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三节 通湟防线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事实证明,吐蕃人不善攻城,方法太过单一,远不如唐人攻城时那么玩得花样翻新。
一定程度上,吐蕃人自大非川打败唐人,占据战场主动,却不怎么见他们打城(西域除外),确实在攻城方面有所欠缺。
也不是说他们不有这方面的知识,与唐人打仗多了,当然也会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他们工匠不多,吐蕃人玩惯马匹,喜欢在马上活动,对做工匠兴趣不大。
靠俘获来的唐人或者其他民族工匠打造攻城器械,毕竟还是少,而且吐蕃人也不尊重他们,难得他们卖命效力,要不磨洋工要不不干了。
起初也有一些唐人俘虏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而试图向吐蕃人兜售他们的工匠技能,然而发现得到的是干死工做死活,吐蕃人根本不拿他们当人看,哪怕有技能也一样!
唐人工匠俘虏的心渐冷,一句话:吐蕃人不懂得尊重知识!
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挨草,带了一大批中原去的工匠同去,而吐蕃人的态度是“这是唐人惧怕我们而送给我们的礼物(要是不怕我们,怎么送他们的女人来挨草?就是这么个理由!)”
有这样的看法,他们对待唐人工匠的态度可想而知!
吐蕃人不仅对工匠这种态度,还对于治下的百姓也是这种态度,甚至于对待治下民族的地主、精英盘剥得更狠!
谁叫你有钱啊!不抢你抢谁啊。
连条路都不给人走了,结果吐蕃人在安史之乱占据河西陇右,哪怕达百年统治,居然无法让那里的人们归心,以致于吐蕃崩盘时,那里出了个张义潮,起义反抗,回归大唐!
金国、辽国做得都不错,统治汉占区,汉民都渐渐变成他们,最强的则是辫子国,如麻子脸康熙连前朝汉人皇帝朱元璋都拜过,曾六祭明孝陵,减轻民怨,做到满汉一家。
汉人则做得最好,只要说汉话写汉字改汉名进汉学的,哪怕是蛮荒生番,即可立地成佛,汉人承认他们与自己是同类!
没有工匠归心,吐蕃人的攻城器械劣质,投石车要不打得近要不打几下就散架,吐蕃人急了,就鞭起唐人工匠。
挨鞭的唐人工匠更没心思给吐蕃人做事,而吐蕃人则鞭得更狠!
怠工、做岔弄坏,吐蕃人评价说:“唐人工匠没什么本事!”
另一方面,吐蕃地方苦寒,树木不多,矿产也不多。
他们的宗教信仰是本教或者佛家,本教讲究万物有灵,山有灵树有灵,就连石头都有灵性,不可轻易触动环境(湖里的鱼都不打,青海湖的鱼都是唐人吃掉的),这不行那不行,制作器械的原料缺乏,道理上练手的东西不多。
……
没有良好的、众多的攻城器械,又没有什么唐人俘虏去帮他们消耗对方的防御力量,吐蕃人进攻一座不算很高的城墙,也丢下了上千具尸体,而唐人的城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变化,反而唐军的精神更是抖擞,再大战三百回合也不在话下。
上千吐蕃人的牺牲是换来了五千吐蕃骑兵越过了通路,之后他们发现唐人又在路上搞多一段这样的城墙,同样使用了两段投火弹中间放箭的方法。
而他们想绕路很难,想从山上另一面攻打城墙难上加难。
论迷古评价道:“他X的恶心的战斗!”
过了这一段,再到第三段城墙,这次路给堵住了!
雄关上的唐军红光满面(吃得好),士气旺盛,上下一心,誓保家园!
兼且弓箭凌利、床弩和投石机肆虐,墙头上堆满了守城物品,端的是无隙可乘,让吐蕃人大为丧气,连与唐军对骂时,说起“我们赞普草了你们的公主”的话也是有气无力。
越过雄关,就是唐人金灿灿的麦田,虽近在咫尺却又显得那么遥在天边。
……
论迷古不信邪地派出了诸多斥侯沿山沿湟水找寻唐军防御的薄弱之处,检查过后,他惊奇了!
