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君王的心思谁也不透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319章 君王的心思谁也不透
“呈上来!”李世民对台阶下面的内侍说道。
内侍将军报呈给了台阶上的王德,王德将军报交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翻开军报,细细的翻看,他看的很认真,以至于看了很久在将军报放在玉案上,这使得众臣的心里很疑惑,到底是什么要军情让皇上看的这么仔细和慎重呢?
李世民看了一眼眼前的一帮臣子,再想想远在漠北征战的李恪,心里想起了以往跟李恪单独面谈时李恪的种种表现,心里微微叹息。
“皇上——”王德见李世民不说话,而太极殿上的大臣猜测不出军报的内容,在这个时候不敢搭言,他便小声提醒道。
“恩——”李世民被王德一喊,顿时回过神来,看了一眼众臣工,将目光盯在了魏征的脸色。他记得魏征的提议就是让李靖担任行军大总管,而让李恪担任李靖的副职。起初,李世民也觉得魏征这是在刻意帮李恪说话,可是他知道魏征的秉性,魏征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不可能为了私情而公司不顾。所以,李世民对魏征的提议深思熟虑之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那就是李恪要是但仍李靖的副职,对他最大的帮助表示胜利之后的封赏,而是跟随在李靖身边能学到很多东西,是让李靖变相的教授李恪兵法谋略。魏征的表面意思就是这样,但李世民想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魏征的意思是要重点培养李恪,让李恪能够成为大唐今后军方的基石。
毕竟,李世民心里也很清楚,当自己和一批当年打天下的臣子们都老了之后,谁还能够撑起大唐军队方面的天呢?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的道理李世民懂,大唐至今能够从艰难时刻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能够拥有今天这样可以跟突厥一战的军力,除了自己和众臣的治国有方之外,那就是大唐的军心很稳定,军队的士气很高昂。因为,大唐出了李靖,出了这样一个未尝一败的战神。
所以,魏征提议的背后也在提醒李世民,那就是让李恪跟谁李靖学习兵法韬略,培养他成为今后大唐军方的定海神针。
因为,李世民想到了这点,才会一直压着长孙无忌举荐李绩的奏章不批,而且还暗地里指使房杜两人举荐李靖。他这么拖着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就是看看朝堂之上到底有多少人会参与其中,长孙无忌的威望到底有多大。
李世民这样做不是说不相信长孙无忌,不信任长孙无忌,只是作为君王,作为皇帝,他跟长孙无忌先是君臣,然后才是挚友。
其次,李世民拖着自己心中人选是李靖而不宣布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他想考验李恪,看他是顾全大局呢?还是贪恋权势。作为马上皇帝的李世民很清楚李恪心中的心境,当一个将军有能够指挥数十万大军作战的机会,而且能够取得胜利的时候,他就绝对不会轻易的放弃这样的权利。
所以,李世民一直在等李恪的奏报,就想知道李恪是否能够懂得放弃,是否懂得能够舍取。他要是等到放弃,那说明他不贪权,自己可以今后可以给他更大的权利,要是他不懂得取舍,那他可以做全军的主帅,但今后未必还会有这样的机会,他的权利也会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魏爱卿,你的意思呢?”李世民问道。
魏征在李世民盯想自己的时候就知道了李世民的意思,所以,他也不含糊,出班说道,“微臣举荐兵书尚书李靖为行军大总管,并州大都督汉王李恪为行军副总管。”
“恩——”李世民显然对魏征的回答很满意,微微的点头,将目光移向了李恪汉王党一派的诸将,像岑文本、马周和孙伏伽和褚遂良等人,意思不言而喻,就是让他们支持魏征的提议。
果然,岑文本、马周等人都是心思透彻之人,再加上李恪早有指示,就见岑文本出列道,“启禀皇上,微臣赞同魏秘书监,举荐兵书尚书李靖。”
“微臣也举荐兵部尚书李靖!”马周出列道。
“微臣也举荐兵部尚书李靖!”
李恪一系的汉王党铁杆都出班说道,看到这几个汉王死党支持李靖,中间派大臣自然清楚了这肯定是李恪的意思,他们当中很多人看到李恪如日中天的时候就想投靠他,只是没有机会,今后不就是效忠的最佳时候吗?所以,有不少中间派大臣都出班支持李靖为行军道大总管。
有了这一部分大臣的参与,支持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的人数超过了一般多,长孙无忌看了看身后的一帮自己的党羽,只能无奈的摇头叹息不已。
李世民见时机成熟,便开口说道,“刚才李恪上奏,北伐军在夺下定襄城后损失惨重,特别的漠北的冬天,辎重钱粮供给不足,这会影响的军队士气。而且,他认为突厥新败,士兵士气低落,再加上漠北苦寒,他建议这个时候正是攻打突厥颉利的最佳时候。所以,他希望朝廷派遣大军北征颉利。”
太极殿上的大臣一听,觉得这奏章说跟没说不是一样吗?都在心里嘀咕,这样一份军报需要六百里加急吗?需要李世民看的那么仔细和慎重吗?
