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 第四十章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神级影视大穿越、汉化大师、逆行诸天万界、我一个人砍翻末世、蜀山道主、我的分身帝国、从同福开始、无耻术士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陶周风愕然,盯着曾尧斟酌了又斟酌方才道:“你虽负了阳氏,但之后种种你既不能预料,就算……做了阳家的女婿,或也无法更改……”
曾尧沙哑道:“但我干了见死不救的事儿。”
陶周风再微怔。
曾尧长叹了口气:“阳家出事的时候,我正在并州做知州,闻得冀州府同知一位将要有缺,思谋进取。其实我早一年就有消息,东南一带可能有人要遭殃,家里当时都搬到了北边,只有几个远亲还在江南,我想着应不会与此有牵扯,便未与家人提及。”
曾尧与阳氏解了婚约后,曾父觉得无颜再在江宁府住,正好曾尧的大姐嫁到山东,二弟曾舜在泰山书院读书,曾父就索性举家迁到山东待了几年。曾尧高中榜眼后,先在朝中待了数年,娶了恩师翰林院掌院翁学士的女儿,生了两子一女。曾母爱孙辈,常思团聚,曾父的态度也有了松动。后曾尧的两个弟弟也娶妻生子,考取功名,各携妻儿去任上。曾尧放了外任,知辖一州,又新添一千金,趁机迎父母来并州同住,曾父终于点头。一家三代合聚,十分美满。
“忽有一日,我接到姐夫来信,说阳家有人找到了山东,好像是阳家摊上了什么事,想求人帮忙。姐夫唯恐我一听个阳字便无情回绝,方才在信中告知,原来这些年家中与阳家仍有来往。”
曾家搬到山东,湖上老人猜到曾父心存羞愧,便主动寄信与曾父,只谈诗文书画,后有事到山东,还约曾父一同吃酒。曾舜曾禹能在泰山书院读书,并非书院看顾曾尧的岳父翁学士的面子,而是湖上老人与讲学的几位大儒是挚友,为曾舜曾禹写了荐信。曾舜之前还险些因曾尧悔婚一事不能入学,湖上老人写信后方才无事。
曾父搬来和曾尧同住,仍觉得惭愧,没向湖上老人提起。凡与湖上老人书信来往,或逢年过节往阳府寄礼物,都先寄到山东,或吩咐女儿女婿置办,再转送阳府,因此阳家一直以为曾父还在山东。
“我收到了姐夫的信,觉得既然先君先慈都与我同住,再与阳氏有牵扯,着实有些尴尬,也怕先君听了着急,就瞒下了这事。我当时的确没想到阳家牵扯进了任庆的事,还以为他们做生意有了什么麻烦,只回信给姐夫,让先瞒住了老爷子,问明白是什么事儿。若阳家想借钱,就给他们一些,请姐夫垫上,之后我再送钱过去。谁知信刚发出,阳家的人就找到了并州,我才知道,他们这回是来找我帮忙的……”
来的是湖上老人的一个挂名弟子,想递帖进知州宅邸被门房拦了。门房的眼光久经历练,一眼就看出这人身有冤气,像是来哭求什么的,防守格外严谨。此人苦苦哀求数日,花了不少银钱疏通,才求得了个通报的机会。
曾尧听了通报,吩咐千万不要让此人靠近府邸,让老太爷身边的人瞧见,自又犹豫一阵儿,终于点头召其到城郊一座亭中见。此人当时已几乎身无分文,连棉袍子都当了,在城隍庙里窝了两夜。
曾尧记得十分清楚,那天正值大寒节气,天甚阴。他裹着大毛氅乘一辆小车到了城郊,走到亭中,旁边的树林里立刻转出一个穿着破布鞋和单薄长衫的年轻男子,在亭前纳头便拜:“晚生郦匀拜见大人。”
曾尧见他浑身瑟瑟,头脸与双手冻得青紫,眼见是等了甚久,也有些不忍,就让他进亭中坐下说话,另命左右到轿子里将自己预备替换的家常袍子取来与他披上。
郦生再拜道:“大人厚赐,晚生涕零不敢领受。只求大人救救家师。”
曾尧令随从都退到远处,方才明知故问道:“尊师是……”
郦生道:“恩师名讳上阳下籍,与大人府上老太爷乃至交。而今恩师被人攀诬重罪,身陷囹圄,百般无奈,只得来求大人垂怜。”
他十分懂事,绝口不提其他过往,口口声声只求曾尧看在老太爷的面子上救救湖上老人。
曾尧一看这情形,即知湖上老人摊上了不一般的大事,本以为是经营不善买卖纠纷或因什么缘故被官府封了铺子之类,或多或少给些银子便罢,方才同意见见郦生,不想却尴尬又棘手,于是泛泛道:“本州官属晋地,与江南相隔千里,上有朝廷律令,更万不敢越权干预他方公务,不知何能相帮?”
