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以工代赈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感谢宅付、bigtree203、天朝书痴几位书友的月票与评价票,谢谢大家,求打赏!)
五十万石粮食,这不是小数字,省着点,甚至能养活三十万人一年。但这是李璟接任登州以来提出的第一个要求,这让各家族都不得不慎重考虑。
不过登州不比中原内地,登州乃是北方重要的港口。江南的粮食每年都通过海运大量的输送到登州,再进入中原和北方,甚至新罗、与东瀛都有粮食运来。比起大运河来,从南方输送的粮食都相差不多。因此,登州的粮价向来比中原便宜,比起关中更是便宜。
粮价最便宜的时候,关中斗米四五钱,而登州只有两文。登州产粮不多,但是登州港囤积的粮食却多。
如同李璟所料的一般,他提出的这个要求最后各家族应了下来。五十万石粮食,由登州大大小小的家族分担,第二天就拟定了数字,然后第三天开始各家就陆续向登州的仓库送粮。
看到这个结果,李璟很满意,这说明了登州上下对于他接掌登州的认可和支持。要真说来,其实李璟通过这大半年的时间,大量的购买,以及用商品交换粮食,并不是真的缺粮。虽然上次给了宋威不少,但实际上李璟在大谢南岛上,修建了一座仓城,里面的粮仓全部是容积八千石一座,这样的粮仓李璟有三百座。而装满了粮食有一百五十多座,算下来有一百二十多万石粮食,而且在卑沙、青泥城,还有沙门镇城三城之中,李璟都存有三十万石粮食,加起来,李璟拥有两百一十万石粮食。如今再加上刚收到的这一百万石,李璟有三百万石粮,足够一百万人吃一年的粮食。
不过这次振灾李璟并不打算动用这些粮食,连续灾荒两年,大家都会以为坚持到明年夏,就能度过粮荒。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以后只会比如今更缺粮。李璟已经得到了消息,王仙芝已经反了,率十票帅在长垣聚众三千,已经攻破了长垣县。这个消息还没有传到登州来,而且就算传到登州,只怕现在也不会有多少人真正在意这群人,只会以为是个小股叛乱罢了。
但李璟明白,乱世终于来临了。而从现在开始,粮食也将更加的金贵。
大谢砦的一百二十万石存粮,这是战备储备粮,这个不到万不得已李璟是不会动用的。而刚收到的一百万石粮食中,五十万石扣下的粮食也将存入仓城中。
有一百六十万石的存粮,李璟就能真正的心中不荒了。这段时间以来,沙门镇出产的货物,基本上都是在交易粮食,少量交易材料,极少收钱。就这样,通过交易还有剿匪等,才攒下这批粮食。
现在有一百六十万的战备储备粮,加上九十万石的粮食,足够供应镇东军了。至于振灾,现在也有了一百万石粮食,完全足够了。
粮食已经收到,振灾也要大规模的开始。
不过李璟并不准备将这些粮食就这么简单的发下去,李璟召集了镇东军的文武,还有登州这边的三上佐和六曹官员。州城这边,有品级的才二十三人,下面的县城,有品级的官员更是只有几人。
大堂上,镇东军这边的文职和营级的将领加起来近百人,比起只有二十多人的州县这边,明显气势更盛。另外,还有登州的诸多世族代表列席了今天的这场振灾的会议。
这次各豪族世家们都出了一点血,李璟对他们自然也是投桃报李。不少家族要求让家中一些年青的子弟入李璟的镇东军中,李璟略做考核之后便都收下了。为了体现对这些家族的重视,李璟将这些家族子弟新编一营,仿效的是军官侍卫营的编制,新入营的家族子弟都被授为下士,而不用从下等兵做起。
另外对于那些家族中的一些读书人,李璟也是优加任用,按才录用,安排进登州的一州四县衙门之中。
对于李璟的这个安排,各家族明显的都十分的满意。只有利益共享,才能真正的做到联盟一致。
“关于此次振灾,大家有什么计划?”李璟问。
“开仓放粮,按户人口发放口粮。”长史韩安民说道。在他看来,有了足够的粮食,振灾那就再简单不过了。
其它人也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想法,李璟见后摇了摇头,道:“如果只是简单的把粮食发下去,这不是良策。大家有没有想过,眼下的情形,夏种很难种下去。那么百姓都将无所事事,这既容易出事,也是人力的浪费。”
“那李使君之意,这振灾要怎么振?”萧定邦问道。
