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接任之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从葛守礼应了冯宝的邀请并且是完好无损地回来了之后,这件事情就如同石沉大海了一般,不再有什么新情况,也不再被什么人提起了。不过这并不代表着这件事情就会这么过去了,冯宝和张居正一直都没有忘记过这件事情,一直在等待机会,想要从葛守礼身上讨回场子。
就这样,事情是一直过了三个月的时间,到了万历元年的六月份。朝中有生了一件事情,这下可算是让一直觉得心中不爽的冯宝和张居正找到了向葛守礼报复的机会了。
事情的起因,说起来有些让人觉得惋惜。杨博本是兵部尚书,而本来由于兼任吏部尚书之职的高拱的离开,吏部尚书也是由张居正兼管着。不过由于一些原因,虽然说张居正自己也是很想要得到吏部尚书这个百官之的位子,但是他一直都是挂着名的。
直到三个月前,也就是冯宝和张居正邀葛守礼前去赏花饮酒之后的日子,李太后是毫无征兆的一道圣旨下下来。这道圣旨,冯宝和张居正之前都不知道,根本就没有知道到底是什么促使了李太后下了这么一道圣旨。不过这圣旨一下,不管是愿不愿意,都是不能再更改的了。
总之一点,空缺的吏部尚书之位,由兵部尚书杨博接任。
对于这件事情,老实说朝中的人也都是觉得实至名归的。杨博这人为官几十年的时间,刚刚进入仕途的他便是在兵部供职。几十年下来,边疆的安危也是杨博所操劳不已的。而几十年下来,杨博的作为也自然是让人信服的。
虽然杨博的为官之路,与兵部可谓是形影不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杨博就做不了这个吏部尚书。总之,杨博做了这个百官之的位置,没有人会说什么,就连张居正这个对此位觊觎已久的人,虽然心中不爽,但是内心里也不得不服。
当然,唯有一个冯宝是绝不会觉得杨博做吏部尚书是实至名归的。在冯宝看来,吏部尚书这个至关重要的位子,不能让自己的人来坐,却是让一个外人,甚至是一个和他作过对,虽然称不上敌人,但是也绝对是看对方不爽的人坐到了这个位置上,冯宝自然是不愿意的。
毕竟,吏部尚书这个百官之的称呼可不是乱叫的。官员的任用、考核等等重大事物,全都是由吏部来管理的。如今杨博这个跟冯宝不怎么对付的人坐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将来朝廷里的用人等等事宜,岂不是都要由杨博来制定了!
这种情况对于冯宝这个如今还想着要清除异己,同时也大量提拔些人上来为己用的大太监,自然是大大的不利了。
不过既然李太后的圣旨已经是颁了下来,那么这件事情也就只能是如此了。圣旨一下,一切都成定局,即便是冯宝再不愿意看到,他也是无能为力了。
于是杨博就做上了这个吏部尚书的位置。这在朝中的很多人看起来都是一件好事,毕竟杨博的为人,朝中的人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可是,有些事情当真是难以预料。
杨博当年驻守边疆多年,也上过战场打过仗,身上也是受过伤的。而且如今,杨博的年纪也实在是太大了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冯宝虽然对于杨博坐上吏部尚书的位置心中十分不爽,但是却也从来就没有想要想什么办法来做些什么手脚的缘故。因为冯宝心里面明白,按照杨博如今的年纪,还有他的身子骨,别说是做官了,恐怕就连活命,估计也没有多少日子了。
为此,冯宝还让人从那些为杨博看过诊的郎中那里打听了一番。在得知了杨博真实的身体状况之后,冯宝也就不再对此事说些什么了。
而偏偏,杨博的身子当真是不行了。他坐上吏部尚书的位置,到如今也才不过三个月的时间,但是显然,杨博觉得自己的时间已经是到了。
所以有一天的早朝,杨博是上奏请辞,想要告老还乡了。
且不管小皇帝朱翊钧对于杨博的认识到底有多深,或者说是他对杨博有没有什么感情。不过既然是朝中的大臣想要辞归故里,做皇帝的也自然是需要挽留一番才行的。
