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征伐高句丽的开启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过去大半年时间里,杨空蝉负责的范阳商会的远海运力提高了近十万石,而每石运力的提高,就代表着巨大的利润的提升。
再加上还为王君临一方水师提供大量的战船,范阳郡盐场造船厂在这大半年时间中,前后投入了王君临私人五十多万两银子,造船总规模如今已经超过三十万石。
特别是钢铁配件逐渐普及,除了大规模的使用铁钉铆接外,盐场船厂甚至开始使用大型的铸铁件。
在王君临的印象里,同等载量的铁制帆船怎么也要比木帆船重。实际经过测算,同等载量的钢铁帆船甚至要比木帆船要轻两到三成。
完全要造钢壳帆船,一艘千石船要用掉十万斤好铁,还不是如今的王君临所能承担。毕竟范阳郡虽然由他说了算,但还在大隋的统治之下,而且为了不让杨广忌惮,范阳郡的资源他尽可能的不去沾染,税收也全部上交朝廷。
更何况即使有聂小雨的存在,低成本的钢板制造技术要成熟起来,没有十几年的时间去积累技术也难以真正的成长起来,但用铁铸件去制造海船关键部件,能使船舶结构强度更高,技术也不复杂,成本也能让人忍受。
不过有聂小雨的存在,第一座最初级的炼铁高炉也在三个月前在盐场新建的钢铁厂中建成,使得炼钢效率提高了五倍不止,按照计算等这样的炼铁高炉再修建好五座,王君临在在盐场的精铁产量将提高到每年四十万斤。
这样的产量,放在后世去,只是一个私人小铁作坊一年的产量,但在如今的大隋,却已经是整个大隋的三分之一的产量。
可是经过预算,每建成这样的一个炼铁高炉,至少需要投入十万两银子,成本不可谓不低,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王君临也渐渐感觉银子不够用,越来越有一种完全将范阳郡控制在手中的冲动。
……
……
在王君临回到范阳郡的第三个月,也就是大业六年,正月初六,皇帝杨广终于忍耐不住了,不顾部分大臣强烈反对,正式下诏宣布讨伐高句丽。
而具体作战方案,杨广都一手包办,都不用兵部插手,甚至都没有怎么叫大将重臣来商讨。
杨广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着御书房中那张地图,最终认为征伐高句丽需要一百五十万人,其中战兵六十万,辅兵九十万左右,另外还要征集运送粮草的劳役三百多万人。
按照杨广的计划,他将兵分三路对高句丽进行征伐,陆上分为左右两翼,每翼十二个军,左第一军走镂方道、第二军走长岑道,一直在地图上平铺致第十二军的乐浪道,右十二军也是如此,从第一军走的碍蝉道一直平铺到了第十二军的乐浪道,二十四支人马,浩浩荡荡,潮水一般席卷而来。
另外,因为王君临早就上书已经将高句丽大弥岛和白翎岛占领,而范阳郡水师总管赵晨也上书,说他的三万水师堪称精锐。
再加上杨广对王君临一直颇为信任,因为至今王君临从未让他失望过,所以以范阳郡水师为主,成立水路大军,配合对高句丽进行征伐。
只是让赵晨失望的是,杨广竟然下旨以王君临为主,以他为辅,虽然郁闷,但是赵晨暗中也莫名的松了口气。
他虽然年轻的时候在大隋征伐江南时上过战场,但是统帅一军取得战功与王君临的赫赫战功相比,实在是拿不出手,说实话让他单独统一军去打仗,他还真有些担心。
如今王君临虽然为主将,可是在他看来三万水师由他掌控,战功岂能少得了自己的,而且王君临还要看自己脸色行事,但若吃了败仗,完全可以推脱是王君临的责任。
……
……
范阳郡城太守府。
王君临看着辽东和高句丽的地图,一脸无奈和苦笑。
他根据聂小雨亲自所绘制地图,根本找不出杨广所说的二十四条路可走,马警水(鸭绿江)西侧这边还好说,多少有些平地,可是过了马警水后,从地图上看那边的高山一个挨着一个,能走的路加在一起不超过三条,二十四路大军如何齐头并进,移山填海,恐怕只有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知道了。
