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寻找鉴定《清明上河图》的关键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靠在车里,头依靠着车窗,眼睛朝前方呆滞地望去。车前方漆黑如墨,只有两道车灯勉强照亮前方几米之内的公路,能看到一道一道白印不断后移着。我仿佛穿越回了跟着大眼贼吃现席的时候,唉,相比现在,那时候的我是多么幸福啊。
我和药不然离开江边别墅以后,我本以为会先回到市里休息一夜,次日再出发,可药不然一路没停,直接就把车开进了南京市东郊的紫金山。此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多钟。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就我们一辆车在黑夜中急行,形如奔跑于幽冥路上的孤魂。
车厢里一直很安静,自从药不然说了那句奇怪的话以后,我们没有交谈过。他闷着头开车,我则望着窗外绵延高大的山体发呆。
药不然说的中山陵,位于紫金山东峰茅山,于1929年建成,国父孙中山先生即安葬于此。从前有个风水先生是南方人,跟我聊天时提过,从风水上来说,中山陵的地理位置不算太好。它虽然依山如屏,坐北朝南,但是整个陵寝穴高案低,高拔外露,开阔无回,犯了阴宅要“得风藏水”的忌讳。不过风水先生也说了,整个南京最好的龙穴,是在中山陵西侧的玩珠峰下,但那里已经建了明孝陵了——那可是朱元璋的坟墓。总得有个先来后到。
据那位风水先生说,孙中山革命成功后,第一时间就去拜谒明孝陵,以汉臣的身份告慰明太祖。当晚朱元璋托梦给孙中山,说他驱除鞑虏有功,许他分去紫金山一半风水。可孙先生是一位伟人,他不愿去侵夺明孝陵的风水,所以死前留下遗嘱,把自己的墓穴定在了臣位,既能拱卫孝陵,也不会分去龙气。如果是忠臣在半夜进山,就能看到中山陵和明孝陵之间的山谷里有一条白龙往复盘旋,这正是两人相互谦让的龙气。
这些民间传说多是附会的无稽之谈,迷信而已——不过我如今身在紫金山中,确实感觉紫金山和其他山不大一样。深夜进山,多会觉得阴寒入体,不寒而栗,好像四周的黑暗中无不隐藏着恐惧。而我现在非但没觉不适,反而觉得在崇山之间有什么力量在俯瞰着我,那是一种博大而不带侵略性的温和关注,难以捉摸,却又无处不在。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妄想。不过在这或不存在的注视下,我的心境确实平复了许多。
难道我也算是忠臣吗?一个可笑的问题突然跳进我的脑海。我侧脸看了一眼药不然,他全神贯注地握着方向盘,反常地紧闭嘴巴,不再喋喋不休。他也算是忠臣吗?他能感受到来自中山陵的奇妙体验吗?
妄想结束,我很快回归到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他和老朝奉把我带来中山陵,到底要干什么?药不然说是让我变回从前的许愿,他准备怎么办?难道让我在中山陵守陵不成?
车子大约行进了半个小时,忽然离开大路,沿着一条山路又开了约摸十分钟,药不然终于把车停住了。我眯起眼睛,借助车灯朝前望去,这里是一片起伏不定的山麓,背靠一段挺拔的山崖,左右挺起两个岩坡,它们之间是一片很小的平地。在平地中间,立着一间像是五六十年代军营风格的长方形砖房,墙上似乎还有斑驳的标语,只是看不太清楚。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砖房四周似乎立着好多黑乎乎的影子,只是看不清是什么。
“走吧。”药不然冲我挥了挥手。
“就是这里?”我疑惑道。
“没错。”药不然没有过多解释。
又朝前走了几步,我突然停下脚步,浑身一阵发凉。月亮从云中出来了,现在我能勉强看清楚,那军营旁边黑乎乎的影子,赫然是一块块墓碑,长短高低都有,错落有致地簇拥在营地四周,阴沉而诡异。
这里莫非是紫金山中的什么墓地?可又有哪个军营会建在墓地当中呢?药不然带我来的,到底是什么鬼地方?不会真的是鬼地方吧?
