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六节 打脸的至高境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且说回洛阳,韦晞大张旗鼓出击突厥,打的却是契丹的消息传出来,一时间朝堂上的清议大哗。
内幕被一些有心人传开,御史们知道了韦晞是先斩后奏,而朝廷替他背书,顿令富有正义感的御史们怒不可遏!
正如岑相公所言的,韦晞乃不仁不义不忠之辈!
古代讲仁义是个大命题,甚至凌驾于“法”之上,例如杀人偿命,某人宰了杀父仇人的话,那他会得到社会舆论一边倒的支持,官府基本上从轻判处!
马上御史们酝酿群起而攻之。
又者,七月二十二日,天出慧星,挂于西方,长二丈余,逾四十余日方消。
彗星经天,时人愚昧,借此攻讦最为有力。
御史看韦晞不顺眼属天然对立,御史们往往出身寒门,对已成豪门的韦晞是分外眼红(韦晞哭:俺以前也是寒得不能再寒的,只不过俺争气,完成了吊丝逆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韦晞太有钱、韦晞太有权势、韦晞太有才能、还有韦晞的老婆太漂亮(出身寒门的御史们往往是糠糟之妻,未发迹前娶的老婆能有多漂亮!)。
在御史们看来,韦晞内有太后撑腰,外有同中书门下三品的郭待举支持,难以攻击,那么就转而动郭待举,去除他朝中的支持,断他的羽翼!
郭待举是实务官,国朝从来都是这样,做官不做事就没错,做多错多,找出错误,不是问题。
御史弹劾宰相?
任何时候都是壮举,这次由一个叫做刘秉恩的御史完成这一击,此人名不经传,却胆气粗壮,为御史时称御史手握天宪,若不能动摇山岳,震慑朝堂,干脆不任职也!
然后他来了个动摇山岳!
八月初一是大朝,百官汇集,向来属于礼仪姓质的朝会。并没有多少大事情会放在这个朝会上处理,不想出了御史出班弹劾宰相的奇事。
“韦晞作威作福,军中只知惮韦晞威权,不复知有太后和陛下,此为大唐军队?亦是私军耶?万一有事,还能为太后与陛下分忧吗?
郭待举虽为相公,权柄沉重,却不顾圣恩,不讲仁义道德,不问事非曲直,只知谄事韦晞,为虎作伥,何能再坐勋位!”
刘秉恩高声读诵手上的奏折,将郭待举拎出来拿出来痛加叱骂。
郭待举不得不出班,无法自辩,唯有静听刘秉恩的弹劾。
先是人参公鸡,再就事论事,将韦晞攻打契丹之事拿来狂加指责,韦晞好大喜功,杀人盈野,乃当世白起!
而郭待举则不加阻止,一味迎合,阿谀奉承,心目中还有太后,还有陛下!
刘秉恩声震大殿,百官真个儿给他震慑了!
诸人之中,武则天与郭待举最为沉静,两人脸色平常,而皇帝坐立不安,他还是头一回感受到这么猛烈的“炮火”,虽说不是冲着他来,但名义上是他的大朝,御史大闹朝堂,痛骂宰相,传出去他的脸往哪搁!
官员中有的人同仇敌忾,有的人则面有忧色,肯定有人面有喜色。
中书令裴炎觉得过火了,有什么事情可以提,但不应该此时提,不合出了一声道:“韦晞攻契丹之事朝廷已有明断此事……”
等的就是你!
刘秉恩眼睛大亮,声音更高:“前有裴中书令杀降(突厥),今有韦大将军擅杀(契丹),可谓一时瑜亮!”
可不可以不提这壶!
裴炎那个后悔啊,早知道裴行俭死得早,也就不要理会他咋的了。(裴行俭降服突厥人,裴炎嫉妒,不管裴行俭答应突厥人的投降后免死,坚持把投降的突厥贵酋通通杀了,从而背上不仁义和失信的名声)
类比骂过,刘秉恩进一步直斥裴炎尸位素餐,与郭待举沆瀣一气,只知曲逢驸马与公主(太平公主躺枪),上不知报答圣恩,下难为百官表率,岂可统领百官!
