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3)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圆圆其实不是那种看上去让人觉得容易亲近的人,她会礼貌地打招呼,但不会寒暄,更不会为了拉近关系说些言不由衷的话,交流中没有任何讨巧行为。这甚至让一些初次和她交往的人有一点压力或不自在,感觉她对人太平淡,不热情。但只要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就会发现那正是她单纯善良一以贯之的表现。她在自己的圈子里人际关系一直都不错,上高中时,学校将评选市级三好生候选人名单公布出来,进行全年级投票公选。圆圆是候选人之一,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有同学去给她拉选票。
圆圆和人相处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一切行为只是出于天然,她内心对别人友好,长久了自然能让别人感觉到,也让别人舒服。
她上高中时所在的班级,是该校的第一实验班,集中了全校的尖子生。事实上班里每个同学都是高考考场上潜在的竞争对手。在高考前两个月,圆圆自己复习时,整理出几张需要背的英语词组。她觉得这个东西有用,推荐给同学们很好,就让我帮忙打印出来,并拿到外面复印了。我们一份份地配好,又用订书机订好,她用一个袋子拎了,拿到班里给每个同学一份。虽然是小事,也可看出她心地的单纯和无私。
哲学家弗洛姆认为,利己主义与孤独是同义语,而人不可能在与外界毫无关系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的。人只有和他的同胞休戚相关、团结一致,才能求得满足与幸福。爱邻人并不是一种超越于人之上的现象,而是某些内在于人之中,并且从人心中迸发出来的东西,它是人自己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并使世界真正成为他的世界。[2]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发明人王选先生说:“考虑自己和考虑别人一样多,就是好人。”我们也坚信,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
当前致力于青少年思想健康教育的李开复博士特别强调“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3]这与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的“同情心”是一个概念。杜威认为同情心作为一种良好的品质,不单纯是一种情感;它是一种有素养的想象力,使我们能想到人类共同的事情,反抗那些无谓地分裂人们的东西[4]——当“同情心”或“同理心”这些东西成为一个人天性的一部分时,他就没有了自以为是,没有了居高临下,没有了敌视排斥;有了理解,有了善良,有了豁达。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教孩子“给小板凳揉疼”与其说是一个技巧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教育观或哲学观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稳定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如果平时孩子不小心磕碰了,家长能很友好地采用“给小板凳揉疼”的做法处理;可是哪天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你心爱的花瓶,你却忍不住对孩子大发雷霆;平时总对孩子讲我们要理解别人,可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一样,就责怪孩子“不听话”,强行要求孩子听话,而不去细致地体会孩子的感觉——那么你的教育行为就不统一了,你其实就变成了一个不体谅、不豁达、爱物胜过爱孩子、价值观不统一的家长了。这一瞬间你的情绪表现得那样真实,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的价值观也被你搞乱了,“风格”也不会完整统一。
我见过一些眼睛里充满敌意的幼儿,他们很容易就会发脾气,做出攻击别人的举动。有一位妈妈,她一边嘴上抱怨她的儿子爱打人,告诉孩子“不许打人”,一边狠狠地“教训”一张磕了她儿子脑门的桌子;遇到她儿子抓打别的小朋友,她也只是假模假样地管一管,态度中隐藏着纵容,可能是怕儿子吃亏;平时还逗孩子打爸爸,以此为乐。她的儿子上幼儿园后总和小朋友合不来,常打人,弄得老师和家长们都有意见。这个孩子内心可能很想和小朋友玩,但他在玩的过程中处处充满保护自己的意识,唯恐有什么被别人侵犯,大多数情况下以和小朋友闹意见而结束,所以他总是很孤独。每当我看到这个孩子又寂寞又敌视的目光,总是对他的未来充满担忧。