不过这大都是做做样子而已,再说了,如今这个朝廷也并不是当真离了他杨博就不行了。而且杨博的态度很坚决,他是一心想要退休了。
如此,朱翊钧也只得是同意了杨博的请求。而这种情况,让站在朱翊钧旁边的冯宝是一点点准备都没有。本来,他觉得让杨博坐上这个吏部尚书的位子也没什么,等过过,杨博也就干不动了。到了那个时候,冯宝再找一个与自己关系不错的人,或者说是直接将张居正推上去。
但是,冯宝却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杨博的动作时如此之快!这才三个月的时间了,而杨博是毫无征兆的,说请辞就请辞。这让冯宝和张居正两人都是一点点准备都没有,没有准备好的人,也没有准备好的话。
这边虽然在着急,但是那边还要进行着。
朱翊钧既然是已经同意了杨博的请辞,那么按照规矩,他也自然是要问问杨博,吏部尚书的职位在他离开之后,应该由何人接任才最为妥当。
而杨博今日既然是前来请辞了,他心里面也是早就已经做好了打算。所以当朱翊钧这么一问的时候,杨博是想都没有像,直接就说出了他心里面早就已经想好了的那个人选,葛守礼。
葛守礼的名字一出,朝上也自然是议论了起来。不过这议论的内容也大都是觉得由葛守礼接任吏部尚书之位,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总之,满朝对于葛守礼几人,都是一片的赞同。
这一下子,可是将冯宝和张居正给急坏了。他们之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如今更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而且,杨博这个会跟他们作对的人坐上吏部尚书的位子,就已经是让他们很难受了。好在杨博年老体衰,他们这才是没有计较。但是他们不可能看到杨博走了之后,换上来一个更加与他们不对付,更加会找他们麻烦的葛守礼了。
不过虽然二人都没什么准备,但是也绝对要破坏掉葛守礼的接任之事。
当天下午,就有朝中的文武大臣们联名上奏,推荐葛守礼为吏部尚书的奏折被放到了李太后的跟前。
对于这件事情,李太后并不是太过关心。在她看来,自己已经有了冯宝这个大太监和张居正这个内阁辅来把持朝政,对于她来说也就已经够了。至于由谁来接任这吏部尚书之位,老实说李太后的心里面并没有太多的计较。而且在她看起来,葛守礼也是很不错的人选。
李太后是直接命人将这份奏折交到了小皇帝朱翊钧的手里,让他来看着办。但是在这里面,却是出了问题。
李太后派去送奏折的人是个太监,而且还是冯宝的心腹。这个太监根本就没有将奏折交到朱翊钧的手上,而是直接送到了冯宝那里去。冯宝拿到了奏折之后,也没有功夫生气,直接找来了张居正商议。
显然,他们两人是绝对不能让这份奏折被朱翊钧看到的。朱翊钧虽然聪明过人,但是毕竟还是个孩子,而且还没有真正地接触到什么权利,所以他对于这些事情,一般都是会轻信的。特别是这么一道,朝中那么多的文武大臣们联名上奏推荐葛守礼接任吏部尚书之职的奏折,若是被朱翊钧看到了,他绝对会马上就同意下来。
冯宝和张居正自然是不能够让这种事情生。他们扣下了这道奏折之后,是赶紧又写了一道奏折上交给朱翊钧,自然,其中推荐了别人。
虽然说朱翊钧没有见到那道文武大臣们联名推荐葛守礼的奏折,但是朱翊钧心中也明白,如今朝中对葛守礼的呼声是相当高的。所以当他看到了张居正这道推荐别人的奏折之后,就马上找来了张居正,想要问个明白。
于是,张居正到了之后,朱翊钧就问他,为何不推荐葛守礼。
而张居正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介绍了自己所推荐的人,并且一番保证,此人绝对能够胜任吏部尚书之职。
不过,朱翊钧显然是想要弄个明白,在听完了张居正的话之后,他还是继续问他为何不推荐葛守礼的原因。
而张居正却是一副支支吾吾,不肯说话的模样。这实际上是张居正所想的办法,他故意做出这么一番模样,就如同有什么难言之隐一般。
果然,朱翊钧对此也是有了兴趣,追问他:“满朝文武大臣们都对葛守礼接任吏部尚书这件事情很是赞同,而且葛守礼在朝中的风评一向不错。为何张先生不推荐他呢?葛守礼不是个老诚之臣吗?”