裴炎阴沉着脸,而百官佩服万分,不管今天结果如何,这刘秉恩连攻韦晞、郭待举与裴炎三个权贵,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位御史骂骂咧咧,总算给出了一些干货,那就是先前郭待举对韦晞大行方便之门之事,此为旧帐,新帐则是郭待举出身许州颖川(河南许昌),他作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管户部,在拨款给地方的时候,关照家乡,给多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户部高官拨钱下达地方,又不入自己的钱包,真不是个事。
但给放大了,那就是个事。
刘秉恩讲完,哗啦一声跑出来十多个御史一起跪着同奏,声势足足,这大朝会给他们搅成了什么样!
不可能把这么多御史处置,武则天说道:“对御史检举之事,着裴卿领衔,会同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到户部调查……”
“禀太后殿下,不必查了,此确为真事,臣有罪!”郭待举认了。
这么大的朝会上,任哪个当政者都得考虑影响,况且,还有其它缘由,郭待举遂罢相职,左迁为太子李成器的左庶子。
三天后,唐军前线大败的消息传来,上万人的损失,消息如疾风般地吹来,一时间朝廷都懵懂了:韦晞居然败了?
震惊、痛惜,却有人高兴!
“我就没说错嘛!”刘秉恩得意忘形地道,追加弹劾。
郭待举因为是韦晞的举主,先受牵连,被贬官至营州,限一天后即刻离京!
他匆促离京,除了太平公主给他准备了丰厚的程仪之外,几乎没有人送行,悲惨无比。
因为大家收到风声,形势变了!
朝堂最新消息是武承嗣官拜同中书门下三品(拜相),补了郭待举的缺。
原来如此!
旧的不去,新的怎么来!
武则天正要提拨武家人,郭待举撞在枪口上,算他倒霉。
御史们狂笑,武承嗣大笑。
正赶上八月十五中秋节,自唐初兴起,渐渐流传,而武承嗣喜逢升官,又新换了个宅第,升官、乔迁之喜,干脆把中秋节当成了收礼节,贺客盈门,礼物成山!
明眼人都看出他未来不可限量,谁敢不来巴结他。
他权势之大,皇帝为之缀朝,大家都不上班,任由武承嗣在家里开宴,上午开始,大排宴席,意气风发地大会群雄。
贺客太多,干脆分批,上午一批,下午一批,几乎把朝堂上的官都给请了,就连皇帝也给他题了一幅字名为“国之干城”,给挂在二堂大厅正中。
官似流水般一簇簇来,上午宴席结束,下午的开始,吹吹打打,无比喜庆,武承嗣在二堂迎客,风光无比。
只听得街道喧哗声如同打雷般响起,声音响过武家,众人不解其意,但很快就知道了。
北方露布报捷,契丹平定,大将军韦晞击破契丹五万人,斩首四万,敌酋李尽忠与孙万荣授首(被砍了)。
杀人不算多,韦晞以前杀得更多。
问题是缴获了突厥王廷授予李尽忠为突厥叶护的诏书(突厥显官名称,从大到小为叶护、屈律啜、阿波、俟利发、吐屯、俟斤、阎洪达、颉利发、达干等,共二十八等),这官职不小,诏书上有李尽忠的名字,而孙万荣则为屈律啜。
另有突厥王廷送去的金批令箭、银狼旗,都有李尽忠的名字。
快速急送而来的小件东西,还有大件的、活的东西:五千多名被唐军从契丹人那里解救出来的唐奴!
他们一时来不了洛阳叩谢天恩,都在纸上写了名字,按了指印,言称感谢朝廷解救他们出来的再生之恩!
因为事关重大,韦晞派了杨成献亲自送到洛阳,直送进皇宫里。
消息传出来,武承嗣的堂会顿时哑火!
他嘴里苦涩无比,只觉得那幅“国之干城”的御幅十分十分的刺眼!