我也见过不少“长不大”的成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单边主义”的,天下的“理”都在他这里,别人的事情和感受他都可以不管不顾,自己的事情和心情却是天下最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天下最正确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表现得自私狭隘。不仅给别人带来不快,更是常常给自己带来不快。当他们急于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却悄悄地流失了。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当“给小板凳揉揉疼”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表现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4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他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圣诞节在我家是个重要日子,在这里它和宗教无关,只是圆圆的另一个“儿童节”。
圆圆从两岁多开始,就年年在圣诞节早上收到一份礼物。每样东西用漂亮的包装纸包着,里面全是她喜欢的,有吃的有玩的有读的。而这些东西居然是一个从未谋面的老爷爷在半夜悄悄送来的,这真是让圆圆感到万分神奇,惊喜不已。
圆圆第一次收到礼物时,我们从画册和贺卡上找到圣诞老人的图片,告诉圆圆,就是这个老爷爷给你送礼物的,他特别喜欢你,说以后年年圣诞节要给你送礼物。圆圆既激动,又有些担心,问我们圣诞老爷爷下一个圣诞节会不会忘记过来。我们说不会,圣诞老人每年都会惦记着给小朋友送礼物,他肯定会来。
一年因为盼望而变得有些漫长,当圣诞节终于又要到来时,圆圆激动得小嘴呱嗒呱嗒地说个不停。她一次次地猜测圣诞老人今年会给她送来什么礼物。她特别想要一个穿公主裙的芭比娃娃,不知道圣诞老人的礼物里有没有这个。
她这个愿望已说了好多次了,我们就告诉她说,圣诞老人很会猜小朋友的心思,小朋友想要什么就给他送什么,看看他能不能猜中你的想法。
圆圆还担心外面没下雪,圣诞老人的雪橇怎么走呢?我们告诉她,如果没有雪,圣诞老人的雪橇就在白云和空气上飞行,让她不用为此担心。
到了睡觉的时间,圆圆说她不想睡,要等圣诞老人到来。我们对她说圣诞老人看哪个小朋友睡着了,才去给他送礼物。于是圆圆乖乖地躺下了,却有些睡不着,这么小的孩子头一次为一件事有些失眠了。
我们尽量不再刺激她,少和她说话,让她安静下来。到她终于睡着后,赶快拿出几张漂亮的包装纸,把东西一样样地包好,有的还要扎上绸带,然后把它们摆到她醒来后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可以想象圆圆早上起来看到礼物有多么兴奋,圣诞老人真的又来了!
小姑娘是那样急于知道老爷爷今年送给她些什么东西,拿起每样礼物,又不舍得马上撕开包装纸,先摇一摇听一听,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让我们也猜,然后再小心地打开包装。她似乎用这种方法延长着这种神奇的感觉。
礼物一样样打开,都是她喜欢的东西。当穿公主裙的芭比娃娃出现时,小女孩的快乐真是难以言表。她小小的心里一定在暗叹圣诞老人的神奇,没见过她,却知道她最想要什么。
每年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总有五六种,都合她的心意,欢喜之余,圆圆总是惊奇不已地问我们:“圣诞老人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我们就一再解释说:“可能是你对爸爸妈妈说的时候,被他听到了。”
圆圆对圣诞节早晨的喜爱,超过了我和先生小时候对春节早晨的钟爱。我们小时候最盼望的是春节早上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但妈妈给做了什么新衣、吃什么、玩什么都早已知道。我们只是很享受这些东西。可圆圆的圣诞节早上却是个充满悬念、谜底终于揭开、惊喜连连的时刻。所以,在上幼儿园的几年里,圆圆真是掰着手指头从年头盼到年尾,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圣诞节的到来。这一天远比儿童节和春节让她兴奋和期待。
