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人心惶惶 致敌穷途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569章人心惶惶 致敌穷途
“报……”
两日后,建业,早朝。孙权正与群臣商议着前线的战况,突被一个声音打断。
“进来!”眉头一皱,面上略微流露出不愉之色,孙权沉声说道。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一声长报,他心中生起的,尽全是不好的预感,难道……
随着孙权的声音落下,不多时,一名值巡建业城池的吴军校尉急步走上朝堂中,单膝跪地,大声禀报道,“启禀陛下,末将巡视城内防务,见百姓多传诵一封檄文,不敢有所怠慢,取了一份,请陛下过目!”
“檄文?什么檄文?”孙权眉头轻皱,有些疑惑地说道,“呈上来!”
内侍从那名都尉手中取过一封宽长的绢书,而后疾步上前呈递给孙权。将这封长约三尺、宽约两尺的绢书平铺在身前桌案上,孙权迅速的浏览了起来。过不多时,尚未将绢书上的内容看完,孙权面上表情已变的阴沉无比,略显碧色的眼中充满愤怒的火焰。愈往下看,孙权怒气愈增,到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地一把抓起绢书奋尽全力扔到桌案前。
“黄逍老贼欺人太甚!不诛杀这老贼,我誓不为人……”孙权状极疯狂的怒声咆哮道。
朝堂上一众文武尽皆骇然的顾望着孙权,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檄文竟然让孙权如此暴怒。右侧文官列首位的诸葛亮缓步上前,轻拾起被孙权愤掷于地的绢书,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展开后朗声诵读起来:“昊天大帝黄逍,告吴国诸将校部曲:盖闻祸福无门,惟人所召。夫见机而作,不处凶危,上圣之明也……孙权小子,未辨菽麦,要领不足以膏齐斧……逍衔奉国威,为民除害……李术者,君子也,而权诛之,孙策者,英雄也,而权害之……”
“够了!”震怒之下,孙权也顾不得往日间对诸葛亮的敬重,厉声呵斥道
“逍深恐吴国上下、旧德名臣……”诸葛亮面上如常,微顿了一下后,又继续朗声诵读起来。
“够了,够了,朕说够了……”孙权暴怒至极,连声咆哮道。
“陛下!”诸葛亮面色肃然,无惧无畏的与孙权对视,厉声说道,“为人主者,当处变不惊,岱岳崩前而色不动。昔日文台公、伯符公历经异变何止百十,亦未曾有过惊恼失态之时。今陛下不过见一檄文,即震怒失态至斯,何以为继孙家三代基业!”说罢,诸葛亮再不理孙权,以更大的声音将檄文的剩余内容全部读完。
看来,孙策之死,其中有诸多内情啊!孙权啊孙权,你千不该万不该在我读到谋害孙策时制止于我,这不是明显的此地无银三百两么?朝堂之上,如今武将多是在外,文官却多在此列。江东人杰,又岂是那么好相与的?恐怕,如此一来,诸多人等,皆会嗅到什么不妥之处吧?江东危矣,吴国危险了!诸葛亮表面上平静如水,心中,却是不在平静。
“嗬……”孙权如同一只受伤的猛兽般,不时地喘着粗气,愤恨的目光死死地盯着诸葛亮所在方位,也不知是在看持在诸葛亮手中的檄文,还是诸葛亮本人……
“陛下,黄逍实在是可恶至极,翊愿讨得一令,亲提大军诛杀老贼,夺回失地!”尽管对诸葛亮所读的檄文内容半懂不懂,但其中有些话的意思孙翊还是猜出来了。性子一向急噪的孙翊立即按捺不住的出列向孙权请命出战。
“不可,公谨当初说过,不可贸然出兵庐江!”还不待孙权说些什么,鲁肃想也不想,直接走出来阻道:“陛下,此事还需从计议,万不可草率行事啊!陛下,还请三思才是!”鲁肃深恐孙权暴怒之下,做出错误的决定,如果真遂了敌军的意愿,恐怕吴国三代基业……
“……”额头与太阳穴上的暴突的青筋急速地跳动着,孙权愤怒的眼神仿佛已经凝滞,身体竟然开始微微地颤抖起来。
