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荣阳省亲 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到了祭祖的日子,郑氏家族的仆役已经将祭奠祖先的香案、祭案和祭品都已经安排妥当。在祭台上的正中央,有一个大概长约四米的案桌,上面放着一个巨大的灵牌——始祖西周文王姬昌之灵位,两旁配祭着伯祖周宣王姬靖以及正祖周司徒郑恒公姬友之灵位。在往前是郑氏历代男丁的灵位,案桌前有一个很大的香炉,香炉中点着三支大概长一米多的香燃着。
郑姓起源于姬姓,是西周开国君主周文王的子孙,周宣王的弟弟,在西周末年,周宣王与其弟姬友打赌输了,而封了他中原郑州之地。后为了救护周幽王死于戎狄发起的丰犒之乱,其子郑武公又借周乱开疆拓土,定都荣阳。战国时期,郑国为三晋之一的韩国所灭,其后代就以地为姓,后代多集中在荣阳一带,经过近千年的时间,慢慢形成了现在的荣阳郑氏门阀。
站在香炉最前的是荣阳郑氏的族中所有的男丁,由于郑译是郑氏的族长,所以站在第一位,旁边是他的孙子郑维康和儿子郑元琮,在后面是郑氏其他六房子弟。再就是由江南回归荣阳宗谱的江南郑氏成员。
由于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当时的西晋王朝已经灭亡,有西晋的皇家宗室在江南一带组织了流亡政权,当时的郑氏族长就让他的弟弟率领他的家眷迁往了江南一带定居,形成了江南郑氏门阀,而哥哥带着自己的儿女守着荣阳,将随身的一块玉璧掰成两半,一半留在自己的身边,一半给弟弟,并约定日后南北一统,就带着家族从新回归荣阳,到时将玉璧合拢。现在南北统一,所以江南郑氏家族也借着机会重新回归荣阳,实现先祖的遗愿。
左右两边是观礼台,左边的是与郑氏有姻亲的门阀和嫁出去的女儿及他们的夫婿,还有没有嫁出去的女儿,右边是前来观礼的宾客,由于是祭祀远古的祖先,所以使用的乐器都是春秋时期的钟鼓。到了正午的时候,郑译向负责祭祀的礼官点点头。礼官开始宣唱:
“及时已到,钟鼓齐鸣,祭乐上音,上熟食祭礼。”随着由春秋时期的编钟和大鼓组成的乐器敲成春秋祭乐演奏下,郑家的仆役将煮熟了的鸡、鸭、鱼、肉以及三牲(猪牛羊的头)酒果摆在了祭案前。
“祭肉上桌,族人恭敬,跪!”在族长郑译的带领下,所有的郑氏男丁都跪了下来。
“远祖盛德,后及子孙,我族昌盛,福禄至远。祭祖三叩首,拜。”所有的郑氏男丁都向着祖宗牌位恭恭敬敬的磕头。
“先族离散,骨肉重归,灵牌归案!兄弟同归,魂归故里,心神安宁,有请江南氏族远祖归位,”一位江南郑氏的男丁把一个牌位恭恭敬敬的放在了那堆牌位中间,又从身上取出半块玉璧,将其与供桌上的玉璧一起合拢,其后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响头。
“父亲,您与历代列祖列宗的遗愿孩儿终于为您实现了。”
“叩首礼成,族男上香。”所有的郑氏男丁一个接一个把自己的香插入了香炉。随着一缕缕青烟飘上了天空。在众人的凝视下,礼官喊道:
“祖先回行,礼毕回行。众人叩拜,跪送祖先!”众人又跪了下来,向天空磕了一个头。就要散去。郑译开口说道:
“各位族人远道而来,老夫好久没跟各位见面了,老夫在内宅备下了几桌酒宴请各位,还请各位不要推辞。另外,康儿,那些族中的姻亲和前来道贺的来宾就由你招呼了。”那些郑氏族人都是人精,自然知道不是普通宴请那么简单,但场面上还是保持着虚伪的礼貌。现推辞一下后,就跟着郑译进了内宅。晚上,在郑译府中的内宅。
“各位应该都知道了,如今皇族内部又有了纷争,前太子的长子——长宁王杨俨已经派人与老夫联系,希望我们能在他们推翻现太子时伸一支手,而且听说汉王也蠢蠢欲动,恐怕这朝廷又要起风波了,俗话说得好,一朝不慎,满盘皆输,所以老夫特借这个机会与各位合计一下,我们郑氏家族该怎么处理这回的风波?”