一连串的疑问涌现出来,正在这时,营房里面的一个房间亮起了灯。灯光昏黄,只勉强照亮窗边很小的一片区域。我还没看清里面是否有人,一条德国黑背忽然从屋子里蹿出来,冲我们大叫起来。吠声嘹亮,一下子惊扰起四周树上的宿鸟,扑啦啦地飞起一片。
药不然吹了声口哨,那狼狗立刻乖乖地闭上嘴,晃着尾巴迎了上来。看来他在这里是常客。这狗引着我俩来到营房前。我这时候才注意到,军营四围的墓碑数量很多,但大部分不是立在坟头,而是立在地面,下方正反面用两块石板斜撑着避免倒下,还有好多石碑是横七竖八平放在地上的,好似一桌刚刚打完的麻将牌。不过这些碑的年头很久,大部分上头都有斑斑青痕和裂隙,至于这是真的还是做旧的,就不知道了。
药不然压低了声音对我说:“等一下我们见的人很单纯,跟你我的圈子都没交集,你不必费心去套什么话,安心在这里待着干活就成。”
“干什么活?”
“他说什么你就干什么。”
这时候营房里背着手走出一人。这人四十多岁,脸上沟壑纵横,左边颧骨上还有一粒特别醒目的黑痣。他的身材矮而敦实,往那儿一站,极稳,就像是一尊石狮子。
“老徐,我把他给你带来了。”药不然笑道,推了我一把。老徐仅仅只是“嗯”了一声,态度不冷不热。我伸手过去,跟他简单地握了握手。我注意到他的手掌特别大,虎口有老茧,应该是个石匠。老徐打量了我一下,什么都没说,带着狼狗回了屋子。
药不然对我说:“行了,你就踏实地在这里待着吧,我走啦。”我有点发愣,这么简单就算是交代完了?药不然道:“老徐可不是哑巴,他就是这么个寡言的人。”
“那什么时候你来接我?五天?十天?”
“老朝奉说了,时候到了你自然就会知道的。”
我眉头一皱:“烟烟还在牢里,刘老爷子在北京也最多能撑一个月。我们的时间,可没那么多。”
“你若不能在这里养好了心境,给你一年时间也没用。”药不然一句话把我顶了回来,然后又宽慰道,“烟烟那边我会想办法,就算捞不出她,也不会让她吃着苦。”
“关键是戴鹤轩。”我忧心忡忡。他是拯救五脉唯一的希望,但赌斗失败以后,我手里已经没有筹码去跟他叫板了。就算我在这里修成了正果,还能有什么用?药不然看穿了我的心思,他捏着下巴冷笑一声:“这个你放心。今天咱们不算全无收获,我在那个神棍家里注意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很值得做做文章。”
“是什么?”
药不然敛起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双目闪过一丝狠戾的神色:“你等着瞧就是,也该轮到我显显手段了。”
我一时间不知该说声谢谢,还是继续保持敌视。好在药不然也没指望我有什么回应,一挥手,转身离去。
车子开走以后,我转身走进了这间山中小屋里。看得出来,这里原本是军队营房,现在被改造了一番,里面只有一张简易的行军床,其他地方都被石碑、青方砖、各种质地的白纸和一些古怪的器具填满。还有一个大书桌,上头堆着一大堆书和稿纸。
我注意到,除了行军床以外,这里看不到一点现代化的气息。纸是宣纸,一卷卷装在竹篓里面;桌上没有钢笔和圆珠笔,只有两管毛笔,还有一块墨和一方砚台,都是文具商店卖的大路货,跟名贵不沾边。在营地的另外一头,居然砌出了一个灶台,上头是一口大黑铁锅,旁边柴火整整齐齐码成一堆。屋顶上吊着一盏煤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你睡床,明天六点起来。”老徐指着行军床。
我心想既来之,则安之,看看他们耍什么花样,便问老徐:“明天做什么?”