“陛下,我军与黄逍之恨,必要有所了结。但请陛下先行息怒,待心火平息之后,臣等与陛下再商议如何兴兵复仇之事!”诸葛亮亦出列恳切地劝慰孙权道。
“啪!”身前的桌案被孙权大力猛拍一下,发出震彻全厅的巨响。就在一众文武以为孙权雷霆之怒即将全数爆发出来时,孙权反而强自将面上的愤怒表情慢慢地平缓了下来。
“孔明先生,权失礼了,还望见谅!”恢复平静之后,孙权恭声向诸葛亮致歉说道。
面现赞许欣慰的神色,诸葛亮微微点头说道:“是亮无礼在先,请陛下恕罪!黄逍此檄颇为恶毒,也难怪陛下会如此恼怒,但当务之急还是寻思应对之策!”果然是能忍人不能忍,枭雄本色啊!难怪,孙策他……
“这种东西理它做甚?陛下,还是尽快出兵要紧!”孙翊对这纸《讨孙权檄》可能带来的影响一无所知,急切地又向孙权请战说道。孙氏前三子,三子孙翊与孙策的脾气最像,完完全全江东小霸王的令一个翻版。只有老二孙权,长于谋略,心机颇深。
“陛下!孔名先生所言甚是,这封檄文若不谨慎以对,可能流毒极甚!”鲁肃沉声说道。
“何解?”孙权也只是对檄文的内容感到恼怒非常,却还没有思考过后果,但见到诸葛亮与鲁肃两人竟同时请求对檄文谨慎以对,才警觉起来。
“此封檄文内容极具蛊惑性,不少地方正切中……”鲁肃稍一犹豫,但还是接着说道,“切中陛下要害之处,且檄文打击之面仅为陛下的孙氏一族之人,其余江东士族、百姓皆不在其中。若是任由此檄文四处传播,加之前些时日的流言蜚语,必会有意志不坚或是对陛下心怀不愤之徒倒戈相向黄逍,其余百姓难辨是非,亦有可能被鼓动起来,诚如此,则我江东必自内乱。外患未除之时,万一再起内乱,恐局势必危!”
“子敬之言正合亮意!”诸葛亮沉声说道,“陛下,万不可轻忽此檄文,众口铄金啊!”
“恩!”沉吟片刻后,孙权点头认可了鲁肃的分析,随即面色大忧的说道,“但究竟该当如何应对呢?目前檄文能传到我建业,想必也以传播于丹阳、乃至吴郡等地,我等在建业又能做什么呢?”
“当前最要紧就是要谨防此檄文流入九江、庐陵、豫章诸郡,以军队的力量制止檄文的传播,同时可使人著批驳之文,广为散布……如此可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鲁肃迅速提出了应对之策。
“恩,此一事,就全交于子敬……”
“报……”殿外,又是一声急报之声传来,声音中,满是焦急不安之音,打断了孙权的话。但是,却无人感到唐突,即便是孙权此刻,面上也没有了先前的不愉之色,闻声,君臣只感觉阵阵的揪心,浓烈的不安,弥漫朝堂之上。
莫非,如今的江南之秋,当真是多事之秋?
“进来!”强自按捺住心头闪现出的不安,孙权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
随着孙权的声音落下,不多时,一名将军急步走上朝堂中,撩战袍单膝跪地,大声禀报道,“启禀陛下,末将接到探马来报,称黄逍已于两日前攻克芜湖!现正亲率大军七万,兵渡秦淮河,直奔我建业杀来,如今,距建业已不足六十里!”
“什么?!”朝堂之上,顿时因来人之言掀起了一股哄然大波,绝望的神色,迅速的爬满一众文臣的脸上。
没有人怀疑来人之言有假,在这人一进朝堂,文武官员已经认出,来人正是负责建业安全的镇北大将军、建业令太史慈!
一时间,朝堂之上,阴云密布,人心惶惶。
屋漏偏逢连夜雨!各地的谣言尚未平息,天国七万大军再度进袭的消息又传了过来!芜湖失陷,这……所有的人,此刻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芜湖与庐江不同,同曲阿一起,乃是建业东西两个方向最近的水面屏障,一旦失陷,天国大军完全可以以庐江为后备,源源不断的通过芜湖进入吴国腹地,一日的急行军,便可直达建业!
而且,芜湖失陷,就说明中路的水军怕是已覆灭,再加之东线黄祖水军的覆灭,如今,水军势力,吴国已再不复半分的优势,甚至,落了十成的下风,现如今,只有曲阿的水军,还未曾遭难,但是,单凭这一枝水军,还能有什么作为吗?敌军七万,马上兵临城下了!