郦生又拜:“恩师闲云野鹤一生,平日只制壶诗画,从不谈朝局时政,小小草民又怎会思大逆不道之事,与乱党牵扯?实实乃被诬陷冤枉!然主审诸官员不分青红皂白,附会定罪。四处求告无门,方才来求大人帮忙……”
“我当时脑子里嗡的一声,浑身都凉了。”曾尧苦笑,“我都顾不上想湖上老人怎么会牵扯进谋逆的案子。只想着这姓阳的跟我是多大仇,犯了谋逆的事儿,千里迢迢特意跑来找我,唯恐我不能跟着丢官没命是吧。我与他聊的这一会儿,可能就被什么人瞧见了,记下了。我当时恨不得立刻拔腿就走,但还是没走……”
陶周风唉了一声:“人临危难,心生怯意,亦属常情。你毕竟没走,即仍存怜悯……”
曾尧打断他话头:“我不是心存怜悯,也不是什么残留了什么善念,而是觉得,若那时有人盯梢,我跟这姓郦的聊了一阵儿,起身就跑,更可疑了。于是我一变脸,猛起身……”
他一变脸,猛起身,厉声道:“阳籍竟是逆贼乱党?实话告诉本州,你可在潜逃?!”
郦生复跪倒:“禀大人,晚生愿与恩师同难,却当真未被连坐,大人若不信,可将晚生拿下,向南边询问。”
曾尧又将话稍放松些:“你既如斯自称,可见是读过书的,既为圣贤门生,第一要明辨是非,犯上作乱者,大罪无赦。”
郦生高声道:“恩师绝非谋逆,乃被诬陷!”
曾尧再变脸:“你可知诽谤朝廷命官,又当何罪?!”
郦生叩首:“晚生只知恩师一家遭攀诬,命在旦夕。晚生无能,不能以一己之身换恩师平安,亦不敢让大人沾上晦气,听闻大人的挚友乃柳相爷门生,晚生只叩求大人通融,晚生自去京中跪求相爷,绝不牵扯大人。”
陶周风惊讶:“那郦生是要……”
曾尧道:“嗯,他是要我帮他见一见你,然后通过你再去求当时还是相爷的先老太傅。”
陶周风捻须:“我当时应是在……”
曾尧道:“在礼部,做仪制司郎中,正五品,比我高了半阶。”
陶周风眨了眨眼,犹豫了一下,曾尧将他没出口的话说了出来:“我知道,我当时就知道,如果我跟你说一声,以你的性子,肯定会帮他递话给先老太傅,说不定他真能见着先老太傅,替阳家鸣冤。”
陶周风又唉了一声:“不过,任庆被诬的局确实厉害。谋划者布置数年,伪证与判诬者的供词环环相扣,几乎□□无缝。恩师与几位心知或有冤情的老大人当时都束手无策,眼睁睁见忠良蒙冤。幸而苍天有眼,数年后终有证据,令沉冤得雪。然含冤而逝者已不能复生。恩师仙逝时,仍耿耿于此事……那郦生当时即便求到恩师座前,怕也……”ωWW.166xs.cc
曾尧慢慢道:“眼下只有你我,咱们敞开来说亮话。当时那个局,真正图谋的是东南的兵权,连任庆都只是抓来当鱼线的罢了。但主谋未想到任庆如此刚烈,豁出阖家性命,顶下全部冤名,竟没能从他这里撬动了东海侯。小小阳家,一个民间的壶师,岂在他们眼中。本就是地方官员想立功,捎带连坐罢了。先老太傅虽那时不能替任庆翻案,却或可能救得下阳家。甚至我都想过,是否当时郦生手里有什么证据,因阳家是被冤枉,也能反推到任庆……”
陶周风一叹:“往事已矣,焉能推论?”
