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力排众议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百官除了跟随扶苏征战的几位,无人知道韩信是谁,一个声名不显的年轻人,是什么让皇帝将其骤然提升至高位?与显赫战功的蒙恬并列为大秦军事最高的两位统帅之一?
冯劫作为御史大夫,为人刚正不阿,秉直弹劾,听到皇帝直接擢升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人为秦右将军,冯劫不得不认为这是年轻皇帝意气用事,根本没有做到对秦国社稷负责。当即站出来问道:
“敢问陛下,韩信此人有何功勋?能力如何?为何可以与征战多年连战连捷为大秦立下无数功劳的蒙将军并列为秦国将军?还请陛下明示于众臣!”
冯劫无异于是出于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考虑的也是秦国的利益,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件事扶苏是要跟群臣一个交代才行。
冯劫站出来了,但是令百官不解的是,似乎蒙恬身后的两位军师和诸位将军、都尉倒不是率先反对的,这令众人十分疑惑,这可是武将之职,要论争抢,是他们最积极才是,为何他们不直接反问皇帝?
扶苏没有直接回答冯劫的话,而是直接看向韩信,“韩信,走上前来!”
韩信此时也在迷惑的状态之中,郑统拿手捣了他一下,韩信才意识过来,看到百官和皇帝都在看着自己,在百官如针的目光之下,连忙向前疾步走去。
“陛下!”韩信站在略微靠后蒙恬的位置,韩信自己虽然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十分自信,但是如今还没有到将战争打出艺术的地步,蒙恬攻灭灭六国,北伐匈奴,韩信心底里面还是觉得自己此时比不上蒙恬。
“御史所言是站在大秦的立场,朕深感欣慰,韩信之才,虽未用真正的战争证明过,但是在函谷关外,韩信数次为朕分析敌我形势,先计而后战!渑池一战,韩信之策,蒙将军用之,致使函谷关外一战而击溃项籍三十万人,如此不算的才能么?”
韩信此时还真没有立下多少功劳,扶苏跟百官辩驳起来也是十分苍白无力。
刚任的兵部尚书子车宏听到扶苏的话,立刻站出来说道:
“渑池之战主帅乃是蒙将军,蒙将军用兵,无论是避实击虚还是集中兵力,速战速决,皆是对兵法的灵活运用,陛下抬高韩信之功,臣认为韩信之功不及陛下之言,韩信之能也当不起秦国右将军之职,请陛下三思,莫忘秦赵长平一战赵国赵括!”
扶苏还未说话,韩信听到子车宏贬低自己引以为傲的军事才能,心中有些不服气,自己能够忍受胯下之辱,但是若说自己打仗不行,韩信却是要辩驳一番:
“这位尚书,我不是赵括只知纸上谈兵之人,若是当时我为秦将,对决赵军,长平一战我亦能取得胜利;若是我为赵将,对决秦军,长平一战,武安君未必能胜。”
韩信在喊道子车宏那句尚书时眼睛看了一下子车宏,然后双手伸出呈掌状,交合在一起微微弯腰说了上面一句话。
韩信虽然姿态谦卑,但是这句话一说出,不仅冯去疾身后的百官,就连蒙恬身后的诸将也觉得韩信太过狂妄。
“狂妄!武安君何许人也?武安君担任秦国将领三十多年,指挥大战十余次,中小战役不计其数,无一败绩,歼灭近百万敌军!你何德何能能与武安君相提并论?”
子车宏听到韩信的话直接气炸了,更加认为如此狂妄之人怎能担任秦国右将军。子车宏说完韩信,立刻转过身来看向皇帝扶苏:
“陛下当听到此人所言,敢问诸位将军,你们认为何人可及武安君?”
本来这右将军之位王离认为蒙恬任了左将军,自己的父亲王贲又不愿担任此要职,那么整个秦国能有资格担任右将军的就是自己了,谁知道皇帝竟然将右将军给了这名楚军俘虏,王离虽然在渑池的战役之中也稍许见识到了韩信的一些军事才能,但是却不认为韩信如果真的领兵可以将战争打好。
听到子车宏的发问他们谁可以比得上白起,王离眼皮也没有抬起,只是嘴里大声的吐出:
“无人能出其右!”
子车宏正欲转过身来再谏扶苏,扶苏一摆手,说道:“好了,武安君白起之于秦,虽周、召、望之功不益于此!”(周公、召公和太公望并称周初三公,曾辅佐武王灭殷杀纣,三分商王畿地。)
“朕之统兵征战之能虽不及蒙恬将军,但是韩信之才朕还是深有体会,此事朕意已决,韩信任右将军,为朕训练新兵,军中若有不服者,以军法处置!”
扶苏也没想到韩信竟然这么经不住激,赶紧给他擦屁股,不然群臣愤怒之下这个右将军他真的是要当不上了。没想到韩信现在站到秦国朝堂上面,敢自比不输于白起,扶苏知道你打仗厉害,但是你自己要谦虚才是,众人看不起你,你就拿胜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朕的眼光才是,干嘛逞口舌之快。
至于白起和韩信谁更厉害,这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作战理念便不同,扶苏自然不会拿去比较。
白起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以至于“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韩信极其善于灵活用兵,兵少则追求以少胜多,兵多韩信更是如鱼得水,统兵能力无上限,将战争打出艺术,两人真的是无法比较。
将蒙恬和韩信任命成功之后,扶苏又对在与项籍的作战中立功的将领进行了封赏,便迅速结束了这场廷议,今天的廷议内容及其丰富,一个治国的梗概拉了起来,但是其细节内容,便需要慢慢来完善,这够得百官消化很久。
开平十四年的这场廷议,被史官着重记录在案,无论是对商人的改变还是推行的在始皇帝基础上更改的国家体制皆是大秦及其重要之事!