救兵?哪一处来得及?无论是撤走了任何一路,天**必然会尾随而至,到时,也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这还不算时间上能否来得及。
最要命的,是现在军心不齐,民心生变,指望如今的建业,来抵抗黄逍大军?
“诸公,天**将至,该如何退敌?”孙权沉声向殿中群臣询问道。只这一会儿的光景,孙权眼中布满血丝,神态显得有些疲颓。
“陛下,敌势过大,不可以力抗之……”张昭出列说道:“以昭之见,不如遣使前往天**中,求见黄逍,许以厚利,暂与黄逍言一时之和。”
“言和?”孙翊略带讽意地说道:“子布大人以为黄逍老贼此次出兵仅仅是为了什么‘厚利’么?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黄逍意在亡我孙家,他安肯言和?与天**战至今日,早成不死不休之局,不战即亡,除此别无他路!”
“……”张昭一时面红耳赤,含羞退下。
“叔弼将军所言甚是!”太史慈出列,奋然说道:“大将军临行之时,叮嘱末将保护建业之安危,如今,黄逍携兵而至,末将责无旁贷!此战于我军而言,不战即亡。末将愿为陛下抗天**于城外,恳请陛下应允。”
“子敬,朕城中还有多少兵马可以调动?”孙权抬起头来,没有直接回答太史慈的请命,沉声向鲁肃问道。
“回陛下,城中尚有带甲精兵两万,粮草足以维持半年之用,箭枝尚还充足!”鲁肃言道。
“好!”投降?怎么可能?投降了,或者别人还有活路,但是,他孙权必死无疑!孙权将桌案一拍,决然说道,“就以子义将军为都督,领军与黄逍老贼死战到底!”在其他将军都在四下阻敌的情况下,太史慈便是出任都督地唯一人选了。
“兄长,为解眼前之困,惟有加紧征募兵员!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孙翊沉声劝荐道。
“不可!”诸葛亮举步出列,并不赞同孙翊的提议,轻摇着扇子,道:“如今建业民心受谣言所害尚不不稳固,内部暗流涌动,若再不顾百姓意愿,胡乱征募兵员,只会更加激起民变!在如今情势之下,若再有民变发生,局势将无法控制!”
“陛下!孔明所言甚是,黄逍必有大量细作潜入我吴国,一旦稍有异动,这些细作必会煽风点火,挑惹民变。”鲁肃附和诸葛亮的话说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诸葛大人,你倒是想出办法一解眼前的燃眉之急!”孙翊面色一沉,不豫地说道。
“以亮之见,而今欲求兵员,可行之法也只有两策……”诸葛亮沉吟了片刻说道。
“孔明先生请明言!”孙权精神一振,急声询问道。
“其一,向诸宗族大户借调私兵相助。就以雷、胡、王、余四大宗族为例,每族借调千人当不成问题。加上其余大小宗族,便可有过万军力。然而,以眼前之势,诸宗族恐怕都会有所顾忌,未必便肯全力支持陛下!”
“若谁胆敢推委,就派兵抄了他!”孙翊面上现过一丝戾气,厉声说道。
“叔弼,休得胡言!”孙权眉头微蹙,沉声喝止道。孙权知今时不同往日,对诸宗族只可拉拢,断不可轻易逼吓,否则只会将他们推向敌对一方。“此法可行,而且必须速行。若有必要,朕可亲往游说诸宗族相助!”
顿了顿,孙权继续询问道:“孔明先生,另一策是什么?”
“遣使向交州刺史士燮求援!士燮乃是陛下之臣,当可一用,虽然其等向来不遵号令,但是,只要晓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请其出兵亦是不难。但此法亦有缺陷,交州距离太远,待使者赶到交趾,恐怕便要费时半月有余。纵然士燮肯援应,由调集兵马、筹备辎重,到最终出兵,没有一、两月,恐怕派不上用场。最好的办法是请其出兵会稽,哪怕是拖住关羽一军也好,使大将军能脱身回援!”
“如此也不失一策!能请得一援就是一援!”孙权略一思索,决然说道,“可速派使者携朕亲笔书信,前往交趾!”