曾尧道:“这么想,是有些夸大了,亦或郦生最终找了老太傅,也救不了阳家,但总算是尽了人事,听天命也甘心。当时我只要说一句话,就能给阳家一线生机。但我没说。
“我只想着,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我往京里递话,就可能被人知道,到时候牵扯进谋逆,或者丢官或我全家没命。即便犯了嫌疑,我升同知也无望了。我没有半丝同情阳家和那郦生的心思,也并非在考虑会不会连累你或先老太傅,满心唯有我自己的周全,只琢磨怎么摘开此事。”
他就冷冷问郦匀:“犯上谋逆乃第一大罪,这等大案,相爷怎会不知?”
郦匀立刻道:“相爷或知主要,细微难以确切。晚生只求一个陈禀冤枉的机会,求大人施恩!”
曾尧等的就是这一句,顿时厉喝:“大胆,竟还无法无天诽谤丞相!来人,拖他下去!”
郦匀只叩首,天上落下榆钱大小的雪片,覆在他身上,都不能化,未久茫茫一层白。
“大人若要晚生性命,晚生立可死,只求大人一句话的恩典。晚生求求大人!!!”
他磕头磕得血染石阶,抱住亭柱不松,随从拉扯不去,一个仆从使了个巧劲,在他颈后敲了一记,将其敲晕,方才掰开胳膊,拖到了旁边。
“我恐郦生继续闹下去不可收拾,就让一个心腹趁他晕着把他丢到几里外的官道旁,给他包两件看不出来历的厚衣服鞋子,加一袋碎银。近几天再多注意着,防止他再回来。最要紧别让父亲知道。”
陶周风谨慎地问:“郦生……之后可还活着?”
曾尧沙哑道:“放心,我还没丧心病狂到那种地步。若郦生当时被我的人除了,今日我就不会仅有这等报应了。”
陶周风皱眉:“他未被卷进冤案?”
曾尧摇头:“后来姐夫那边同我说,这人是个受过湖上老人恩惠的秀才,算不得他正式磕头入门的弟子。但若阳家不出事,可能他就娶湖上老人的幼女了,所以才如此舍命替阳家奔走。毕竟亲未成,也不算正经门生,案子就没牵连进他。”
他再长长一叹。
“这事我以为瞒住了先君,后来不知怎的还是被他老人家得知了。到底听说了多少,我如此待郦生的详细他老人家是否知晓,我都不清楚。那时阳家已定罪,救不得了。先君将我叫面前,当着我夫人,几个孩子,还有一院子下人的面,抽了我几杖,骂了我一句畜生,说今生最悔之事,是生了我这么个东西,而后命人收拾行李,当天便回山东了。先君平生慈爱,即便我年少时,他偶尔责罚我,也从不在他人面前罚。从那日之后,先君未再与我有过只言片语的教诲,无论我如何磕头认错,他老人家都闭门不见,直到……”
曾尧抬手按在眼上,泪终于流了下来。
“直到先君离世时……我在榻前……他老人家闭着眼,不肯瞧我……只问了我一句,「夜可寐否,心能安否?」”
陶周风从袖中抽出汗巾,曾尧摆摆手,抬袖擦了擦眼。
“家人恐我因被先君厌弃之事落下不孝之名,致仕途不顺,都替我将此事牢牢瞒住。可瞒得了外人,岂能自欺欺天?我这一生,丢了一个义字,也失了一个孝字。不义不孝,却窃踞尊位,怎得安哉?这么些年,我心里总有个感觉,这事早晚有一天会发作。果然就在数月之前,我等来了。”
陶周风眼神一闪,坐得直了些。
曾尧一呵:“你这副啃了个大厚皮包子终于吃到馅儿的模样,真不愧对刑部尚书的位置。”
陶周风尴尬地摸摸胡须:“究竟出了什么事?”
