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五章 草原校军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治和谢逸的突然到来,让阿史那思摩有些不淡定,心中难免忐忑不安。
越是如此,他越是不敢从一开始便撕破脸皮,无论如何都要给自己留下些许后路才行。
无论如何,只要不公开反叛,最后保住身家性命是可以的,和顺郡王的虚名估计仍旧会在,还是能过富贵日子。
毕竟自己已经五六十岁,已经没有年轻时那般雄心壮志。其实这也是个重要原因,人越是年龄大,就越是容易顾虑,尤其是拖家带口有子孙的情况下,哪怕是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了子孙想想。
阿史那思摩就是这种状况,雄心壮志已经不再,反倒是为家长里短,子女儿孙所牵绊。加之颉利可汗的失败也是个巨大的阴影,大唐很强大,哪怕是如今关中兵力空虚也并非不堪一击。
所以本身阿史那思摩也没有太多的信心,而夷男和突利失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谢逸隐约把握了些许,从而成为利好因素。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是以谢逸忍不住感慨,所谓历史的必然性这句话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绝对,有太多的历史有着偶然性,某人不死,或者某人干了什么,历史会怎样怎样,这样的假设实在太多。
历史走向往往因为这样的偶然而改变,可以是一个人的生死,一件事的结果,也可能是一个人某一瞬间的心情。
看似微小,但经过蝴蝶效应不断放大之后,结果会怎样实在难以想象。
不管怎么说,现在阿史那思摩是愿意坐下来好好聊天喝酒,这就是好兆头,所以这顿有些来之不易的接风宴自然得珍惜。
试想想冒着生命危险来吃这段反。容易吗?单单说风险,那绝对不比鸿门宴差,至于精彩程度就不好说了,能不能成为佳话就更不得而知了。
不过假如说李治能够因此而成名,走上至尊之位的话,那么往后……也许若干年后。唐史高宗本纪会有详细记载,其中还会加上些许春秋笔法的夸张和吹嘘。
至于自己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嘿嘿,重要吗?谢逸轻轻摇头,陪着李治一道进入和顺郡王阿史那思摩在草原上的大帐。
过程和想想的没什么分别,一群突厥贵族被找来作为陪客,陪着晋王殿下和谢长史聊天,话题也不过是草原上的人情风物。
不过谢逸也注意到,一群突厥贵族们的神情看似轻松。但实际上都很凝重紧张,有的甚至还有些许抗拒的意味。
显而易见,有些人是并不欢迎自己这一行人来到草原,或者之说不欢迎大唐通知他们。
也难怪,毕竟当年突厥人在草原上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强大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在情理之中。
有些事这些突厥贵族,年轻时候正是突厥最鼎盛的时期。经历了很长一段好日子,傲慢与得意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
但自从十年前被大唐灭国之后。身份地位一下子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不至于是阶下囚,也有好就好肉,甚至仍旧可以在草原上作威作福。
但今时不同于往日,到底有些差别,多少有些二等人。甚至是亡国奴的感觉。奈何大唐国力强盛,他们无可奈何只能仰鼻息活着,被迫认命。
但是突利失的到来,薛延陀人提出的种种可能,对他们而言成为极大的诱/惑。很多心怀不满的突厥贵族便按捺不住了,想要通过此番机会,出兵南下击败唐朝,重现昔年突厥的强盛光景。
最要紧的是恢复他们昔日的荣光,从新过上真正作威作福的日子。
突厥贵族们赞成的着实不少,他们是各部落的首领或小头目,说话是有些分量,有些影响力的。
奈何阿史那思摩本人却犹豫了,没办法,现在阿史那思摩是他们事实上的首领,一言九鼎。他要是不点头,旁人也无可奈何。
突厥各部的长老们无可奈何,本来是打算期待黄河早些结冰,期盼薛延陀大军及时到来,然后趁机劝说阿史那思摩的。
却不想在这时候李治和谢逸来了,本来在一帮突厥人的眼中,这是个很好的良机,只要扣住了李治为人质,然后一路南下。
有了筹码在手,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即便是谈判,也有讨价还价的资本和余地。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阿史那思摩竟然没有这么做,放着眼前的大肥羊而无动于衷,还要设置接风宴来延请一个十三岁的汉家小娃娃。
就因为他是皇帝老儿李世民的儿子,就需要对他点头哈腰,恭恭敬敬?这是要做什么?无动于衷,继续忠于李唐,被他们压制吗?
还是想要将羊养的更肥一些?用得着,有这个必要吗?一众突厥贵族不理解,自然也不爽快,尤其是被拉来作为陪客,如何能有好脸色?
