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二章:敕命(第六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于秦皇岛的了解,叶春秋也只是在翻阅山海关的古籍才大致地知道这地方和后世不一样。
这时代的秦皇岛,其实它真的是岛。
直到四百年之后,才因为河水的冲积与大陆相连。
说起来,这座秦皇岛占地不小,它恰好与山海关相对,对面既是关外,又是关内,距离内陆,不过数里而已。
这岛屿虽不及琼州、崇明,却也有一县之地,这地方与大陆的关内外相对,又隔海望着朝鲜、辽东,再远一些,还可去倭国,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气候稳定,不似宁波、泉州等地,台风频繁,便是风浪,也不算大,在这时代,台风是港口的大敌,以这个时代的生产水平和造舰水平,往往一个台风过来,损失极其惨重。
当朱厚照认真地问起叶春秋选定这座岛的原因的时候,叶春秋在略略的沉吟之后,才解释道:“秦皇岛距离关外,不过一步之遥,若在此驻扎水师,便可随时协防山海关,若是辽东有战事,亦可随时驰援,这可以巩固住边防。”
看着朱厚照若有所思的样子,叶春秋继续侃侃而谈道:“再者,那儿现在是不毛之地,岛屿内的土地,都是无主,这就给了镇国府足够发挥的空间,可假若去天津,若是需要到土地,可土地大多是在士绅之手,既不可强取豪夺,可是一旦购买,又难免让人抓住了空子,从而坐地起价,倒不如秦皇岛那般的自在,那土地随心用之。何况,那里在海外,地形之中必定有不少的深水区域,完全可以多开辟一些码头出来。”
叶春秋深吸一口气,最后说出了真正的好处:“而臣弟之所以选哪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缘故,那就是那儿距离朝廷太远,也无人去关注,便可免去不少的麻烦,镇国府可专心致志地将其作为水师和商港,不受外界干扰。”
北可以制大漠和辽东,东可窥视朝鲜与倭国,向西就是关内,向南,则是一片汪洋。
无人约束,全凭镇国府自行去解决问题,更何况,京师距离秦皇岛不过数百里,再加上因为关防,所以京师和山海关的官道齐整,快马的话,也不过一两日就到,即便是坐上马车,也不过是三四日的时间,在这个时代,这样的距离不算太远,叶春秋无论是在京师,还是亲自登岛,都完全可以随时掌控着秦皇岛。
但凡只要听到事关大漠,叶春秋便晓得朱厚照是绝不会拒绝的,果然朱厚照道:“说的很有道理,那么就以此地作为水师的……呃……叫什么?”
叶春秋连忙道:“基地。”
朱厚照抿着嘴,目中掠过一丝狡黠,道:“好吧,你且回去,这件事容朕和内阁议一议,哈,你是不知,现在几位师傅对朕温顺多了,尤其是这建水师之事,他们只要听说要银子,便似丢了魂似的,现在正生怕着朕让内阁建水师呢,所以你放心即是,这事不成问题的。”
叶春秋笑着谢了恩,这才出宫。
从战胜佛郎机军团,得了那几首舰船,叶春秋就决定了要建立水师,也为此,这段时间,虽是一直待在镇国新军大营里,可是对外间的事情也是了解的。
可以说,他在镇国新军大营的这些天,他是在运筹帷幄之中的,可是现在总算敲定了水师的事,而且在自己提出特许经营的后,内阁和小皇帝还算是欣然接受,这令叶春秋不由松了口气。
从一开始,有了那建立水师之心,叶春秋其实就已经打了贸易特许权的主意了,没有这个特权,镇国府想要再加速发展的确有些难,倒也不是说慢慢提升工业不成,只是这条路固然稳妥,可终究还是太慢了,叶春秋需要的是临门一脚,为大明踹开一个窗户,让光照进这大明来,从而造福许多的人和事。
开眼看世界,何其不容易啊。
