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再赴诗会(二)(第三更,为盟主戰Dna火加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诗会当日,武昌府的一众士子和河东诗社的成员分别前往一袖居赴雅集。
对于双方来说,此次诗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刘文广为首的一众武昌府士子急于通过此次诗会找回颜面。而以宁修为代表的河东诗社成员则要乘胜追击,彻底把武昌府的士子打服,奠定自己湖广文坛后进翘楚的地位。
刘文广此行是有备而来,他请到了几位强援。这几人尤擅诗词,便是与那宁修硬碰硬的对决,也不会落于下风。
加上他们主场作战,气势上就占据了优势,相信此次一定能够扳回一城,一扫前耻。
双方都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诗会雅集的冲淡气氛便消散了不少,甚至隐隐有种剑拔弩张的氛围。
一袖居毕竟是新开的酒楼,又是外来户,自然想要借着此次诗会雅集出一波风头,在武昌府站稳脚跟。
故而在酒菜细节上一袖居的东主颇是花了番心思,热菜冷拼珍馐美味数不胜数。
众人入席坐定后,刘文广站起身来遥遥抱拳道:“今日刘某在一袖居举办此诗会,为的是以诗词会友。来的是客,荆州府的朋友远道而来,我们可得好好招待一番。尽兴,诸位尽兴。”
他这话虽然说得轻松,但隐隐有一种下战书的味道。
宁修如何听不出?但他早有计较,后发制人即可。他倒想看看,这个刘文广能够耍出什么花样来。
刘文广说完场面话后冲身边一个白发老者拱了拱手道:“还请德润公赐题。”
他口中的这位德润公便是有湖广第一才子之称的郑澿了。此人经历颇有些传奇,早年也是走的读书入仕的路子。郑澿属于神童类型,早早便名声在外。连中秀才举人后,郑澿在嘉靖二十六年赴京师参加大比,顺利考中了二甲进士。
之后郑澿通过馆选庶吉士成功进入翰林院学习。与一众准官场新人一样,郑澿整日在翰林院读书,培养为官的基本素质。
但他时运不济,奸相严嵩于嘉靖二十三年升任首辅,此时正值圣宠。不仅朝中百官纷纷攀附于他,便连翰林院这等清流词苑中的词臣也不能例外。
不少郑澿的同年纷纷写了诗词拍严嵩的马匹,而郑澿却因为不屑严嵩的为人而拒绝作诗。
在他看来,严嵩这样靠写青词获得天子器重的臣子简直就是奸人,他岂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郑澿不但没有写诗词为严嵩歌功颂德拍马屁,还作了一首诗讽刺严嵩。
严嵩好歹也是有着神童宰相之称的,如何听不出郑澿诗中的讽刺之意?
以严嵩睚眦必报的性格自然是将郑澿列为了整治对象。不久之后,严嵩便找了个由头让礼部革除了郑澿的功名。
此时郑澿虽然是庶吉士,但还没有散馆,在翰林院也只是处于学习的阶段,并没有官身。
故而严嵩想要收拾他根本不需要经过吏部。
郑澿得知这个消息后却并没有像同年想象中的暴怒,而是仰天大笑出门去,径直返回湖广老家。
或许在他看来,与其在奸相严嵩把持的朝廷下做事,变得近墨者黑,还不如穷则独善其身,回到老家修身养性著书立说。
郑澿确实有才,虽然因为被革除功名不能做官,但他却充分释放出自己的文学天赋,诗词文赋信手拈来,在湖广文坛享有盛名。
宁修也曾听人提起过郑澿的名字,知道这是为德行高尚的文坛前辈,却不曾想到今日诗会刘文广能够把他老人家请来。
不过细细想来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毕竟郑澿也是武昌府人,又偏爱参加诗会雅集。这刘文广虽然是孤傲之辈,但在郑澿前辈面前肯定也是极为守礼的,被刘文广蛊惑来替他站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宁修却没有丝毫的担心。诗会雅集比拼的还是硬实力,你的实力不行,做出的诗词质量差,就是不如人,即便找出牛人来站台又如何?