此时的御幅,架上去是拿不下来的,哪怕是武承嗣也不敢这么做。
然而,明晃晃地放头顶上很碍眼哦。
且说回洛阳,韦晞大张旗鼓出击突厥,打的却是契丹的消息传出来,一时间朝堂上的清议大哗。
内幕被一些有心人传开,御史们知道了韦晞是先斩后奏,而朝廷替他背书,顿令富有正义感的御史们怒不可遏!
正如岑相公所言的,韦晞乃不仁不义不忠之辈!
古代讲仁义是个大命题,甚至凌驾于“法”之上,例如杀人偿命,某人宰了杀父仇人的话,那他会得到社会舆论一边倒的支持,官府基本上从轻判处!
马上御史们酝酿群起而攻之。
又者,七月二十二日,天出慧星,挂于西方,长二丈余,逾四十余日方消。
彗星经天,时人愚昧,借此攻讦最为有力。
御史看韦晞不顺眼属天然对立,御史们往往出身寒门,对已成豪门的韦晞是分外眼红(韦晞哭:俺以前也是寒得不能再寒的,只不过俺争气,完成了吊丝逆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韦晞太有钱、韦晞太有权势、韦晞太有才能、还有韦晞的老婆太漂亮(出身寒门的御史们往往是糠糟之妻,未发迹前娶的老婆能有多漂亮!)。
在御史们看来,韦晞内有太后撑腰,外有同中书门下三品的郭待举支持,难以攻击,那么就转而动郭待举,去除他朝中的支持,断他的羽翼!
郭待举是实务官,国朝从来都是这样,做官不做事就没错,做多错多,找出错误,不是问题。
御史弹劾宰相?
任何时候都是壮举,这次由一个叫做刘秉恩的御史完成这一击,此人名不经传,却胆气粗壮,为御史时称御史手握天宪,若不能动摇山岳,震慑朝堂,干脆不任职也!
然后他来了个动摇山岳!
八月初一是大朝,百官汇集,向来属于礼仪姓质的朝会。并没有多少大事情会放在这个朝会上处理,不想出了御史出班弹劾宰相的奇事。
“韦晞作威作福,军中只知惮韦晞威权,不复知有太后和陛下,此为大唐军队?亦是私军耶?万一有事,还能为太后与陛下分忧吗?
郭待举虽为相公,权柄沉重,却不顾圣恩,不讲仁义道德,不问事非曲直,只知谄事韦晞,为虎作伥,何能再坐勋位!”
刘秉恩高声读诵手上的奏折,将郭待举拎出来拿出来痛加叱骂。
郭待举不得不出班,无法自辩,唯有静听刘秉恩的弹劾。
先是人参公鸡,再就事论事,将韦晞攻打契丹之事拿来狂加指责,韦晞好大喜功,杀人盈野,乃当世白起!
而郭待举则不加阻止,一味迎合,阿谀奉承,心目中还有太后,还有陛下!
刘秉恩声震大殿,百官真个儿给他震慑了!
诸人之中,武则天与郭待举最为沉静,两人脸色平常,而皇帝坐立不安,他还是头一回感受到这么猛烈的“炮火”,虽说不是冲着他来,但名义上是他的大朝,御史大闹朝堂,痛骂宰相,传出去他的脸往哪搁!
官员中有的人同仇敌忾,有的人则面有忧色,肯定有人面有喜色。
中书令裴炎觉得过火了,有什么事情可以提,但不应该此时提,不合出了一声道:“韦晞攻契丹之事朝廷已有明断此事……”
等的就是你!
刘秉恩眼睛大亮,声音更高:“前有裴中书令杀降(突厥),今有韦大将军擅杀(契丹),可谓一时瑜亮!”
可不可以不提这壶!
裴炎那个后悔啊,早知道裴行俭死得早,也就不要理会他咋的了。(裴行俭降服突厥人,裴炎嫉妒,不管裴行俭答应突厥人的投降后免死,坚持把投降的突厥贵酋通通杀了,从而背上不仁义和失信的名声)
类比骂过,刘秉恩进一步直斥裴炎尸位素餐,与郭待举沆瀣一气,只知曲逢驸马与公主(太平公主躺枪),上不知报答圣恩,下难为百官表率,岂可统领百官!