曾尧从他手里抽过那条没收起来的汗巾,擤了擤鼻涕,再抿了口茶,清清喉咙。
“前月,我的一个学生邹泰从南边外任回京……”
陶周风道:“即是奉旨巡检两江盐税的邹泰?”
曾尧点头:“对,对,你要拿纸笔先记下否。稍后我再给你画个押?”
陶周风正色:“不了,你先说着,老夫记得住。画不画押,看情况再说。”
曾尧再颔首:“成。我说到哪了?对,邹泰回京。他不知我当年的那些事,以为我本是江南人士,定思故乡,就给我捎了几样小物件儿。其中有一把壶。他携着这几样东西到了寒舍,我接了,随手打开,待取出壶时,他咦了一声。”
邹泰一脸诧异地说:“怪了,盒中明明应是一把绿泥提梁钟式壶,怎的变成了朱泥西施?难道店家包错了?可学生记得,启程后在船中还打开过……”
陶周风听到这里,双眼微微一眯。
曾尧扯扯嘴角:“邹泰是北方孩子,平日不好吃茶,不大懂这些茶器。但我一看那把西施壶,那器形、泥料、制艺,即知,多年前种下的因,大约是要有果了。”
陶周风问:“是湖上老人所制的壶?”
曾尧道:“不是,但器形、技艺都极其相似。”
陶周风道:“湖上老人既是名家,想来效仿者甚多。”
曾尧一哂:“凡名家贤士,皆爱著书立说,人人可去书肆买,为何仍有无数人要磕头拜师,求入门下?所谓言传身教,得老师当面传授,毕竟不同。学问如是,书画如是,手艺功夫如制壶更如是。那把壶的形状、制壶的手法,非亲授弟子或阳家的嫡系传人不能有也。”
陶周风仍犹豫道:“然世人摹先贤书画,亦有得其精妙者。或就出了个制壶特别有天分的孩子?”
曾尧道:“我还没说完。我打开壶盖,见壶底刻着一幅画,是一片水上斜伸出一根树枝,一只黄鹂栖在枝上。”
陶周风变色:“水面即湖上,黄鹂乃郦生?不过一水一雀,乃寻常绘画样式,是否……”
曾尧道:“没有哪款壶将画刻在壶内,且,那黄鹂身上还披着一层雪。”
陶周风愕然,盯着曾尧斟酌了又斟酌方才道:“你虽负了阳氏,但之后种种你既不能预料,就算……做了阳家的女婿,或也无法更改……”
曾尧沙哑道:“但我干了见死不救的事儿。”
陶周风再微怔。
曾尧长叹了口气:“阳家出事的时候,我正在并州做知州,闻得冀州府同知一位将要有缺,思谋进取。其实我早一年就有消息,东南一带可能有人要遭殃,家里当时都搬到了北边,只有几个远亲还在江南,我想着应不会与此有牵扯,便未与家人提及。”
曾尧与阳氏解了婚约后,曾父觉得无颜再在江宁府住,正好曾尧的大姐嫁到山东,二弟曾舜在泰山书院读书,曾父就索性举家迁到山东待了几年。曾尧高中榜眼后,先在朝中待了数年,娶了恩师翰林院掌院翁学士的女儿,生了两子一女。曾母爱孙辈,常思团聚,曾父的态度也有了松动。后曾尧的两个弟弟也娶妻生子,考取功名,各携妻儿去任上。曾尧放了外任,知辖一州,又新添一千金,趁机迎父母来并州同住,曾父终于点头。一家三代合聚,十分美满。
“忽有一日,我接到姐夫来信,说阳家有人找到了山东,好像是阳家摊上了什么事,想求人帮忙。姐夫唯恐我一听个阳字便无情回绝,方才在信中告知,原来这些年家中与阳家仍有来往。”
曾家搬到山东,湖上老人猜到曾父心存羞愧,便主动寄信与曾父,只谈诗文书画,后有事到山东,还约曾父一同吃酒。曾舜曾禹能在泰山书院读书,并非书院看顾曾尧的岳父翁学士的面子,而是湖上老人与讲学的几位大儒是挚友,为曾舜曾禹写了荐信。曾舜之前还险些因曾尧悔婚一事不能入学,湖上老人写信后方才无事。