何况宁修相信郑澿的操守,绝不会厚此薄彼,公然唱衰河东诗社的成员。
众人齐齐朝郑澿望去,只见他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幽幽说道:“诗词之道在于神,不在形。老夫独爱竹,因竹之品性坚韧。今日便以竹为诗题吧。”
刘文广听罢暗暗得意。他最擅长的便是吟颂竹菊松柏,肚子里的词藻不知堆了多少。他今日就要让荆州府的这帮士子知道什么叫绝望。
他冲众人笑了笑道:“德润公既然已经为吾辈取了诗题,刘某便抛砖引玉,先作一首拙作来。”
说罢他便背负双手在酒楼中踱起步来。
他脑子里确实装了不少有关竹的意向典故,可以直接拿来用,只踱了十几步便吟诵道:“遥忆叔夜当年时,清气经年饮中仙。更有孤胆向曹魏,长留青史当称贤。”
此诗吟罢,刘文广得意的冲宁修瞥了一眼,似乎是在示威。
“刘兄这首诗作的好啊。嵇康忠于朝廷正朔,司马家作恶篡位,其断然拒绝入朝为官,青史留名,青史留名啊。这气节唯有竹可媲之。”
“是啊,德润公的气节亦如嵇康啊。当年奸相严嵩把持权柄,整个朝廷都乌烟瘴气,争相向其谄媚。翰林院如此青林词苑也不例外,惟独德润公出淤泥而不染,坚守气节。虽然被革除功名,却赢得了时人尊重。刘兄这诗分明就是德润公的写照嘛!”
那些武昌府的士子纷纷拊掌叫好,替刘文广造势。
刘文广心中暗暗得意,上一次在荆州,他叫宁修先作诗从而失去先机,被那厮占了风头。这次却是不能重蹈覆辙。
故而他抢先作诗,在气势上压住一众河东诗社的成员。
这样只要这些河东诗社的人不能作出比他好的诗作,就已经输了。
柳如是却不怎么担心。
刘文广的这首诗虽然不错,但绝算不上神作。
比起宁修之前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差了足足一个档次。
宁修只要正常发挥完爆他是不成问题的。
抢占先机又如何?后发制人亦可以让其好看!
......
......
诗会当日,武昌府的一众士子和河东诗社的成员分别前往一袖居赴雅集。
对于双方来说,此次诗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刘文广为首的一众武昌府士子急于通过此次诗会找回颜面。而以宁修为代表的河东诗社成员则要乘胜追击,彻底把武昌府的士子打服,奠定自己湖广文坛后进翘楚的地位。
刘文广此行是有备而来,他请到了几位强援。这几人尤擅诗词,便是与那宁修硬碰硬的对决,也不会落于下风。
加上他们主场作战,气势上就占据了优势,相信此次一定能够扳回一城,一扫前耻。
双方都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诗会雅集的冲淡气氛便消散了不少,甚至隐隐有种剑拔弩张的氛围。
一袖居毕竟是新开的酒楼,又是外来户,自然想要借着此次诗会雅集出一波风头,在武昌府站稳脚跟。
故而在酒菜细节上一袖居的东主颇是花了番心思,热菜冷拼珍馐美味数不胜数。
众人入席坐定后,刘文广站起身来遥遥抱拳道:“今日刘某在一袖居举办此诗会,为的是以诗词会友。来的是客,荆州府的朋友远道而来,我们可得好好招待一番。尽兴,诸位尽兴。”
他这话虽然说得轻松,但隐隐有一种下战书的味道。
宁修如何听不出?但他早有计较,后发制人即可。他倒想看看,这个刘文广能够耍出什么花样来。
刘文广说完场面话后冲身边一个白发老者拱了拱手道:“还请德润公赐题。”
他口中的这位德润公便是有湖广第一才子之称的郑澿了。此人经历颇有些传奇,早年也是走的读书入仕的路子。郑澿属于神童类型,早早便名声在外。连中秀才举人后,郑澿在嘉靖二十六年赴京师参加大比,顺利考中了二甲进士。
之后郑澿通过馆选庶吉士成功进入翰林院学习。与一众准官场新人一样,郑澿整日在翰林院读书,培养为官的基本素质。
但他时运不济,奸相严嵩于嘉靖二十三年升任首辅,此时正值圣宠。不仅朝中百官纷纷攀附于他,便连翰林院这等清流词苑中的词臣也不能例外。
不少郑澿的同年纷纷写了诗词拍严嵩的马匹,而郑澿却因为不屑严嵩的为人而拒绝作诗。
在他看来,严嵩这样靠写青词获得天子器重的臣子简直就是奸人,他岂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郑澿不但没有写诗词为严嵩歌功颂德拍马屁,还作了一首诗讽刺严嵩。
严嵩好歹也是有着神童宰相之称的,如何听不出郑澿诗中的讽刺之意?
