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好一场大戏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君临刚才在人群中目睹了整个过程,脸色早已一片铁青,这才一年多不见,杨广已经个人膨胀到了如此程度,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理让杨广整天自我暗示,不知不觉中达到了一种堪称是变态一般的自信,或者说超级自以为是。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极致的自信和骄傲,让杨广听不进去任何劝谏之言,而且当征伐高句丽失败之后,受不了打击,自暴自弃,不理朝政,整天研究如何打胜高句丽,乃至于连朝都不上,最后朝堂都被宇文述、裴世矩和虞世基等人所把持,直到三次征伐高句丽之后,彻底变成了一个废人。
半个时辰后,内宫太监在行宫门口宣旨,召唤文武百官和外番入宫晋见,共同商议渡辽事宜,王君临面沉如水的也跟着走了进去,心中却是暗骂,既然是商议战事,为何还要让这九十九个外国使者进去,难道就是为了做给这些人看。
“杨广的这虚荣心恶心到了何种程度啊!”王君临心中暗骂不已,恨不得上去将杨广狠狠的扇几巴掌。
他已经对杨广彻底死心,知道自己之前的种种计划绝不可能成功,想要唤醒一个活在自己一手营造的虚妄世界中的皇帝只有一个办法,让他经受失败,可这样的人被唤醒之后,自我落差太多,以至于他又难以面对现实。
……
……
此时城外的路上人依然很多,一眼望不到尽头,三三两两全是迎接圣驾后归营的各军官兵,士兵们脸上充满了忌妒中带着神往,显然是看到了那些头顶银盔,身披彩帛的御林军,心中懊悔自己从军时运气差,被安排错了队伍。
而夹杂在官兵中间,还有大队大队衣衫槛褛的百姓推着独轮车,牵着毛驴络绎前行,他们是各地征发来服劳役的百姓,在这里的足足有五十余万人,路上还有两百多万人押送粮草,规模是大军的两三倍。
这些人脸上只有麻木和仇恨,杨广征调的六十万辅兵中有近半人其实是在看着他们运送粮草,搭建大营,打从一开始,每天都有人试图逃走,然后被杀死。
说是共同商议渡辽事宜,但实际上杨广不接受任何人的劝谏之言,所以也没有什么商议,只是宇文述代表皇帝宣布了作战议程,本来想要说一些话的王君临也选择了沉默,他知道以他在杨广心中的地位,提出异议还不至于被杀,但多半会被罢免官职,与其这样还不如沉默的回到范阳郡继续他的计划。
最后杨广宣布他明日亲自校阅三万士兵代表,现场开始点将,点到的人将是明日随他检阅大军的人。
杨广目光扫过全场,首先看到了最前面的宇文述,高声问道:“不知道当年平吴、破突谷浑、逞我大隋国威于岭南的宇文述将军,还能饭否?”
带着数万将士扫平定三吴战乱,稳住江南半壁是宇文述一生最得意之作,此刻听皇帝陛下亲口提起来,顿时热血沸腾,大步走出来,躬身说道:“老臣宇文述,尚堪供陛下驱使!”
“麦我杖,不知你手中铁杖,还能战否?”
麦铁杖听见皇帝陛下第二个就点到自己,心中感动莫名,连忙急走出来,抱拳昂首,慨然以应:“末将愿为陛下效死命,踏平高句丽。”
王君临听麦铁杖如此说,想到历史上麦铁杖在第一次远征高句丽时战死在高句丽,心中禁不住感慨,的确是效死命。
麦铁杖如此说,杨广甚是满意,说道:“肤知,你威风必不减当年,他日朕当亲为将军击鼓摇旗,以壮行色!”
“谢陛下洪恩,末将必先履敌土,以扬我大隋军威!”麦铁杖的誓言声若洪钟,威风凛凛。
“王君临,你在西北为大隋立下赫赫战功,可愿意成为朕在海上一把利剑,插入高句丽的心脏。”杨广接下来将目光放在了王君临身上。
王君临立刻走出来,沉稳的大声说道:“臣愿意给陛下当剑,被陛下握在手中,一剑插入高句丽的心脏。”
杨广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将目光放在了早在半年前便调过来负责粮草转运之事的唐国公李渊身上,问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诸卿可知道,谁人为肤在辽东总筹粮草?”
所有人转头看向唐国公李渊。
“李渊,朕之粮草可供大军东征之需?”扬广高声询问。
李渊急忙上前,恭敬施礼,然后高声回答:“回陛下,怀远镇共屯军粮两万万斤,可供大军三月之需,柳城,燕郡,亦屯粮数量如许,一年之内,三军衣食无忧!”