“只是,城中现有两万兵丁,可能拖住黄逍十数日之攻?子义,你有这把握吗?”孙权皱眉问道。两万大军,守城别说十数日,即便是守个月余,也是不成问题,但是,实在是天**威名太甚,对于能不能守住,孙权并无半点的信心。
“陛下放心,天**虽强,但是,我建业城高池深,更有两万之兵,守住城池,自然不在话下!”太史慈朗声应道。
“太史慈定不负陛下之望!陛下放心,只要坚持十数日时间,大将军必然会挥师来援,则建业之危可解也!”太史慈抱拳躬身,慨然说道。
“如此,有赖诸位将军了!”
……
望着城外接天连地的营寨,太史慈满口的苦笑,曾几何时,他与孙策、周瑜带领江东大军,横扫扬、荆两州,何等的威风,如今却……
沉默了良久,太史慈才缓缓的开口说道:“孔明先生、子敬先生,慈打算亲率一只人马出城迎战黄逍,留一万五千军与二位先生守城,如何?”
鲁肃听得,连忙劝阻道:“都督,此行不可!贸然出击,只怕……”
“也不无不可,如今城内,人心惶惶,世家大族多有向黄之心,如果只是坚守城池,必然会使民心、军心再降,到时,生起哗变,也不尽知。”诸葛亮摇摇头,难得的反对了鲁肃的意见。
“孔明先生所言在理,如今建业,已处于多事之秋,再也容不得一点的变故。现如今,急需一场胜利,来扬一扬我军的士气,若不然,民变尚好,若是军变……”太史慈叹了一声,却是再没有说下去。
军变?鲁肃面色一变,这,他倒是没有去想过,闻言,也觉事情之严重,看来,出城一战,已是事在必行了!鲁肃想了想,说道:“都督尽管前去,城防交给我二人便是!只是,都督,万勿小心才是!”
“慈此去,只是寻隙与天**斗将,并不是挥军撕杀。只要言语激之,还怕胜不得一阵两阵?料也无妨!”太史慈已想好了完全之策,慨然说道。
“万一出战的是黄逍,那又当如何是好?”鲁肃满是担忧的说道。身为吴国第一将,太史慈的武艺,鲁肃并不怀疑,但是,却也深知,其断不会是黄逍的对手!
“黄逍身为一国之君,必不可轻易涉战。而且,慈只是胜几阵,扬扬士气即可,黄逍若出,慈必回!”
第569章人心惶惶 致敌穷途
“报……”
两日后,建业,早朝。孙权正与群臣商议着前线的战况,突被一个声音打断。
“进来!”眉头一皱,面上略微流露出不愉之色,孙权沉声说道。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一声长报,他心中生起的,尽全是不好的预感,难道……
随着孙权的声音落下,不多时,一名值巡建业城池的吴军校尉急步走上朝堂中,单膝跪地,大声禀报道,“启禀陛下,末将巡视城内防务,见百姓多传诵一封檄文,不敢有所怠慢,取了一份,请陛下过目!”
“檄文?什么檄文?”孙权眉头轻皱,有些疑惑地说道,“呈上来!”
内侍从那名都尉手中取过一封宽长的绢书,而后疾步上前呈递给孙权。将这封长约三尺、宽约两尺的绢书平铺在身前桌案上,孙权迅速的浏览了起来。过不多时,尚未将绢书上的内容看完,孙权面上表情已变的阴沉无比,略显碧色的眼中充满愤怒的火焰。愈往下看,孙权怒气愈增,到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地一把抓起绢书奋尽全力扔到桌案前。
“黄逍老贼欺人太甚!不诛杀这老贼,我誓不为人……”孙权状极疯狂的怒声咆哮道。
朝堂上一众文武尽皆骇然的顾望着孙权,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檄文竟然让孙权如此暴怒。右侧文官列首位的诸葛亮缓步上前,轻拾起被孙权愤掷于地的绢书,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展开后朗声诵读起来:“昊天大帝黄逍,告吴国诸将校部曲:盖闻祸福无门,惟人所召。夫见机而作,不处凶危,上圣之明也……孙权小子,未辨菽麦,要领不足以膏齐斧……逍衔奉国威,为民除害……李术者,君子也,而权诛之,孙策者,英雄也,而权害之……”
