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四章 朝堂上的好戏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泰很烦恼,突然被指控谋储。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背上了嫌疑自然澄清的,可是偏生这种事没办法辩驳,难道要自己公然承认自己对皇位没有想法吗?
那到时候凭什么去争太子之位呢?即便是有人推举,似乎都不好意思答允。为了避免到时候为难,现在千万不能给自己挖坑。
可是若什么辩解都没有,让这样的议论持续下去更不是什么好事。对自己的声望肯定有影响,当议论沸反盈天的时候想要控制都难。
李泰对此束手无策的时候,杜楚客来了,作为魏王府的长史,他总是在关键时刻出面。
“臣知晓殿下在为难什么!”见到李泰,杜楚客开门见山。
李泰心中一动,当即诚恳道:“请杜长史指教,为本王解惑。”
“殿下所虑者无非是如何辩白对吗?”
“没错,不管怎么说恐怕都无济于事,这种事很难说得清楚。”
杜楚客笑道:“确实如此,总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乱,不过殿下何必急于辩白呢?明知道辩解无用,何须浪费这份精力?”
“那杜长史以为该当如何?”李泰忍不住急忙询问。
杜楚客道:“有时候辩白不得,那么就让指控变得站不住脚,到那时候还需要辩白什么吗?”
“那……怎样才能让废太子的指控站不住脚?”李泰隐约把握到了什么,却又不恨明确。
杜楚客沉声道:“很简单,明日的朝会上殿下要力保废太子不死!”
“什么?”李泰心中猛然一惊,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杜楚客,摇头道:“这怎么能行呢?废太子必须死,当初杜长史你也认可的。”
“是的,当初臣也这般认为,但是今时不同往日,这件事恐怕没那么容易了。陛下对废太子的生死一直不曾表露态度,表面上看似要公正裁决,但实际上……”
杜楚客道:“房玄龄和马周等人都是近臣,熟悉陛下心思,在这件事上他们是怎么做的?到目前为止,能推掉的罪名全部帮废太子推掉了,这说明什么?说明陛下心底里是想要保住废太子性命的。”
“哼,原来父皇对大哥还是甚为偏爱啊!”李泰莫名嘴角浮起一丝苦笑。
杜楚客摇头道:“这不奇怪,毕竟废太子是陛下的嫡长子,也是先皇后所出,自小便深得陛下疼爱,父子情深哪里能割舍呢?”
“可是他谋反……”
“谋反是大逆不道,但其中多少有迫不得已之处,殿下你最清楚不过,这些年陛下对东宫过于苛责,想必多少有些愧疚。”
“这样啊!”李泰淡淡回应,有些心有不甘。
杜楚客道:“殿下,既然陛下是这么个心思,,大势所趋无法更改,不如也就……”杜楚客道:“最要紧的是此举对殿下有利,废太子指控殿下谋储,这时候殿下反过来站出保他,世人会怎么想?殿下还需要辩解什么吗?”
“杜长史所言极是……”即便是心有不甘,但想要此举对自己有利,李泰也便认可了。
杜楚客道:“再者,此举也可以在殿下那里留个好印象,经历过玄武门之变后,陛下最在意的便是皇子间手足和睦。”
“是是,多谢杜长史指点。”
……
六月初一,朝会在太极殿举行。
官员们悉数出现在朝堂之上,表情略微有些凝重,因为今日主要议题是关于废太子李承乾生死的。
是的,只关乎李承乾,至于李佑的生死,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必死无疑。
当钟声敲响的时候,所有的官员依次进入太极殿,皇帝李世民黑着一张脸坐上了丹陛下的皇帝位,百官躬身朝拜。
身在其中的谢逸对此甚为感慨,大唐的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动辄下跪,也算是相当人性化。今日的朝会十分重要,鉴于对他的请罪奏疏一直没有什么回应,谢逸自然就不敢继续缺岗。
不过他只是带着耳朵来,旁观一下究竟是什么形势,至于结果是怎样已经完全可以预见到,现在真正让人好奇地是过程会怎样?这场大戏里,各方登场之后会怎样表演?至于谢逸自己,在这件事上绝对不会掺言。
朝会如期开始了,马周作为两次谋反案的主审负责向皇帝陛下和文武百官奏报审案情况,这只是个引子,接下来的环节便是最为要紧的。
