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府军治水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关于淮水在古文中的记载,这首先秦时《小雅·鼓钟》中的记载算是极早的了,只不过此时的李恪在同大水抢时间,便没有诗中所载的这般悠然了。
那些盐行、粮号的主事刚自盱眙县府衙走后,李恪歇息了不过片刻,便强打着精神,在盱眙知县林远图的陪同之下,赶往了淮水边。
“淮水乃天下要水,灌溉两淮,水利时便可活千万百姓,可若是水害,便与人屠无异。”到了盱眙城外的淮水边,指着大雨下,往西北一望无际的淮水,对李恪道。
淮水乃天下四渎之一,天下要流,是为益水,少有泛滥,正所谓“淮流顺轨,畅出云梯,南北支川纲纪井然”,自有史记以来,恩泽淮南、淮北百姓千年。
但今年的大雨,却是降地诡异,非但降地急,而且连日不停,淮水水位渐高,甚至有了破岸堤而出的可能。
“若是再照这个势头下去,再有几日,淮水便将破堤?”李恪站在淮水边,看着眼前的淮水,问道。
李恪开口,问的自然不是林远图这个只知设坛施法,糊弄百姓的县令,而是跟在他身后,随他一同来此的袁承范。
袁承范回道:“五日,若是不加河堤,最多再有五日淮水便将过堤而出,届时淮水两岸,或成泽国。”
李恪听了袁承范的话,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五日,而且还是最多五日,谁知道这大雨五日内能否停下,又有谁知道这大雨五日内是否不会加急?若是雨势加急,恐怕连五日都撑不到了。
李恪对袁承范问道:“若是淮水决堤,最先破岸的会是何处?”
袁承范想了想,对李恪回道:“若是水漫,当在县城往东北三十里,水量最丰的淮、泗交际之处。”
淮水与泗水在盱眙东北三十里外交流,此处水量最为丰沛,而经常年累月冲刷,此处的堤岸也是最低,若是淮水水位再涨,最先破堤而出的自然便是此处。
李恪闻言,对身旁陪着的林远图道:“林县令,既是如此,便劳你便传本王令,征调县中一应人力、物用,前往淮、泗之交,本王要修此处河堤,能拖多久便是多久。”
大雨降到何时,李恪不知,也不是他能够掌控的,但他倒也并非全无可为,至少他能够加固、加高河堤,把淮水破堤的可能性再往后面拖地久一些。
李恪的用意自然明朗地很,可林远图听了李恪的话,脸上却露出了满满的难色,对李恪道:“殿下,若是只用沙石之物,盱眙城中的储备倒尚算充备,可眼下正是入夏,县中在服差役之人不多,恐怕难以抽调出足够的人手来修河。”
每逢夏中,便正是各地县中服役最少,人手最为短缺之时,此时修堤,人手不足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听了林远图的话,心中却纳了闷,脱口而出地问道:“既差役不足,何不调府军来此修堤?”
李恪的话音一出,不止是林远图和袁承范,就连李恪的亲信的王玄策和席君买两人都是一脸的讶色,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话。
自北魏有府军制以来,历时百余年,地方天灾,调动府军赈灾的例子他们还从未听闻,纵然王玄策自诩见多识广,也被李恪所言一下子惊住了,他们甚至没有想到,李恪为何会提出这样的想法。
“自打我大唐开国以来,府军向来只做战时调用,从未听闻有用以赈灾,甚至是抵差役之事的,此事实在从无先例,不知殿下从何言起。”林远图闻得李恪出言调府军修堤,忙对李恪道。
李恪也没想到林远图竟会这么回答,也是一愣。
李恪的心智来自千年余年后,在千余年后的中华大地,但凡地方有半分灾情,水涝、山洪,哪怕是地动,冲在最前,忍着切肤之痛,顶着亡死之危,舍生而忘死的一定子弟兵,这已是天下所共识,也是李恪早已见多为常的。
可李恪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千年前的唐初,府军治水救灾,还是历来未有之事,李恪的话,难怪语惊四座了。