上千年的中央之国,习惯了以老大的姿态降临于此,这个过程中,有太多太多的荣耀,已经习惯了自认自己为世界中心的中央王朝,之所以故步自封,绝不是因为老祖宗们如何愚昧,说穿了,一个住在自己华宅里的大富豪,出门就看到一群穷逼在自己面前晃荡,榨也榨不出三两油来,于是,面对这帮穷鬼,连打交道都懒得和他们打,还不如自己关起门来自娱自乐,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希望热闹一下,把这些人请来,给自家增光添彩一些,然后就不愿多有什么往来了。
这种心态,颇有些地心说一样,大家已经渐渐将一样自己所看到的理论奉为圭臬,等到新的理论出现,使人心里产生了落差和恐慌,可是最终,他们还是会接受,接受之后,便愿更加理性客观地去认清这个世界了。
从一开始,叶春秋躲起来,就是知道眼下这个积弊已久的朝廷,是根本无法做到兴建水师的,历史上的大明朝,连维持剿贼和后期抗金的钱粮都无法维持。甚至到了国家危亡在即,无饷可用,即使社稷有倾覆之危的时候,朝廷也不敢对士大夫动手,更不敢拿宗室们开刀,那闯王带着无数流民,四处劫掠,绝大多数,都是地方上士绅土豪,和宗室藩王的府库,结果这些家伙,个个都是富得流油,现在只是建个水师而已,谁敢拿他们动刀?
对于经历过被佛郎机人的侵犯后,朝廷意识到水师不得不建,可最大的问题是又根本无钱去建,那么叶春秋提出来的这个方案,无异于是内阁的一根救命稻草,因为只是给一个特许,却能成功甩锅,将来若是海防出什么问题,就和内阁无关,而是镇国府承担这个干系了,这怎么看,都是一劳永逸的最好的办法。
而叶春秋……当然不介意承担起这个责任,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的许多人。
回到府中,次日清早,便有礼部的官员来,敕命也就来了。
(未完待续。)
对于秦皇岛的了解,叶春秋也只是在翻阅山海关的古籍才大致地知道这地方和后世不一样。
这时代的秦皇岛,其实它真的是岛。
直到四百年之后,才因为河水的冲积与大陆相连。
说起来,这座秦皇岛占地不小,它恰好与山海关相对,对面既是关外,又是关内,距离内陆,不过数里而已。
这岛屿虽不及琼州、崇明,却也有一县之地,这地方与大陆的关内外相对,又隔海望着朝鲜、辽东,再远一些,还可去倭国,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气候稳定,不似宁波、泉州等地,台风频繁,便是风浪,也不算大,在这时代,台风是港口的大敌,以这个时代的生产水平和造舰水平,往往一个台风过来,损失极其惨重。
当朱厚照认真地问起叶春秋选定这座岛的原因的时候,叶春秋在略略的沉吟之后,才解释道:“秦皇岛距离关外,不过一步之遥,若在此驻扎水师,便可随时协防山海关,若是辽东有战事,亦可随时驰援,这可以巩固住边防。”
看着朱厚照若有所思的样子,叶春秋继续侃侃而谈道:“再者,那儿现在是不毛之地,岛屿内的土地,都是无主,这就给了镇国府足够发挥的空间,可假若去天津,若是需要到土地,可土地大多是在士绅之手,既不可强取豪夺,可是一旦购买,又难免让人抓住了空子,从而坐地起价,倒不如秦皇岛那般的自在,那土地随心用之。何况,那里在海外,地形之中必定有不少的深水区域,完全可以多开辟一些码头出来。”
叶春秋深吸一口气,最后说出了真正的好处:“而臣弟之所以选哪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缘故,那就是那儿距离朝廷太远,也无人去关注,便可免去不少的麻烦,镇国府可专心致志地将其作为水师和商港,不受外界干扰。”
北可以制大漠和辽东,东可窥视朝鲜与倭国,向西就是关内,向南,则是一片汪洋。
无人约束,全凭镇国府自行去解决问题,更何况,京师距离秦皇岛不过数百里,再加上因为关防,所以京师和山海关的官道齐整,快马的话,也不过一两日就到,即便是坐上马车,也不过是三四日的时间,在这个时代,这样的距离不算太远,叶春秋无论是在京师,还是亲自登岛,都完全可以随时掌控着秦皇岛。
但凡只要听到事关大漠,叶春秋便晓得朱厚照是绝不会拒绝的,果然朱厚照道:“说的很有道理,那么就以此地作为水师的……呃……叫什么?”