齐州谋反案已经发生很久了,李佑和阴弘智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在牢狱中多活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如今才审判真的是有些便宜他们了。
马周的意思很明确,皇五子李佑杀害长史,伙同阴弘智等人阴谋叛乱,致使多个州县陷入战乱之中,可谓是罪大恶极。
关于这一点,参与审案的宰相房玄龄等人表示赞同,所以李佑的结局注定是个死。
当马周说出这个拟定的判决结果时,朝堂上寂寂无声,没有一个人反对,全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意料之中的结果,这不是重头戏,李佑的结局实在没有第二个结果可言。众人把目光瞧向御座上的李世民,想要从皇帝陛下那里得到一个答案。
也是意料之中的,皇帝陛下李世民沉吟片刻道:“朕听的很清楚,李佑谋反,证据确凿,罪大恶极,按律罪当死。”
皇帝金科玉律,此言一出,最终注定了李佑的结局。当然了,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很多人都注意到皇帝陛下的表情有些许微妙的表情。
这不奇怪,谢逸看得清楚,任谁下达处死自己儿子的命令都会难受的,哪怕他是铁石心肠。更何况李世民本人并非冷血,而是很重感情的一个人。
但是没办法,作为皇帝,他只能如。实际上在此之前,李世民不是没有考虑过给李佑生路,为什么要用治病的名义将他留下洛阳一个月之久,就在于此。
可是李佑运气不好,也不够聪明,他的某些举动直接导致了李承乾的谋反。而李世民,为了保住嫡长子,只能牺牲李佑。
作为一个父亲,李世民有些偏私了。
几十个子女,想要一碗水端平太难,这不奇怪。李佑并不出彩,阴妃更不是分钟得宠,与皇帝挚爱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更加不可同日而语。嫡长子的受宠程度和地位更加非同一般,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自然是要保李承乾的。
偏偏不巧,两个儿子注定只能保一个,李世明对此全无办法。
定下李佑的罪名之后,接下来自然是针对李承乾案件的调查结果,马周同样做了汇报。
废太子谋反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是无可否认,否则太子之位也不会被废掉。不过马周的话里显然有避重就轻之嫌,似乎在着重强调侯君集、杜荷等人的罪责,强调太子被他们蛊惑,甚至是逼迫诱/惑等等。
话是这么说,身边人的鼓动肯定是有影响的,但似乎起不到决定作用。谋反与否,若李承乾不点头,侯君集和杜荷等人敢动手吗?说他们完全架空了太子,甚至过些了太子,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李承乾同样罪大恶极,但是马周话中意味显而易见是为了给李承乾开脱。
没错,是为了给李承乾开脱。
这份心思,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懂得,然后默许马周的说辞,其实古往今来,指鹿为马这种事出现的频率真的很高很高,只是变换了形势罢了,比如眼前这样的。
虽然言辞里在为李承乾开脱,但到了最终定罪的时候,马周可不敢言之凿凿说废太子李承乾罪不至死。
大唐律有十分严格的规定,这也是所有封建王朝都恪守的一条准则,那就是谋反必须是死罪。寻常人谋反是要株连九族的,但皇家肯定不能这样,否则很容易株连到皇帝自己个身上去,但死罪是不可避免的。
李承乾现在就面临这种情况,无论是马周还是皇帝李世民都没有办法直接开口说李承乾罪不至死。他是皇帝最疼爱的嫡长子,是长孙皇后的儿子这些理由上不了台面,没办法再公开场合下为其免罪,虽然众所周知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于是乎,继“指鹿为马”之后,朝堂上又开始上演各种双簧戏吗!
想要大多数人唱红脸,就必须要有个唱黑脸的,哪怕只是开口随便说上一句,也总得有人开头。
很不幸,马周就是这个人选,作为案件的主审之人,掌握断案律法的御史,他必须要开口给出判决结果。
马周介绍完调查审理结果之后,正色朝皇帝陛下一拜,然后转身看着身后的大臣,朗声道:“废太子李承乾谋反叛乱,证据确凿,论罪当斩!”