闻听此言,杨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你明日也随朕检阅大军。”
李渊立刻激动的说道:“多谢陛下,臣愿为陛下呕心沥血,保证粮草不出任何纰漏。”
接下来杨广又依次点了辛世雄和李子雄等五名大将,以及虞世基和裴世矩等六名文臣,这些人明日将会随他检阅大军,当然一路上好吃好喝伺候着,美女供应上的九十九名各国使者也会一同出席观摩,没有这些人在旁边看着,杨广的虚弱心怎么能够得到满足。
……
……
第二天,文武百官和御林护卫队从士兵们排成的方阵前走过,在山崩海啸般的观呼声
里,籁拥着皇帝陛下走上点将台,有内宦搬来胡床,杨广想起自己当年带兵征伐江南的情景,临时改变计划,拒绝落座,身披戒装的他推开侍卫,上前几步,威严的扫过全场。
站在一侧的宇文述剁了一下脚,后方一直盯着宇文述动作的某个旗手突然聚局起了手中大旗,然后接受检阅的三万士兵齐声大喊:“参见陛下。”
喊叫的同时,他们抱拳,肃立,端端正正向前方高台之上的杨广行以军礼。
“将士们辛苦!”皇帝陛下抱拳,肃立,以同样的军礼回礼。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为了这次检阅,训练了两个月的三万士兵同声山呼,旷野间传回一波波共鸣,惊涛骇浪的呼喊声里,让九十九名各国使者一脸惊惧。
高台之上,杨广挥了挥手,三万人仿佛瞬间被人点了哑穴一般,欢呼声嘎然而止,目光再度环顾四周,他指着东方高句丽所在,大声说道:“你们可否为朕将那片土取过来?”
“战,战,战!”将士们振臂高呼,将提前准备好的台词大声说了出来,声音响彻原野。
“诸卿,你们听见了么?”杨广的目光从将士们的脸上收回,转向了身边陪他阅兵的一干文武大臣。
“愿为陛下马前卒,九死而无悔!”宇文述带头说道,其他人连忙也齐声说道:“愿为陛下马前卒,九死而无悔!”
王君临混在人群之中,心中暗叹:“好一场大戏。”
PS:今天五更,一万多字,好长时间没有求捧场和月票了————
王君临刚才在人群中目睹了整个过程,脸色早已一片铁青,这才一年多不见,杨广已经个人膨胀到了如此程度,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心理让杨广整天自我暗示,不知不觉中达到了一种堪称是变态一般的自信,或者说超级自以为是。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极致的自信和骄傲,让杨广听不进去任何劝谏之言,而且当征伐高句丽失败之后,受不了打击,自暴自弃,不理朝政,整天研究如何打胜高句丽,乃至于连朝都不上,最后朝堂都被宇文述、裴世矩和虞世基等人所把持,直到三次征伐高句丽之后,彻底变成了一个废人。
半个时辰后,内宫太监在行宫门口宣旨,召唤文武百官和外番入宫晋见,共同商议渡辽事宜,王君临面沉如水的也跟着走了进去,心中却是暗骂,既然是商议战事,为何还要让这九十九个外国使者进去,难道就是为了做给这些人看。
“杨广的这虚荣心恶心到了何种程度啊!”王君临心中暗骂不已,恨不得上去将杨广狠狠的扇几巴掌。
他已经对杨广彻底死心,知道自己之前的种种计划绝不可能成功,想要唤醒一个活在自己一手营造的虚妄世界中的皇帝只有一个办法,让他经受失败,可这样的人被唤醒之后,自我落差太多,以至于他又难以面对现实。
……
……
此时城外的路上人依然很多,一眼望不到尽头,三三两两全是迎接圣驾后归营的各军官兵,士兵们脸上充满了忌妒中带着神往,显然是看到了那些头顶银盔,身披彩帛的御林军,心中懊悔自己从军时运气差,被安排错了队伍。
而夹杂在官兵中间,还有大队大队衣衫槛褛的百姓推着独轮车,牵着毛驴络绎前行,他们是各地征发来服劳役的百姓,在这里的足足有五十余万人,路上还有两百多万人押送粮草,规模是大军的两三倍。
这些人脸上只有麻木和仇恨,杨广征调的六十万辅兵中有近半人其实是在看着他们运送粮草,搭建大营,打从一开始,每天都有人试图逃走,然后被杀死。
说是共同商议渡辽事宜,但实际上杨广不接受任何人的劝谏之言,所以也没有什么商议,只是宇文述代表皇帝宣布了作战议程,本来想要说一些话的王君临也选择了沉默,他知道以他在杨广心中的地位,提出异议还不至于被杀,但多半会被罢免官职,与其这样还不如沉默的回到范阳郡继续他的计划。
最后杨广宣布他明日亲自校阅三万士兵代表,现场开始点将,点到的人将是明日随他检阅大军的人。
杨广目光扫过全场,首先看到了最前面的宇文述,高声问道:“不知道当年平吴、破突谷浑、逞我大隋国威于岭南的宇文述将军,还能饭否?”