让圆圆好长时间都觉得蹊跷的一件事是:为什么幼儿园别的小朋友都没收到礼物?圣诞老人为什么不给他们送礼物呢?我们就告诉她,爸爸妈妈经常在心里对圣诞老人说:“小圆圆是这么可爱的一个孩子,请你每年不要忘了来给她送礼物。”然后告诉她,你去告诉别的小朋友,让他们回去告诉家长,也这样经常在心里和圣诞老人说话,圣诞老人听到了,他们就也会收到礼物了。
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儿童是天使,只有在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千真万确地存在;等他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来了。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他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每次圣诞老人来过后,我和先生就会紧接着考虑“他”下次来该带什么礼物了。我们留心孩子的每一个愿望,关注她想要什么;平时到商场或什么地方也注意有没有可用来做圣诞礼物的东西,合适的东西看到了就随时买下来。但拿回家不让圆圆看到,先把东西藏起来。有时圆圆想买什么东西,我们就借口没时间逛商店,是不是可以等到元旦放假时再出去买;或是借口某个东西有些贵,要不要再到别处看看,比较了价格再买。结果没等我们去买,圣诞老人就给送来了。
在圆圆的眼里,这个老爷爷一定好极了,他的能耐也大极了。
有一年圆圆在玩耍时说到芭比娃娃没有男朋友,想给她找个男朋友。我领着圆圆几次到卖玩具的地方看,一直没能找到一个男芭比。
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买了一个面相看起来英俊的女芭比,回家后把娃娃的头发剪短,做了一顶帽子和一身男装,配一双长筒靴,这个“她”就变成了“他”。当然,这些改造工作都是在圆圆睡觉以后做的,她一点儿不知道。
到圣诞节早上,芭比公主的“男朋友”出现时,圆圆真是高兴坏了。她没想到自己想买而买不到的东西,圣诞老人居然给送来了。
不过,她很快发现“男朋友”帽子的布料和她的一条旧裙子的布料一样,他的衣服和裤子的面料也和妈妈刚在缝纫店做的一条棕色裙子的面料一样。我也假装惊讶地说:“是啊,怎么这么巧呢!”
我知道总会有越来越多的线索向她提示圣诞老人是谁,但无所谓,让她该知道的时候再去知道吧。
事实上,圆圆稍大一些时,对圣诞老人的真实性就有了怀疑。
她在幼儿园大班那年,收到礼物后又高兴地去问别的小朋友收到没有。她很奇怪自己都教过别的小朋友回家告诉父母,让他们的父母也经常在心里对圣诞老人说话,怎么圣诞老人还是没给他们送东西呢。结果幼儿园老师告诉她:“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那是你妈骗你呢。”圆圆说:“不是,我妈妈从来不骗我!”她回家后还气愤不已,问我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我说有啊,他不是年年都来给你送东西吗,妈妈和爸爸怎么可能半夜去买东西呢?
一个人的童年是多么短暂啊,我多么想延长她的快乐,不愿意她早早失去一个童话世界。
圆圆虽然从我这里得到证实,有些放心了,但事实上从那时起,她可能就对这事起了疑心。后来又问过几次,我们一直想办法不说透。到她上小学后,可能已经意识到圣诞老人是虚构的,就再也不问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了。
那以后,我们也慢慢放松了警觉,说话随意起来。记得她上小学二年级时,圣诞节收到一个很漂亮的穿着宫廷华服的洋娃娃,我看她很喜欢,也一时得意,就对她说:这个娃娃这么漂亮才八十块钱,百货大楼那个还没这个好,卖一百二十块钱,小店的东西看来还是便宜。
我突然发觉说漏了嘴,有点不好意思。圆圆不揭穿,只是笑笑说:“圣诞老人还到各个商店转悠,比较价格呢。”
圣诞节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即使后来圆圆已心知肚明,我们也一直没有正面说过这个事。“圣诞老人”是我们共同的享受,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所以它是我们要共同守护的秘密。
她九岁时,我假期带她回姥姥家。有天上午我正在卫生间洗头发,听到圆圆拿着什么东西对姥姥说:“这是圣诞老人送我的。”姥姥逗她说:“这圣诞老人年年给你送东西,他到底在哪里呢?”圆圆顿了一下说:“正在卫生间洗头发呢。”全家人都笑了。
孩子总要长大,童话总要消失。圣诞老人虽然和童年一起慢慢远去了,但我们仍然愿意延续这份快乐。
中学几年,圆圆越来越成熟了,我们依旧会在每年的圣诞节送给她一些礼物。当然不能像小时候那样送“小儿科”的东西了,而是开始送一些“含金量”高的东西,比如CD机、衣服等。仍然习惯于把这些东西称作是“圣诞老人送的礼物”。如果圣诞节不在周末,我们就把“圣诞节的早晨”改在离节日最近的一个周末早上,只提前不推后,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每年有个惊喜的时刻。
