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文网 > 希望与图腾 > 第五四九章 百家竹林竹文化与乐伯亭(一)

第五四九章 百家竹林竹文化与乐伯亭(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田理麦笑了笑接着戴总的话说道:

    “嵇康在《明胆论》中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肯定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

    “嵇康自幼聪明好学,才思敏捷。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

    “《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为其代表作。诗长于四言,风度清峻;《幽愤诗》、《赠秀才入军》较有名。

    “他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断言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而其目的则在于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述。”

    覃邓六、官军平在旁见田理麦和戴总两人讨论得起劲,覃邓六说道:

    “田总,戴总,我感觉你们两人好象知音一样。”

    “戴总,你觉得阮籍这人怎样?”田理麦问道。

    戴总没有说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反问道:

    “你呢?田总!”

    田理麦到底年轻,沉不住气,他说道:

    “我不喜欢阮籍,一点抗争的意识也没有。当时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

    “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这时的阮籍还是可爱的。

    “正始十年也就是公元二四九年,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

    “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原本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而此时的他感到世事不可为,于是他就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阮籍这种消极的态度不免让人觉得他已有了变化。

    “在后来迫于司马氏的淫威情况下,阮籍就一味地应酬敷衍。他还接受了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有称他为‘阮步兵’。这时的阮籍完全变了。

    “后来的阮籍就让人觉得有些不可理喻或者是可耻做了,他居然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劝进文’。当然,阮籍得到了好处,司马氏不仅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还封与官职。象这样的人就应该称为‘阮蛋’。”

    田理麦鲜明的态度和立场,让戴总肃然,戴总说道:

    “阮籍在那种境况下如此而为,也不失为一种保护自己的办法。我们应该容忍他,如果他不采取那种态度,那么我们今天就见不着他的文学成就了。”

    田理麦笑了笑,说道:

    “我们都是替古人担忧,都过去近两千年了,我们何必那么苛刻他们。”

    “嗯,田总,你总算想过来了,阮藉的文学创作还是较有成就的,他的作品今存有赋六篇,散文较完整的九篇,诗有九十余首。

    “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

    “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十三卷。原集已佚。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说他‘作《咏怀诗》八十余篇’,看来全部流传了下来。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戴总如数家珍。

    “戴总,我感觉你对‘竹林七贤’好象特别熟悉一样的!?”田理麦说道。

    戴总笑了笑说道:

    “田总,不瞒你说,为了建设‘百家竹林’景区,我对竹文化在以往的基础又进行了翻阅,特别是‘竹林七贤’,我是多次翻看他们的诗、赋和散文,所以才有这么熟悉的。想必田总跟我一样!?”

    田理麦笑着说道:

    “戴总,规划这片竹林时,我可是下了一番功夫,与专家们一道翻阅了大量的关于竹文化的资料,‘竹林七贤’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七贤居”中还什么都没有,四人在里面逛逛了便出来了。

    过了“七贤居”,前面有一亭掩藏在竹林之中,一块扁额上书:酒德为上。

    走在前面的覃邓六不解其意,指着那亭问道:

    “田总,这亭上扁额题‘酒德为上’是什么意思?”

    田理麦看了看戴总,笑着说道:

    “烦请戴总给覃主任说说!”

    “田总,赶鸭子上架,我也不谦让了,看看我讲的对不对。这实际上是设置的一个‘沽酒亭’,上面书写的‘酒德为上’就又要说到‘竹林七贤’中的另一位贤士刘伶,他著的《酒德颂》突出了‘酒中忘思虑,绝是非,不知寒暑利欲,此便是德。’的思想。”

    田理麦接着说道:

    “其实,我们也是在这里要给大家讲一些关于竹文化的故事,当然,这有所延伸,涉及到了酒文化,当时我们在进行策划时,有人也反对,说应该属酒文化,我们考虑的是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的,它是相互交融的。”

    待田理麦说完,戴总立即接着讲开了刘伶的故事。

    刘伶,字伯伦,,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州)人。西晋“竹林七贤”之一。

    他身高六尺,不仅矮小而且容貌极其丑陋。但是,他的性情豪爽,胸襟开阔,不拘小节。虽然家境穷困,但他并不以为意,叹生逢乱世,报国无门,常以酒消愁。平常他不滥与人交往,看淡人情世事,曾官职建威参军。

    晋武帝泰始年间,对朝廷策问,他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而后,刘伶更是日日“醉乡路稳宜频到”。

    据《晋书》记载,他常乘鹿车,手提壶酒,命仆人荷锹跟其后。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就地把我埋葬”。

    有一次,他醉酒后跟人吵架,对方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那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头。”对方听了,笑而放拳。

    一次,他的酒瘾发作,要求妻子拿酒来,他的妻子哭着把剩余的酒洒在地上,摔破酒瓶,涕泪纵横地劝他说:“你酒喝得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请你戒了吧!”

    刘伶回答说:“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没法戒酒的,必须在神灵前发誓,才能戒得掉。就烦你准备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为真,听从了他的吩咐。于是刘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来祝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取过酒肉,结果又喝了个大醉。

    平日,他放荡荒唐、玩世不恭,终日醉醺醺,时常在家里脱光了衣服饮酒。客人进屋找他,假如有人讥讽,刘伶大言不惭,竟傲然说道:“天地是我的房屋,室内是我的衣裤,你们为什么要钻进我的裤裆里来?”