曾父搬来和曾尧同住,仍觉得惭愧,没向湖上老人提起。凡与湖上老人书信来往,或逢年过节往阳府寄礼物,都先寄到山东,或吩咐女儿女婿置办,再转送阳府,因此阳家一直以为曾父还在山东。
“我收到了姐夫的信,觉得既然先君先慈都与我同住,再与阳氏有牵扯,着实有些尴尬,也怕先君听了着急,就瞒下了这事。我当时的确没想到阳家牵扯进了任庆的事,还以为他们做生意有了什么麻烦,只回信给姐夫,让先瞒住了老爷子,问明白是什么事儿。若阳家想借钱,就给他们一些,请姐夫垫上,之后我再送钱过去。谁知信刚发出,阳家的人就找到了并州,我才知道,他们这回是来找我帮忙的……”
来的是湖上老人的一个挂名弟子,想递帖进知州宅邸被门房拦了。门房的眼光久经历练,一眼就看出这人身有冤气,像是来哭求什么的,防守格外严谨。此人苦苦哀求数日,花了不少银钱疏通,才求得了个通报的机会。
曾尧听了通报,吩咐千万不要让此人靠近府邸,让老太爷身边的人瞧见,自又犹豫一阵儿,终于点头召其到城郊一座亭中见。此人当时已几乎身无分文,连棉袍子都当了,在城隍庙里窝了两夜。
曾尧记得十分清楚,那天正值大寒节气,天甚阴。他裹着大毛氅乘一辆小车到了城郊,走到亭中,旁边的树林里立刻转出一个穿着破布鞋和单薄长衫的年轻男子,在亭前纳头便拜:“晚生郦匀拜见大人。”
曾尧见他浑身瑟瑟,头脸与双手冻得青紫,眼见是等了甚久,也有些不忍,就让他进亭中坐下说话,另命左右到轿子里将自己预备替换的家常袍子取来与他披上。
郦生再拜道:“大人厚赐,晚生涕零不敢领受。只求大人救救家师。”
曾尧令随从都退到远处,方才明知故问道:“尊师是……”
郦生道:“恩师名讳上阳下籍,与大人府上老太爷乃至交。而今恩师被人攀诬重罪,身陷囹圄,百般无奈,只得来求大人垂怜。”
他十分懂事,绝口不提其他过往,口口声声只求曾尧看在老太爷的面子上救救湖上老人。
曾尧一看这情形,即知湖上老人摊上了不一般的大事,本以为是经营不善买卖纠纷或因什么缘故被官府封了铺子之类,或多或少给些银子便罢,方才同意见见郦生,不想却尴尬又棘手,于是泛泛道:“本州官属晋地,与江南相隔千里,上有朝廷律令,更万不敢越权干预他方公务,不知何能相帮?”
郦生又拜:“恩师闲云野鹤一生,平日只制壶诗画,从不谈朝局时政,小小草民又怎会思大逆不道之事,与乱党牵扯?实实乃被诬陷冤枉!然主审诸官员不分青红皂白,附会定罪。四处求告无门,方才来求大人帮忙……”
“我当时脑子里嗡的一声,浑身都凉了。”曾尧苦笑,“我都顾不上想湖上老人怎么会牵扯进谋逆的案子。只想着这姓阳的跟我是多大仇,犯了谋逆的事儿,千里迢迢特意跑来找我,唯恐我不能跟着丢官没命是吧。我与他聊的这一会儿,可能就被什么人瞧见了,记下了。我当时恨不得立刻拔腿就走,但还是没走……”
陶周风唉了一声:“人临危难,心生怯意,亦属常情。你毕竟没走,即仍存怜悯……”
曾尧打断他话头:“我不是心存怜悯,也不是什么残留了什么善念,而是觉得,若那时有人盯梢,我跟这姓郦的聊了一阵儿,起身就跑,更可疑了。于是我一变脸,猛起身……”
他一变脸,猛起身,厉声道:“阳籍竟是逆贼乱党?实话告诉本州,你可在潜逃?!”
郦生复跪倒:“禀大人,晚生愿与恩师同难,却当真未被连坐,大人若不信,可将晚生拿下,向南边询问。”
曾尧又将话稍放松些:“你既如斯自称,可见是读过书的,既为圣贤门生,第一要明辨是非,犯上作乱者,大罪无赦。”
郦生高声道:“恩师绝非谋逆,乃被诬陷!”