李恪听了林远图的话,转头望向了王玄策,王玄策见李恪看着自己,也点了点头,告诉李恪,林远图之言并无不妥之处。
“倒是本王想的差了,原来我大唐立国至今竟从无此事。”李恪见得王玄策点头,轻声叹道。
王玄策道:“府军之用,只在战时,殿下若此时调用府军,确于规制不合,望殿下三思。”
王玄策口中说着与规制不合,其实已经是在旁敲侧击地告诉李恪,此事不合朝规,若是做了,恐怕风险极大。
李恪虽为扬州大都督,兼掌东南一十六州军事,手握节钺,对地方府军有辖制之权,但若是李恪不经三省,不过兵部,便擅自调动府军,无异于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
李恪若是这么做了,就算是朝臣弹劾他擅调府军,意图谋反也在情理之中,到时弹劾李恪的折子必定如雪花般飘到李世民的案头,李世民想压,也压不住。
此事干系重大,哪怕李恪是代天巡狩地方的皇子节臣,他也担不起,毕竟“兵权”这个东西,向来是帝王忌讳,父子间也是如此。
这些道理,李恪如何不懂,可李恪看着脚下渐长的淮水,看着淮河两岸上万户人家,李恪又岂能坐视不理。
李恪若是对此事坐视不理,只需短短五日,五日后的现在,这富庶的江淮大地便将化身一片泽国,数十、上百万百姓流离失所,难觅家园,甚至葬身鱼腹,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李恪今日的不作为。
李恪想着这些,仿佛只要闭眼就能看着这样的画面,淮南道千里沃土化作汪洋,百姓们衣不蔽体,牵儿带女地散落街头,饿地面黄肌瘦,不见生机。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李恪做了,未能能叫淮南幸免于难,可他若是不做,他闭目所能看到的一切似乎就已近在眼前,而这一切都在李恪的一掌之中。
就在这一瞬间,李恪仿佛又回到了七年前的皇城边,那一日颉利大军围城,李恪面临的便是这般选择,如今又是如此。
李恪抬头,看着天空,看着这个昏暗深邃地不见边际的天空,仿佛看着一张巨口,一张将要将张口把整个淮南吞下的巨口。
李恪顿了顿,缓缓道:“既此前从无此事,那便由本王破了这个例吧,照本王的意思去做,调府军治水,一应罪责,自有本王一力担之。”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关于淮水在古文中的记载,这首先秦时《小雅·鼓钟》中的记载算是极早的了,只不过此时的李恪在同大水抢时间,便没有诗中所载的这般悠然了。
那些盐行、粮号的主事刚自盱眙县府衙走后,李恪歇息了不过片刻,便强打着精神,在盱眙知县林远图的陪同之下,赶往了淮水边。
“淮水乃天下要水,灌溉两淮,水利时便可活千万百姓,可若是水害,便与人屠无异。”到了盱眙城外的淮水边,指着大雨下,往西北一望无际的淮水,对李恪道。
淮水乃天下四渎之一,天下要流,是为益水,少有泛滥,正所谓“淮流顺轨,畅出云梯,南北支川纲纪井然”,自有史记以来,恩泽淮南、淮北百姓千年。
但今年的大雨,却是降地诡异,非但降地急,而且连日不停,淮水水位渐高,甚至有了破岸堤而出的可能。
“若是再照这个势头下去,再有几日,淮水便将破堤?”李恪站在淮水边,看着眼前的淮水,问道。
李恪开口,问的自然不是林远图这个只知设坛施法,糊弄百姓的县令,而是跟在他身后,随他一同来此的袁承范。
袁承范回道:“五日,若是不加河堤,最多再有五日淮水便将过堤而出,届时淮水两岸,或成泽国。”
李恪听了袁承范的话,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五日,而且还是最多五日,谁知道这大雨五日内能否停下,又有谁知道这大雨五日内是否不会加急?若是雨势加急,恐怕连五日都撑不到了。
李恪对袁承范问道:“若是淮水决堤,最先破岸的会是何处?”
