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〇章 轩然大波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没错,牛痘之法需要在活人身上实验。
除非是脑袋被驴踢了,正常情况下,应该没有哪个傻蛋愿意去冒险。
但这项实验对大唐,对天下所有百姓而言意义重大,至关重要。
当然了,这是建立在谢逸不曾信口胡言的前提下。
他不会,李世民和朝臣们都如此认为,所以不必有丝毫顾虑。
只是人到哪去选呢?
思来想去,有人想到了一个人选——死囚!
反正是肯定要死的人,不存在风险一说,也不算伤天害理,完全可以解决标本问题。
李世民沉吟许久,最终点头答应。
大唐的司法也有其严苛之处,每每有凶案发生,如果判处斩、绞等刑,都是要上报刑部审核。
最终到底是杀还是不杀,则是要皇帝朱笔御批的,唯有皇帝御笔勾决的囚犯才会被真正处死。
在这件事上,李世民做的很谨慎,勾决之事会详细查看卷宗,慎重决断。
甚至多次询问刑部、大理寺已宰辅近臣的意见,权衡审理是否清楚,有无8,冤屈,囚犯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不是必须该死?
李二陛下的谨慎落下了宽厚之名,去岁整个大唐处死的囚犯仅仅只有二十九人。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二十九人基本都犯有十恶不赦之罪,确实该死。
让这些人去给孙思邈实验牛痘之法,有何不可?也算是发挥他们最后的余热价值,为天下百姓做贡献,也算是将功赎罪。
为了激励死囚坦然积极参与,朝廷也顺便立下规矩,只要经过实验不死,将不会再处斩。甚至可以根据所犯罪责的严重性,酌情减刑。甚至直接开释。
如此优厚的条件,应当可以吸引那些死囚主动参与实验。也算符合谢逸所谓的人道主义原则,同时也不会因为心理上的畏惧影响实验结果。
为了消灭天花,为天下百姓的健康计,此举完全值得,舆论不仅不会指责,甚至有可能多有褒扬。
不赔反而可能会赚的好事,何乐不为呢?
这事定下来后,一个问号出现在很多人心头,包括皇帝李世民。
自古以来。天花肆虐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一直苦无防治之法;多少年来,有多少医者志士都致力研究,毫无结果。
连医术高明的孙神仙都束手无策,结果牢狱中的谢逸三言两语便有了主意。
这事似乎不大合乎情理。
虽说谢逸在医术上有些造诣,但是天花这种恶疾……他从哪里知道牛痘之法的?凭空臆想便敢有如此把握?
不应该!
李世民也有类似的怀疑,他也下意识想到了一个答案——骑青牛的老仙翁。
难道真是那位白须白发的老神仙所授?在李世民眼里,谢逸身上的很多匪夷所思之事只能用神仙之说来解释。
如果是这样……
难道此子真是太上玄元皇帝,或者说老天爷派来辅佐自己。辅佐大唐,可以济世安民的人才?
这是李世民第二次生出这样的念头,比第一次在陕州时更为强烈。
一个人被“赋予”如此重任,所行之事基本处处有利于大唐。只因为他和杜伏威有点关联,便会行行刺谋逆之事?
李世民心中断然否决!
顷刻之间,狱中的谢逸又简在帝心,那些所谓的罪责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陛下。既然此番实验如此要紧,不若先放谢逸出大理寺,亲自参与实验。毕竟方法是他提出的。亲自参与,把握应该更大些。”
萧瑀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个请求,一个颇为合理的请求,作为出身南方,身份最尊贵,资格最老的重臣,他终于发话了。
“谢逸身陷行刺案,乃是惊天大案,尚未调查清楚,如何能放他出狱?”说话的这位还是姓韦,立场已经不必再说。
萧瑀道:“防治天花更为要紧,凡事当需灵活变通,何必墨守成规?”
“说得轻巧,这方法是谢逸所言,就一定管用吗?焉知他不是为了逃出牢狱,另行谋划而出的鬼主意?”
一时间,朝堂上再次起了争执,而且是相持不下。
萧瑀开口,便等于是南方士族开口,但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如何能袖手旁观,眼看着南方趁机恢复元气,甚至坐大?
