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衍圣公西游记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随着孔夫子的圣象,一同到达君士坦丁堡的还有一些儒生,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叫做孔玠,他的名气不算大,但是他爹可非同小可,正是上一代的衍圣公孔端友。
提到了孔端友,他当年背负三宝,去见赵桓,得到了赵桓的重赏,又留在身边,改良儒学,著书立说,堪称孔子之后,孔家的小圣人。
孔端友死之日,天下震动,赵官家亲自撰写悼词,百官宗室恭送安葬,规格之高,超凡脱俗,人们都怀疑,有朝一日赵桓驾崩了,能不能这么隆重!
按理说天子重视孔家人,这不是挺好的事情吗?
只不过熟悉赵桓的人都应该清楚,这位皇帝陛下最大的特点就是心黑,他可没有必要给孔家这么多好处。
果不其然,就在安葬了孔端友之后,赵桓就下旨,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自然是万世师表,衍圣公之号,承袭孔夫子,以圣为号,非大德大智大功之人,不能担当……
简单说,想继承衍圣公的名号,首先要人品过硬,其次还要学问极好,又要对国家有贡献,做不到这三点,凭什么受封衍圣公啊?
基本上就是立德立功立言,要做到三不朽,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衍圣公。
可问题是做到了三不朽,还在乎衍圣公的封号吗?
索性把事情说明白了,赵桓就是打算自孔端友之后,把衍圣公这个封号高高挂起来,虽然还有,但是却没人能得到了。
不废而废!
赵桓的作为堪称卸磨杀驴,坦白讲,有点对不起死去的孔端友。但是话说回来,考虑到这么多年,孔家的种种行为,赵桓也算是帮了他们。
断了衍圣公一脉,省得不肖子孙坏了圣人名声。
只不过赵桓有点低估了孔家人的执著,或者说孔端友这一脉和北宗比起来,还是不一样的。
孔玠在父亲的坟前发誓,一定要凭着本事,拿回衍圣公的名号。
官家不想给,这位偏要争,属于勇敢牛牛,不怕困难了。
孔玠首先整理他爹的著作,从赵桓讲的气理之学出发,又继续阐发……总结日出日落,星辰运转,他发展了浑天说,认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浮在气中,而且气体牵引,是的日月转动,星辰罗列,大地并非一动不动,反而是不停运转。
坦白讲,到了这一步,孔玠的天文学主张已经走出了古代的局限,和后世颇为接近了。
凭着这本书,也足以当半个圣人。
只不过他运气不好,在同时期,天文学的主张非常多,干脆就有人提出了日心说。
随后又有人总结出了力学规律。
也有人建立起算学体系。
还有人把物理和化学分开,开设学科,传播思想。
总而言之,这是个能人辈出的时代,整个大宋,都是如此。
这种情况并不单纯是赵桓开了外挂,给人们点了智商点数。
其实从很早开始,赵桓就在推行教化。
从靖康十年之后,不断有年轻学子,充实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赵桓随便引导一下,或者光是社会上的需求,就促使了很多学问涌现……比如会计,保险,银行等等,又比如纺织带动的机械制造,采煤挖矿带来的冶金,航海催生的天文……有太多的新奇学问涌现。
孔玠见光是整理父亲的学问已经不够了,他又跑去山海关,租了一大片土地,开始研究种田和畜牧。
孔玠觉得要是能多种出一些粮食,取得大丰收,绝对可以震惊天下。
坦白讲他的思路没错,想法也很好,唯一的问题就是选错了地点。
山海关,离着北方太近了。
一场寒风之后,大雪飘飘,孔玠饲养的几十头牲畜全都冻死了。
在农业的努力结束了。
孔玠是不是就该知难而退了?
没有!
这位继续坚定巡道,他坐船跑去了高丽,随后又去了倭国,回来还写了一本游记。孔玠认为这两国都深受大宋影响,属于儒家文化圈,能归附大宋,纳入版图,是九州归一的盛举。
他又拍了一顿赵桓的马屁,这本游记还成了年度热销书。
孔玠一时间名声大噪,只不过距离受封衍圣公,距离还是太远了。
不少亲朋,乃至孔家的人都劝说孔玠。
“别折腾了,你还能逆天不成?”
孔玠倒是不服气。
“能不能逆天我不知道,只是当初夫子周游列国,也未得到时人重用。还要数百年后,儒家才能成为显学。我今日一心求道,走的是祖宗的路,又有什么不妥的?”