唐军在各个路口山后建立了层层叠叠防御体系,到处建立长城,多喜欢开始平行于路边设置,依山伴岭,之后关墙封路。
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这么快就建立了如此多的城墙!
水泥的威力尽显无遗,使用水泥修得快,朝廷有钱给冯小宝,他有充足的水泥,也有充足的人力。
光是山地步兵,他有六万人耶!
境内子民也有近六万人!
而且唐人勤奋啊,就象工蜂般地努力地做事,在通湟县上班时间,街道上很少人在闲逛,都忙于工作。
几乎每个人都给工事修建贡献过一把力气,例如冯小宝亲自参与修过一段城墙,还刻字留念。
军队、农民、牧民、工匠、商人都响应了冯小宝“周日义务劳动”的号召,参与到修建城墙的工作中去,大干快上,仗着水泥的威力,很快就让城墙矗立起来,变成了现在吐蕃人胆寒的雄关!
冯小宝尊重人才,大伙儿乐意给他卖命。
口号也煽情:“城墙越坚固,大家越安全!”
军中的老前辈,精心设计,利用山势和水势,以最小的成本,修建出最有效率的防御体系。
……
湟水上有座大桥,是唐人的杰作,巧夺天工。
论迷古去见识过,但他看到桥头上如同铜墙铁壁般坚不可摧的桥头堡时,桥头有一个,桥那边也有一个,连看多一眼的勇气也没有了。
想攻占这座大桥,只怕五万人填进去都不够!
只要不中断唐人的外援,五万人真的不够填的!
唐人的麦子,论迷古的五万人那是垂涎欲滴,却挨不到边,他们费尽心思,到处找路,可惜任何一条道路都给唐军关卡给堵死了。
吃不了唐人的麦子,近不到唐人那满是财富的通湟县。
少量吐蕃人甚至跑到了大通河的北面,发现那里的城墙少一些,可是唐军凭河而守,不是那么容易过河。
想要过河,必会付出重大代价!
……
站在山上望唐境内袅袅升起的炊烟,论迷古首次生起了‘我们来错’的感觉。
远处麦田上有人活动,唐人开始收割起将熟的庄稼了。(未完待续。)
事实证明,吐蕃人不善攻城,方法太过单一,远不如唐人攻城时那么玩得花样翻新。
一定程度上,吐蕃人自大非川打败唐人,占据战场主动,却不怎么见他们打城(西域除外),确实在攻城方面有所欠缺。
也不是说他们不有这方面的知识,与唐人打仗多了,当然也会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他们工匠不多,吐蕃人玩惯马匹,喜欢在马上活动,对做工匠兴趣不大。
靠俘获来的唐人或者其他民族工匠打造攻城器械,毕竟还是少,而且吐蕃人也不尊重他们,难得他们卖命效力,要不磨洋工要不不干了。
起初也有一些唐人俘虏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而试图向吐蕃人兜售他们的工匠技能,然而发现得到的是干死工做死活,吐蕃人根本不拿他们当人看,哪怕有技能也一样!
唐人工匠俘虏的心渐冷,一句话:吐蕃人不懂得尊重知识!
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挨草,带了一大批中原去的工匠同去,而吐蕃人的态度是“这是唐人惧怕我们而送给我们的礼物(要是不怕我们,怎么送他们的女人来挨草?就是这么个理由!)”
有这样的看法,他们对待唐人工匠的态度可想而知!
吐蕃人不仅对工匠这种态度,还对于治下的百姓也是这种态度,甚至于对待治下民族的地主、精英盘剥得更狠!
谁叫你有钱啊!不抢你抢谁啊。
连条路都不给人走了,结果吐蕃人在安史之乱占据河西陇右,哪怕达百年统治,居然无法让那里的人们归心,以致于吐蕃崩盘时,那里出了个张义潮,起义反抗,回归大唐!
金国、辽国做得都不错,统治汉占区,汉民都渐渐变成他们,最强的则是辫子国,如麻子脸康熙连前朝汉人皇帝朱元璋都拜过,曾六祭明孝陵,减轻民怨,做到满汉一家。
汉人则做得最好,只要说汉话写汉字改汉名进汉学的,哪怕是蛮荒生番,即可立地成佛,汉人承认他们与自己是同类!
