出城骑马,关城门才回。
即便在盯梢的人眼皮子底下走,都不会有人多想。
秦治不当差,叫季氏一催,心惶惶着,却没有犹豫拖后腿。
等盯梢的一走,一顶轿子,出郊外庄子访友。
汪嬷嬷把人送府,回到季氏跟前,冲她点了点头。
“往长公主府与定国公府报了,”汪嬷嬷道,“大公子当值,已经去叫了。”
季氏深吸了一口气:“各处再盯一盯,不能疏忽。”
汪嬷嬷应了,又道:“您是不是也该出发了?”
毕竟,最最要紧的东西,是由季氏贴身收。
万一季氏连城门都没有出去,先前撤回去的人,难道还能回城来抢?
季氏咬了咬牙:“再等等。”
离关城门还有一阵子,撤得早了,容易打草惊蛇,撤得晚了,可能就来不及了。
万幸守城的卫兵什么都不知道,官员百姓进进出出的,都不会多看一眼。
“定国公府走了,就来报。”季氏道。
三家是一条绳上的,共进退也不是嘴上说说。
虽说,撤离有可能出意外,但自家全走脱了,定国公老夫人却被留下了……
定国公再知晓状况,心里难免不会存一疙瘩。
这一刻,定国公府内,巧玉正在收拾衣裳。
就在不久前,方仙姑来了,说是观里明日一早要做法事,请老夫人过去。
老夫人听完后,神色一凝,等仙姑离开后,便交代她收拾收拾。
巧玉心里,颇有些疑惑。
方仙姑是春天才开始出入国公府的,说是静心观里的。
静心观是老夫人常去的道观,可巧玉对方仙姑全无印象。
仙姑至今来过两三次,与老夫人说几句家常,坐坐就走。
巧玉悄悄问过老夫人。
老夫人说,添香油也是直接去观里添,不至于被骗银钱,巧玉想想也对,没有再提。
可今儿……
法事都有日子,明日显然不是其中之一。
再者,邀请也没有提前半日的,看老夫人这意思,还要在观中过夜,反常得很。
巧玉想归想,却没有多问,依着吩咐办事。
外间,老夫人正压着声,与亲信梁嬷嬷交代事情。
“自打府里就余我和念之,底下人手也都遣得七七八八,余下的全是信得过的,眼下倒也方便,”老夫人道,“等我走了,你把我备好的银子分了他们,各自脱身,天南地北,去哪儿都成,若随我一块,才不安全。若是情分未尽,等将来还有再见的时候。”
梁嬷嬷红着眼,道:“您放心,奴婢心里有数,一定办妥当。”
她随老夫人从程家嫁过来,老夫人的心思,她一清二楚。
虽未说破,但国公爷是谁、巧玉姑娘又是谁,梁嬷嬷心里有谱。
“奴婢不擅骑术,就不给您拖后腿了,”她道,“奴婢往南边躲去,等您回京那日,再来相聚。”
见巧玉从里头抱着包袱出来,梁嬷嬷背过身,擦了擦眼。
老夫人起身,从墙上取下了琴。
巧玉一愣。
那琴是先定国公的遗物,日常擦拭,也都是老夫人亲自来。
做法子,需要用琴吗?
“走吧,”老夫人冲巧玉浅浅一笑,“别想这么多。”
马车已经备好了。
两人上车,车把式催马,出了府门,往西城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