在短暂的沉默后,首先说话的是郑译的儿子郑元琮:“父亲,各位叔伯,如今我们荣阳郑氏声势日衰,威势不及当年,孩儿以为我们应该紧跟太子,借这个机会向朝廷展示我们郑氏的力量,而太子登基后也会记得我们郑氏,到时郑氏复兴就指日可待了。”由于郑译的长子郑善愿已死,郑元琮一直盯着郑译的爵位。可是郑译却想把自己的爵位留给孙子郑维康,所以郑元琮的心中对此一直不满。他这样提议一方面是为了郑氏着想,另外一方面希望能通过这次机会搭上杨广这条线,到时继承郑译的爵位。郑译哪会不知道他的想法,但终归是自己的儿子,在外人面前也不愿意太过打压。所以只对其他的人询问道:
“各位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说出来吗?如今的局势可关系到我们郑氏全族安危,非一家一户的荣辱,还望各位把心里话都说出来,我们集思广益才好。要知道我们七房与江南郑氏都是同宗同脉,一笔难写两个郑字。而且今天来的世家大多数都是来打探消息的,如果我们还是采取中立或者象以前一样脚踩两船的话,不管哪方赢得了最终的胜利都会对我们郑氏进行打压。”听到这,在座的人都低头思考着。
“老族长,在下以为锦裳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如今汉王坐拥北地数十万大军,执掌百余州县的政务,威权颇重,而且皇上现在越来越多疑,也越来越喜怒无常,难保日后不会把圣心放在汉王身上。现在汉王已经给我们传递了信息要我们合作,如果我们不合作,万一日后汉王成了气候,我们郑家也难逃劫数。而且家族的祖业根基都在荣阳,这回杨俨又与汉王勾连,一旦起兵,不说牵不牵连,如果我们不答应杨俨的要求,杨俨先跟我们翻脸,到时祖宗基业不保,作为后代这是大不孝啊!”说话的是郑氏三房的郑维善,现任户部侍郎,在郑氏家族的同辈里官职最高,而他的大儿子郑刚就在太原军营中任职,汉王的动向他最清楚,并且最先联系的就是他的儿子。这次回来,就是为了帮汉王探听一下其他族房的消息,能够帮忙拉拢他们为汉王效力最好,如果汉王成功了,首功不会少了他,当然作为世家,他还有一招没用,他相信只要他筹划的好,郑氏家族大族长的位置一定跑不了的。
“哼!有我在,我看谁敢动我们荣阳郑氏的祖业,我郑诉一定不会放过他。”说话的是郑译的堂兄弟郑诉,以前是个武将,后来因为在战场上受了重伤而退役,但他的火爆脾气并没有改变。
“诉弟,你的脾气还是那么火爆,郑维善,你说了那么多话是不是有什么高见啊!另外南方郑氏归入了你的族房,他们认祖归宗的事情也是你达线的,你一定有所筹划吧!”郑译笑吟吟的对郑维康说道。
“大族长,侄孙我并没有什么高见,一切唯大族长马首是瞻。”郑维善貌似恭敬的说道。
“嘿嘿嘿!我老了,这大族长的位置迟早要让出来的,但只要我在一日,就要为整个郑氏家族的安危考虑。郑光行,你们南方郑氏在江南与今太子多有接触。你来谈谈吧!”
“哦!我在江南与当今太子接触过,以我看,他的武功学识不下于古今任何帝王,朝廷刚刚平定陈国的时候,江南百费待兴,各大反叛割据势力层出不穷,其以一人之力不断的分化瓦解,手段多变,防不胜防,由此可以看出此人心机颇重,若选择的话我会站在他的那边。”郑维善恨恨地看着郑光行。
“光行兄说的对,以我这些年对朝廷诸皇子的观察,当今太子绝对不能小视,就拿朝廷平定南陈以后,江南民乱迭起这点来说,他以一人之力治理的妥妥当当,而且在平乱之后又在短时间内使江南民生从归繁华,如今江南一带可以说是只知有太子,不知有皇上。”说话的是郑氏七房中五房郑元通,他的夫人是江南谢氏族人,经常去江南行走,对于江南的形势除了江南出身的郑光行,就属他对江南最为了解。并且看来他也是站在今太子这边的。郑译有开始向其他的族人问道:
“各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其他的族人都低起头不说话了。