“拓碑。”老徐眼皮都没抬一下。我一愣,想不到居然是这种活。
拓碑也叫墨拓。古代没有复印机,也没有照相机,如果想把石碑上的文字原样复制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墨拓。这东西原理和雕版印刷很像,就是将白纸湿贴在碑面,与碑文凹凸嵌合,再在上面施墨,然后揭下纸来,碑文就算是原形拓下来了。所以拓片多是黑底白字,跟反白底片似的。
石碑太重,移动不易,因此古玩界流通的,大多指的就是石碑拓本,也叫碑帖。这类东西号称黑老虎,价值很高,但赝品也极多,稍不留意就可能被老虎坑得血本全无。
墨拓没什么神秘的,充其量是一门手艺罢了,我虽然没怎么实际操作过,但基本情况都还算了解——靠这个就能让我恢复心境?我在心里暗中疑惑地嘀咕了一句,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不过老徐这人闷不作声,估计问他也没用。我便很干脆地直接上床睡觉,看看明天他们有什么花样。
第二天早上蒙蒙亮,我正睡着迷迷糊糊,忽然感觉有人在拽胳膊。我一睁眼,看到老徐家那只狼狗正在扯我的袖子。我起了床,老徐已经在铁锅里熬了一锅粥,还有几袋榨菜,碟子里还放着几片熏黑的腊肉。灶锅熬粥就是比电饭锅强,米粒口感黏稠,香甜无比,我一口气喝了两碗。
吃罢了早饭,老徐冲我做了个手势,把我带到后院。我环顾四周,此时朝日初升,山风清新,耳边可闻虫鸣鸟叫,远处巍峨的中山陵隐约可见,真是一个适合修身养性的好环境。我放眼在后院一扫,好家伙,院里摆满了各种尺寸的石碑,比房前还多。它们或立或躺,足可建起一座碑林。
老徐住在这么一座废弃营房里,居然囤积了这么多石碑,他到底是什么来头?
老徐径直把我带到一块平放的石碑前面。这石碑高约一米五左右,上面刻上一百多个字。我读了下内容,这块碑的文物价值不大,是清代光绪年间南京当地某乡绅给自己母亲立的,文字也没什么出奇之处,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她的生平,然后没了。
在这块碑前,一字排开放着拓纸、墨汁、椎包、棕刷、排笔、毛毡等拓具,排笔略秃,毛毡边缘颇有磨损痕迹,想必这些东西都是老徐平日用惯的。
看来老徐在这里的主要工作,估计就是拓碑。明明现在大家都用相机了,他还坚持用这么古老的法子,加上他屋子里那少得可怜的现代发明,可知这是个颇有古风的隐士。我看了他一眼,忽然觉得这个沉默寡言的家伙挺有意思。
“今天,把它拓好。”老徐一共就说了六个字,就离开了,都没提拓碑要注意些什么。
算了,不说就不说。关于如何拓碑,我在书里看过好多次,经手的碑帖也有那么十来件,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我低头观察了一阵,挽起袖子,心想居然会有一天我亲自上阵拓碑。
这时老徐去而复返,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米汤。我开始以为他怕我没吃饱,然后看到他把里头的杂米澄清,才反应过来,这玩意是用来上纸的。
碑拓有一个重要环节是上纸。为了能让碑和纸能更好地粘连在一起,一般是用清水或米汤把纸充分洇湿。如果是讲究的拓匠,还要用沸水泡白芨煮出的胶水——老徐这个住所隐在山中,条件比较简陋,米汤连吃带用,最方便不过。
老徐放下碗,什么交代也没有,背着手走开了。我在脑子里把书里看来的流程过了一遍,做了几个扩胸运动,然后蹲了下去,准备开始动手。
拓碑的第一步,是清洗碑面。我拿起一个大毛刷,蘸着清水,先把碑面整个刷了一遍,拂去浮土,再换成小毛刷子,扫掉字隙之间的沙粒杂草。光是这一项准备工作,就忙活了半个多小时。这还算是运气好,有些古碑上头沾满了青苔,还得用火去烧干净。有时候烧上几次,石头脆了,直接就崩裂,到时候想补救都没机会了。
说来也怪,我在清扫的时候,脑子里的杂念确实少了一些。看来当一个人全神贯注之时,确实不容易走神。
打扫完古碑,我从旁边拿起一张纸,老徐已经裁好了大小,恰好比碑面大上两圈。我拿手一捻,认出这是汪六吉的薄棉连纸。汪六吉是从明初传下来的老牌子,前两年还得了轻工部的银奖。他们的宣纸薄厚适中,捻在手里能感觉到很韧。碑拓用纸,必须得有韧劲,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这个老徐挺有眼光,确实是行家。
我把这张纸叠成一个长方形,泡在米汤里头,然后取出覆在湿布上头,再叠一张干纸上去。我用手压了压,确保湿度均匀。弄妥以后,我又拿起笔蘸着米汤在纸上刷了一遍,然后闷在碑面上,四边贴合。我用手旁的毛毡细细地吸了一遍水,换了棕刷,把纸与碑之间的气泡都刷掉。这一套工序,说着繁复,做起来却很快。我心想这简直就是小学手工课的难度嘛,正想着,手里棕刷一晃,劲用得大了点,一下子把纸给刷破了。
碑拓这种东西,一处破损,整张就都废了。我懊恼地捶捶脑袋,把纸揭下来,再换一张。这次小心谨慎,总算没出什么问题,让纸彻底平贴。
闷完了纸,接下来就该砸字口了。这是一个极细致的活儿,需要人用打刷和小木棰敲打笔画之间的间隙,让宣纸进入字口,彻底紧贴碑面凹面。这面石碑字数有一百多,字体不算大,要一个一个敲进去,需要很大耐心。我趴在那里砸了大约二三十个字,就有些不耐烦了。砸到第五十个字,我气喘吁吁地站起身来,累得有点头昏眼花。
“做这样没意义的体力劳动,真的能让我心境平复吗?我怎么觉得自己越来越烦躁呢?”我对着远方的药不然默默地抱怨道。这时一丝疑问游入我的脑海,老朝奉这个老狐狸,不会是想把我绊在这里,他们好去策划什么阴谋诡计吧?