张居正还是一副有些不太想说话的模样,蒙骗朱翊钧,说道:“葛守礼非老诚之臣。”不过张居正的话也就说到了这里,没有往下说。
但是,显然这也就足够了。
自从葛守礼应了冯宝的邀请并且是完好无损地回来了之后,这件事情就如同石沉大海了一般,不再有什么新情况,也不再被什么人提起了。不过这并不代表着这件事情就会这么过去了,冯宝和张居正一直都没有忘记过这件事情,一直在等待机会,想要从葛守礼身上讨回场子。
就这样,事情是一直过了三个月的时间,到了万历元年的六月份。朝中有生了一件事情,这下可算是让一直觉得心中不爽的冯宝和张居正找到了向葛守礼报复的机会了。
事情的起因,说起来有些让人觉得惋惜。杨博本是兵部尚书,而本来由于兼任吏部尚书之职的高拱的离开,吏部尚书也是由张居正兼管着。不过由于一些原因,虽然说张居正自己也是很想要得到吏部尚书这个百官之的位子,但是他一直都是挂着名的。
直到三个月前,也就是冯宝和张居正邀葛守礼前去赏花饮酒之后的日子,李太后是毫无征兆的一道圣旨下下来。这道圣旨,冯宝和张居正之前都不知道,根本就没有知道到底是什么促使了李太后下了这么一道圣旨。不过这圣旨一下,不管是愿不愿意,都是不能再更改的了。
总之一点,空缺的吏部尚书之位,由兵部尚书杨博接任。
对于这件事情,老实说朝中的人也都是觉得实至名归的。杨博这人为官几十年的时间,刚刚进入仕途的他便是在兵部供职。几十年下来,边疆的安危也是杨博所操劳不已的。而几十年下来,杨博的作为也自然是让人信服的。
虽然杨博的为官之路,与兵部可谓是形影不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杨博就做不了这个吏部尚书。总之,杨博做了这个百官之的位置,没有人会说什么,就连张居正这个对此位觊觎已久的人,虽然心中不爽,但是内心里也不得不服。
当然,唯有一个冯宝是绝不会觉得杨博做吏部尚书是实至名归的。在冯宝看来,吏部尚书这个至关重要的位子,不能让自己的人来坐,却是让一个外人,甚至是一个和他作过对,虽然称不上敌人,但是也绝对是看对方不爽的人坐到了这个位置上,冯宝自然是不愿意的。
毕竟,吏部尚书这个百官之的称呼可不是乱叫的。官员的任用、考核等等重大事物,全都是由吏部来管理的。如今杨博这个跟冯宝不怎么对付的人坐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将来朝廷里的用人等等事宜,岂不是都要由杨博来制定了!
这种情况对于冯宝这个如今还想着要清除异己,同时也大量提拔些人上来为己用的大太监,自然是大大的不利了。
不过既然李太后的圣旨已经是颁了下来,那么这件事情也就只能是如此了。圣旨一下,一切都成定局,即便是冯宝再不愿意看到,他也是无能为力了。
于是杨博就做上了这个吏部尚书的位置。这在朝中的很多人看起来都是一件好事,毕竟杨博的为人,朝中的人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可是,有些事情当真是难以预料。
杨博当年驻守边疆多年,也上过战场打过仗,身上也是受过伤的。而且如今,杨博的年纪也实在是太大了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冯宝虽然对于杨博坐上吏部尚书的位置心中十分不爽,但是却也从来就没有想要想什么办法来做些什么手脚的缘故。因为冯宝心里面明白,按照杨博如今的年纪,还有他的身子骨,别说是做官了,恐怕就连活命,估计也没有多少日子了。
为此,冯宝还让人从那些为杨博看过诊的郎中那里打听了一番。在得知了杨博真实的身体状况之后,冯宝也就不再对此事说些什么了。
而偏偏,杨博的身子当真是不行了。他坐上吏部尚书的位置,到如今也才不过三个月的时间,但是显然,杨博觉得自己的时间已经是到了。
所以有一天的早朝,杨博是上奏请辞,想要告老还乡了。
且不管小皇帝朱翊钧对于杨博的认识到底有多深,或者说是他对杨博有没有什么感情。不过既然是朝中的大臣想要辞归故里,做皇帝的也自然是需要挽留一番才行的。
不过这大都是做做样子而已,再说了,如今这个朝廷也并不是当真离了他杨博就不行了。而且杨博的态度很坚决,他是一心想要退休了。