“维康,你跟刚儿说一声,严密监视汉王动向,保持与我们的联系,记住,对汉王多沟通一下。至于长宁王这边就由我们荣阳祖居出面接触。光行、元通!跟太子那边沟通的事情就由你们来做。老夫有空就去京城面圣,还有,你们多跟自己的姻亲沟通串联,不要透露什么消息,这次的危机老夫希望各位能同心协力。”说完,眼睛向郑维善颇有深意的看了一眼。
到了祭祖的日子,郑氏家族的仆役已经将祭奠祖先的香案、祭案和祭品都已经安排妥当。在祭台上的正中央,有一个大概长约四米的案桌,上面放着一个巨大的灵牌——始祖西周文王姬昌之灵位,两旁配祭着伯祖周宣王姬靖以及正祖周司徒郑恒公姬友之灵位。在往前是郑氏历代男丁的灵位,案桌前有一个很大的香炉,香炉中点着三支大概长一米多的香燃着。
郑姓起源于姬姓,是西周开国君主周文王的子孙,周宣王的弟弟,在西周末年,周宣王与其弟姬友打赌输了,而封了他中原郑州之地。后为了救护周幽王死于戎狄发起的丰犒之乱,其子郑武公又借周乱开疆拓土,定都荣阳。战国时期,郑国为三晋之一的韩国所灭,其后代就以地为姓,后代多集中在荣阳一带,经过近千年的时间,慢慢形成了现在的荣阳郑氏门阀。
站在香炉最前的是荣阳郑氏的族中所有的男丁,由于郑译是郑氏的族长,所以站在第一位,旁边是他的孙子郑维康和儿子郑元琮,在后面是郑氏其他六房子弟。再就是由江南回归荣阳宗谱的江南郑氏成员。
由于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当时的西晋王朝已经灭亡,有西晋的皇家宗室在江南一带组织了流亡政权,当时的郑氏族长就让他的弟弟率领他的家眷迁往了江南一带定居,形成了江南郑氏门阀,而哥哥带着自己的儿女守着荣阳,将随身的一块玉璧掰成两半,一半留在自己的身边,一半给弟弟,并约定日后南北一统,就带着家族从新回归荣阳,到时将玉璧合拢。现在南北统一,所以江南郑氏家族也借着机会重新回归荣阳,实现先祖的遗愿。
左右两边是观礼台,左边的是与郑氏有姻亲的门阀和嫁出去的女儿及他们的夫婿,还有没有嫁出去的女儿,右边是前来观礼的宾客,由于是祭祀远古的祖先,所以使用的乐器都是春秋时期的钟鼓。到了正午的时候,郑译向负责祭祀的礼官点点头。礼官开始宣唱:
“及时已到,钟鼓齐鸣,祭乐上音,上熟食祭礼。”随着由春秋时期的编钟和大鼓组成的乐器敲成春秋祭乐演奏下,郑家的仆役将煮熟了的鸡、鸭、鱼、肉以及三牲(猪牛羊的头)酒果摆在了祭案前。
“祭肉上桌,族人恭敬,跪!”在族长郑译的带领下,所有的郑氏男丁都跪了下来。
“远祖盛德,后及子孙,我族昌盛,福禄至远。祭祖三叩首,拜。”所有的郑氏男丁都向着祖宗牌位恭恭敬敬的磕头。
“先族离散,骨肉重归,灵牌归案!兄弟同归,魂归故里,心神安宁,有请江南氏族远祖归位,”一位江南郑氏的男丁把一个牌位恭恭敬敬的放在了那堆牌位中间,又从身上取出半块玉璧,将其与供桌上的玉璧一起合拢,其后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响头。
“父亲,您与历代列祖列宗的遗愿孩儿终于为您实现了。”
“叩首礼成,族男上香。”所有的郑氏男丁一个接一个把自己的香插入了香炉。随着一缕缕青烟飘上了天空。在众人的凝视下,礼官喊道:
“祖先回行,礼毕回行。众人叩拜,跪送祖先!”众人又跪了下来,向天空磕了一个头。就要散去。郑译开口说道:
“各位族人远道而来,老夫好久没跟各位见面了,老夫在内宅备下了几桌酒宴请各位,还请各位不要推辞。另外,康儿,那些族中的姻亲和前来道贺的来宾就由你招呼了。”那些郑氏族人都是人精,自然知道不是普通宴请那么简单,但场面上还是保持着虚伪的礼貌。现推辞一下后,就跟着郑译进了内宅。晚上,在郑译府中的内宅。
“各位应该都知道了,如今皇族内部又有了纷争,前太子的长子——长宁王杨俨已经派人与老夫联系,希望我们能在他们推翻现太子时伸一支手,而且听说汉王也蠢蠢欲动,恐怕这朝廷又要起风波了,俗话说得好,一朝不慎,满盘皆输,所以老夫特借这个机会与各位合计一下,我们郑氏家族该怎么处理这回的风波?”