药不然不也说了吗?该到了他显显手段的时候了。这手段到底是对戴鹤轩的,还是对我的?
我想得有点心浮气躁,扔下打刷,想离开后院。这时老徐从营房里走出来,见我要离开,什么也没说,只是把右手搭在我的肩上。这一搭不要紧,简直如泰山压顶,我根本动弹不得,顿时矮了一截。
“做事有始有终。”他说。
看来这老徐还身兼一部分监视我的职责。我悻悻地调转身子,回到碑前,继续敲打字口。这一敲打,就敲到了中午才全部敲完。我腰酸背疼地站起身来,打算吃饭,结果走进营房一看,老徐走了,留了张纸条。纸条上一笔漂亮的小楷,说他去市里一趟,让我自己做饭。
我拿着纸条,愣了一阵,这老徐不是看着我么?怎么就这么自顾自走啦?我走到他的书桌前,看到厚厚的一迭稿纸,上面全是抄录的碑文,以及围绕古碑的考据文字。一笔一画,字写得一丝不苟,写错的地方都用白纸贴住,相当用心。看得出来,老徐在这里花了大心思。旁边放的全是各种拓本碑帖,有些是影印件,有些是老徐自己的拓本,在右下角都写了时间地点编号和老徐自己的名字——徐舒川。
我细细数了一下,这样的拓本得有大约两百多张,时间前后有七八年光景,心中不由得一凛。这些古碑要寻访,要拓,要考据,这都是要花大量时间的,他这些年只怕只扑在这件事上,没干过别的。
一个人隐居山林与世隔绝,一心一意地考钞古碑将近十年,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要知道,现在可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了啊!谁会做这种没有经济效益也没意义的事?
我闭上眼睛,仿佛看到老徐一个人在此地躬身伏案,独守孤灯。在这些古碑拓本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让人敬畏的精神,它和我昨夜在中山陵冥冥感受到的那种力量很相似,都是一种把自己彻底奉献给某种事业而散发出的强大意志。
我没有偷窥稿子里写的是什么,而是恭敬地退出他的“书房”,为自己把他错当成一个保安而羞愧。我相信,拥有这种决心和强大意志的人,别人无法束缚或控制。看来还是药不然说得对,老徐就是一个单纯到了极点的人,他根本不属于任何圈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现在稍微能理解药不然把我送来这里的用意了。
我看了一眼营房大门,最终还是没有迈出去。
中午我给自己随便炒了一个鸡蛋,草草吃完,然后回到了后院,站在石碑前。字口已经全部砸好,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正式拓墨了。我俯瞰碑面雪白的宣纸,努力把脑子里的杂念赶走,全神贯注在这一百多个汉字上头。
老徐早就把墨扑准备出来了。这是两个蒜头状的棉花包,外面包着两层丝绸,底略平。我用毛笔把墨水抹在瓷碟里,这是松烟墨,墨质很好,而且老徐还在里面加了半碗蛋清,所以闪闪发亮。我用拓包上好墨,互相揉搓,就很均匀了。然后我拿起其中一个,朝纸上扑去。
按照书上的说法,墨扑需要轻轻捶拓,先轻后重,反复刷上三四遍,直到黑亮如乌金,黑白分明,才算成了。可我很快就发现,这墨拓与滑冰一样,说起来简单,实际上难度可不小。我把拓包捏在手里,怎么拿怎么别扭,更别说去扑墨了。
书里还说拓墨要“先轻后重”,这就更让我为难了。什么算轻、什么算重?我拿着拓包一片片抹过去,不是过浅,就是成了一个大墨团。好不容易拓了一行,看上去却是墨道相杂,惨不忍睹。我想去补抹一下,一下又用大了劲,宣纸随之皱起来了,只得先捶平了再弄。我咬着牙好不容易拓完了一遍,低头一看,且不说施墨均匀与否,单看那些字都墨迹粗浅不一,根本不忍卒读。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大概是上午我砸字口的时候不够认真,纸和碑面之间没有完全贴合,雕字的凹凸感无法显现,拓出来自然没法看。