    跟他同时代的张华,是西晋遂州人(今衡水遂城镇),汉高祖重臣张良的后裔,以才华超人受朝廷重用,官至中书令。一生著述颇丰,以《博物志》最为著名。

    张华还是一位书法家,世称“章草八家”之一,流传至今的有草书《得字帖》、《时闻帖》等。当时张华赋闲在家,刘伶久慕张华的才华和为人,决定携妻北上,不远千里到遂州(现河北徐水)访张华。

    刘伶来到遂州,见一酒楼,酒旗高挑“润泉涌”三个大字,门上贴一副对联,上联:猛虎一杯山中醉;下联:龙饮两盏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心想,好大的口气。

    于是进店端起一碗酒一饮而尽,顿觉馨香无比,暗道好酒。喝干第二碗,只觉神清气爽。待痛饮三碗后竟有飘飘欲仙之感。霎时间,刘伶神思泉涌,于是向店家索来笔墨,在壁上一挥而就,写下千古名篇《酒德颂》。

    刘伶题罢便昏然睡去。过数日不醒,伶妻以为醉死,便埋。

    三年后,店家来讨酒钱。伶妻大怒:人都让你们醉死了,还敢来讨酒钱!你朝死人要去吧。

    店家便到刘伶坟前,请人扒开封土,打开棺木,却见刘伶面色红润,与三年前无异,且正发鼾声。

    少顷,只见刘伶坐起,醉眼蒙眬,咂咂嘴,伸个懒腰,连呼:好酒哇,好酒!从此之后,“刘伶醉酒,一醉三年”的传说便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刘伶访到张华,二人一见如故,谈古论今,抨击时弊,倍感相见恨晚。

    张华常用当地佳酿“润泉涌”招待他。刘伶尝遍各地名酒,感觉此地之酒最为香醇,又有挚友相伴,于是乐不思蜀,终老徐水。

    张华在村前择地厚葬了刘伶。后来,赵王伦谋废贾后,张华不从,被杀,死后葬于遂城西,村子因名“张华村”。

    南宋祥兴元年(1278)冬,文天祥兵败被俘,在押往元大都途中经过徐水时,曾作《遂城道中》一诗,有“冷烟衰草千家冢,流水斜阳一点村”之句,这“千家冢”之中就有刘伶墓,那“一点村”之中也应有张华村吧。

    清代微服私访的乾隆为此地美景所动,欣然提笔,写下《安肃道中》:“菜畦果圃连溪坞,瀑水东流一带斜。怪底山川饶秀色,村名犹自号张华。”

    戴总讲的“竹林七贤”的故事让官军平和覃邓六听得入醉入痴。覃邓六问道:

    “田总,这些该不会是你们编的吧?”

    “编?覃主任,你也太高看我们了,我们编得出来吗?这些有的是有史料记载的,有的是传说下来的。”田理麦说道。

    “田总,我们基本上每天都要来施工现场走一遍,但却从来没有人给我讲过这些故事,不过,自己也没有过多地关注这些,今后,我还得下一番功夫。”官军平说道。

    “田总,有了这个故事,这里卖酒肯定好卖。”覃邓六说道。

    “覃主任,你不要老是记着你村里的那点事,刚才我们只谈文化,不谈钱。”田理麦笑着说道。

    戴总笑了笑对覃邓六说道:

    “覃主任,你知道吗?我们田总是大手笔用文化赚钱,小处他是不会与你谈赚钱的!”

    四人过了那“酒德为上”亭,接着又进了另一个亭,亭的扁额上题:共饮亭。

    而让人奇怪地是,亭的两边进出口塑有群猪,进口一边有两头猪,出口一边是一头母猪带着几只小猪。

    很显然,覃邓六不解其意,用疑惑的眼光看着田理麦。

    田理麦笑笑,说道:

    “覃主任,这是共饮亭,或许你会认为谁会与猪共饮美酒?但恰恰就有这样的人。戴总,还是请你讲讲如何?”

    戴总也笑了笑,说道:

    “田总,今天,我已经成了导游了!”

    田理麦说道:

    “你是建设景区的,如果你都讲不出来,那也就建设不出来!”

    戴总笑了笑:

    “那我就继续讲一讲!其实,这‘共饮亭’与‘竹林七贤’也是有关系的。”

    田理麦说道:

    “别磨蹭了,快讲吧!”

    于是,戴总笑着说道:

    “这位‘竹林七贤’也是一位奇葩,他叫阮咸。”

    戴总接着讲起了阮咸。

    阮咸,字仲容,“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叔侄二人时人并称为“大小阮“。他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山涛认为他“贞索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见《晋书》本传),但晋武帝认为他耽酒浮虚而不为所用。

    他与阮籍一样放达任诞,狂浪不羁。他曾与姑母家鲜卑婢女私下要好,母亲死时,按礼姑姑要还家,但阮咸要求把婢女留下,这在当时是不为礼教所容的。

    后来婢女走了,阮咸借驴骑上追赶,终于把婢女追回来了,并生了一个儿子叫阮孚,为世所讥。他不随便交朋友,只和亲友知交弦歌酣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