所以他们即便是同情谢逸的遭遇,甚至私下里愿意帮他的,也不得不象征性地阻挠。
结果先是势均力敌,但慢慢的萧瑀一方开始落了下风,不是每个人都是诸葛亮,所以“舌战群儒”这种桥段旁人学不来。
就在这个要紧的当口上,重量级砝码挺身而出。
“父皇,儿臣以为,应当暂赦谢逸出狱,与孙神仙一道主持牛痘实验。”
听到说话的声音,众人回过头来,看到英武伟岸的吴王李恪,一个个神情都有些变化,很精彩。
尤其已经能日常行走的太子李承乾,以及胖乎乎的魏王李泰,一时间眼中都浮现出震惊和难以掩饰的不悦。
“哦,李恪,说说你的理由。”李世民在一刹那微微的惊讶后,便神色如常,微笑询问。
“父皇,根据大理寺多日的调查来看,暂无证据表明谢逸有罪,长期关押本就不妥。何况他医术高明,关乎防治天花的大局,也应当特事特办。”
“吴王殿下,谢逸的话未必确信,行刺他终究有嫌疑,万一趁此机会行不轨之举,岂非得不偿失?”
李恪道:“毕竟谢逸多次有功于国,大唐不能苛待,更不能冤枉了功臣,请父皇明鉴。”
“嗯,李恪所言不无道理。”李世民轻轻点头。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奏禀!”李恪不失时机地补充一句,顿时有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李世民欣然应允:“何事?你说!”
“儿臣荣幸被父皇册封为吴王,故而对东南吴楚之地多有关注;且儿臣亦驻防安州,荆襄亦属南方。所以儿臣对南方百姓的心思有些了解。”
李恪悠悠道:“隋末有不少首领割据南方,西梁萧铣不知轻重,便不提了。但东南江淮的杜伏威,颇有名望,百姓至今仍多有怀念。
认为其昔年所谓叛乱之事多有疑点,如今猜疑不断,今阚棱现身,亦闻其女讯,势必再起流言。为了安定江淮民心,以正视听,儿臣请求再审杜伏威一案。”
话音落地,朝堂上顿起轩然大波……(未完待续。。)
没错,牛痘之法需要在活人身上实验。
除非是脑袋被驴踢了,正常情况下,应该没有哪个傻蛋愿意去冒险。
但这项实验对大唐,对天下所有百姓而言意义重大,至关重要。
当然了,这是建立在谢逸不曾信口胡言的前提下。
他不会,李世民和朝臣们都如此认为,所以不必有丝毫顾虑。
只是人到哪去选呢?
思来想去,有人想到了一个人选——死囚!
反正是肯定要死的人,不存在风险一说,也不算伤天害理,完全可以解决标本问题。
李世民沉吟许久,最终点头答应。
大唐的司法也有其严苛之处,每每有凶案发生,如果判处斩、绞等刑,都是要上报刑部审核。
最终到底是杀还是不杀,则是要皇帝朱笔御批的,唯有皇帝御笔勾决的囚犯才会被真正处死。
在这件事上,李世民做的很谨慎,勾决之事会详细查看卷宗,慎重决断。
甚至多次询问刑部、大理寺已宰辅近臣的意见,权衡审理是否清楚,有无8,冤屈,囚犯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不是必须该死?
李二陛下的谨慎落下了宽厚之名,去岁整个大唐处死的囚犯仅仅只有二十九人。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二十九人基本都犯有十恶不赦之罪,确实该死。
让这些人去给孙思邈实验牛痘之法,有何不可?也算是发挥他们最后的余热价值,为天下百姓做贡献,也算是将功赎罪。
为了激励死囚坦然积极参与,朝廷也顺便立下规矩,只要经过实验不死,将不会再处斩。甚至可以根据所犯罪责的严重性,酌情减刑。甚至直接开释。
如此优厚的条件,应当可以吸引那些死囚主动参与实验。也算符合谢逸所谓的人道主义原则,同时也不会因为心理上的畏惧影响实验结果。
为了消灭天花,为天下百姓的健康计,此举完全值得,舆论不仅不会指责,甚至有可能多有褒扬。
不赔反而可能会赚的好事,何乐不为呢?