以严嵩睚眦必报的性格自然是将郑澿列为了整治对象。不久之后,严嵩便找了个由头让礼部革除了郑澿的功名。
此时郑澿虽然是庶吉士,但还没有散馆,在翰林院也只是处于学习的阶段,并没有官身。
故而严嵩想要收拾他根本不需要经过吏部。
郑澿得知这个消息后却并没有像同年想象中的暴怒,而是仰天大笑出门去,径直返回湖广老家。
或许在他看来,与其在奸相严嵩把持的朝廷下做事,变得近墨者黑,还不如穷则独善其身,回到老家修身养性著书立说。
郑澿确实有才,虽然因为被革除功名不能做官,但他却充分释放出自己的文学天赋,诗词文赋信手拈来,在湖广文坛享有盛名。
宁修也曾听人提起过郑澿的名字,知道这是为德行高尚的文坛前辈,却不曾想到今日诗会刘文广能够把他老人家请来。
不过细细想来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毕竟郑澿也是武昌府人,又偏爱参加诗会雅集。这刘文广虽然是孤傲之辈,但在郑澿前辈面前肯定也是极为守礼的,被刘文广蛊惑来替他站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宁修却没有丝毫的担心。诗会雅集比拼的还是硬实力,你的实力不行,做出的诗词质量差,就是不如人,即便找出牛人来站台又如何?
何况宁修相信郑澿的操守,绝不会厚此薄彼,公然唱衰河东诗社的成员。
众人齐齐朝郑澿望去,只见他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幽幽说道:“诗词之道在于神,不在形。老夫独爱竹,因竹之品性坚韧。今日便以竹为诗题吧。”
刘文广听罢暗暗得意。他最擅长的便是吟颂竹菊松柏,肚子里的词藻不知堆了多少。他今日就要让荆州府的这帮士子知道什么叫绝望。
他冲众人笑了笑道:“德润公既然已经为吾辈取了诗题,刘某便抛砖引玉,先作一首拙作来。”
说罢他便背负双手在酒楼中踱起步来。
他脑子里确实装了不少有关竹的意向典故,可以直接拿来用,只踱了十几步便吟诵道:“遥忆叔夜当年时,清气经年饮中仙。更有孤胆向曹魏,长留青史当称贤。”
此诗吟罢,刘文广得意的冲宁修瞥了一眼,似乎是在示威。
“刘兄这首诗作的好啊。嵇康忠于朝廷正朔,司马家作恶篡位,其断然拒绝入朝为官,青史留名,青史留名啊。这气节唯有竹可媲之。”
“是啊,德润公的气节亦如嵇康啊。当年奸相严嵩把持权柄,整个朝廷都乌烟瘴气,争相向其谄媚。翰林院如此青林词苑也不例外,惟独德润公出淤泥而不染,坚守气节。虽然被革除功名,却赢得了时人尊重。刘兄这诗分明就是德润公的写照嘛!”
那些武昌府的士子纷纷拊掌叫好,替刘文广造势。
刘文广心中暗暗得意,上一次在荆州,他叫宁修先作诗从而失去先机,被那厮占了风头。这次却是不能重蹈覆辙。
故而他抢先作诗,在气势上压住一众河东诗社的成员。
这样只要这些河东诗社的人不能作出比他好的诗作,就已经输了。
柳如是却不怎么担心。
刘文广的这首诗虽然不错,但绝算不上神作。
比起宁修之前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差了足足一个档次。
宁修只要正常发挥完爆他是不成问题的。
抢占先机又如何?后发制人亦可以让其好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