曾尧再变脸:“你可知诽谤朝廷命官,又当何罪?!”
郦生叩首:“晚生只知恩师一家遭攀诬,命在旦夕。晚生无能,不能以一己之身换恩师平安,亦不敢让大人沾上晦气,听闻大人的挚友乃柳相爷门生,晚生只叩求大人通融,晚生自去京中跪求相爷,绝不牵扯大人。”
陶周风惊讶:“那郦生是要……”
曾尧道:“嗯,他是要我帮他见一见你,然后通过你再去求当时还是相爷的先老太傅。”
陶周风捻须:“我当时应是在……”
曾尧道:“在礼部,做仪制司郎中,正五品,比我高了半阶。”
陶周风眨了眨眼,犹豫了一下,曾尧将他没出口的话说了出来:“我知道,我当时就知道,如果我跟你说一声,以你的性子,肯定会帮他递话给先老太傅,说不定他真能见着先老太傅,替阳家鸣冤。”
陶周风又唉了一声:“不过,任庆被诬的局确实厉害。谋划者布置数年,伪证与判诬者的供词环环相扣,几乎□□无缝。恩师与几位心知或有冤情的老大人当时都束手无策,眼睁睁见忠良蒙冤。幸而苍天有眼,数年后终有证据,令沉冤得雪。然含冤而逝者已不能复生。恩师仙逝时,仍耿耿于此事……那郦生当时即便求到恩师座前,怕也……”ωWW.166xs.cc
曾尧慢慢道:“眼下只有你我,咱们敞开来说亮话。当时那个局,真正图谋的是东南的兵权,连任庆都只是抓来当鱼线的罢了。但主谋未想到任庆如此刚烈,豁出阖家性命,顶下全部冤名,竟没能从他这里撬动了东海侯。小小阳家,一个民间的壶师,岂在他们眼中。本就是地方官员想立功,捎带连坐罢了。先老太傅虽那时不能替任庆翻案,却或可能救得下阳家。甚至我都想过,是否当时郦生手里有什么证据,因阳家是被冤枉,也能反推到任庆……”
陶周风一叹:“往事已矣,焉能推论?”
曾尧道:“这么想,是有些夸大了,亦或郦生最终找了老太傅,也救不了阳家,但总算是尽了人事,听天命也甘心。当时我只要说一句话,就能给阳家一线生机。但我没说。
“我只想着,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我往京里递话,就可能被人知道,到时候牵扯进谋逆,或者丢官或我全家没命。即便犯了嫌疑,我升同知也无望了。我没有半丝同情阳家和那郦生的心思,也并非在考虑会不会连累你或先老太傅,满心唯有我自己的周全,只琢磨怎么摘开此事。”
他就冷冷问郦匀:“犯上谋逆乃第一大罪,这等大案,相爷怎会不知?”
郦匀立刻道:“相爷或知主要,细微难以确切。晚生只求一个陈禀冤枉的机会,求大人施恩!”
曾尧等的就是这一句,顿时厉喝:“大胆,竟还无法无天诽谤丞相!来人,拖他下去!”
郦匀只叩首,天上落下榆钱大小的雪片,覆在他身上,都不能化,未久茫茫一层白。
“大人若要晚生性命,晚生立可死,只求大人一句话的恩典。晚生求求大人!!!”
他磕头磕得血染石阶,抱住亭柱不松,随从拉扯不去,一个仆从使了个巧劲,在他颈后敲了一记,将其敲晕,方才掰开胳膊,拖到了旁边。
“我恐郦生继续闹下去不可收拾,就让一个心腹趁他晕着把他丢到几里外的官道旁,给他包两件看不出来历的厚衣服鞋子,加一袋碎银。近几天再多注意着,防止他再回来。最要紧别让父亲知道。”
陶周风谨慎地问:“郦生……之后可还活着?”
曾尧沙哑道:“放心,我还没丧心病狂到那种地步。若郦生当时被我的人除了,今日我就不会仅有这等报应了。”
陶周风皱眉:“他未被卷进冤案?”
