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呈递知府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军师这么快就要走?”朱聿键好奇的询问宋献策。
宋献策笑道:“我听闻主公立志匡扶社稷北攻满蒙,不可以没有将才,我有几个朋友都是大将之材,希望能够帮主公招募过来,以为后用。”朱聿键从没说过北攻满蒙,不过宋献策以为他是韬光养晦,不想提前暴露替代皇帝的意图。为了给朱聿键扩充军事实力,他只好按上个北攻满蒙作为借口,也好为他招揽人才。这个时代满蒙两族经常骚扰中原,汉民对他们恨之入骨,加上这条绝对深得民心。
朱聿键不知道宋献策心中所想,没有太过在意。不过他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自己想要中兴大明,辅助未来的崇祯光大华夏文化,也必须以武力为保证,否则他帮助大明繁荣起来,也只相当于将羊养的更肥,勾起他人的贪欲而已。
这点浅显的道理,后世的华夏人都深有同感,后世正是因为国家军事实力不强,才会屡屡遭受霸权主义的压迫。朱聿键当即答应了宋献策的意见,让他去招募人才。
朱聿键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明末的人却不那么想,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朱聿键招揽将才扩充军力,很可能有其他的想法。只是这里的人都拜了朱聿键做主公,虽然平时注意影响而不能说出来,但都已经心向着他了。如果这位主公有更大的志向,他们的发展空间只会更大,自然不会有人反对。
众人商量了一番,最后由朱聿键亲自执笔,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第二天早上,张书堂就带着这封信,前往南阳知府陈振豪的家中了。
南阳府的知府是从四品大员,本来也不是那么好见的。不过张书堂身为七品推官,却是南阳知府正管的下属,平日有什么案件无法决定,来听取知府的意见也很正常,所以他进入知府的宅邸非常轻松。
明朝在知府衙门下,分有左右两厅,各设推官一名。这个机构类似于后世的法院,是专门用来断案的,平时都是两厅轮流执法。今天正好是张书堂断案的日子,他的到来陈振豪不疑有他,认为又是有什么棘手的案子无法决断,所以他命人直接将其领到了自己的书房。
见到张书堂进来,陈振豪笑着招呼他坐下:“汉卿有什么难以决断的案件,需要我来评判?”
“正是。”张书堂施礼道:“只不过此案事关重大,下官能否与大人单独谈谈。”
“哦?事关重大。”陈振豪一愣,他想象不出来,什么样的大案子如此严重,必须要屏退左右才能说,他只好摆摆手,让仆人都退了下去。等到众人离开,张书堂突然跪倒,将那封信直接捧到了对方眼前:“大人看了这封信,就知道事情原委了。”
“这是唐王长孙希望能够向皇上申诉的信?”陈振豪看了信几眼紧皱起眉头。
“当然不是。”张书堂道:“唐王长孙尽守孝道,自然不会申诉唐王。只不过他身在狱中,生活实在困苦,父亲又体弱多病,请求皇上开恩特赦而已。”明代对孝道非常重视,如果子女指责长辈,就算理由充分也会变得理亏,所以朱聿键的做法就是扮可怜,祈求皇上特赦,把对唐王的指责转为对父亲的孝道。
陈振豪点了点头对于唐王长孙朱聿键尽守孝道,他还是很支持的。实际上唐王无故囚禁长子和长孙,河南的官员都很清楚,只是身为唐王,朱硕熿的地位尊贵无比,轻易没人敢指责他。更何况那是皇族家事,他们贸然在里面搀合,很容易被皇帝所忌,对自己前途恐怕有碍。因此虽然大家都知道唐王不对,却没人会为朱聿键父子伸冤。
当然这件事情装聋作哑可以,一旦朱聿键向地方官申诉,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地方官员如果处置不妥当,很容易给自己找麻烦。如果放任不管也是不行的,人家的信已经递了过来,他不可能推说不知道,都时候藐视宗室的罪名下来,他绝对是抄家问斩的下场。
这样一封信成了陈振豪手中的烫手山芋,愁得他心中烦闷,苦思不出解决之法。他心中暗暗埋怨张书堂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可是转念一想也不对。这是给自己的信,如果张书堂压下来就是知情不报,很可能被株连三族。张书堂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又只是转交信件,没必要为他担如此大的责任。
在明朝种种律法和形势下,这张不足二两重的信纸,无疑成了原子弹般的大杀器,让陈振豪一时间手足无措。
见到陈振豪的样子,张书堂就知道有门,这个计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逼迫陈振豪,让他去推卸责任。张书堂按照正规程序,能找的就是他的顶头上司陈振豪,这个压力也是直接给陈振豪的。如果他一力承担,形势反转所有罪责就是他的。以陈振豪的为人,不可能顶住这样大的压力,所以众人商量的结果就是借他的手,将事情宣扬出去,却不会给自己留下把柄。
见到陈振豪左右为难的样子,张书堂知道火候够了,他连忙提醒道:“知府大人,这河南省大得很,就算南阳府内,也不以您的官职为最高,大人何必自己忧心?”