不想又听到李世民道,“而且,李恪建议兵书尚书李靖为行军大总管,李绩为行军副总管,统帅大军北征突厥,他愿意当先锋大将。”
李世民在说出军报的内容的时候脸色没有任何的表情,可是离他最近的房杜和长孙无忌等人还是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丝欣慰之情。这说明李世民对李恪的这份奏报很满意。
李世民没有给众臣说话的机会,继续开口说道,“既然朝中有这么大臣支持李靖为北征突厥的行军大总管——”李世民话说道这里,语气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大殿上顿时安静了下来众臣,这才开口说道,“中书省拟圣,任命李靖为征北行军大总管,李恪为行军副总管兼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谨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合兵二十万,全部受李靖节度,即日起封面命分道出击突厥。”
李世民的任命一下达,群臣哗然,特别的长孙无忌和***的众臣显得很沮丧,但在这个时候不敢开口谏言。就听见李世民继续说道道,“另外粮草辎重由房玄龄会同兵部和民部(唐朝是户部叫民部)一起协同负责。”
“另外——”李世民话说道这里,又对站在朝堂上不远处的尚书左丞狄孝绪看了一眼道,“狄孝绪年事已高,任职尚书右丞公务繁忙,恐难胜任,改封为银青光禄大夫,任命岑文本为尚书右丞,监督兵部和民部负责钱粮之事。”
尚书右丞正四品下,佐仆射,掌钱谷等事,李世民让这个职位的官员负责监督钱粮之事倒是很正常,只是突然中书舍人岑文本升任尚书右丞,难道这是李世民的一个信号?这让众臣心里疑惑不解。只是让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升任正四品下的尚书右丞只能说的一种常理的提拔,众臣倒也说不出什么。而狄孝绪的银青光禄大夫是从三品,要比正四品下的尚书右丞官阶要高两个档次。虽然只是散官闲职,但对他这样的臣子也是一种安慰。
李世民见自己的任命众臣都没有意见,便下旨散朝,而他让王德将几个心腹召集到两仪殿,开始具体商议出征突厥的事务。
第319章 君王的心思谁也不透
“呈上来!”李世民对台阶下面的内侍说道。
内侍将军报呈给了台阶上的王德,王德将军报交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翻开军报,细细的翻看,他看的很认真,以至于看了很久在将军报放在玉案上,这使得众臣的心里很疑惑,到底是什么要军情让皇上看的这么仔细和慎重呢?
李世民看了一眼眼前的一帮臣子,再想想远在漠北征战的李恪,心里想起了以往跟李恪单独面谈时李恪的种种表现,心里微微叹息。
“皇上——”王德见李世民不说话,而太极殿上的大臣猜测不出军报的内容,在这个时候不敢搭言,他便小声提醒道。
“恩——”李世民被王德一喊,顿时回过神来,看了一眼众臣工,将目光盯在了魏征的脸色。他记得魏征的提议就是让李靖担任行军大总管,而让李恪担任李靖的副职。起初,李世民也觉得魏征这是在刻意帮李恪说话,可是他知道魏征的秉性,魏征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不可能为了私情而公司不顾。所以,李世民对魏征的提议深思熟虑之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那就是李恪要是但仍李靖的副职,对他最大的帮助表示胜利之后的封赏,而是跟随在李靖身边能学到很多东西,是让李靖变相的教授李恪兵法谋略。魏征的表面意思就是这样,但李世民想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魏征的意思是要重点培养李恪,让李恪能够成为大唐今后军方的基石。
毕竟,李世民心里也很清楚,当自己和一批当年打天下的臣子们都老了之后,谁还能够撑起大唐军队方面的天呢?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的道理李世民懂,大唐至今能够从艰难时刻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能够拥有今天这样可以跟突厥一战的军力,除了自己和众臣的治国有方之外,那就是大唐的军心很稳定,军队的士气很高昂。因为,大唐出了李靖,出了这样一个未尝一败的战神。
所以,魏征提议的背后也在提醒李世民,那就是让李恪跟谁李靖学习兵法韬略,培养他成为今后大唐军方的定海神针。
因为,李世民想到了这点,才会一直压着长孙无忌举荐李绩的奏章不批,而且还暗地里指使房杜两人举荐李靖。他这么拖着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就是看看朝堂之上到底有多少人会参与其中,长孙无忌的威望到底有多大。