我忙活了整整一个下午,用废了七八张宣纸,累得头晕眼花,一张都没弄出来。我这才知道,这门手艺看似容易,难度却比跳交谊舞都高。
快到傍晚的时候,老徐扛着一袋子大米回来了。他走到后院,我正忙得满头大汗却一无所获,老徐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俯身亲自演示了几下。人家这手艺,真可谓是举重若轻、行云流水,没见他胳膊怎么动,碑面已经涂上了一层厚薄均匀的黑墨,动作心旷神怡。
老徐搁下墨扑,淡淡地说了八个字:“不动手指,只用腕力。”我依言试了一次,效果果然不错。我正要俯身继续去擦,老徐却把我给拦住了。
“天色已晚,明天再说。”老徐说。
我们两个把东西收拾起来,搬回了屋子。饭菜已经煮好,白米饭加炒青菜,还有几块蘑菇。
我们俩蹲在灶台旁,一声不吭地把饭吃完了。我把碗搁下,抹了抹嘴,开口问了一个忍了很久的问题:“你在这里多久了?”
“八年。”老徐干巴巴地回答。
“就一直在拓碑?”
“是。”老徐拓碑时大墨泼洒,说起话来却是惜墨如金。
“为什么?”我斗胆问了这个问题。
老徐放下筷子,看了我一眼:“因为碑就在那里。”
这个回答很有哲思,但实在是答非所问。他似乎在回避这个问题,我也不好去追问……于是我们两个在沉默中把饭吃完了。我主动提出洗碗,老徐也没谦让,转身进屋点亮煤油灯,开始写东西去了。我收拾完碗筷,觉得有点撑,躺不下来,就在屋子附近的林子里乱转。人这一闲下来,杂七杂八的思绪就重新涌上心头。我不知道烟烟在牢里怎么样了,也不知道刘一鸣和五脉的状况如何,我这么缩在山里拓古碑,到底是修炼,还是逃避?无数的疑问重新浮现在我的心头。
我知道应该心无杂念,可这些不是杂念啊。
我在外头转了几圈,越转越心烦,有几次甚至有冲动干脆离开算了。可一想到钟爱华、戴鹤轩两张奸计得逞的脸,我终于还是忍住了自己幼稚的冲动,返回营房去。
我一进门,恰好看见老徐从书房走出来。他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递给我几片丝绸和棉花:“做几个墨扑来。”我接过东西,先是一阵愕然,随即就想通了。棉花沾了墨就再也洗不干净了,所以一个墨扑只能拓一两块碑,属于消耗品,肯定得经常做新的。有我这个免费劳动力,老徐怎么会不用。
这墨扑看着简陋,做起来也没那么容易。丝绸和棉花质地不同,要把它们扎成一个蒜头形状,扑碑的那一面平宽如熨斗,丝绸和棉花之间要分出层次,以便让墨汁渗透均匀。这么一个简单的工具,我扎了半晚上,才算是勉强扎好了六把。一摸脑袋,一脑门子汗。
我拿去给老徐表功,老徐却不置可否,只让我搁到工具箱里,然后早点去睡觉。我一晚上都在跟墨扑较劲,确实是精疲力尽,倒在床上就睡着了,脑子里再也没闪过其他“杂念”。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我早早起来,继续跟这块碑较劲。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我的表现好多了。老徐在屋子里写东西,偶尔出来指导我一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话说得真是一点错都没有。手艺这东西,门道其实就那么多,老徐教会我几个诀窍,剩下的就是熟练程度了。还是卖油翁那句话——“惟手熟耳”。
我现在有点明白老朝奉为什么安排我来学碑拓。这东西非常讲究全神贯注,眼、手和心三者节奏相合,一点都不能错。稍有一丝分神,整个碑拓就可能前功尽弃。我有好几次都扑到最后一块了,精神稍一松懈,扑哧,全废。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我整个人双手拿着墨扑,一直盯着碑与纸,根本无暇多想。
傍晚太阳落山之前,我终于成功把第一块碑上的纸揭下来了。这次拓得不算尽善尽美,但大体没有瑕疵,已经算是及格了。我捧着还未怎么干的拓纸,爱不释手,心情像是小学第一次上手工课一样。