叶春秋连忙道:“基地。”
朱厚照抿着嘴,目中掠过一丝狡黠,道:“好吧,你且回去,这件事容朕和内阁议一议,哈,你是不知,现在几位师傅对朕温顺多了,尤其是这建水师之事,他们只要听说要银子,便似丢了魂似的,现在正生怕着朕让内阁建水师呢,所以你放心即是,这事不成问题的。”
叶春秋笑着谢了恩,这才出宫。
从战胜佛郎机军团,得了那几首舰船,叶春秋就决定了要建立水师,也为此,这段时间,虽是一直待在镇国新军大营里,可是对外间的事情也是了解的。
可以说,他在镇国新军大营的这些天,他是在运筹帷幄之中的,可是现在总算敲定了水师的事,而且在自己提出特许经营的后,内阁和小皇帝还算是欣然接受,这令叶春秋不由松了口气。
从一开始,有了那建立水师之心,叶春秋其实就已经打了贸易特许权的主意了,没有这个特权,镇国府想要再加速发展的确有些难,倒也不是说慢慢提升工业不成,只是这条路固然稳妥,可终究还是太慢了,叶春秋需要的是临门一脚,为大明踹开一个窗户,让光照进这大明来,从而造福许多的人和事。
开眼看世界,何其不容易啊。
上千年的中央之国,习惯了以老大的姿态降临于此,这个过程中,有太多太多的荣耀,已经习惯了自认自己为世界中心的中央王朝,之所以故步自封,绝不是因为老祖宗们如何愚昧,说穿了,一个住在自己华宅里的大富豪,出门就看到一群穷逼在自己面前晃荡,榨也榨不出三两油来,于是,面对这帮穷鬼,连打交道都懒得和他们打,还不如自己关起门来自娱自乐,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希望热闹一下,把这些人请来,给自家增光添彩一些,然后就不愿多有什么往来了。
这种心态,颇有些地心说一样,大家已经渐渐将一样自己所看到的理论奉为圭臬,等到新的理论出现,使人心里产生了落差和恐慌,可是最终,他们还是会接受,接受之后,便愿更加理性客观地去认清这个世界了。
从一开始,叶春秋躲起来,就是知道眼下这个积弊已久的朝廷,是根本无法做到兴建水师的,历史上的大明朝,连维持剿贼和后期抗金的钱粮都无法维持。甚至到了国家危亡在即,无饷可用,即使社稷有倾覆之危的时候,朝廷也不敢对士大夫动手,更不敢拿宗室们开刀,那闯王带着无数流民,四处劫掠,绝大多数,都是地方上士绅土豪,和宗室藩王的府库,结果这些家伙,个个都是富得流油,现在只是建个水师而已,谁敢拿他们动刀?
对于经历过被佛郎机人的侵犯后,朝廷意识到水师不得不建,可最大的问题是又根本无钱去建,那么叶春秋提出来的这个方案,无异于是内阁的一根救命稻草,因为只是给一个特许,却能成功甩锅,将来若是海防出什么问题,就和内阁无关,而是镇国府承担这个干系了,这怎么看,都是一劳永逸的最好的办法。
而叶春秋……当然不介意承担起这个责任,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的许多人。
回到府中,次日清早,便有礼部的官员来,敕命也就来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