百官除了跟随扶苏征战的几位,无人知道韩信是谁,一个声名不显的年轻人,是什么让皇帝将其骤然提升至高位?与显赫战功的蒙恬并列为大秦军事最高的两位统帅之一?
冯劫作为御史大夫,为人刚正不阿,秉直弹劾,听到皇帝直接擢升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人为秦右将军,冯劫不得不认为这是年轻皇帝意气用事,根本没有做到对秦国社稷负责。当即站出来问道:
“敢问陛下,韩信此人有何功勋?能力如何?为何可以与征战多年连战连捷为大秦立下无数功劳的蒙将军并列为秦国将军?还请陛下明示于众臣!”
冯劫无异于是出于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考虑的也是秦国的利益,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件事扶苏是要跟群臣一个交代才行。
冯劫站出来了,但是令百官不解的是,似乎蒙恬身后的两位军师和诸位将军、都尉倒不是率先反对的,这令众人十分疑惑,这可是武将之职,要论争抢,是他们最积极才是,为何他们不直接反问皇帝?
扶苏没有直接回答冯劫的话,而是直接看向韩信,“韩信,走上前来!”
韩信此时也在迷惑的状态之中,郑统拿手捣了他一下,韩信才意识过来,看到百官和皇帝都在看着自己,在百官如针的目光之下,连忙向前疾步走去。
“陛下!”韩信站在略微靠后蒙恬的位置,韩信自己虽然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十分自信,但是如今还没有到将战争打出艺术的地步,蒙恬攻灭灭六国,北伐匈奴,韩信心底里面还是觉得自己此时比不上蒙恬。
“御史所言是站在大秦的立场,朕深感欣慰,韩信之才,虽未用真正的战争证明过,但是在函谷关外,韩信数次为朕分析敌我形势,先计而后战!渑池一战,韩信之策,蒙将军用之,致使函谷关外一战而击溃项籍三十万人,如此不算的才能么?”
韩信此时还真没有立下多少功劳,扶苏跟百官辩驳起来也是十分苍白无力。
刚任的兵部尚书子车宏听到扶苏的话,立刻站出来说道:
“渑池之战主帅乃是蒙将军,蒙将军用兵,无论是避实击虚还是集中兵力,速战速决,皆是对兵法的灵活运用,陛下抬高韩信之功,臣认为韩信之功不及陛下之言,韩信之能也当不起秦国右将军之职,请陛下三思,莫忘秦赵长平一战赵国赵括!”
扶苏还未说话,韩信听到子车宏贬低自己引以为傲的军事才能,心中有些不服气,自己能够忍受胯下之辱,但是若说自己打仗不行,韩信却是要辩驳一番:
“这位尚书,我不是赵括只知纸上谈兵之人,若是当时我为秦将,对决赵军,长平一战我亦能取得胜利;若是我为赵将,对决秦军,长平一战,武安君未必能胜。”
韩信在喊道子车宏那句尚书时眼睛看了一下子车宏,然后双手伸出呈掌状,交合在一起微微弯腰说了上面一句话。
韩信虽然姿态谦卑,但是这句话一说出,不仅冯去疾身后的百官,就连蒙恬身后的诸将也觉得韩信太过狂妄。
“狂妄!武安君何许人也?武安君担任秦国将领三十多年,指挥大战十余次,中小战役不计其数,无一败绩,歼灭近百万敌军!你何德何能能与武安君相提并论?”
子车宏听到韩信的话直接气炸了,更加认为如此狂妄之人怎能担任秦国右将军。子车宏说完韩信,立刻转过身来看向皇帝扶苏:
“陛下当听到此人所言,敢问诸位将军,你们认为何人可及武安君?”
本来这右将军之位王离认为蒙恬任了左将军,自己的父亲王贲又不愿担任此要职,那么整个秦国能有资格担任右将军的就是自己了,谁知道皇帝竟然将右将军给了这名楚军俘虏,王离虽然在渑池的战役之中也稍许见识到了韩信的一些军事才能,但是却不认为韩信如果真的领兵可以将战争打好。
听到子车宏的发问他们谁可以比得上白起,王离眼皮也没有抬起,只是嘴里大声的吐出:
“无人能出其右!”
子车宏正欲转过身来再谏扶苏,扶苏一摆手,说道:“好了,武安君白起之于秦,虽周、召、望之功不益于此!”(周公、召公和太公望并称周初三公,曾辅佐武王灭殷杀纣,三分商王畿地。)
“朕之统兵征战之能虽不及蒙恬将军,但是韩信之才朕还是深有体会,此事朕意已决,韩信任右将军,为朕训练新兵,军中若有不服者,以军法处置!”
扶苏也没想到韩信竟然这么经不住激,赶紧给他擦屁股,不然群臣愤怒之下这个右将军他真的是要当不上了。没想到韩信现在站到秦国朝堂上面,敢自比不输于白起,扶苏知道你打仗厉害,但是你自己要谦虚才是,众人看不起你,你就拿胜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朕的眼光才是,干嘛逞口舌之快。
至于白起和韩信谁更厉害,这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作战理念便不同,扶苏自然不会拿去比较。
白起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以至于“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韩信极其善于灵活用兵,兵少则追求以少胜多,兵多韩信更是如鱼得水,统兵能力无上限,将战争打出艺术,两人真的是无法比较。
将蒙恬和韩信任命成功之后,扶苏又对在与项籍的作战中立功的将领进行了封赏,便迅速结束了这场廷议,今天的廷议内容及其丰富,一个治国的梗概拉了起来,但是其细节内容,便需要慢慢来完善,这够得百官消化很久。
开平十四年的这场廷议,被史官着重记录在案,无论是对商人的改变还是推行的在始皇帝基础上更改的国家体制皆是大秦及其重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