“以工代振!”李璟很直接的说道。
李璟的计划其实也很简单,眼下的情况,地是种不了了。如果只是单纯的发放粮食,那么百姓们也没有其它的事情可干。这人一闲着就没好事,如果几十万人闲着,那就更容易出事了。而且对于李璟来说,几十万人白拿粮食不做事,这可真是太浪费了。
以工代振,就是不白白的发粮,而是利用眼下的这个时机,把这些百姓组织起来。比如可以修葺城墙,疏通河道沟渠,修建水坝水库等,另外还可以开矿,打渔,工坊做工等等。百姓参加这些劳作,官府按工发给粮食。这样一来,百姓既能有饭吃,而官府这边又完成了许多需要许多人力的项目。
李璟的这个提议一出,不少人都是是马上明白过来,纷纷点头。
“眼下大旱,疏通河道沟渠,修建水坝水库正是好时机,今年的收成没了,但现在把这些水利弄好,明年便定能有个好收成。另外还能组织百姓修桥铺路,修葺城墙,下海捕鱼等等,这些事情以往也都是征发瑶役,现在正好趁百姓有空,一起以工代振。如此一来,大家既得了粮有了饭吃,也免去了大家无事闹出事来。”
众人都对此赞同,最后便一致同意了以工代振的计划。接下来的事情便要简单的多了,把一些需要的大工程拟定,比如哪些路要修,哪些桥要修,又有哪些城墙要修葺,最后便是各县乡的疏通河道,建蓄水坝,修水库等水利设施。按县乡,把拟好的工程都计算好人力,然后再拔下粮食。
百姓们参加这些工程,都能获得粮食。不过因为目的是振灾,所以所有的青壮男人都要参加劳作。就是妇女们,也得发动起来一起干活。另外老人和孩子及不需要干活,可心直接得到口粮发给。
“既然是以工代振,那口粮就不能少发了。参加劳作的青壮男女,每日至少给米一升,还得发给酱菜。至于不能参加劳作的老幼,则每人每天半升米。”
对这个,众人也没有异议。单纯的发粮振灾,与以工代振是不一样的。
当天,会议之后,李璟便派人在州县四下张贴布告,宣布了州府的决定。并派出了许多骑兵,登州境内四处通知那些流离的百姓,暂停征收以往欠款,免征今年一年的两税。
并让各地的百姓立即返回自家,在原籍前去登州。青壮者参加各县乡的工程,而老幼也能按核对的名单发放振灾口粮。
振灾的口粮十天一发,青壮每人一天一升,老幼小每人每天半升。另外,对于参加劳役的青壮男女,还将按照出力表现,会发放一些工钱。当然,因为是振灾做工,所以工钱也只是象征性的,每天只有二十文钱。一个月六百文钱,也可以月底的时候兑换十斤米。
告示一张贴之后,一开始那些流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官府能够开个粥棚,每天放两碗粥他们都已经高兴不已了,现在回乡,居然还能按人头领粮。如果干的卖力点,甚至一月还拿能十斤米。这样的好事,以往可从来没有遇到过。去年也同样的是大旱,可官府也只是开了粥棚而已。
许多流民都以为官府只要想骗他们回乡,因此都不肯离开。
事情报到李璟面前,李璟想了想后,亲自出城去了南城外,看着那些聚在一起黑鸦鸦的一片百姓,个个面黄饥瘦。
“张录事,给这里的每个乡亲们发十斤粮食,让大家可以安心返回家中。”李璟知道面对这样一群饥民,说什么大道理者是多余的,当下直接让张宏发粮食。许多百姓一路从家里逃到这里来,现在就算是老家可以领取粮食,他们这一路上也是个麻烦。只有实实在在的粮食发到他们的手中,他们才能相信官府的安排,也才能回到家里去。
张宏马上带人从仓库中取来一车车的粮食,那些百姓见到一袋袋的粮食骚动不已,要不是镇东军一个营的士兵现场维持秩序,这群不知道多久都没吃饱过饭的饥民们很有可能就会冲上来抢劫。
当第一个老头白发的老汉从官吏的手中接过装有十斤粮食的口袋,看着那袋子里黄澄澄的粟米时,激动的老泪纵横。一边哭着,老汉直接就冲着李璟跪下,砰砰的磕着响头。
“李使郡之仁义厚德,再生之德,草民等永生难忘!”
一个接一个的流民此时都相信了官府的话,知道终于碰见了一个天大的好官。纷纷跪下,向李璟磕头。
李璟连忙上前一个个的将人扶起,只是他扶起了一个,另一个又跪下去了。普通的升斗小民,虽然有他们无知而又狭隘的一面,但却又都是最纯朴的,李璟的这翻振灾举动,那是真心的为百姓好,他们分的清清楚楚。
李振站在李璟的后面,抚着长须频频点头,登州的人心,经此一事,已经都向着李璟了。RS
(感谢宅付、bigtree203、天朝书痴几位书友的月票与评价票,谢谢大家,求打赏!)