这位真是好大的气魄,还要学孔夫子。
家人也不知道该称赞他有志气,还是该笑话他不自量力了。
孔玠也不搭理这些人,他沉寂了半年,突然做出一个决定,他要随着王中孚出海。
没错,孔玠打算来一次周游列国,比孔夫子还要大许多倍,毕竟孔夫子就是在山东河南转了一圈,孔玠可是要出海的。
万事俱备之后,他们果然行动了。
王中孚这几年周游各地,可是有了许多新发现,光是各种岛屿,就不下几百个之多,极大地丰富了地图。
而且被王中孚灭掉的国家,也不在少数。
他还喜欢写一些见闻,介绍风土人情……比如他就告诉大家伙,有一块堪比大宋的岛屿,那里干旱荒凉,陆地上尽是毒蛇。但是就在紧邻海域,却有数量众多的海参,不但个大肥硕,而且还唾手可得,就在海地,俯拾皆是。
类似的介绍相当多,人们根据王中孚的指引,发了不小的财。
王中孚喜欢用重阳为笔名,因此世人喜欢尊称为重阳子。
毫不夸张讲,王中孚已经是当世最好的航海家。
他带着孔玠漂洋过海,路途虽然遥远,但波澜不惊,登陆之后,到了君士坦丁堡。
就在街头,孔玠看到了竖起来的孔夫子雕像,在万里之外,看到了老祖宗的雕像,那种震撼不言而喻。
孔玠突然有种顿悟的感觉。
他一心憋着气,想要拿回衍圣公的名号。
可事实上,孔夫子周游列国,兜售治国理念的时候,想的是自身的荣华富贵吗?
或许是吧,但绝对不是主要的。
孔夫子,还有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无数圣贤,他们游走天下,开坛讲学,兜售思想,著书立说……这些思想不断碰撞,最终撞出了天下一统的念头,秉承诸子百家的道统,又凝聚出强大的认同。
此后千百年,在中原大地上,就出现了一群傲视天下的华夏子民。
在春秋之前,彼此视对方为蛮夷,隔阂冲突也相当多吧!
可春秋战国之后,秦汉一统,中原就成了汉家天下。
或许自己也可以化夷为夏,让他们归附孔孟道统……孔玠不奢望能立刻见效,或许在几百年之后,才能有收获吧!
不过总要有人开始,一如当初的孔夫子,在许多人的眼里,就是个执着迂腐的老头罢了。
就在孔玠到达君士坦丁堡的第十天,他登坛讲学,开始了第一次的讲课。
面对陌生的环境,甚至连语言都不一样,能讲什么呢?
孔玠披着大氅,欣然登台。
万里之遥,山高水长,彼此隔绝,面目长相,差别强烈……可生而为人,不管是谁,都有二目一口,都有四肢手脚,都能言谈话语,彼此交流学习。
故此天生万千之人,皆是一般不二!
孔玠的话,经过通译转述,听课的众人几乎都大吃一惊。
这位讲的是所有人都一样,难不成我们也和大宋的人一样?
我们配吗?
孔玠又继续道:“人和人固然相同,可彼此差距,天地之间,何哉?学也!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潜心学习,完善自我,达到圣贤之境,掌握自己的命运!”
孔玠所讲,有不少是他的所想所悟,他的确想通过求道之旅,发现圣人的奥秘。
只是这些话听在这帮西夷的耳朵里,简直是大逆不道!
一个人可以改变命运……貌似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在西方的教廷之下,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人生下来,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妥当的,只要老老实实,救赎罪过,等到死后,能升入天堂就是。
居然想改变命运?
你们要清楚,改变命运,就是和上帝对抗,是要下地狱的!
“什么上帝,什么事圣贤?这个人!”孔玠指着孔夫子的雕像,对所有人朗声道:“夫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圣人并非高高在上,并非无所不能。圣人只是德行至善能够,不断修持的普通人,由此可见,人人皆有圣人之心,人人皆可成圣!”
翻译过来,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上帝。
疯了!
彻彻底底疯了!
这已经是撼动了整个西方的根基……科举是从实务层面告诉所有人,通过考试,可以改变命运。
而孔玠则是从理论上下手,主张人人皆可成圣。
这种冲击,绝对是颠覆式的。
咋听之下,没人能够接受……我们不过是上帝的羊羔,羊怎么能和神相提并论?
光是这么想,就该死了。
不行,一定要忘了!
可是不行啊!
谁又不想当圣贤呢?
孔玠讲道……每天都比前一天翻倍,到了最后,几乎半个城市的人都来了。
一共讲了九天,结束之后,孔玠就说不出话了,嗓子里流血。
但是很显然,他的努力有了非常好的效果,每天都有人主动皈依儒家门下,君士坦丁堡就是一个心脏,不断将带有东方文明的血液,泵向四周。
毫无疑问,如果继续下去,整个西方都会陷入崩溃之中……不行了,必须出动十字军了!