没有当场翻脸闹事那还是看在阿史那思摩的面子上,没有几个人对堂堂晋王殿下表现出应有的敬重。即便是敬酒,那眼神完全就是把李治当作一个小孩子看待,至于谢逸,虽然年纪大些,有几分名声。
但终究还年轻,而且只是一个小小的长史而已,素来不待见大唐官吏的突厥长老们哪里会把谢逸放在眼里?
对这些,不要说是谢逸了,就是年纪还小的李治都清楚地感受到了。
这时预料之中的情况,阿史那思摩本人没有太强烈的反应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这些突厥长老们就不要指望了。
而这些人也正是此番定襄之行的不安全因素,一来是他们会给阿史那思摩施加压力,形成反作用力。
二来万一这些人铤而走险,瞒着或者绕过阿史那思摩做出什么出阁的事情,该当如何是好?
所以啊,必须不能无动于衷了。
原本还想徐徐图之的想法此刻看来是不行了。必须要尽快想点办法,付诸实施才行。
利诱和猜疑不足以搞定对方的时候,那么只要威逼了,用实力说话是千古不移的硬道理。
当实实在在威力亮出来的时候,才能真正震慑住突厥人,让他们彻底闭嘴。
谢逸笑道:“王爷。什么时候有空让在下与晋王殿下监视一下定襄突厥大军的威武风采如何?”
当谢逸说出这个提议的时候,在场之人都有些惊讶了,其中就包括阿史那思摩本人。
这是什么意思?要求看兵马,是要打探虚实吗?
这么做来得及,有意义吗?阿史那思摩果断摇头,当此之时,这不是李治和谢逸的本意。
那么他们究竟是什么目的呢?
一众突厥贵族并不在乎,反而觉得好笑,理所当然地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求之不得的好机会。
趁此机会向两个小娃娃展示一下突厥人兵强马壮,以及赫赫军威,甚至有人在想,有可能会把两个小娃娃吓的尿裤子。
调动兵马,声威赫赫的情况下,再去劝说阿史那思摩就容易多了,甚至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他们苦于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没想到谢逸却主动送上门来。当真让他们意想不到。
这是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别人。
对于阿史那思摩而言。谢逸提出了这样请求,或者说要求更为合适,他是没办法拒绝的,也没有拒绝的必要。
现在搞不懂谢逸的意图,那只有按照他说的做,看看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但似乎不用等到那个时候。谢逸笑道:“晋王殿下是并州大都督,此番出巡也有替陛下检阅军伍的差事。”
“哦,是吗?”阿史那思摩暂时还摸不著谢逸,或者说李世民的意思,如果是要展示英武。该找个年纪大些的皇子来才是。比如那个三皇子吴王李恪,英武之名天下皆知,如果他来或许还有些许敲打的作用,一个柔弱的小娃娃么……
“是的!”谢逸并不在意阿史那思摩和一众突厥贵族的表情,淡定从容道:“这两年朝廷研制出一些新武器,最初只是在禁卫军中装备,今年上半年推广到关中府兵,前些日子在下陪同晋王前去河东,目的就是给并州军送新装备,并且操练心战法。
如今并州上下已经装备完成了,并且操练得当,定襄作为大唐北防前线,自然也不能例外。我与晋王殿下前来,也正是奉陛下的旨意前来,看看定襄大军的实力与现状,然后安排出合适装备训练策略。”
谢逸的话有一点长,一众突厥人可以说是耐着性子听完的,但越听下去,一众人的表情渐渐凝重起来。
有人是紧皱眉头,有认是颇为好奇。
谢逸说了半天,最终的核心只有一点,那就是大唐军队装备的新武器。
究竟是什么新武器,不知道!
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关中军守卫长安京畿之地自然优先,并州大军是大唐朝廷最要紧的一支兵马,自然也不能落后。
至于定襄,尤其是自己这种异族人,轮到最后,或者完全不装备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没什么抱怨的。
只是关中军队已经装备了两年之久,当真如此吗?为什么一点消息都不曾听说呢?自己的耳目这么闭塞?还是大唐朝廷有意隐瞒,放着自己?
肯定是后者,阿史那思摩笃定地认为,如今连并州都可是装备了,到了瞒不住的时候才透露给自己。
当真是区别对待啊!
只是究竟是什么新武器,会不会是故弄玄虚?李治和谢逸敢于来长安,是因为李世民仗着有新武器,底气十足?还是故意用此等方式来糊弄自己?