“够了!”震怒之下,孙权也顾不得往日间对诸葛亮的敬重,厉声呵斥道
“逍深恐吴国上下、旧德名臣……”诸葛亮面上如常,微顿了一下后,又继续朗声诵读起来。
“够了,够了,朕说够了……”孙权暴怒至极,连声咆哮道。
“陛下!”诸葛亮面色肃然,无惧无畏的与孙权对视,厉声说道,“为人主者,当处变不惊,岱岳崩前而色不动。昔日文台公、伯符公历经异变何止百十,亦未曾有过惊恼失态之时。今陛下不过见一檄文,即震怒失态至斯,何以为继孙家三代基业!”说罢,诸葛亮再不理孙权,以更大的声音将檄文的剩余内容全部读完。
看来,孙策之死,其中有诸多内情啊!孙权啊孙权,你千不该万不该在我读到谋害孙策时制止于我,这不是明显的此地无银三百两么?朝堂之上,如今武将多是在外,文官却多在此列。江东人杰,又岂是那么好相与的?恐怕,如此一来,诸多人等,皆会嗅到什么不妥之处吧?江东危矣,吴国危险了!诸葛亮表面上平静如水,心中,却是不在平静。
“嗬……”孙权如同一只受伤的猛兽般,不时地喘着粗气,愤恨的目光死死地盯着诸葛亮所在方位,也不知是在看持在诸葛亮手中的檄文,还是诸葛亮本人……
“陛下,黄逍实在是可恶至极,翊愿讨得一令,亲提大军诛杀老贼,夺回失地!”尽管对诸葛亮所读的檄文内容半懂不懂,但其中有些话的意思孙翊还是猜出来了。性子一向急噪的孙翊立即按捺不住的出列向孙权请命出战。
“不可,公谨当初说过,不可贸然出兵庐江!”还不待孙权说些什么,鲁肃想也不想,直接走出来阻道:“陛下,此事还需从计议,万不可草率行事啊!陛下,还请三思才是!”鲁肃深恐孙权暴怒之下,做出错误的决定,如果真遂了敌军的意愿,恐怕吴国三代基业……
“……”额头与太阳穴上的暴突的青筋急速地跳动着,孙权愤怒的眼神仿佛已经凝滞,身体竟然开始微微地颤抖起来。
“陛下,我军与黄逍之恨,必要有所了结。但请陛下先行息怒,待心火平息之后,臣等与陛下再商议如何兴兵复仇之事!”诸葛亮亦出列恳切地劝慰孙权道。
“啪!”身前的桌案被孙权大力猛拍一下,发出震彻全厅的巨响。就在一众文武以为孙权雷霆之怒即将全数爆发出来时,孙权反而强自将面上的愤怒表情慢慢地平缓了下来。
“孔明先生,权失礼了,还望见谅!”恢复平静之后,孙权恭声向诸葛亮致歉说道。
面现赞许欣慰的神色,诸葛亮微微点头说道:“是亮无礼在先,请陛下恕罪!黄逍此檄颇为恶毒,也难怪陛下会如此恼怒,但当务之急还是寻思应对之策!”果然是能忍人不能忍,枭雄本色啊!难怪,孙策他……
“这种东西理它做甚?陛下,还是尽快出兵要紧!”孙翊对这纸《讨孙权檄》可能带来的影响一无所知,急切地又向孙权请战说道。孙氏前三子,三子孙翊与孙策的脾气最像,完完全全江东小霸王的令一个翻版。只有老二孙权,长于谋略,心机颇深。
“陛下!孔名先生所言甚是,这封檄文若不谨慎以对,可能流毒极甚!”鲁肃沉声说道。
“何解?”孙权也只是对檄文的内容感到恼怒非常,却还没有思考过后果,但见到诸葛亮与鲁肃两人竟同时请求对檄文谨慎以对,才警觉起来。
“此封檄文内容极具蛊惑性,不少地方正切中……”鲁肃稍一犹豫,但还是接着说道,“切中陛下要害之处,且檄文打击之面仅为陛下的孙氏一族之人,其余江东士族、百姓皆不在其中。若是任由此檄文四处传播,加之前些时日的流言蜚语,必会有意志不坚或是对陛下心怀不愤之徒倒戈相向黄逍,其余百姓难辨是非,亦有可能被鼓动起来,诚如此,则我江东必自内乱。外患未除之时,万一再起内乱,恐局势必危!”
“子敬之言正合亮意!”诸葛亮沉声说道,“陛下,万不可轻忽此檄文,众口铄金啊!”
“恩!”沉吟片刻后,孙权点头认可了鲁肃的分析,随即面色大忧的说道,“但究竟该当如何应对呢?目前檄文能传到我建业,想必也以传播于丹阳、乃至吴郡等地,我等在建业又能做什么呢?”