随着孔夫子的圣象,一同到达君士坦丁堡的还有一些儒生,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叫做孔玠,他的名气不算大,但是他爹可非同小可,正是上一代的衍圣公孔端友。
提到了孔端友,他当年背负三宝,去见赵桓,得到了赵桓的重赏,又留在身边,改良儒学,著书立说,堪称孔子之后,孔家的小圣人。
孔端友死之日,天下震动,赵官家亲自撰写悼词,百官宗室恭送安葬,规格之高,超凡脱俗,人们都怀疑,有朝一日赵桓驾崩了,能不能这么隆重!
按理说天子重视孔家人,这不是挺好的事情吗?
只不过熟悉赵桓的人都应该清楚,这位皇帝陛下最大的特点就是心黑,他可没有必要给孔家这么多好处。
果不其然,就在安葬了孔端友之后,赵桓就下旨,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自然是万世师表,衍圣公之号,承袭孔夫子,以圣为号,非大德大智大功之人,不能担当……
简单说,想继承衍圣公的名号,首先要人品过硬,其次还要学问极好,又要对国家有贡献,做不到这三点,凭什么受封衍圣公啊?
基本上就是立德立功立言,要做到三不朽,才能成为新一代的衍圣公。
可问题是做到了三不朽,还在乎衍圣公的封号吗?
索性把事情说明白了,赵桓就是打算自孔端友之后,把衍圣公这个封号高高挂起来,虽然还有,但是却没人能得到了。
不废而废!
赵桓的作为堪称卸磨杀驴,坦白讲,有点对不起死去的孔端友。但是话说回来,考虑到这么多年,孔家的种种行为,赵桓也算是帮了他们。
断了衍圣公一脉,省得不肖子孙坏了圣人名声。
只不过赵桓有点低估了孔家人的执著,或者说孔端友这一脉和北宗比起来,还是不一样的。
孔玠在父亲的坟前发誓,一定要凭着本事,拿回衍圣公的名号。
官家不想给,这位偏要争,属于勇敢牛牛,不怕困难了。
孔玠首先整理他爹的著作,从赵桓讲的气理之学出发,又继续阐发……总结日出日落,星辰运转,他发展了浑天说,认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浮在气中,而且气体牵引,是的日月转动,星辰罗列,大地并非一动不动,反而是不停运转。
坦白讲,到了这一步,孔玠的天文学主张已经走出了古代的局限,和后世颇为接近了。
凭着这本书,也足以当半个圣人。
只不过他运气不好,在同时期,天文学的主张非常多,干脆就有人提出了日心说。
随后又有人总结出了力学规律。
也有人建立起算学体系。
还有人把物理和化学分开,开设学科,传播思想。
总而言之,这是个能人辈出的时代,整个大宋,都是如此。
这种情况并不单纯是赵桓开了外挂,给人们点了智商点数。
其实从很早开始,赵桓就在推行教化。
从靖康十年之后,不断有年轻学子,充实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赵桓随便引导一下,或者光是社会上的需求,就促使了很多学问涌现……比如会计,保险,银行等等,又比如纺织带动的机械制造,采煤挖矿带来的冶金,航海催生的天文……有太多的新奇学问涌现。
孔玠见光是整理父亲的学问已经不够了,他又跑去山海关,租了一大片土地,开始研究种田和畜牧。
孔玠觉得要是能多种出一些粮食,取得大丰收,绝对可以震惊天下。
坦白讲他的思路没错,想法也很好,唯一的问题就是选错了地点。
山海关,离着北方太近了。
一场寒风之后,大雪飘飘,孔玠饲养的几十头牲畜全都冻死了。
在农业的努力结束了。
孔玠是不是就该知难而退了?
没有!
这位继续坚定巡道,他坐船跑去了高丽,随后又去了倭国,回来还写了一本游记。孔玠认为这两国都深受大宋影响,属于儒家文化圈,能归附大宋,纳入版图,是九州归一的盛举。
他又拍了一顿赵桓的马屁,这本游记还成了年度热销书。
孔玠一时间名声大噪,只不过距离受封衍圣公,距离还是太远了。
不少亲朋,乃至孔家的人都劝说孔玠。
“别折腾了,你还能逆天不成?”
孔玠倒是不服气。
“能不能逆天我不知道,只是当初夫子周游列国,也未得到时人重用。还要数百年后,儒家才能成为显学。我今日一心求道,走的是祖宗的路,又有什么不妥的?”