袁承范想了想,对李恪回道:“若是水漫,当在县城往东北三十里,水量最丰的淮、泗交际之处。”
淮水与泗水在盱眙东北三十里外交流,此处水量最为丰沛,而经常年累月冲刷,此处的堤岸也是最低,若是淮水水位再涨,最先破堤而出的自然便是此处。
李恪闻言,对身旁陪着的林远图道:“林县令,既是如此,便劳你便传本王令,征调县中一应人力、物用,前往淮、泗之交,本王要修此处河堤,能拖多久便是多久。”
大雨降到何时,李恪不知,也不是他能够掌控的,但他倒也并非全无可为,至少他能够加固、加高河堤,把淮水破堤的可能性再往后面拖地久一些。
李恪的用意自然明朗地很,可林远图听了李恪的话,脸上却露出了满满的难色,对李恪道:“殿下,若是只用沙石之物,盱眙城中的储备倒尚算充备,可眼下正是入夏,县中在服差役之人不多,恐怕难以抽调出足够的人手来修河。”
每逢夏中,便正是各地县中服役最少,人手最为短缺之时,此时修堤,人手不足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听了林远图的话,心中却纳了闷,脱口而出地问道:“既差役不足,何不调府军来此修堤?”
李恪的话音一出,不止是林远图和袁承范,就连李恪的亲信的王玄策和席君买两人都是一脸的讶色,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话。
自北魏有府军制以来,历时百余年,地方天灾,调动府军赈灾的例子他们还从未听闻,纵然王玄策自诩见多识广,也被李恪所言一下子惊住了,他们甚至没有想到,李恪为何会提出这样的想法。
“自打我大唐开国以来,府军向来只做战时调用,从未听闻有用以赈灾,甚至是抵差役之事的,此事实在从无先例,不知殿下从何言起。”林远图闻得李恪出言调府军修堤,忙对李恪道。
李恪也没想到林远图竟会这么回答,也是一愣。
李恪的心智来自千年余年后,在千余年后的中华大地,但凡地方有半分灾情,水涝、山洪,哪怕是地动,冲在最前,忍着切肤之痛,顶着亡死之危,舍生而忘死的一定子弟兵,这已是天下所共识,也是李恪早已见多为常的。
可李恪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千年前的唐初,府军治水救灾,还是历来未有之事,李恪的话,难怪语惊四座了。
李恪听了林远图的话,转头望向了王玄策,王玄策见李恪看着自己,也点了点头,告诉李恪,林远图之言并无不妥之处。
“倒是本王想的差了,原来我大唐立国至今竟从无此事。”李恪见得王玄策点头,轻声叹道。
王玄策道:“府军之用,只在战时,殿下若此时调用府军,确于规制不合,望殿下三思。”
王玄策口中说着与规制不合,其实已经是在旁敲侧击地告诉李恪,此事不合朝规,若是做了,恐怕风险极大。
李恪虽为扬州大都督,兼掌东南一十六州军事,手握节钺,对地方府军有辖制之权,但若是李恪不经三省,不过兵部,便擅自调动府军,无异于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
李恪若是这么做了,就算是朝臣弹劾他擅调府军,意图谋反也在情理之中,到时弹劾李恪的折子必定如雪花般飘到李世民的案头,李世民想压,也压不住。
此事干系重大,哪怕李恪是代天巡狩地方的皇子节臣,他也担不起,毕竟“兵权”这个东西,向来是帝王忌讳,父子间也是如此。
这些道理,李恪如何不懂,可李恪看着脚下渐长的淮水,看着淮河两岸上万户人家,李恪又岂能坐视不理。
李恪若是对此事坐视不理,只需短短五日,五日后的现在,这富庶的江淮大地便将化身一片泽国,数十、上百万百姓流离失所,难觅家园,甚至葬身鱼腹,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李恪今日的不作为。
李恪想着这些,仿佛只要闭眼就能看着这样的画面,淮南道千里沃土化作汪洋,百姓们衣不蔽体,牵儿带女地散落街头,饿地面黄肌瘦,不见生机。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李恪做了,未能能叫淮南幸免于难,可他若是不做,他闭目所能看到的一切似乎就已近在眼前,而这一切都在李恪的一掌之中。
就在这一瞬间,李恪仿佛又回到了七年前的皇城边,那一日颉利大军围城,李恪面临的便是这般选择,如今又是如此。
李恪抬头,看着天空,看着这个昏暗深邃地不见边际的天空,仿佛看着一张巨口,一张将要将张口把整个淮南吞下的巨口。
李恪顿了顿,缓缓道:“既此前从无此事,那便由本王破了这个例吧,照本王的意思去做,调府军治水,一应罪责,自有本王一力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