“当前最要紧就是要谨防此檄文流入九江、庐陵、豫章诸郡,以军队的力量制止檄文的传播,同时可使人著批驳之文,广为散布……如此可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鲁肃迅速提出了应对之策。
“恩,此一事,就全交于子敬……”
“报……”殿外,又是一声急报之声传来,声音中,满是焦急不安之音,打断了孙权的话。但是,却无人感到唐突,即便是孙权此刻,面上也没有了先前的不愉之色,闻声,君臣只感觉阵阵的揪心,浓烈的不安,弥漫朝堂之上。
莫非,如今的江南之秋,当真是多事之秋?
“进来!”强自按捺住心头闪现出的不安,孙权清了清嗓子,沉声说道。
随着孙权的声音落下,不多时,一名将军急步走上朝堂中,撩战袍单膝跪地,大声禀报道,“启禀陛下,末将接到探马来报,称黄逍已于两日前攻克芜湖!现正亲率大军七万,兵渡秦淮河,直奔我建业杀来,如今,距建业已不足六十里!”
“什么?!”朝堂之上,顿时因来人之言掀起了一股哄然大波,绝望的神色,迅速的爬满一众文臣的脸上。
没有人怀疑来人之言有假,在这人一进朝堂,文武官员已经认出,来人正是负责建业安全的镇北大将军、建业令太史慈!
一时间,朝堂之上,阴云密布,人心惶惶。
屋漏偏逢连夜雨!各地的谣言尚未平息,天国七万大军再度进袭的消息又传了过来!芜湖失陷,这……所有的人,此刻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芜湖与庐江不同,同曲阿一起,乃是建业东西两个方向最近的水面屏障,一旦失陷,天国大军完全可以以庐江为后备,源源不断的通过芜湖进入吴国腹地,一日的急行军,便可直达建业!
而且,芜湖失陷,就说明中路的水军怕是已覆灭,再加之东线黄祖水军的覆灭,如今,水军势力,吴国已再不复半分的优势,甚至,落了十成的下风,现如今,只有曲阿的水军,还未曾遭难,但是,单凭这一枝水军,还能有什么作为吗?敌军七万,马上兵临城下了!
救兵?哪一处来得及?无论是撤走了任何一路,天**必然会尾随而至,到时,也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这还不算时间上能否来得及。
最要命的,是现在军心不齐,民心生变,指望如今的建业,来抵抗黄逍大军?
“诸公,天**将至,该如何退敌?”孙权沉声向殿中群臣询问道。只这一会儿的光景,孙权眼中布满血丝,神态显得有些疲颓。
“陛下,敌势过大,不可以力抗之……”张昭出列说道:“以昭之见,不如遣使前往天**中,求见黄逍,许以厚利,暂与黄逍言一时之和。”
“言和?”孙翊略带讽意地说道:“子布大人以为黄逍老贼此次出兵仅仅是为了什么‘厚利’么?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黄逍意在亡我孙家,他安肯言和?与天**战至今日,早成不死不休之局,不战即亡,除此别无他路!”
“……”张昭一时面红耳赤,含羞退下。
“叔弼将军所言甚是!”太史慈出列,奋然说道:“大将军临行之时,叮嘱末将保护建业之安危,如今,黄逍携兵而至,末将责无旁贷!此战于我军而言,不战即亡。末将愿为陛下抗天**于城外,恳请陛下应允。”
“子敬,朕城中还有多少兵马可以调动?”孙权抬起头来,没有直接回答太史慈的请命,沉声向鲁肃问道。
“回陛下,城中尚有带甲精兵两万,粮草足以维持半年之用,箭枝尚还充足!”鲁肃言道。
“好!”投降?怎么可能?投降了,或者别人还有活路,但是,他孙权必死无疑!孙权将桌案一拍,决然说道,“就以子义将军为都督,领军与黄逍老贼死战到底!”在其他将军都在四下阻敌的情况下,太史慈便是出任都督地唯一人选了。
“兄长,为解眼前之困,惟有加紧征募兵员!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孙翊沉声劝荐道。
“不可!”诸葛亮举步出列,并不赞同孙翊的提议,轻摇着扇子,道:“如今建业民心受谣言所害尚不不稳固,内部暗流涌动,若再不顾百姓意愿,胡乱征募兵员,只会更加激起民变!在如今情势之下,若再有民变发生,局势将无法控制!”