圆圆其实不是那种看上去让人觉得容易亲近的人,她会礼貌地打招呼,但不会寒暄,更不会为了拉近关系说些言不由衷的话,交流中没有任何讨巧行为。这甚至让一些初次和她交往的人有一点压力或不自在,感觉她对人太平淡,不热情。但只要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就会发现那正是她单纯善良一以贯之的表现。她在自己的圈子里人际关系一直都不错,上高中时,学校将评选市级三好生候选人名单公布出来,进行全年级投票公选。圆圆是候选人之一,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有同学去给她拉选票。
圆圆和人相处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一切行为只是出于天然,她内心对别人友好,长久了自然能让别人感觉到,也让别人舒服。
她上高中时所在的班级,是该校的第一实验班,集中了全校的尖子生。事实上班里每个同学都是高考考场上潜在的竞争对手。在高考前两个月,圆圆自己复习时,整理出几张需要背的英语词组。她觉得这个东西有用,推荐给同学们很好,就让我帮忙打印出来,并拿到外面复印了。我们一份份地配好,又用订书机订好,她用一个袋子拎了,拿到班里给每个同学一份。虽然是小事,也可看出她心地的单纯和无私。
哲学家弗洛姆认为,利己主义与孤独是同义语,而人不可能在与外界毫无关系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的。人只有和他的同胞休戚相关、团结一致,才能求得满足与幸福。爱邻人并不是一种超越于人之上的现象,而是某些内在于人之中,并且从人心中迸发出来的东西,它是人自己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并使世界真正成为他的世界。[2]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发明人王选先生说:“考虑自己和考虑别人一样多,就是好人。”我们也坚信,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
当前致力于青少年思想健康教育的李开复博士特别强调“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3]这与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的“同情心”是一个概念。杜威认为同情心作为一种良好的品质,不单纯是一种情感;它是一种有素养的想象力,使我们能想到人类共同的事情,反抗那些无谓地分裂人们的东西[4]——当“同情心”或“同理心”这些东西成为一个人天性的一部分时,他就没有了自以为是,没有了居高临下,没有了敌视排斥;有了理解,有了善良,有了豁达。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教孩子“给小板凳揉疼”与其说是一个技巧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教育观或哲学观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稳定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如果平时孩子不小心磕碰了,家长能很友好地采用“给小板凳揉疼”的做法处理;可是哪天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你心爱的花瓶,你却忍不住对孩子大发雷霆;平时总对孩子讲我们要理解别人,可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一样,就责怪孩子“不听话”,强行要求孩子听话,而不去细致地体会孩子的感觉——那么你的教育行为就不统一了,你其实就变成了一个不体谅、不豁达、爱物胜过爱孩子、价值观不统一的家长了。这一瞬间你的情绪表现得那样真实,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的价值观也被你搞乱了,“风格”也不会完整统一。
我见过一些眼睛里充满敌意的幼儿,他们很容易就会发脾气,做出攻击别人的举动。有一位妈妈,她一边嘴上抱怨她的儿子爱打人,告诉孩子“不许打人”,一边狠狠地“教训”一张磕了她儿子脑门的桌子;遇到她儿子抓打别的小朋友,她也只是假模假样地管一管,态度中隐藏着纵容,可能是怕儿子吃亏;平时还逗孩子打爸爸,以此为乐。她的儿子上幼儿园后总和小朋友合不来,常打人,弄得老师和家长们都有意见。这个孩子内心可能很想和小朋友玩,但他在玩的过程中处处充满保护自己的意识,唯恐有什么被别人侵犯,大多数情况下以和小朋友闹意见而结束,所以他总是很孤独。每当我看到这个孩子又寂寞又敌视的目光,总是对他的未来充满担忧。