李世民这样做不是说不相信长孙无忌,不信任长孙无忌,只是作为君王,作为皇帝,他跟长孙无忌先是君臣,然后才是挚友。
其次,李世民拖着自己心中人选是李靖而不宣布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他想考验李恪,看他是顾全大局呢?还是贪恋权势。作为马上皇帝的李世民很清楚李恪心中的心境,当一个将军有能够指挥数十万大军作战的机会,而且能够取得胜利的时候,他就绝对不会轻易的放弃这样的权利。
所以,李世民一直在等李恪的奏报,就想知道李恪是否能够懂得放弃,是否懂得能够舍取。他要是等到放弃,那说明他不贪权,自己可以今后可以给他更大的权利,要是他不懂得取舍,那他可以做全军的主帅,但今后未必还会有这样的机会,他的权利也会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魏爱卿,你的意思呢?”李世民问道。
魏征在李世民盯想自己的时候就知道了李世民的意思,所以,他也不含糊,出班说道,“微臣举荐兵书尚书李靖为行军大总管,并州大都督汉王李恪为行军副总管。”
“恩——”李世民显然对魏征的回答很满意,微微的点头,将目光移向了李恪汉王党一派的诸将,像岑文本、马周和孙伏伽和褚遂良等人,意思不言而喻,就是让他们支持魏征的提议。
果然,岑文本、马周等人都是心思透彻之人,再加上李恪早有指示,就见岑文本出列道,“启禀皇上,微臣赞同魏秘书监,举荐兵书尚书李靖。”
“微臣也举荐兵部尚书李靖!”马周出列道。
“微臣也举荐兵部尚书李靖!”
李恪一系的汉王党铁杆都出班说道,看到这几个汉王死党支持李靖,中间派大臣自然清楚了这肯定是李恪的意思,他们当中很多人看到李恪如日中天的时候就想投靠他,只是没有机会,今后不就是效忠的最佳时候吗?所以,有不少中间派大臣都出班支持李靖为行军道大总管。
有了这一部分大臣的参与,支持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的人数超过了一般多,长孙无忌看了看身后的一帮自己的党羽,只能无奈的摇头叹息不已。
李世民见时机成熟,便开口说道,“刚才李恪上奏,北伐军在夺下定襄城后损失惨重,特别的漠北的冬天,辎重钱粮供给不足,这会影响的军队士气。而且,他认为突厥新败,士兵士气低落,再加上漠北苦寒,他建议这个时候正是攻打突厥颉利的最佳时候。所以,他希望朝廷派遣大军北征颉利。”
太极殿上的大臣一听,觉得这奏章说跟没说不是一样吗?都在心里嘀咕,这样一份军报需要六百里加急吗?需要李世民看的那么仔细和慎重吗?
不想又听到李世民道,“而且,李恪建议兵书尚书李靖为行军大总管,李绩为行军副总管,统帅大军北征突厥,他愿意当先锋大将。”
李世民在说出军报的内容的时候脸色没有任何的表情,可是离他最近的房杜和长孙无忌等人还是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丝欣慰之情。这说明李世民对李恪的这份奏报很满意。
李世民没有给众臣说话的机会,继续开口说道,“既然朝中有这么大臣支持李靖为北征突厥的行军大总管——”李世民话说道这里,语气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大殿上顿时安静了下来众臣,这才开口说道,“中书省拟圣,任命李靖为征北行军大总管,李恪为行军副总管兼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谨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合兵二十万,全部受李靖节度,即日起封面命分道出击突厥。”
李世民的任命一下达,群臣哗然,特别的长孙无忌和***的众臣显得很沮丧,但在这个时候不敢开口谏言。就听见李世民继续说道道,“另外粮草辎重由房玄龄会同兵部和民部(唐朝是户部叫民部)一起协同负责。”
“另外——”李世民话说道这里,又对站在朝堂上不远处的尚书左丞狄孝绪看了一眼道,“狄孝绪年事已高,任职尚书右丞公务繁忙,恐难胜任,改封为银青光禄大夫,任命岑文本为尚书右丞,监督兵部和民部负责钱粮之事。”
尚书右丞正四品下,佐仆射,掌钱谷等事,李世民让这个职位的官员负责监督钱粮之事倒是很正常,只是突然中书舍人岑文本升任尚书右丞,难道这是李世民的一个信号?这让众臣心里疑惑不解。只是让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升任正四品下的尚书右丞只能说的一种常理的提拔,众臣倒也说不出什么。而狄孝绪的银青光禄大夫是从三品,要比正四品下的尚书右丞官阶要高两个档次。虽然只是散官闲职,但对他这样的臣子也是一种安慰。
李世民见自己的任命众臣都没有意见,便下旨散朝,而他让王德将几个心腹召集到两仪殿,开始具体商议出征突厥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