如此,朱翊钧也只得是同意了杨博的请求。而这种情况,让站在朱翊钧旁边的冯宝是一点点准备都没有。本来,他觉得让杨博坐上这个吏部尚书的位子也没什么,等过过,杨博也就干不动了。到了那个时候,冯宝再找一个与自己关系不错的人,或者说是直接将张居正推上去。
但是,冯宝却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杨博的动作时如此之快!这才三个月的时间了,而杨博是毫无征兆的,说请辞就请辞。这让冯宝和张居正两人都是一点点准备都没有,没有准备好的人,也没有准备好的话。
这边虽然在着急,但是那边还要进行着。
朱翊钧既然是已经同意了杨博的请辞,那么按照规矩,他也自然是要问问杨博,吏部尚书的职位在他离开之后,应该由何人接任才最为妥当。
而杨博今日既然是前来请辞了,他心里面也是早就已经做好了打算。所以当朱翊钧这么一问的时候,杨博是想都没有像,直接就说出了他心里面早就已经想好了的那个人选,葛守礼。
葛守礼的名字一出,朝上也自然是议论了起来。不过这议论的内容也大都是觉得由葛守礼接任吏部尚书之位,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总之,满朝对于葛守礼几人,都是一片的赞同。
这一下子,可是将冯宝和张居正给急坏了。他们之前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如今更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而且,杨博这个会跟他们作对的人坐上吏部尚书的位子,就已经是让他们很难受了。好在杨博年老体衰,他们这才是没有计较。但是他们不可能看到杨博走了之后,换上来一个更加与他们不对付,更加会找他们麻烦的葛守礼了。
不过虽然二人都没什么准备,但是也绝对要破坏掉葛守礼的接任之事。
当天下午,就有朝中的文武大臣们联名上奏,推荐葛守礼为吏部尚书的奏折被放到了李太后的跟前。
对于这件事情,李太后并不是太过关心。在她看来,自己已经有了冯宝这个大太监和张居正这个内阁辅来把持朝政,对于她来说也就已经够了。至于由谁来接任这吏部尚书之位,老实说李太后的心里面并没有太多的计较。而且在她看起来,葛守礼也是很不错的人选。
李太后是直接命人将这份奏折交到了小皇帝朱翊钧的手里,让他来看着办。但是在这里面,却是出了问题。
李太后派去送奏折的人是个太监,而且还是冯宝的心腹。这个太监根本就没有将奏折交到朱翊钧的手上,而是直接送到了冯宝那里去。冯宝拿到了奏折之后,也没有功夫生气,直接找来了张居正商议。
显然,他们两人是绝对不能让这份奏折被朱翊钧看到的。朱翊钧虽然聪明过人,但是毕竟还是个孩子,而且还没有真正地接触到什么权利,所以他对于这些事情,一般都是会轻信的。特别是这么一道,朝中那么多的文武大臣们联名上奏推荐葛守礼接任吏部尚书之职的奏折,若是被朱翊钧看到了,他绝对会马上就同意下来。
冯宝和张居正自然是不能够让这种事情生。他们扣下了这道奏折之后,是赶紧又写了一道奏折上交给朱翊钧,自然,其中推荐了别人。
虽然说朱翊钧没有见到那道文武大臣们联名推荐葛守礼的奏折,但是朱翊钧心中也明白,如今朝中对葛守礼的呼声是相当高的。所以当他看到了张居正这道推荐别人的奏折之后,就马上找来了张居正,想要问个明白。
于是,张居正到了之后,朱翊钧就问他,为何不推荐葛守礼。
而张居正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介绍了自己所推荐的人,并且一番保证,此人绝对能够胜任吏部尚书之职。
不过,朱翊钧显然是想要弄个明白,在听完了张居正的话之后,他还是继续问他为何不推荐葛守礼的原因。
而张居正却是一副支支吾吾,不肯说话的模样。这实际上是张居正所想的办法,他故意做出这么一番模样,就如同有什么难言之隐一般。
果然,朱翊钧对此也是有了兴趣,追问他:“满朝文武大臣们都对葛守礼接任吏部尚书这件事情很是赞同,而且葛守礼在朝中的风评一向不错。为何张先生不推荐他呢?葛守礼不是个老诚之臣吗?”
张居正还是一副有些不太想说话的模样,蒙骗朱翊钧,说道:“葛守礼非老诚之臣。”不过张居正的话也就说到了这里,没有往下说。
但是,显然这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