“杨广年轻的时候也是亲自带兵打过仗的,不想如今待在皇宫中,却是犯了这种纸上谈兵的低级错误。”王君临一脸冷笑和无奈,心想自己是不是现在便派快马将这张地图给杨广送过去。
但一想以杨广史上最爱面子,史上最强虚荣心,史上最好大喜功的一个皇帝,他现在将地图送上去,并且对杨广提出的作战方案提出异议,甚至全盘否定,只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理由很可笑,但也很简单。
首先,杨广已经正式下诏,这个作战方案已经下到方方面面的官员、将官手中,不说朝令夕改的问题,伟大的皇帝陛下,绝不允许这等丢人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其次,这个错误太低级了,低级到以杨广的性格百分百的会生出恼羞成怒的情绪,普通人生出恼羞成怒只会骂人,最多打人,可杨广随之而来的便是滔天杀机,这并不是胡说,看一看这几年当面劝阻或者劝谏杨广,言辞激烈者和说话不够委婉的大臣们凄惨
的后果就知道了。
按照许敬宗和沈光传来的情报,王君临知道,已经先后有十一名臣子因劝谏杨广被活活杖毙,另外还有九人被打入大牢,二十几人贬官降爵。
这样的结果就是,如今在大隋朝廷,没有人敢说真话,所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杨广显然是最不喜欢听逆耳之言,服用苦口之药的人,所以要想再有人给他说忠言,想要给他良药,已经基本不可能。
纵观古今中外,不管统治者能力有多强,当开始独断专行的时候,便意味着错误会接连不断的发生,国家的发展会逐渐走上弯路,然后直至分崩离析,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历史早已证明“群策群力”才是王道。
在过去大半年时间里,杨空蝉负责的范阳商会的远海运力提高了近十万石,而每石运力的提高,就代表着巨大的利润的提升。
再加上还为王君临一方水师提供大量的战船,范阳郡盐场造船厂在这大半年时间中,前后投入了王君临私人五十多万两银子,造船总规模如今已经超过三十万石。
特别是钢铁配件逐渐普及,除了大规模的使用铁钉铆接外,盐场船厂甚至开始使用大型的铸铁件。
在王君临的印象里,同等载量的铁制帆船怎么也要比木帆船重。实际经过测算,同等载量的钢铁帆船甚至要比木帆船要轻两到三成。
完全要造钢壳帆船,一艘千石船要用掉十万斤好铁,还不是如今的王君临所能承担。毕竟范阳郡虽然由他说了算,但还在大隋的统治之下,而且为了不让杨广忌惮,范阳郡的资源他尽可能的不去沾染,税收也全部上交朝廷。
更何况即使有聂小雨的存在,低成本的钢板制造技术要成熟起来,没有十几年的时间去积累技术也难以真正的成长起来,但用铁铸件去制造海船关键部件,能使船舶结构强度更高,技术也不复杂,成本也能让人忍受。
不过有聂小雨的存在,第一座最初级的炼铁高炉也在三个月前在盐场新建的钢铁厂中建成,使得炼钢效率提高了五倍不止,按照计算等这样的炼铁高炉再修建好五座,王君临在在盐场的精铁产量将提高到每年四十万斤。
这样的产量,放在后世去,只是一个私人小铁作坊一年的产量,但在如今的大隋,却已经是整个大隋的三分之一的产量。
可是经过预算,每建成这样的一个炼铁高炉,至少需要投入十万两银子,成本不可谓不低,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王君临也渐渐感觉银子不够用,越来越有一种完全将范阳郡控制在手中的冲动。
……
……
在王君临回到范阳郡的第三个月,也就是大业六年,正月初六,皇帝杨广终于忍耐不住了,不顾部分大臣强烈反对,正式下诏宣布讨伐高句丽。