曾尧摇头:“后来姐夫那边同我说,这人是个受过湖上老人恩惠的秀才,算不得他正式磕头入门的弟子。但若阳家不出事,可能他就娶湖上老人的幼女了,所以才如此舍命替阳家奔走。毕竟亲未成,也不算正经门生,案子就没牵连进他。”
他再长长一叹。
“这事我以为瞒住了先君,后来不知怎的还是被他老人家得知了。到底听说了多少,我如此待郦生的详细他老人家是否知晓,我都不清楚。那时阳家已定罪,救不得了。先君将我叫面前,当着我夫人,几个孩子,还有一院子下人的面,抽了我几杖,骂了我一句畜生,说今生最悔之事,是生了我这么个东西,而后命人收拾行李,当天便回山东了。先君平生慈爱,即便我年少时,他偶尔责罚我,也从不在他人面前罚。从那日之后,先君未再与我有过只言片语的教诲,无论我如何磕头认错,他老人家都闭门不见,直到……”
曾尧抬手按在眼上,泪终于流了下来。
“直到先君离世时……我在榻前……他老人家闭着眼,不肯瞧我……只问了我一句,「夜可寐否,心能安否?」”
陶周风从袖中抽出汗巾,曾尧摆摆手,抬袖擦了擦眼。
“家人恐我因被先君厌弃之事落下不孝之名,致仕途不顺,都替我将此事牢牢瞒住。可瞒得了外人,岂能自欺欺天?我这一生,丢了一个义字,也失了一个孝字。不义不孝,却窃踞尊位,怎得安哉?这么些年,我心里总有个感觉,这事早晚有一天会发作。果然就在数月之前,我等来了。”
陶周风眼神一闪,坐得直了些。
曾尧一呵:“你这副啃了个大厚皮包子终于吃到馅儿的模样,真不愧对刑部尚书的位置。”
陶周风尴尬地摸摸胡须:“究竟出了什么事?”
曾尧从他手里抽过那条没收起来的汗巾,擤了擤鼻涕,再抿了口茶,清清喉咙。
“前月,我的一个学生邹泰从南边外任回京……”
陶周风道:“即是奉旨巡检两江盐税的邹泰?”
曾尧点头:“对,对,你要拿纸笔先记下否。稍后我再给你画个押?”
陶周风正色:“不了,你先说着,老夫记得住。画不画押,看情况再说。”
曾尧再颔首:“成。我说到哪了?对,邹泰回京。他不知我当年的那些事,以为我本是江南人士,定思故乡,就给我捎了几样小物件儿。其中有一把壶。他携着这几样东西到了寒舍,我接了,随手打开,待取出壶时,他咦了一声。”
邹泰一脸诧异地说:“怪了,盒中明明应是一把绿泥提梁钟式壶,怎的变成了朱泥西施?难道店家包错了?可学生记得,启程后在船中还打开过……”
陶周风听到这里,双眼微微一眯。
曾尧扯扯嘴角:“邹泰是北方孩子,平日不好吃茶,不大懂这些茶器。但我一看那把西施壶,那器形、泥料、制艺,即知,多年前种下的因,大约是要有果了。”
陶周风问:“是湖上老人所制的壶?”
曾尧道:“不是,但器形、技艺都极其相似。”
陶周风道:“湖上老人既是名家,想来效仿者甚多。”
曾尧一哂:“凡名家贤士,皆爱著书立说,人人可去书肆买,为何仍有无数人要磕头拜师,求入门下?所谓言传身教,得老师当面传授,毕竟不同。学问如是,书画如是,手艺功夫如制壶更如是。那把壶的形状、制壶的手法,非亲授弟子或阳家的嫡系传人不能有也。”
陶周风仍犹豫道:“然世人摹先贤书画,亦有得其精妙者。或就出了个制壶特别有天分的孩子?”
曾尧道:“我还没说完。我打开壶盖,见壶底刻着一幅画,是一片水上斜伸出一根树枝,一只黄鹂栖在枝上。”
陶周风变色:“水面即湖上,黄鹂乃郦生?不过一水一雀,乃寻常绘画样式,是否……”
曾尧道:“没有哪款壶将画刻在壶内,且,那黄鹂身上还披着一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