带着数万将士扫平定三吴战乱,稳住江南半壁是宇文述一生最得意之作,此刻听皇帝陛下亲口提起来,顿时热血沸腾,大步走出来,躬身说道:“老臣宇文述,尚堪供陛下驱使!”
“麦我杖,不知你手中铁杖,还能战否?”
麦铁杖听见皇帝陛下第二个就点到自己,心中感动莫名,连忙急走出来,抱拳昂首,慨然以应:“末将愿为陛下效死命,踏平高句丽。”
王君临听麦铁杖如此说,想到历史上麦铁杖在第一次远征高句丽时战死在高句丽,心中禁不住感慨,的确是效死命。
麦铁杖如此说,杨广甚是满意,说道:“肤知,你威风必不减当年,他日朕当亲为将军击鼓摇旗,以壮行色!”
“谢陛下洪恩,末将必先履敌土,以扬我大隋军威!”麦铁杖的誓言声若洪钟,威风凛凛。
“王君临,你在西北为大隋立下赫赫战功,可愿意成为朕在海上一把利剑,插入高句丽的心脏。”杨广接下来将目光放在了王君临身上。
王君临立刻走出来,沉稳的大声说道:“臣愿意给陛下当剑,被陛下握在手中,一剑插入高句丽的心脏。”
杨广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将目光放在了早在半年前便调过来负责粮草转运之事的唐国公李渊身上,问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诸卿可知道,谁人为肤在辽东总筹粮草?”
所有人转头看向唐国公李渊。
“李渊,朕之粮草可供大军东征之需?”扬广高声询问。
李渊急忙上前,恭敬施礼,然后高声回答:“回陛下,怀远镇共屯军粮两万万斤,可供大军三月之需,柳城,燕郡,亦屯粮数量如许,一年之内,三军衣食无忧!”
闻听此言,杨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你明日也随朕检阅大军。”
李渊立刻激动的说道:“多谢陛下,臣愿为陛下呕心沥血,保证粮草不出任何纰漏。”
接下来杨广又依次点了辛世雄和李子雄等五名大将,以及虞世基和裴世矩等六名文臣,这些人明日将会随他检阅大军,当然一路上好吃好喝伺候着,美女供应上的九十九名各国使者也会一同出席观摩,没有这些人在旁边看着,杨广的虚弱心怎么能够得到满足。
……
……
第二天,文武百官和御林护卫队从士兵们排成的方阵前走过,在山崩海啸般的观呼声
里,籁拥着皇帝陛下走上点将台,有内宦搬来胡床,杨广想起自己当年带兵征伐江南的情景,临时改变计划,拒绝落座,身披戒装的他推开侍卫,上前几步,威严的扫过全场。
站在一侧的宇文述剁了一下脚,后方一直盯着宇文述动作的某个旗手突然聚局起了手中大旗,然后接受检阅的三万士兵齐声大喊:“参见陛下。”
喊叫的同时,他们抱拳,肃立,端端正正向前方高台之上的杨广行以军礼。
“将士们辛苦!”皇帝陛下抱拳,肃立,以同样的军礼回礼。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为了这次检阅,训练了两个月的三万士兵同声山呼,旷野间传回一波波共鸣,惊涛骇浪的呼喊声里,让九十九名各国使者一脸惊惧。
高台之上,杨广挥了挥手,三万人仿佛瞬间被人点了哑穴一般,欢呼声嘎然而止,目光再度环顾四周,他指着东方高句丽所在,大声说道:“你们可否为朕将那片土取过来?”
“战,战,战!”将士们振臂高呼,将提前准备好的台词大声说了出来,声音响彻原野。
“诸卿,你们听见了么?”杨广的目光从将士们的脸上收回,转向了身边陪他阅兵的一干文武大臣。
“愿为陛下马前卒,九死而无悔!”宇文述带头说道,其他人连忙也齐声说道:“愿为陛下马前卒,九死而无悔!”
王君临混在人群之中,心中暗叹:“好一场大戏。”
PS:今天五更,一万多字,好长时间没有求捧场和月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