而具体作战方案,杨广都一手包办,都不用兵部插手,甚至都没有怎么叫大将重臣来商讨。
杨广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着御书房中那张地图,最终认为征伐高句丽需要一百五十万人,其中战兵六十万,辅兵九十万左右,另外还要征集运送粮草的劳役三百多万人。
按照杨广的计划,他将兵分三路对高句丽进行征伐,陆上分为左右两翼,每翼十二个军,左第一军走镂方道、第二军走长岑道,一直在地图上平铺致第十二军的乐浪道,右十二军也是如此,从第一军走的碍蝉道一直平铺到了第十二军的乐浪道,二十四支人马,浩浩荡荡,潮水一般席卷而来。
另外,因为王君临早就上书已经将高句丽大弥岛和白翎岛占领,而范阳郡水师总管赵晨也上书,说他的三万水师堪称精锐。
再加上杨广对王君临一直颇为信任,因为至今王君临从未让他失望过,所以以范阳郡水师为主,成立水路大军,配合对高句丽进行征伐。
只是让赵晨失望的是,杨广竟然下旨以王君临为主,以他为辅,虽然郁闷,但是赵晨暗中也莫名的松了口气。
他虽然年轻的时候在大隋征伐江南时上过战场,但是统帅一军取得战功与王君临的赫赫战功相比,实在是拿不出手,说实话让他单独统一军去打仗,他还真有些担心。
如今王君临虽然为主将,可是在他看来三万水师由他掌控,战功岂能少得了自己的,而且王君临还要看自己脸色行事,但若吃了败仗,完全可以推脱是王君临的责任。
……
……
范阳郡城太守府。
王君临看着辽东和高句丽的地图,一脸无奈和苦笑。
他根据聂小雨亲自所绘制地图,根本找不出杨广所说的二十四条路可走,马警水(鸭绿江)西侧这边还好说,多少有些平地,可是过了马警水后,从地图上看那边的高山一个挨着一个,能走的路加在一起不超过三条,二十四路大军如何齐头并进,移山填海,恐怕只有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知道了。
“杨广年轻的时候也是亲自带兵打过仗的,不想如今待在皇宫中,却是犯了这种纸上谈兵的低级错误。”王君临一脸冷笑和无奈,心想自己是不是现在便派快马将这张地图给杨广送过去。
但一想以杨广史上最爱面子,史上最强虚荣心,史上最好大喜功的一个皇帝,他现在将地图送上去,并且对杨广提出的作战方案提出异议,甚至全盘否定,只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理由很可笑,但也很简单。
首先,杨广已经正式下诏,这个作战方案已经下到方方面面的官员、将官手中,不说朝令夕改的问题,伟大的皇帝陛下,绝不允许这等丢人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其次,这个错误太低级了,低级到以杨广的性格百分百的会生出恼羞成怒的情绪,普通人生出恼羞成怒只会骂人,最多打人,可杨广随之而来的便是滔天杀机,这并不是胡说,看一看这几年当面劝阻或者劝谏杨广,言辞激烈者和说话不够委婉的大臣们凄惨
的后果就知道了。
按照许敬宗和沈光传来的情报,王君临知道,已经先后有十一名臣子因劝谏杨广被活活杖毙,另外还有九人被打入大牢,二十几人贬官降爵。
这样的结果就是,如今在大隋朝廷,没有人敢说真话,所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杨广显然是最不喜欢听逆耳之言,服用苦口之药的人,所以要想再有人给他说忠言,想要给他良药,已经基本不可能。
纵观古今中外,不管统治者能力有多强,当开始独断专行的时候,便意味着错误会接连不断的发生,国家的发展会逐渐走上弯路,然后直至分崩离析,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历史早已证明“群策群力”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