裴炎阴沉着脸,而百官佩服万分,不管今天结果如何,这刘秉恩连攻韦晞、郭待举与裴炎三个权贵,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位御史骂骂咧咧,总算给出了一些干货,那就是先前郭待举对韦晞大行方便之门之事,此为旧帐,新帐则是郭待举出身许州颖川(河南许昌),他作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管户部,在拨款给地方的时候,关照家乡,给多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户部高官拨钱下达地方,又不入自己的钱包,真不是个事。
但给放大了,那就是个事。
刘秉恩讲完,哗啦一声跑出来十多个御史一起跪着同奏,声势足足,这大朝会给他们搅成了什么样!
不可能把这么多御史处置,武则天说道:“对御史检举之事,着裴卿领衔,会同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到户部调查……”
“禀太后殿下,不必查了,此确为真事,臣有罪!”郭待举认了。
这么大的朝会上,任哪个当政者都得考虑影响,况且,还有其它缘由,郭待举遂罢相职,左迁为太子李成器的左庶子。
三天后,唐军前线大败的消息传来,上万人的损失,消息如疾风般地吹来,一时间朝廷都懵懂了:韦晞居然败了?
震惊、痛惜,却有人高兴!
“我就没说错嘛!”刘秉恩得意忘形地道,追加弹劾。
郭待举因为是韦晞的举主,先受牵连,被贬官至营州,限一天后即刻离京!
他匆促离京,除了太平公主给他准备了丰厚的程仪之外,几乎没有人送行,悲惨无比。
因为大家收到风声,形势变了!
朝堂最新消息是武承嗣官拜同中书门下三品(拜相),补了郭待举的缺。
原来如此!
旧的不去,新的怎么来!
武则天正要提拨武家人,郭待举撞在枪口上,算他倒霉。
御史们狂笑,武承嗣大笑。
正赶上八月十五中秋节,自唐初兴起,渐渐流传,而武承嗣喜逢升官,又新换了个宅第,升官、乔迁之喜,干脆把中秋节当成了收礼节,贺客盈门,礼物成山!
明眼人都看出他未来不可限量,谁敢不来巴结他。
他权势之大,皇帝为之缀朝,大家都不上班,任由武承嗣在家里开宴,上午开始,大排宴席,意气风发地大会群雄。
贺客太多,干脆分批,上午一批,下午一批,几乎把朝堂上的官都给请了,就连皇帝也给他题了一幅字名为“国之干城”,给挂在二堂大厅正中。
官似流水般一簇簇来,上午宴席结束,下午的开始,吹吹打打,无比喜庆,武承嗣在二堂迎客,风光无比。
只听得街道喧哗声如同打雷般响起,声音响过武家,众人不解其意,但很快就知道了。
北方露布报捷,契丹平定,大将军韦晞击破契丹五万人,斩首四万,敌酋李尽忠与孙万荣授首(被砍了)。
杀人不算多,韦晞以前杀得更多。
问题是缴获了突厥王廷授予李尽忠为突厥叶护的诏书(突厥显官名称,从大到小为叶护、屈律啜、阿波、俟利发、吐屯、俟斤、阎洪达、颉利发、达干等,共二十八等),这官职不小,诏书上有李尽忠的名字,而孙万荣则为屈律啜。
另有突厥王廷送去的金批令箭、银狼旗,都有李尽忠的名字。
快速急送而来的小件东西,还有大件的、活的东西:五千多名被唐军从契丹人那里解救出来的唐奴!
他们一时来不了洛阳叩谢天恩,都在纸上写了名字,按了指印,言称感谢朝廷解救他们出来的再生之恩!
因为事关重大,韦晞派了杨成献亲自送到洛阳,直送进皇宫里。
消息传出来,武承嗣的堂会顿时哑火!
他嘴里苦涩无比,只觉得那幅“国之干城”的御幅十分十分的刺眼!
此时的御幅,架上去是拿不下来的,哪怕是武承嗣也不敢这么做。
然而,明晃晃地放头顶上很碍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