阿史那思摩摸不准,只有看到才算数,如果真的有这么个东西,究竟有着怎样的威力才能让李世民这般自信,这般有恃无恐。
“好啊,定襄大军有幸能得到殿下和谢长史检阅,那是求之不得福气。”阿史那思摩笑道:“今日天色晚了,待休息之后,明天一早请殿下前去检阅观摩。”
“如此甚好!”谢逸满口答应,看过了之后再说吧,先瞧瞧定襄突厥大军的战斗力,然后再给阿史那思摩一个惊喜。说起来还真的期待这些突厥贵族长老们到时候的表情,且等着吧!
接风宴很快就结束了,毕竟大家都没什么兴致,更谈不上宾主尽欢,早点结束对大家而言都是个解脱。
随后阿史那思摩给晋王李治和谢逸安排了营长,是一片靠近小河的**营帐区。这是谢逸之前的要求,因为晋王殿下随行的还有五六百的侍卫,这些人就需要占据很多的营帐,必须贴身护卫在晋王殿下身边。
阿史那思摩自然没有拒绝,如果不打算反,那就是大唐的臣子,自然要听命行事。如果真的想要反了,李治和这些大唐兵卒护卫怎么扎营重要吗?
只要是在定襄大营的范围内,那就跑不出自己的手掌心,阿史那思摩完全有这个自信心,所以表现的相当淡定从容。
谢逸对此也欣然接受,眼下这个形式,至少在明天检阅定襄突厥大军,展示所谓的新武器之前,他们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人就是这样,有自己不知道,不了解,却很有威慑的东西出现时,不弄清楚总是不心安,更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人对陌生事物本能的畏惧,尤其是那些本来性格多疑,心性不够坚定之人,就更是如此了。
很显然,阿史那思摩就在此列。
这也是在很多时候,在这种人面前可以故弄玄虚的原因。对于心理学有过研究的谢逸,自然把握的很得当。
总的来说,第一天到定襄草原,各方面的情况还不错,情势不说在掌握之中了,至少符合预期,没有失控,这就不错了。重点变成了接下来的努力,至关重要。
让人惊喜的是李治的表现,姑且还能称之为小家伙的少年表现的还算淡定,没有怯场,却也不做作。
可谓是表现刚刚到位,没有让阿史那思摩看出明显的破绽,否则接下来的戏就没法唱了。
所以今夜可以安睡,只等明日的草原校军!(未完待续。)
李治和谢逸的突然到来,让阿史那思摩有些不淡定,心中难免忐忑不安。
越是如此,他越是不敢从一开始便撕破脸皮,无论如何都要给自己留下些许后路才行。
无论如何,只要不公开反叛,最后保住身家性命是可以的,和顺郡王的虚名估计仍旧会在,还是能过富贵日子。
毕竟自己已经五六十岁,已经没有年轻时那般雄心壮志。其实这也是个重要原因,人越是年龄大,就越是容易顾虑,尤其是拖家带口有子孙的情况下,哪怕是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了子孙想想。
阿史那思摩就是这种状况,雄心壮志已经不再,反倒是为家长里短,子女儿孙所牵绊。加之颉利可汗的失败也是个巨大的阴影,大唐很强大,哪怕是如今关中兵力空虚也并非不堪一击。
所以本身阿史那思摩也没有太多的信心,而夷男和突利失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谢逸隐约把握了些许,从而成为利好因素。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是以谢逸忍不住感慨,所谓历史的必然性这句话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绝对,有太多的历史有着偶然性,某人不死,或者某人干了什么,历史会怎样怎样,这样的假设实在太多。
历史走向往往因为这样的偶然而改变,可以是一个人的生死,一件事的结果,也可能是一个人某一瞬间的心情。
看似微小,但经过蝴蝶效应不断放大之后,结果会怎样实在难以想象。
不管怎么说,现在阿史那思摩是愿意坐下来好好聊天喝酒,这就是好兆头,所以这顿有些来之不易的接风宴自然得珍惜。
试想想冒着生命危险来吃这段反。容易吗?单单说风险,那绝对不比鸿门宴差,至于精彩程度就不好说了,能不能成为佳话就更不得而知了。
不过假如说李治能够因此而成名,走上至尊之位的话,那么往后……也许若干年后。唐史高宗本纪会有详细记载,其中还会加上些许春秋笔法的夸张和吹嘘。