这位真是好大的气魄,还要学孔夫子。
家人也不知道该称赞他有志气,还是该笑话他不自量力了。
孔玠也不搭理这些人,他沉寂了半年,突然做出一个决定,他要随着王中孚出海。
没错,孔玠打算来一次周游列国,比孔夫子还要大许多倍,毕竟孔夫子就是在山东河南转了一圈,孔玠可是要出海的。
万事俱备之后,他们果然行动了。
王中孚这几年周游各地,可是有了许多新发现,光是各种岛屿,就不下几百个之多,极大地丰富了地图。
而且被王中孚灭掉的国家,也不在少数。
他还喜欢写一些见闻,介绍风土人情……比如他就告诉大家伙,有一块堪比大宋的岛屿,那里干旱荒凉,陆地上尽是毒蛇。但是就在紧邻海域,却有数量众多的海参,不但个大肥硕,而且还唾手可得,就在海地,俯拾皆是。
类似的介绍相当多,人们根据王中孚的指引,发了不小的财。
王中孚喜欢用重阳为笔名,因此世人喜欢尊称为重阳子。
毫不夸张讲,王中孚已经是当世最好的航海家。
他带着孔玠漂洋过海,路途虽然遥远,但波澜不惊,登陆之后,到了君士坦丁堡。
就在街头,孔玠看到了竖起来的孔夫子雕像,在万里之外,看到了老祖宗的雕像,那种震撼不言而喻。
孔玠突然有种顿悟的感觉。
他一心憋着气,想要拿回衍圣公的名号。
可事实上,孔夫子周游列国,兜售治国理念的时候,想的是自身的荣华富贵吗?
或许是吧,但绝对不是主要的。
孔夫子,还有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无数圣贤,他们游走天下,开坛讲学,兜售思想,著书立说……这些思想不断碰撞,最终撞出了天下一统的念头,秉承诸子百家的道统,又凝聚出强大的认同。
此后千百年,在中原大地上,就出现了一群傲视天下的华夏子民。
在春秋之前,彼此视对方为蛮夷,隔阂冲突也相当多吧!
可春秋战国之后,秦汉一统,中原就成了汉家天下。
或许自己也可以化夷为夏,让他们归附孔孟道统……孔玠不奢望能立刻见效,或许在几百年之后,才能有收获吧!
不过总要有人开始,一如当初的孔夫子,在许多人的眼里,就是个执着迂腐的老头罢了。
就在孔玠到达君士坦丁堡的第十天,他登坛讲学,开始了第一次的讲课。
面对陌生的环境,甚至连语言都不一样,能讲什么呢?
孔玠披着大氅,欣然登台。
万里之遥,山高水长,彼此隔绝,面目长相,差别强烈……可生而为人,不管是谁,都有二目一口,都有四肢手脚,都能言谈话语,彼此交流学习。
故此天生万千之人,皆是一般不二!
孔玠的话,经过通译转述,听课的众人几乎都大吃一惊。
这位讲的是所有人都一样,难不成我们也和大宋的人一样?
我们配吗?
孔玠又继续道:“人和人固然相同,可彼此差距,天地之间,何哉?学也!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潜心学习,完善自我,达到圣贤之境,掌握自己的命运!”
孔玠所讲,有不少是他的所想所悟,他的确想通过求道之旅,发现圣人的奥秘。
只是这些话听在这帮西夷的耳朵里,简直是大逆不道!
一个人可以改变命运……貌似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在西方的教廷之下,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人生下来,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妥当的,只要老老实实,救赎罪过,等到死后,能升入天堂就是。
居然想改变命运?
你们要清楚,改变命运,就是和上帝对抗,是要下地狱的!
“什么上帝,什么事圣贤?这个人!”孔玠指着孔夫子的雕像,对所有人朗声道:“夫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圣人并非高高在上,并非无所不能。圣人只是德行至善能够,不断修持的普通人,由此可见,人人皆有圣人之心,人人皆可成圣!”
翻译过来,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上帝。
疯了!
彻彻底底疯了!
这已经是撼动了整个西方的根基……科举是从实务层面告诉所有人,通过考试,可以改变命运。
而孔玠则是从理论上下手,主张人人皆可成圣。
这种冲击,绝对是颠覆式的。
咋听之下,没人能够接受……我们不过是上帝的羊羔,羊怎么能和神相提并论?
光是这么想,就该死了。
不行,一定要忘了!
可是不行啊!
谁又不想当圣贤呢?
孔玠讲道……每天都比前一天翻倍,到了最后,几乎半个城市的人都来了。
一共讲了九天,结束之后,孔玠就说不出话了,嗓子里流血。
但是很显然,他的努力有了非常好的效果,每天都有人主动皈依儒家门下,君士坦丁堡就是一个心脏,不断将带有东方文明的血液,泵向四周。
毫无疑问,如果继续下去,整个西方都会陷入崩溃之中……不行了,必须出动十字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