没有工匠归心,吐蕃人的攻城器械劣质,投石车要不打得近要不打几下就散架,吐蕃人急了,就鞭起唐人工匠。
挨鞭的唐人工匠更没心思给吐蕃人做事,而吐蕃人则鞭得更狠!
怠工、做岔弄坏,吐蕃人评价说:“唐人工匠没什么本事!”
另一方面,吐蕃地方苦寒,树木不多,矿产也不多。
他们的宗教信仰是本教或者佛家,本教讲究万物有灵,山有灵树有灵,就连石头都有灵性,不可轻易触动环境(湖里的鱼都不打,青海湖的鱼都是唐人吃掉的),这不行那不行,制作器械的原料缺乏,道理上练手的东西不多。
……
没有良好的、众多的攻城器械,又没有什么唐人俘虏去帮他们消耗对方的防御力量,吐蕃人进攻一座不算很高的城墙,也丢下了上千具尸体,而唐人的城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变化,反而唐军的精神更是抖擞,再大战三百回合也不在话下。
上千吐蕃人的牺牲是换来了五千吐蕃骑兵越过了通路,之后他们发现唐人又在路上搞多一段这样的城墙,同样使用了两段投火弹中间放箭的方法。
而他们想绕路很难,想从山上另一面攻打城墙难上加难。
论迷古评价道:“他X的恶心的战斗!”
过了这一段,再到第三段城墙,这次路给堵住了!
雄关上的唐军红光满面(吃得好),士气旺盛,上下一心,誓保家园!
兼且弓箭凌利、床弩和投石机肆虐,墙头上堆满了守城物品,端的是无隙可乘,让吐蕃人大为丧气,连与唐军对骂时,说起“我们赞普草了你们的公主”的话也是有气无力。
越过雄关,就是唐人金灿灿的麦田,虽近在咫尺却又显得那么遥在天边。
……
论迷古不信邪地派出了诸多斥侯沿山沿湟水找寻唐军防御的薄弱之处,检查过后,他惊奇了!
唐军在各个路口山后建立了层层叠叠防御体系,到处建立长城,多喜欢开始平行于路边设置,依山伴岭,之后关墙封路。
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这么快就建立了如此多的城墙!
水泥的威力尽显无遗,使用水泥修得快,朝廷有钱给冯小宝,他有充足的水泥,也有充足的人力。
光是山地步兵,他有六万人耶!
境内子民也有近六万人!
而且唐人勤奋啊,就象工蜂般地努力地做事,在通湟县上班时间,街道上很少人在闲逛,都忙于工作。
几乎每个人都给工事修建贡献过一把力气,例如冯小宝亲自参与修过一段城墙,还刻字留念。
军队、农民、牧民、工匠、商人都响应了冯小宝“周日义务劳动”的号召,参与到修建城墙的工作中去,大干快上,仗着水泥的威力,很快就让城墙矗立起来,变成了现在吐蕃人胆寒的雄关!
冯小宝尊重人才,大伙儿乐意给他卖命。
口号也煽情:“城墙越坚固,大家越安全!”
军中的老前辈,精心设计,利用山势和水势,以最小的成本,修建出最有效率的防御体系。
……
湟水上有座大桥,是唐人的杰作,巧夺天工。
论迷古去见识过,但他看到桥头上如同铜墙铁壁般坚不可摧的桥头堡时,桥头有一个,桥那边也有一个,连看多一眼的勇气也没有了。
想攻占这座大桥,只怕五万人填进去都不够!
只要不中断唐人的外援,五万人真的不够填的!
唐人的麦子,论迷古的五万人那是垂涎欲滴,却挨不到边,他们费尽心思,到处找路,可惜任何一条道路都给唐军关卡给堵死了。
吃不了唐人的麦子,近不到唐人那满是财富的通湟县。
少量吐蕃人甚至跑到了大通河的北面,发现那里的城墙少一些,可是唐军凭河而守,不是那么容易过河。
想要过河,必会付出重大代价!
……
站在山上望唐境内袅袅升起的炊烟,论迷古首次生起了‘我们来错’的感觉。
远处麦田上有人活动,唐人开始收割起将熟的庄稼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