至于自己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嘿嘿,重要吗?谢逸轻轻摇头,陪着李治一道进入和顺郡王阿史那思摩在草原上的大帐。
过程和想想的没什么分别,一群突厥贵族被找来作为陪客,陪着晋王殿下和谢长史聊天,话题也不过是草原上的人情风物。
不过谢逸也注意到,一群突厥贵族们的神情看似轻松。但实际上都很凝重紧张,有的甚至还有些许抗拒的意味。
显而易见,有些人是并不欢迎自己这一行人来到草原,或者之说不欢迎大唐通知他们。
也难怪,毕竟当年突厥人在草原上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强大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在情理之中。
有些事这些突厥贵族,年轻时候正是突厥最鼎盛的时期。经历了很长一段好日子,傲慢与得意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
但自从十年前被大唐灭国之后。身份地位一下子有了很大的改变,虽然不至于是阶下囚,也有好就好肉,甚至仍旧可以在草原上作威作福。
但今时不同于往日,到底有些差别,多少有些二等人。甚至是亡国奴的感觉。奈何大唐国力强盛,他们无可奈何只能仰鼻息活着,被迫认命。
但是突利失的到来,薛延陀人提出的种种可能,对他们而言成为极大的诱/惑。很多心怀不满的突厥贵族便按捺不住了,想要通过此番机会,出兵南下击败唐朝,重现昔年突厥的强盛光景。
最要紧的是恢复他们昔日的荣光,从新过上真正作威作福的日子。
突厥贵族们赞成的着实不少,他们是各部落的首领或小头目,说话是有些分量,有些影响力的。
奈何阿史那思摩本人却犹豫了,没办法,现在阿史那思摩是他们事实上的首领,一言九鼎。他要是不点头,旁人也无可奈何。
突厥各部的长老们无可奈何,本来是打算期待黄河早些结冰,期盼薛延陀大军及时到来,然后趁机劝说阿史那思摩的。
却不想在这时候李治和谢逸来了,本来在一帮突厥人的眼中,这是个很好的良机,只要扣住了李治为人质,然后一路南下。
有了筹码在手,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即便是谈判,也有讨价还价的资本和余地。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阿史那思摩竟然没有这么做,放着眼前的大肥羊而无动于衷,还要设置接风宴来延请一个十三岁的汉家小娃娃。
就因为他是皇帝老儿李世民的儿子,就需要对他点头哈腰,恭恭敬敬?这是要做什么?无动于衷,继续忠于李唐,被他们压制吗?
还是想要将羊养的更肥一些?用得着,有这个必要吗?一众突厥贵族不理解,自然也不爽快,尤其是被拉来作为陪客,如何能有好脸色?
没有当场翻脸闹事那还是看在阿史那思摩的面子上,没有几个人对堂堂晋王殿下表现出应有的敬重。即便是敬酒,那眼神完全就是把李治当作一个小孩子看待,至于谢逸,虽然年纪大些,有几分名声。
但终究还年轻,而且只是一个小小的长史而已,素来不待见大唐官吏的突厥长老们哪里会把谢逸放在眼里?
对这些,不要说是谢逸了,就是年纪还小的李治都清楚地感受到了。
这时预料之中的情况,阿史那思摩本人没有太强烈的反应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这些突厥长老们就不要指望了。
而这些人也正是此番定襄之行的不安全因素,一来是他们会给阿史那思摩施加压力,形成反作用力。
二来万一这些人铤而走险,瞒着或者绕过阿史那思摩做出什么出阁的事情,该当如何是好?
所以啊,必须不能无动于衷了。
原本还想徐徐图之的想法此刻看来是不行了。必须要尽快想点办法,付诸实施才行。
利诱和猜疑不足以搞定对方的时候,那么只要威逼了,用实力说话是千古不移的硬道理。
当实实在在威力亮出来的时候,才能真正震慑住突厥人,让他们彻底闭嘴。
谢逸笑道:“王爷。什么时候有空让在下与晋王殿下监视一下定襄突厥大军的威武风采如何?”
当谢逸说出这个提议的时候,在场之人都有些惊讶了,其中就包括阿史那思摩本人。
这是什么意思?要求看兵马,是要打探虚实吗?
这么做来得及,有意义吗?阿史那思摩果断摇头,当此之时,这不是李治和谢逸的本意。
那么他们究竟是什么目的呢?