我也见过不少“长不大”的成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单边主义”的,天下的“理”都在他这里,别人的事情和感受他都可以不管不顾,自己的事情和心情却是天下最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天下最正确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表现得自私狭隘。不仅给别人带来不快,更是常常给自己带来不快。当他们急于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却悄悄地流失了。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当“给小板凳揉揉疼”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表现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4 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他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圣诞节在我家是个重要日子,在这里它和宗教无关,只是圆圆的另一个“儿童节”。
圆圆从两岁多开始,就年年在圣诞节早上收到一份礼物。每样东西用漂亮的包装纸包着,里面全是她喜欢的,有吃的有玩的有读的。而这些东西居然是一个从未谋面的老爷爷在半夜悄悄送来的,这真是让圆圆感到万分神奇,惊喜不已。
圆圆第一次收到礼物时,我们从画册和贺卡上找到圣诞老人的图片,告诉圆圆,就是这个老爷爷给你送礼物的,他特别喜欢你,说以后年年圣诞节要给你送礼物。圆圆既激动,又有些担心,问我们圣诞老爷爷下一个圣诞节会不会忘记过来。我们说不会,圣诞老人每年都会惦记着给小朋友送礼物,他肯定会来。
一年因为盼望而变得有些漫长,当圣诞节终于又要到来时,圆圆激动得小嘴呱嗒呱嗒地说个不停。她一次次地猜测圣诞老人今年会给她送来什么礼物。她特别想要一个穿公主裙的芭比娃娃,不知道圣诞老人的礼物里有没有这个。
她这个愿望已说了好多次了,我们就告诉她说,圣诞老人很会猜小朋友的心思,小朋友想要什么就给他送什么,看看他能不能猜中你的想法。
圆圆还担心外面没下雪,圣诞老人的雪橇怎么走呢?我们告诉她,如果没有雪,圣诞老人的雪橇就在白云和空气上飞行,让她不用为此担心。
到了睡觉的时间,圆圆说她不想睡,要等圣诞老人到来。我们对她说圣诞老人看哪个小朋友睡着了,才去给他送礼物。于是圆圆乖乖地躺下了,却有些睡不着,这么小的孩子头一次为一件事有些失眠了。
我们尽量不再刺激她,少和她说话,让她安静下来。到她终于睡着后,赶快拿出几张漂亮的包装纸,把东西一样样地包好,有的还要扎上绸带,然后把它们摆到她醒来后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可以想象圆圆早上起来看到礼物有多么兴奋,圣诞老人真的又来了!
小姑娘是那样急于知道老爷爷今年送给她些什么东西,拿起每样礼物,又不舍得马上撕开包装纸,先摇一摇听一听,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让我们也猜,然后再小心地打开包装。她似乎用这种方法延长着这种神奇的感觉。
礼物一样样打开,都是她喜欢的东西。当穿公主裙的芭比娃娃出现时,小女孩的快乐真是难以言表。她小小的心里一定在暗叹圣诞老人的神奇,没见过她,却知道她最想要什么。
每年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总有五六种,都合她的心意,欢喜之余,圆圆总是惊奇不已地问我们:“圣诞老人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我们就一再解释说:“可能是你对爸爸妈妈说的时候,被他听到了。”
圆圆对圣诞节早晨的喜爱,超过了我和先生小时候对春节早晨的钟爱。我们小时候最盼望的是春节早上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但妈妈给做了什么新衣、吃什么、玩什么都早已知道。我们只是很享受这些东西。可圆圆的圣诞节早上却是个充满悬念、谜底终于揭开、惊喜连连的时刻。所以,在上幼儿园的几年里,圆圆真是掰着手指头从年头盼到年尾,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圣诞节的到来。这一天远比儿童节和春节让她兴奋和期待。
让圆圆好长时间都觉得蹊跷的一件事是:为什么幼儿园别的小朋友都没收到礼物?圣诞老人为什么不给他们送礼物呢?我们就告诉她,爸爸妈妈经常在心里对圣诞老人说:“小圆圆是这么可爱的一个孩子,请你每年不要忘了来给她送礼物。”然后告诉她,你去告诉别的小朋友,让他们回去告诉家长,也这样经常在心里和圣诞老人说话,圣诞老人听到了,他们就也会收到礼物了。