明明是违心之言,但是马周还是的言之凿凿,有模有样。说完之后,朝堂上依旧很平静,只是有小声的窃窃私语之声,没有任何的震惊反应。
好像无论如何都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对于坚持要杀李承乾的那些人而言,马周这是按照律法的正确判断,无可厚非,在意料之中。
对于知悉内情,知晓皇帝陛下心思的大臣们而言,这个结果也在意料之中。反正无论如何,马周所宣布的结果肯定是死罪。
谢逸远远听到,会心一笑,然后静静等候着,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大戏时段。今日朝堂上人员确实很齐全,几乎涉及到的所有人都在朝堂之上,其中就包括到晋王李治。
也许是因为成婚之后,李世民终于觉得自己这个小儿子长大了,随意开始给了李治些许实际的差事。当然了,即便没有这些差事,李治站在朝堂上也完全无可厚非,晋王的爵位,并州大都督的职位站在朝堂上商议国家大事完全是有资格的。
其实某种程度,这是一个讯号,晋王李治虽然被大臣们注意到了,但是他没有真正走到台前,没有走到政治舞台之上。
而今当李治开始站在朝堂上,那么所有的大臣都应该注意到,这里还有一个出色的皇子。相信很多有见地,有远见的大臣们心里已经在猜想,甚至脑补出很多结果来。
当太子被废之后,储君之位空悬的时候,晋王殿下突然出现在朝堂上意味着什么?相信最近一段时间,大唐上下除了讨论两位皇子谋反之后的下场外,最为期待或者说最为关心的是问题实际上是未来太子的人选。
剩下的皇子有很多,但是有资格登上皇帝职位你的不多,也就那么几位,所有人都心里有数。至于热门人选,毫无疑问是魏王李泰,人还在宋州的吴王李恪估计也受到了很大关注。
但是今天,很多人应该注意到了晋王李治,这也是一位嫡出的皇子,那么似乎也有资格继位。
当嫡长子被废之后,长幼之序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并不因为李治是嫡三子就没有机会。而且这位晋王殿下虽然露面的机会不多,但是给人的感觉一向是温文尔雅,仁厚端庄,而且还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相比于魏王李泰的文才,吴王李恪的武略,他似乎更加全面,那么……
很多人心里自然就泛起了各种念头,晋王殿下如今还这么年轻,倘若再历练几年,结果会怎样呢?
皇帝陛下春秋正盛,自然会悉心培养未来的储君,所以啊……
今日朝堂上不时有窃窃私语,众人的眼光更是四处飘忽不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实和晋王李治有关系。
这些自然是谢逸很想看到的,如此简直太好不过。很多时候,当大家心里有一定的想法后就不会觉得突兀,发生之后反而会觉得顺理成章,这就是前期铺垫的重要性。
当然了,如今时间紧张,一点点的逐步铺垫恐怕是来不及了,当此之时还需要来点猛料。谢逸站在后面,瞧不见李治的面容和眼睛,但看到他自信的背影,心里十分放心。
相信狄仁杰已经将自己交代的事情办妥,至于痕迹到底是轻是重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不重要,要紧的是看最终的结果……
至于对李治的一丁点小利用,相信他会理解,甚至心甘情愿……
...
李泰很烦恼,突然被指控谋储。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背上了嫌疑自然澄清的,可是偏生这种事没办法辩驳,难道要自己公然承认自己对皇位没有想法吗?
那到时候凭什么去争太子之位呢?即便是有人推举,似乎都不好意思答允。为了避免到时候为难,现在千万不能给自己挖坑。
可是若什么辩解都没有,让这样的议论持续下去更不是什么好事。对自己的声望肯定有影响,当议论沸反盈天的时候想要控制都难。
李泰对此束手无策的时候,杜楚客来了,作为魏王府的长史,他总是在关键时刻出面。
“臣知晓殿下在为难什么!”见到李泰,杜楚客开门见山。
李泰心中一动,当即诚恳道:“请杜长史指教,为本王解惑。”
“殿下所虑者无非是如何辩白对吗?”
“没错,不管怎么说恐怕都无济于事,这种事很难说得清楚。”
杜楚客笑道:“确实如此,总是有人唯恐天下不乱,不过殿下何必急于辩白呢?明知道辩解无用,何须浪费这份精力?”
“那杜长史以为该当如何?”李泰忍不住急忙询问。
杜楚客道:“有时候辩白不得,那么就让指控变得站不住脚,到那时候还需要辩白什么吗?”
“那……怎样才能让废太子的指控站不住脚?”李泰隐约把握到了什么,却又不恨明确。
杜楚客沉声道:“很简单,明日的朝会上殿下要力保废太子不死!”
“什么?”李泰心中猛然一惊,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杜楚客,摇头道:“这怎么能行呢?废太子必须死,当初杜长史你也认可的。”
“是的,当初臣也这般认为,但是今时不同往日,这件事恐怕没那么容易了。陛下对废太子的生死一直不曾表露态度,表面上看似要公正裁决,但实际上……”
杜楚客道:“房玄龄和马周等人都是近臣,熟悉陛下心思,在这件事上他们是怎么做的?到目前为止,能推掉的罪名全部帮废太子推掉了,这说明什么?说明陛下心底里是想要保住废太子性命的。”
“哼,原来父皇对大哥还是甚为偏爱啊!”李泰莫名嘴角浮起一丝苦笑。
杜楚客摇头道:“这不奇怪,毕竟废太子是陛下的嫡长子,也是先皇后所出,自小便深得陛下疼爱,父子情深哪里能割舍呢?”