五十万石粮食,这不是小数字,省着点,甚至能养活三十万人一年。但这是李璟接任登州以来提出的第一个要求,这让各家族都不得不慎重考虑。
不过登州不比中原内地,登州乃是北方重要的港口。江南的粮食每年都通过海运大量的输送到登州,再进入中原和北方,甚至新罗、与东瀛都有粮食运来。比起大运河来,从南方输送的粮食都相差不多。因此,登州的粮价向来比中原便宜,比起关中更是便宜。
粮价最便宜的时候,关中斗米四五钱,而登州只有两文。登州产粮不多,但是登州港囤积的粮食却多。
如同李璟所料的一般,他提出的这个要求最后各家族应了下来。五十万石粮食,由登州大大小小的家族分担,第二天就拟定了数字,然后第三天开始各家就陆续向登州的仓库送粮。
看到这个结果,李璟很满意,这说明了登州上下对于他接掌登州的认可和支持。要真说来,其实李璟通过这大半年的时间,大量的购买,以及用商品交换粮食,并不是真的缺粮。虽然上次给了宋威不少,但实际上李璟在大谢南岛上,修建了一座仓城,里面的粮仓全部是容积八千石一座,这样的粮仓李璟有三百座。而装满了粮食有一百五十多座,算下来有一百二十多万石粮食,而且在卑沙、青泥城,还有沙门镇城三城之中,李璟都存有三十万石粮食,加起来,李璟拥有两百一十万石粮食。如今再加上刚收到的这一百万石,李璟有三百万石粮,足够一百万人吃一年的粮食。
不过这次振灾李璟并不打算动用这些粮食,连续灾荒两年,大家都会以为坚持到明年夏,就能度过粮荒。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以后只会比如今更缺粮。李璟已经得到了消息,王仙芝已经反了,率十票帅在长垣聚众三千,已经攻破了长垣县。这个消息还没有传到登州来,而且就算传到登州,只怕现在也不会有多少人真正在意这群人,只会以为是个小股叛乱罢了。
但李璟明白,乱世终于来临了。而从现在开始,粮食也将更加的金贵。
大谢砦的一百二十万石存粮,这是战备储备粮,这个不到万不得已李璟是不会动用的。而刚收到的一百万石粮食中,五十万石扣下的粮食也将存入仓城中。
有一百六十万石的存粮,李璟就能真正的心中不荒了。这段时间以来,沙门镇出产的货物,基本上都是在交易粮食,少量交易材料,极少收钱。就这样,通过交易还有剿匪等,才攒下这批粮食。
现在有一百六十万的战备储备粮,加上九十万石的粮食,足够供应镇东军了。至于振灾,现在也有了一百万石粮食,完全足够了。
粮食已经收到,振灾也要大规模的开始。
不过李璟并不准备将这些粮食就这么简单的发下去,李璟召集了镇东军的文武,还有登州这边的三上佐和六曹官员。州城这边,有品级的才二十三人,下面的县城,有品级的官员更是只有几人。
大堂上,镇东军这边的文职和营级的将领加起来近百人,比起只有二十多人的州县这边,明显气势更盛。另外,还有登州的诸多世族代表列席了今天的这场振灾的会议。
这次各豪族世家们都出了一点血,李璟对他们自然也是投桃报李。不少家族要求让家中一些年青的子弟入李璟的镇东军中,李璟略做考核之后便都收下了。为了体现对这些家族的重视,李璟将这些家族子弟新编一营,仿效的是军官侍卫营的编制,新入营的家族子弟都被授为下士,而不用从下等兵做起。
另外对于那些家族中的一些读书人,李璟也是优加任用,按才录用,安排进登州的一州四县衙门之中。
对于李璟的这个安排,各家族明显的都十分的满意。只有利益共享,才能真正的做到联盟一致。
“关于此次振灾,大家有什么计划?”李璟问。
“开仓放粮,按户人口发放口粮。”长史韩安民说道。在他看来,有了足够的粮食,振灾那就再简单不过了。
其它人也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想法,李璟见后摇了摇头,道:“如果只是简单的把粮食发下去,这不是良策。大家有没有想过,眼下的情形,夏种很难种下去。那么百姓都将无所事事,这既容易出事,也是人力的浪费。”
“那李使君之意,这振灾要怎么振?”萧定邦问道。
“以工代振!”李璟很直接的说道。
李璟的计划其实也很简单,眼下的情况,地是种不了了。如果只是单纯的发放粮食,那么百姓们也没有其它的事情可干。这人一闲着就没好事,如果几十万人闲着,那就更容易出事了。而且对于李璟来说,几十万人白拿粮食不做事,这可真是太浪费了。