张书堂的话让陈振豪眼前一亮。对啊,南阳府虽然不是河南首府,但比他更高的官员也是有的,他只需要逐级上报就行了。如果有功劳自然跑不了他的首报之功,如果出了问题他也可以置身事外,顶多算个从犯。他当即拍板决定:“好,我这就带着信去见陈奇瑜大人。”
按照明代的官职,一省的最高长官名为布政使,布政使掌管一省政务,辖下有多名参政、议政分守各道,掌管当地的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等各种事项,通常是正四品的职务,比知府略微高了半级。
“军师这么快就要走?”朱聿键好奇的询问宋献策。
宋献策笑道:“我听闻主公立志匡扶社稷北攻满蒙,不可以没有将才,我有几个朋友都是大将之材,希望能够帮主公招募过来,以为后用。”朱聿键从没说过北攻满蒙,不过宋献策以为他是韬光养晦,不想提前暴露替代皇帝的意图。为了给朱聿键扩充军事实力,他只好按上个北攻满蒙作为借口,也好为他招揽人才。这个时代满蒙两族经常骚扰中原,汉民对他们恨之入骨,加上这条绝对深得民心。
朱聿键不知道宋献策心中所想,没有太过在意。不过他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自己想要中兴大明,辅助未来的崇祯光大华夏文化,也必须以武力为保证,否则他帮助大明繁荣起来,也只相当于将羊养的更肥,勾起他人的贪欲而已。
这点浅显的道理,后世的华夏人都深有同感,后世正是因为国家军事实力不强,才会屡屡遭受霸权主义的压迫。朱聿键当即答应了宋献策的意见,让他去招募人才。
朱聿键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明末的人却不那么想,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朱聿键招揽将才扩充军力,很可能有其他的想法。只是这里的人都拜了朱聿键做主公,虽然平时注意影响而不能说出来,但都已经心向着他了。如果这位主公有更大的志向,他们的发展空间只会更大,自然不会有人反对。
众人商量了一番,最后由朱聿键亲自执笔,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第二天早上,张书堂就带着这封信,前往南阳知府陈振豪的家中了。
南阳府的知府是从四品大员,本来也不是那么好见的。不过张书堂身为七品推官,却是南阳知府正管的下属,平日有什么案件无法决定,来听取知府的意见也很正常,所以他进入知府的宅邸非常轻松。
明朝在知府衙门下,分有左右两厅,各设推官一名。这个机构类似于后世的法院,是专门用来断案的,平时都是两厅轮流执法。今天正好是张书堂断案的日子,他的到来陈振豪不疑有他,认为又是有什么棘手的案子无法决断,所以他命人直接将其领到了自己的书房。
见到张书堂进来,陈振豪笑着招呼他坐下:“汉卿有什么难以决断的案件,需要我来评判?”
“正是。”张书堂施礼道:“只不过此案事关重大,下官能否与大人单独谈谈。”
“哦?事关重大。”陈振豪一愣,他想象不出来,什么样的大案子如此严重,必须要屏退左右才能说,他只好摆摆手,让仆人都退了下去。等到众人离开,张书堂突然跪倒,将那封信直接捧到了对方眼前:“大人看了这封信,就知道事情原委了。”
“这是唐王长孙希望能够向皇上申诉的信?”陈振豪看了信几眼紧皱起眉头。
“当然不是。”张书堂道:“唐王长孙尽守孝道,自然不会申诉唐王。只不过他身在狱中,生活实在困苦,父亲又体弱多病,请求皇上开恩特赦而已。”明代对孝道非常重视,如果子女指责长辈,就算理由充分也会变得理亏,所以朱聿键的做法就是扮可怜,祈求皇上特赦,把对唐王的指责转为对父亲的孝道。
陈振豪点了点头对于唐王长孙朱聿键尽守孝道,他还是很支持的。实际上唐王无故囚禁长子和长孙,河南的官员都很清楚,只是身为唐王,朱硕熿的地位尊贵无比,轻易没人敢指责他。更何况那是皇族家事,他们贸然在里面搀合,很容易被皇帝所忌,对自己前途恐怕有碍。因此虽然大家都知道唐王不对,却没人会为朱聿键父子伸冤。
当然这件事情装聋作哑可以,一旦朱聿键向地方官申诉,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地方官员如果处置不妥当,很容易给自己找麻烦。如果放任不管也是不行的,人家的信已经递了过来,他不可能推说不知道,都时候藐视宗室的罪名下来,他绝对是抄家问斩的下场。
这样一封信成了陈振豪手中的烫手山芋,愁得他心中烦闷,苦思不出解决之法。他心中暗暗埋怨张书堂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可是转念一想也不对。这是给自己的信,如果张书堂压下来就是知情不报,很可能被株连三族。张书堂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又只是转交信件,没必要为他担如此大的责任。
在明朝种种律法和形势下,这张不足二两重的信纸,无疑成了原子弹般的大杀器,让陈振豪一时间手足无措。
见到陈振豪的样子,张书堂就知道有门,这个计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逼迫陈振豪,让他去推卸责任。张书堂按照正规程序,能找的就是他的顶头上司陈振豪,这个压力也是直接给陈振豪的。如果他一力承担,形势反转所有罪责就是他的。以陈振豪的为人,不可能顶住这样大的压力,所以众人商量的结果就是借他的手,将事情宣扬出去,却不会给自己留下把柄。
见到陈振豪左右为难的样子,张书堂知道火候够了,他连忙提醒道:“知府大人,这河南省大得很,就算南阳府内,也不以您的官职为最高,大人何必自己忧心?”
张书堂的话让陈振豪眼前一亮。对啊,南阳府虽然不是河南首府,但比他更高的官员也是有的,他只需要逐级上报就行了。如果有功劳自然跑不了他的首报之功,如果出了问题他也可以置身事外,顶多算个从犯。他当即拍板决定:“好,我这就带着信去见陈奇瑜大人。”
按照明代的官职,一省的最高长官名为布政使,布政使掌管一省政务,辖下有多名参政、议政分守各道,掌管当地的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等各种事项,通常是正四品的职务,比知府略微高了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