这事定下来后,一个问号出现在很多人心头,包括皇帝李世民。
自古以来。天花肆虐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一直苦无防治之法;多少年来,有多少医者志士都致力研究,毫无结果。
连医术高明的孙神仙都束手无策,结果牢狱中的谢逸三言两语便有了主意。
这事似乎不大合乎情理。
虽说谢逸在医术上有些造诣,但是天花这种恶疾……他从哪里知道牛痘之法的?凭空臆想便敢有如此把握?
不应该!
李世民也有类似的怀疑,他也下意识想到了一个答案——骑青牛的老仙翁。
难道真是那位白须白发的老神仙所授?在李世民眼里,谢逸身上的很多匪夷所思之事只能用神仙之说来解释。
如果是这样……
难道此子真是太上玄元皇帝,或者说老天爷派来辅佐自己。辅佐大唐,可以济世安民的人才?
这是李世民第二次生出这样的念头,比第一次在陕州时更为强烈。
一个人被“赋予”如此重任,所行之事基本处处有利于大唐。只因为他和杜伏威有点关联,便会行行刺谋逆之事?
李世民心中断然否决!
顷刻之间,狱中的谢逸又简在帝心,那些所谓的罪责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陛下。既然此番实验如此要紧,不若先放谢逸出大理寺,亲自参与实验。毕竟方法是他提出的。亲自参与,把握应该更大些。”
萧瑀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个请求,一个颇为合理的请求,作为出身南方,身份最尊贵,资格最老的重臣,他终于发话了。
“谢逸身陷行刺案,乃是惊天大案,尚未调查清楚,如何能放他出狱?”说话的这位还是姓韦,立场已经不必再说。
萧瑀道:“防治天花更为要紧,凡事当需灵活变通,何必墨守成规?”
“说得轻巧,这方法是谢逸所言,就一定管用吗?焉知他不是为了逃出牢狱,另行谋划而出的鬼主意?”
一时间,朝堂上再次起了争执,而且是相持不下。
萧瑀开口,便等于是南方士族开口,但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如何能袖手旁观,眼看着南方趁机恢复元气,甚至坐大?
所以他们即便是同情谢逸的遭遇,甚至私下里愿意帮他的,也不得不象征性地阻挠。
结果先是势均力敌,但慢慢的萧瑀一方开始落了下风,不是每个人都是诸葛亮,所以“舌战群儒”这种桥段旁人学不来。
就在这个要紧的当口上,重量级砝码挺身而出。
“父皇,儿臣以为,应当暂赦谢逸出狱,与孙神仙一道主持牛痘实验。”
听到说话的声音,众人回过头来,看到英武伟岸的吴王李恪,一个个神情都有些变化,很精彩。
尤其已经能日常行走的太子李承乾,以及胖乎乎的魏王李泰,一时间眼中都浮现出震惊和难以掩饰的不悦。
“哦,李恪,说说你的理由。”李世民在一刹那微微的惊讶后,便神色如常,微笑询问。
“父皇,根据大理寺多日的调查来看,暂无证据表明谢逸有罪,长期关押本就不妥。何况他医术高明,关乎防治天花的大局,也应当特事特办。”
“吴王殿下,谢逸的话未必确信,行刺他终究有嫌疑,万一趁此机会行不轨之举,岂非得不偿失?”
李恪道:“毕竟谢逸多次有功于国,大唐不能苛待,更不能冤枉了功臣,请父皇明鉴。”
“嗯,李恪所言不无道理。”李世民轻轻点头。
“父皇,儿臣还有一事奏禀!”李恪不失时机地补充一句,顿时有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李世民欣然应允:“何事?你说!”
“儿臣荣幸被父皇册封为吴王,故而对东南吴楚之地多有关注;且儿臣亦驻防安州,荆襄亦属南方。所以儿臣对南方百姓的心思有些了解。”
李恪悠悠道:“隋末有不少首领割据南方,西梁萧铣不知轻重,便不提了。但东南江淮的杜伏威,颇有名望,百姓至今仍多有怀念。
认为其昔年所谓叛乱之事多有疑点,如今猜疑不断,今阚棱现身,亦闻其女讯,势必再起流言。为了安定江淮民心,以正视听,儿臣请求再审杜伏威一案。”
话音落地,朝堂上顿起轩然大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