以工代振,就是不白白的发粮,而是利用眼下的这个时机,把这些百姓组织起来。比如可以修葺城墙,疏通河道沟渠,修建水坝水库等,另外还可以开矿,打渔,工坊做工等等。百姓参加这些劳作,官府按工发给粮食。这样一来,百姓既能有饭吃,而官府这边又完成了许多需要许多人力的项目。
李璟的这个提议一出,不少人都是是马上明白过来,纷纷点头。
“眼下大旱,疏通河道沟渠,修建水坝水库正是好时机,今年的收成没了,但现在把这些水利弄好,明年便定能有个好收成。另外还能组织百姓修桥铺路,修葺城墙,下海捕鱼等等,这些事情以往也都是征发瑶役,现在正好趁百姓有空,一起以工代振。如此一来,大家既得了粮有了饭吃,也免去了大家无事闹出事来。”
众人都对此赞同,最后便一致同意了以工代振的计划。接下来的事情便要简单的多了,把一些需要的大工程拟定,比如哪些路要修,哪些桥要修,又有哪些城墙要修葺,最后便是各县乡的疏通河道,建蓄水坝,修水库等水利设施。按县乡,把拟好的工程都计算好人力,然后再拔下粮食。
百姓们参加这些工程,都能获得粮食。不过因为目的是振灾,所以所有的青壮男人都要参加劳作。就是妇女们,也得发动起来一起干活。另外老人和孩子及不需要干活,可心直接得到口粮发给。
“既然是以工代振,那口粮就不能少发了。参加劳作的青壮男女,每日至少给米一升,还得发给酱菜。至于不能参加劳作的老幼,则每人每天半升米。”
对这个,众人也没有异议。单纯的发粮振灾,与以工代振是不一样的。
当天,会议之后,李璟便派人在州县四下张贴布告,宣布了州府的决定。并派出了许多骑兵,登州境内四处通知那些流离的百姓,暂停征收以往欠款,免征今年一年的两税。
并让各地的百姓立即返回自家,在原籍前去登州。青壮者参加各县乡的工程,而老幼也能按核对的名单发放振灾口粮。
振灾的口粮十天一发,青壮每人一天一升,老幼小每人每天半升。另外,对于参加劳役的青壮男女,还将按照出力表现,会发放一些工钱。当然,因为是振灾做工,所以工钱也只是象征性的,每天只有二十文钱。一个月六百文钱,也可以月底的时候兑换十斤米。
告示一张贴之后,一开始那些流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官府能够开个粥棚,每天放两碗粥他们都已经高兴不已了,现在回乡,居然还能按人头领粮。如果干的卖力点,甚至一月还拿能十斤米。这样的好事,以往可从来没有遇到过。去年也同样的是大旱,可官府也只是开了粥棚而已。
许多流民都以为官府只要想骗他们回乡,因此都不肯离开。
事情报到李璟面前,李璟想了想后,亲自出城去了南城外,看着那些聚在一起黑鸦鸦的一片百姓,个个面黄饥瘦。
“张录事,给这里的每个乡亲们发十斤粮食,让大家可以安心返回家中。”李璟知道面对这样一群饥民,说什么大道理者是多余的,当下直接让张宏发粮食。许多百姓一路从家里逃到这里来,现在就算是老家可以领取粮食,他们这一路上也是个麻烦。只有实实在在的粮食发到他们的手中,他们才能相信官府的安排,也才能回到家里去。
张宏马上带人从仓库中取来一车车的粮食,那些百姓见到一袋袋的粮食骚动不已,要不是镇东军一个营的士兵现场维持秩序,这群不知道多久都没吃饱过饭的饥民们很有可能就会冲上来抢劫。
当第一个老头白发的老汉从官吏的手中接过装有十斤粮食的口袋,看着那袋子里黄澄澄的粟米时,激动的老泪纵横。一边哭着,老汉直接就冲着李璟跪下,砰砰的磕着响头。
“李使郡之仁义厚德,再生之德,草民等永生难忘!”
一个接一个的流民此时都相信了官府的话,知道终于碰见了一个天大的好官。纷纷跪下,向李璟磕头。
李璟连忙上前一个个的将人扶起,只是他扶起了一个,另一个又跪下去了。普通的升斗小民,虽然有他们无知而又狭隘的一面,但却又都是最纯朴的,李璟的这翻振灾举动,那是真心的为百姓好,他们分的清清楚楚。
李振站在李璟的后面,抚着长须频频点头,登州的人心,经此一事,已经都向着李璟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