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儿童是天使,只有在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千真万确地存在;等他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就消失了,再也不来了。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他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每次圣诞老人来过后,我和先生就会紧接着考虑“他”下次来该带什么礼物了。我们留心孩子的每一个愿望,关注她想要什么;平时到商场或什么地方也注意有没有可用来做圣诞礼物的东西,合适的东西看到了就随时买下来。但拿回家不让圆圆看到,先把东西藏起来。有时圆圆想买什么东西,我们就借口没时间逛商店,是不是可以等到元旦放假时再出去买;或是借口某个东西有些贵,要不要再到别处看看,比较了价格再买。结果没等我们去买,圣诞老人就给送来了。
在圆圆的眼里,这个老爷爷一定好极了,他的能耐也大极了。
有一年圆圆在玩耍时说到芭比娃娃没有男朋友,想给她找个男朋友。我领着圆圆几次到卖玩具的地方看,一直没能找到一个男芭比。
圣诞节快要到了,我买了一个面相看起来英俊的女芭比,回家后把娃娃的头发剪短,做了一顶帽子和一身男装,配一双长筒靴,这个“她”就变成了“他”。当然,这些改造工作都是在圆圆睡觉以后做的,她一点儿不知道。
到圣诞节早上,芭比公主的“男朋友”出现时,圆圆真是高兴坏了。她没想到自己想买而买不到的东西,圣诞老人居然给送来了。
不过,她很快发现“男朋友”帽子的布料和她的一条旧裙子的布料一样,他的衣服和裤子的面料也和妈妈刚在缝纫店做的一条棕色裙子的面料一样。我也假装惊讶地说:“是啊,怎么这么巧呢!”
我知道总会有越来越多的线索向她提示圣诞老人是谁,但无所谓,让她该知道的时候再去知道吧。
事实上,圆圆稍大一些时,对圣诞老人的真实性就有了怀疑。
她在幼儿园大班那年,收到礼物后又高兴地去问别的小朋友收到没有。她很奇怪自己都教过别的小朋友回家告诉父母,让他们的父母也经常在心里对圣诞老人说话,怎么圣诞老人还是没给他们送东西呢。结果幼儿园老师告诉她:“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那是你妈骗你呢。”圆圆说:“不是,我妈妈从来不骗我!”她回家后还气愤不已,问我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我说有啊,他不是年年都来给你送东西吗,妈妈和爸爸怎么可能半夜去买东西呢?
一个人的童年是多么短暂啊,我多么想延长她的快乐,不愿意她早早失去一个童话世界。
圆圆虽然从我这里得到证实,有些放心了,但事实上从那时起,她可能就对这事起了疑心。后来又问过几次,我们一直想办法不说透。到她上小学后,可能已经意识到圣诞老人是虚构的,就再也不问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了。
那以后,我们也慢慢放松了警觉,说话随意起来。记得她上小学二年级时,圣诞节收到一个很漂亮的穿着宫廷华服的洋娃娃,我看她很喜欢,也一时得意,就对她说:这个娃娃这么漂亮才八十块钱,百货大楼那个还没这个好,卖一百二十块钱,小店的东西看来还是便宜。
我突然发觉说漏了嘴,有点不好意思。圆圆不揭穿,只是笑笑说:“圣诞老人还到各个商店转悠,比较价格呢。”
圣诞节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即使后来圆圆已心知肚明,我们也一直没有正面说过这个事。“圣诞老人”是我们共同的享受,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所以它是我们要共同守护的秘密。
她九岁时,我假期带她回姥姥家。有天上午我正在卫生间洗头发,听到圆圆拿着什么东西对姥姥说:“这是圣诞老人送我的。”姥姥逗她说:“这圣诞老人年年给你送东西,他到底在哪里呢?”圆圆顿了一下说:“正在卫生间洗头发呢。”全家人都笑了。
孩子总要长大,童话总要消失。圣诞老人虽然和童年一起慢慢远去了,但我们仍然愿意延续这份快乐。
中学几年,圆圆越来越成熟了,我们依旧会在每年的圣诞节送给她一些礼物。当然不能像小时候那样送“小儿科”的东西了,而是开始送一些“含金量”高的东西,比如CD机、衣服等。仍然习惯于把这些东西称作是“圣诞老人送的礼物”。如果圣诞节不在周末,我们就把“圣诞节的早晨”改在离节日最近的一个周末早上,只提前不推后,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每年有个惊喜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