“陛下!孔明所言甚是,黄逍必有大量细作潜入我吴国,一旦稍有异动,这些细作必会煽风点火,挑惹民变。”鲁肃附和诸葛亮的话说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诸葛大人,你倒是想出办法一解眼前的燃眉之急!”孙翊面色一沉,不豫地说道。
“以亮之见,而今欲求兵员,可行之法也只有两策……”诸葛亮沉吟了片刻说道。
“孔明先生请明言!”孙权精神一振,急声询问道。
“其一,向诸宗族大户借调私兵相助。就以雷、胡、王、余四大宗族为例,每族借调千人当不成问题。加上其余大小宗族,便可有过万军力。然而,以眼前之势,诸宗族恐怕都会有所顾忌,未必便肯全力支持陛下!”
“若谁胆敢推委,就派兵抄了他!”孙翊面上现过一丝戾气,厉声说道。
“叔弼,休得胡言!”孙权眉头微蹙,沉声喝止道。孙权知今时不同往日,对诸宗族只可拉拢,断不可轻易逼吓,否则只会将他们推向敌对一方。“此法可行,而且必须速行。若有必要,朕可亲往游说诸宗族相助!”
顿了顿,孙权继续询问道:“孔明先生,另一策是什么?”
“遣使向交州刺史士燮求援!士燮乃是陛下之臣,当可一用,虽然其等向来不遵号令,但是,只要晓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请其出兵亦是不难。但此法亦有缺陷,交州距离太远,待使者赶到交趾,恐怕便要费时半月有余。纵然士燮肯援应,由调集兵马、筹备辎重,到最终出兵,没有一、两月,恐怕派不上用场。最好的办法是请其出兵会稽,哪怕是拖住关羽一军也好,使大将军能脱身回援!”
“如此也不失一策!能请得一援就是一援!”孙权略一思索,决然说道,“可速派使者携朕亲笔书信,前往交趾!”
“只是,城中现有两万兵丁,可能拖住黄逍十数日之攻?子义,你有这把握吗?”孙权皱眉问道。两万大军,守城别说十数日,即便是守个月余,也是不成问题,但是,实在是天**威名太甚,对于能不能守住,孙权并无半点的信心。
“陛下放心,天**虽强,但是,我建业城高池深,更有两万之兵,守住城池,自然不在话下!”太史慈朗声应道。
“太史慈定不负陛下之望!陛下放心,只要坚持十数日时间,大将军必然会挥师来援,则建业之危可解也!”太史慈抱拳躬身,慨然说道。
“如此,有赖诸位将军了!”
……
望着城外接天连地的营寨,太史慈满口的苦笑,曾几何时,他与孙策、周瑜带领江东大军,横扫扬、荆两州,何等的威风,如今却……
沉默了良久,太史慈才缓缓的开口说道:“孔明先生、子敬先生,慈打算亲率一只人马出城迎战黄逍,留一万五千军与二位先生守城,如何?”
鲁肃听得,连忙劝阻道:“都督,此行不可!贸然出击,只怕……”
“也不无不可,如今城内,人心惶惶,世家大族多有向黄之心,如果只是坚守城池,必然会使民心、军心再降,到时,生起哗变,也不尽知。”诸葛亮摇摇头,难得的反对了鲁肃的意见。
“孔明先生所言在理,如今建业,已处于多事之秋,再也容不得一点的变故。现如今,急需一场胜利,来扬一扬我军的士气,若不然,民变尚好,若是军变……”太史慈叹了一声,却是再没有说下去。
军变?鲁肃面色一变,这,他倒是没有去想过,闻言,也觉事情之严重,看来,出城一战,已是事在必行了!鲁肃想了想,说道:“都督尽管前去,城防交给我二人便是!只是,都督,万勿小心才是!”
“慈此去,只是寻隙与天**斗将,并不是挥军撕杀。只要言语激之,还怕胜不得一阵两阵?料也无妨!”太史慈已想好了完全之策,慨然说道。
“万一出战的是黄逍,那又当如何是好?”鲁肃满是担忧的说道。身为吴国第一将,太史慈的武艺,鲁肃并不怀疑,但是,却也深知,其断不会是黄逍的对手!
“黄逍身为一国之君,必不可轻易涉战。而且,慈只是胜几阵,扬扬士气即可,黄逍若出,慈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