在短暂的沉默后,首先说话的是郑译的儿子郑元琮:“父亲,各位叔伯,如今我们荣阳郑氏声势日衰,威势不及当年,孩儿以为我们应该紧跟太子,借这个机会向朝廷展示我们郑氏的力量,而太子登基后也会记得我们郑氏,到时郑氏复兴就指日可待了。”由于郑译的长子郑善愿已死,郑元琮一直盯着郑译的爵位。可是郑译却想把自己的爵位留给孙子郑维康,所以郑元琮的心中对此一直不满。他这样提议一方面是为了郑氏着想,另外一方面希望能通过这次机会搭上杨广这条线,到时继承郑译的爵位。郑译哪会不知道他的想法,但终归是自己的儿子,在外人面前也不愿意太过打压。所以只对其他的人询问道:
“各位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说出来吗?如今的局势可关系到我们郑氏全族安危,非一家一户的荣辱,还望各位把心里话都说出来,我们集思广益才好。要知道我们七房与江南郑氏都是同宗同脉,一笔难写两个郑字。而且今天来的世家大多数都是来打探消息的,如果我们还是采取中立或者象以前一样脚踩两船的话,不管哪方赢得了最终的胜利都会对我们郑氏进行打压。”听到这,在座的人都低头思考着。
“老族长,在下以为锦裳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如今汉王坐拥北地数十万大军,执掌百余州县的政务,威权颇重,而且皇上现在越来越多疑,也越来越喜怒无常,难保日后不会把圣心放在汉王身上。现在汉王已经给我们传递了信息要我们合作,如果我们不合作,万一日后汉王成了气候,我们郑家也难逃劫数。而且家族的祖业根基都在荣阳,这回杨俨又与汉王勾连,一旦起兵,不说牵不牵连,如果我们不答应杨俨的要求,杨俨先跟我们翻脸,到时祖宗基业不保,作为后代这是大不孝啊!”说话的是郑氏三房的郑维善,现任户部侍郎,在郑氏家族的同辈里官职最高,而他的大儿子郑刚就在太原军营中任职,汉王的动向他最清楚,并且最先联系的就是他的儿子。这次回来,就是为了帮汉王探听一下其他族房的消息,能够帮忙拉拢他们为汉王效力最好,如果汉王成功了,首功不会少了他,当然作为世家,他还有一招没用,他相信只要他筹划的好,郑氏家族大族长的位置一定跑不了的。
“哼!有我在,我看谁敢动我们荣阳郑氏的祖业,我郑诉一定不会放过他。”说话的是郑译的堂兄弟郑诉,以前是个武将,后来因为在战场上受了重伤而退役,但他的火爆脾气并没有改变。
“诉弟,你的脾气还是那么火爆,郑维善,你说了那么多话是不是有什么高见啊!另外南方郑氏归入了你的族房,他们认祖归宗的事情也是你达线的,你一定有所筹划吧!”郑译笑吟吟的对郑维康说道。
“大族长,侄孙我并没有什么高见,一切唯大族长马首是瞻。”郑维善貌似恭敬的说道。
“嘿嘿嘿!我老了,这大族长的位置迟早要让出来的,但只要我在一日,就要为整个郑氏家族的安危考虑。郑光行,你们南方郑氏在江南与今太子多有接触。你来谈谈吧!”
“哦!我在江南与当今太子接触过,以我看,他的武功学识不下于古今任何帝王,朝廷刚刚平定陈国的时候,江南百费待兴,各大反叛割据势力层出不穷,其以一人之力不断的分化瓦解,手段多变,防不胜防,由此可以看出此人心机颇重,若选择的话我会站在他的那边。”郑维善恨恨地看着郑光行。
“光行兄说的对,以我这些年对朝廷诸皇子的观察,当今太子绝对不能小视,就拿朝廷平定南陈以后,江南民乱迭起这点来说,他以一人之力治理的妥妥当当,而且在平乱之后又在短时间内使江南民生从归繁华,如今江南一带可以说是只知有太子,不知有皇上。”说话的是郑氏七房中五房郑元通,他的夫人是江南谢氏族人,经常去江南行走,对于江南的形势除了江南出身的郑光行,就属他对江南最为了解。并且看来他也是站在今太子这边的。郑译有开始向其他的族人问道:
“各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其他的族人都低起头不说话了。
“维康,你跟刚儿说一声,严密监视汉王动向,保持与我们的联系,记住,对汉王多沟通一下。至于长宁王这边就由我们荣阳祖居出面接触。光行、元通!跟太子那边沟通的事情就由你们来做。老夫有空就去京城面圣,还有,你们多跟自己的姻亲沟通串联,不要透露什么消息,这次的危机老夫希望各位能同心协力。”说完,眼睛向郑维善颇有深意的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