一众突厥贵族并不在乎,反而觉得好笑,理所当然地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求之不得的好机会。
趁此机会向两个小娃娃展示一下突厥人兵强马壮,以及赫赫军威,甚至有人在想,有可能会把两个小娃娃吓的尿裤子。
调动兵马,声威赫赫的情况下,再去劝说阿史那思摩就容易多了,甚至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他们苦于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没想到谢逸却主动送上门来。当真让他们意想不到。
这是自己找死,那就怪不得别人。
对于阿史那思摩而言。谢逸提出了这样请求,或者说要求更为合适,他是没办法拒绝的,也没有拒绝的必要。
现在搞不懂谢逸的意图,那只有按照他说的做,看看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但似乎不用等到那个时候。谢逸笑道:“晋王殿下是并州大都督,此番出巡也有替陛下检阅军伍的差事。”
“哦,是吗?”阿史那思摩暂时还摸不著谢逸,或者说李世民的意思,如果是要展示英武。该找个年纪大些的皇子来才是。比如那个三皇子吴王李恪,英武之名天下皆知,如果他来或许还有些许敲打的作用,一个柔弱的小娃娃么……
“是的!”谢逸并不在意阿史那思摩和一众突厥贵族的表情,淡定从容道:“这两年朝廷研制出一些新武器,最初只是在禁卫军中装备,今年上半年推广到关中府兵,前些日子在下陪同晋王前去河东,目的就是给并州军送新装备,并且操练心战法。
如今并州上下已经装备完成了,并且操练得当,定襄作为大唐北防前线,自然也不能例外。我与晋王殿下前来,也正是奉陛下的旨意前来,看看定襄大军的实力与现状,然后安排出合适装备训练策略。”
谢逸的话有一点长,一众突厥人可以说是耐着性子听完的,但越听下去,一众人的表情渐渐凝重起来。
有人是紧皱眉头,有认是颇为好奇。
谢逸说了半天,最终的核心只有一点,那就是大唐军队装备的新武器。
究竟是什么新武器,不知道!
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关中军守卫长安京畿之地自然优先,并州大军是大唐朝廷最要紧的一支兵马,自然也不能落后。
至于定襄,尤其是自己这种异族人,轮到最后,或者完全不装备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没什么抱怨的。
只是关中军队已经装备了两年之久,当真如此吗?为什么一点消息都不曾听说呢?自己的耳目这么闭塞?还是大唐朝廷有意隐瞒,放着自己?
肯定是后者,阿史那思摩笃定地认为,如今连并州都可是装备了,到了瞒不住的时候才透露给自己。
当真是区别对待啊!
只是究竟是什么新武器,会不会是故弄玄虚?李治和谢逸敢于来长安,是因为李世民仗着有新武器,底气十足?还是故意用此等方式来糊弄自己?
阿史那思摩摸不准,只有看到才算数,如果真的有这么个东西,究竟有着怎样的威力才能让李世民这般自信,这般有恃无恐。
“好啊,定襄大军有幸能得到殿下和谢长史检阅,那是求之不得福气。”阿史那思摩笑道:“今日天色晚了,待休息之后,明天一早请殿下前去检阅观摩。”
“如此甚好!”谢逸满口答应,看过了之后再说吧,先瞧瞧定襄突厥大军的战斗力,然后再给阿史那思摩一个惊喜。说起来还真的期待这些突厥贵族长老们到时候的表情,且等着吧!
接风宴很快就结束了,毕竟大家都没什么兴致,更谈不上宾主尽欢,早点结束对大家而言都是个解脱。
随后阿史那思摩给晋王李治和谢逸安排了营长,是一片靠近小河的**营帐区。这是谢逸之前的要求,因为晋王殿下随行的还有五六百的侍卫,这些人就需要占据很多的营帐,必须贴身护卫在晋王殿下身边。
阿史那思摩自然没有拒绝,如果不打算反,那就是大唐的臣子,自然要听命行事。如果真的想要反了,李治和这些大唐兵卒护卫怎么扎营重要吗?
只要是在定襄大营的范围内,那就跑不出自己的手掌心,阿史那思摩完全有这个自信心,所以表现的相当淡定从容。
谢逸对此也欣然接受,眼下这个形式,至少在明天检阅定襄突厥大军,展示所谓的新武器之前,他们是不会轻举妄动的。
人就是这样,有自己不知道,不了解,却很有威慑的东西出现时,不弄清楚总是不心安,更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人对陌生事物本能的畏惧,尤其是那些本来性格多疑,心性不够坚定之人,就更是如此了。
很显然,阿史那思摩就在此列。
这也是在很多时候,在这种人面前可以故弄玄虚的原因。对于心理学有过研究的谢逸,自然把握的很得当。
总的来说,第一天到定襄草原,各方面的情况还不错,情势不说在掌握之中了,至少符合预期,没有失控,这就不错了。重点变成了接下来的努力,至关重要。
让人惊喜的是李治的表现,姑且还能称之为小家伙的少年表现的还算淡定,没有怯场,却也不做作。
可谓是表现刚刚到位,没有让阿史那思摩看出明显的破绽,否则接下来的戏就没法唱了。
所以今夜可以安睡,只等明日的草原校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