“可是他谋反……”
“谋反是大逆不道,但其中多少有迫不得已之处,殿下你最清楚不过,这些年陛下对东宫过于苛责,想必多少有些愧疚。”
“这样啊!”李泰淡淡回应,有些心有不甘。
杜楚客道:“殿下,既然陛下是这么个心思,,大势所趋无法更改,不如也就……”杜楚客道:“最要紧的是此举对殿下有利,废太子指控殿下谋储,这时候殿下反过来站出保他,世人会怎么想?殿下还需要辩解什么吗?”
“杜长史所言极是……”即便是心有不甘,但想要此举对自己有利,李泰也便认可了。
杜楚客道:“再者,此举也可以在殿下那里留个好印象,经历过玄武门之变后,陛下最在意的便是皇子间手足和睦。”
“是是,多谢杜长史指点。”
……
六月初一,朝会在太极殿举行。
官员们悉数出现在朝堂之上,表情略微有些凝重,因为今日主要议题是关于废太子李承乾生死的。
是的,只关乎李承乾,至于李佑的生死,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必死无疑。
当钟声敲响的时候,所有的官员依次进入太极殿,皇帝李世民黑着一张脸坐上了丹陛下的皇帝位,百官躬身朝拜。
身在其中的谢逸对此甚为感慨,大唐的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动辄下跪,也算是相当人性化。今日的朝会十分重要,鉴于对他的请罪奏疏一直没有什么回应,谢逸自然就不敢继续缺岗。
不过他只是带着耳朵来,旁观一下究竟是什么形势,至于结果是怎样已经完全可以预见到,现在真正让人好奇地是过程会怎样?这场大戏里,各方登场之后会怎样表演?至于谢逸自己,在这件事上绝对不会掺言。
朝会如期开始了,马周作为两次谋反案的主审负责向皇帝陛下和文武百官奏报审案情况,这只是个引子,接下来的环节便是最为要紧的。
齐州谋反案已经发生很久了,李佑和阴弘智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在牢狱中多活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如今才审判真的是有些便宜他们了。
马周的意思很明确,皇五子李佑杀害长史,伙同阴弘智等人阴谋叛乱,致使多个州县陷入战乱之中,可谓是罪大恶极。
关于这一点,参与审案的宰相房玄龄等人表示赞同,所以李佑的结局注定是个死。
当马周说出这个拟定的判决结果时,朝堂上寂寂无声,没有一个人反对,全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意料之中的结果,这不是重头戏,李佑的结局实在没有第二个结果可言。众人把目光瞧向御座上的李世民,想要从皇帝陛下那里得到一个答案。
也是意料之中的,皇帝陛下李世民沉吟片刻道:“朕听的很清楚,李佑谋反,证据确凿,罪大恶极,按律罪当死。”
皇帝金科玉律,此言一出,最终注定了李佑的结局。当然了,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很多人都注意到皇帝陛下的表情有些许微妙的表情。
这不奇怪,谢逸看得清楚,任谁下达处死自己儿子的命令都会难受的,哪怕他是铁石心肠。更何况李世民本人并非冷血,而是很重感情的一个人。
但是没办法,作为皇帝,他只能如。实际上在此之前,李世民不是没有考虑过给李佑生路,为什么要用治病的名义将他留下洛阳一个月之久,就在于此。
可是李佑运气不好,也不够聪明,他的某些举动直接导致了李承乾的谋反。而李世民,为了保住嫡长子,只能牺牲李佑。
作为一个父亲,李世民有些偏私了。
几十个子女,想要一碗水端平太难,这不奇怪。李佑并不出彩,阴妃更不是分钟得宠,与皇帝挚爱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更加不可同日而语。嫡长子的受宠程度和地位更加非同一般,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自然是要保李承乾的。
偏偏不巧,两个儿子注定只能保一个,李世明对此全无办法。
定下李佑的罪名之后,接下来自然是针对李承乾案件的调查结果,马周同样做了汇报。
废太子谋反是不争的事实,这个是无可否认,否则太子之位也不会被废掉。不过马周的话里显然有避重就轻之嫌,似乎在着重强调侯君集、杜荷等人的罪责,强调太子被他们蛊惑,甚至是逼迫诱/惑等等。
话是这么说,身边人的鼓动肯定是有影响的,但似乎起不到决定作用。谋反与否,若李承乾不点头,侯君集和杜荷等人敢动手吗?说他们完全架空了太子,甚至过些了太子,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李承乾同样罪大恶极,但是马周话中意味显而易见是为了给李承乾开脱。
没错,是为了给李承乾开脱。
这份心思,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懂得,然后默许马周的说辞,其实古往今来,指鹿为马这种事出现的频率真的很高很高,只是变换了形势罢了,比如眼前这样的。
虽然言辞里在为李承乾开脱,但到了最终定罪的时候,马周可不敢言之凿凿说废太子李承乾罪不至死。
大唐律有十分严格的规定,这也是所有封建王朝都恪守的一条准则,那就是谋反必须是死罪。寻常人谋反是要株连九族的,但皇家肯定不能这样,否则很容易株连到皇帝自己个身上去,但死罪是不可避免的。
李承乾现在就面临这种情况,无论是马周还是皇帝李世民都没有办法直接开口说李承乾罪不至死。他是皇帝最疼爱的嫡长子,是长孙皇后的儿子这些理由上不了台面,没办法再公开场合下为其免罪,虽然众所周知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于是乎,继“指鹿为马”之后,朝堂上又开始上演各种双簧戏吗!
想要大多数人唱红脸,就必须要有个唱黑脸的,哪怕只是开口随便说上一句,也总得有人开头。
很不幸,马周就是这个人选,作为案件的主审之人,掌握断案律法的御史,他必须要开口给出判决结果。
马周介绍完调查审理结果之后,正色朝皇帝陛下一拜,然后转身看着身后的大臣,朗声道:“废太子李承乾谋反叛乱,证据确凿,论罪当斩!”
明明是违心之言,但是马周还是的言之凿凿,有模有样。说完之后,朝堂上依旧很平静,只是有小声的窃窃私语之声,没有任何的震惊反应。
好像无论如何都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对于坚持要杀李承乾的那些人而言,马周这是按照律法的正确判断,无可厚非,在意料之中。
对于知悉内情,知晓皇帝陛下心思的大臣们而言,这个结果也在意料之中。反正无论如何,马周所宣布的结果肯定是死罪。
谢逸远远听到,会心一笑,然后静静等候着,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大戏时段。今日朝堂上人员确实很齐全,几乎涉及到的所有人都在朝堂之上,其中就包括到晋王李治。
也许是因为成婚之后,李世民终于觉得自己这个小儿子长大了,随意开始给了李治些许实际的差事。当然了,即便没有这些差事,李治站在朝堂上也完全无可厚非,晋王的爵位,并州大都督的职位站在朝堂上商议国家大事完全是有资格的。
其实某种程度,这是一个讯号,晋王李治虽然被大臣们注意到了,但是他没有真正走到台前,没有走到政治舞台之上。
而今当李治开始站在朝堂上,那么所有的大臣都应该注意到,这里还有一个出色的皇子。相信很多有见地,有远见的大臣们心里已经在猜想,甚至脑补出很多结果来。
当太子被废之后,储君之位空悬的时候,晋王殿下突然出现在朝堂上意味着什么?相信最近一段时间,大唐上下除了讨论两位皇子谋反之后的下场外,最为期待或者说最为关心的是问题实际上是未来太子的人选。
剩下的皇子有很多,但是有资格登上皇帝职位你的不多,也就那么几位,所有人都心里有数。至于热门人选,毫无疑问是魏王李泰,人还在宋州的吴王李恪估计也受到了很大关注。
但是今天,很多人应该注意到了晋王李治,这也是一位嫡出的皇子,那么似乎也有资格继位。
当嫡长子被废之后,长幼之序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并不因为李治是嫡三子就没有机会。而且这位晋王殿下虽然露面的机会不多,但是给人的感觉一向是温文尔雅,仁厚端庄,而且还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相比于魏王李泰的文才,吴王李恪的武略,他似乎更加全面,那么……
很多人心里自然就泛起了各种念头,晋王殿下如今还这么年轻,倘若再历练几年,结果会怎样呢?
皇帝陛下春秋正盛,自然会悉心培养未来的储君,所以啊……
今日朝堂上不时有窃窃私语,众人的眼光更是四处飘忽不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实和晋王李治有关系。
这些自然是谢逸很想看到的,如此简直太好不过。很多时候,当大家心里有一定的想法后就不会觉得突兀,发生之后反而会觉得顺理成章,这就是前期铺垫的重要性。
当然了,如今时间紧张,一点点的逐步铺垫恐怕是来不及了,当此之时还需要来点猛料。谢逸站在后面,瞧不见李治的面容和眼睛,但看到他自信的背影,心里十分放心。
相信狄仁杰已经将自己交代的事情办妥,至于痕迹到底是轻是重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这不重要,要紧的是看最终的结果……
至于对李治的一丁点小利用,相信他会理解,甚至心甘情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