没等我高兴完,老徐指给我看另外一块石碑:“明天你来拓这一面。”
我一看,眼前一黑。这石碑和上次那块大小差不多,但上面密密麻麻的,少说也有三百多个字,而且都是小字。碑文说的是一个前清举人,自然是四骈六丽,朗朗上口,还用了不少冷僻字。从墨拓的角度来看,字冷僻不要紧,讨厌的是笔画太多,敲起字口来实在太麻烦了。
要知道,墨拓时宣纸要保持干湿得宜,如果中途停下来,再重新上水上墨,墨色就会有细微的差异。所以拓碑讲究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一百多大字费了我两天工夫,这三百多字,不知得忙到什么时候才算完。
老徐这里没有钟表,我只能靠日出日落来计算时间。这一块石碑,我足足花了三天时间才勉强弄完。一天砸字口,两天扑墨,每天都从早折腾到晚,中间用废了无数纸和墨,眼睛瞪得生疼。老徐从来都不言语,就让我一个人闷在那忙活。这三天来我殚精竭虑,跟跑过一遍马拉松似的,倒头就睡。
我咬着牙,终于把碑帖从石碑上一点点揭下来,拿给老徐去看。老徐拿手垫着捋了一遍,略一点头:“你可以开始正式学碑拓了。”我一听,眼前一黑,差点跪倒在地。吓得老徐那条狼狗嗷嗷直叫,一边叫一边往后缩。
晚上吃饭的时候,老徐还是如平常一般沉默,我扒拉了两口饭,终于忍不住又问了一句:“为什么你要拓碑?”
老徐没吭声。我以为触到了他的痛处,肯定要挨骂。没想到老徐没发火,他闷着头把碗里的最后一粒米饭夹起来放到嘴里,嚼完咽下去,然后对我说:“碑者,人手所写,人手所凿,人手所拓。所以碑里有魂,是活的。相机和录像能留其形,难留其神,非拓不足以承其意。”
这是老徐对我说过最长的一句话,也很有哲理。可我觉得,他好像仍旧在回避这个问题。
到了次日,老徐又指给我一块石碑。这块碑不得了,是天子表彰南京一位官员的诏书,这家人特意请人给刻在碑上来做炫耀。天子诏书,字字都是金言,自然是一笔也不敢省略,还有被表扬的人生平与历任官职,整个碑面密密麻麻,光是看完就要眼花缭乱好一阵。我都没勇气去数到底多少字。
好在经过前两块碑的锻炼,我已经熟能生巧,所需要的,也不过是更大的耐心和更细致的心态罢了。
这一次的墨拓前所未有的成功,我从来没这么沉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周围的一切似乎与我没有半点关系。我只盯着眼前的碑,以及碑上的字,它们就是我的一切。
在这个没有钟表的世界里,我拓完了吃,吃完了拓,到后来都不记得过了多少天了。我终于将这面石碑奇迹般地拓完了,乌金发亮,黑白严整,堪称是我完成的最漂亮的一张拓片了。老徐看了,终于吐出两个字:“不错。”
我一看机不可失,第三次提出了那个问题:“为什么你要在这里拓碑?”
老徐看了我一眼,啥也没说,一转身就走了。我心想前两次问,他都没生气,怎么这次就恼了呢?
老徐走的时候,没告诉我继续拓哪一块碑,我整个人闲下来,突然一下子反而不习惯了。我怕我闲下来又胡思乱想,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决定还是去找老徐问问接下来该拓什么,我刚一进营房,老徐恰好从书房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摞稿纸。
我一愣,这是要干吗?老徐把稿纸递给我:“校对。”然后背着手出去了。
得,我从拓匠又改行当编辑了。
这一摞稿子,正是上次我在他书房里没偷看的那堆。我现在得了老徐允许,可以放心地阅读了。不过说实话,这稿子我说做校对真是有愧于心,人家写的一手小楷极为漂亮,纸面整洁,一滴多余的墨迹都没有。拿到封建时代,可以去考状元的——这还用得着我“校对”么?
我躺到行军床上,选了个舒服姿势,摸着那条大狼狗的脑袋,一页页看下去。这部手稿的名字叫作《南京考碑记》,一看就知道是说南京碑帖的事。我刚一读序言,就大吃一惊。
徐舒川在序言里说,他的父亲徐年当年是孙中山先生麾下的一名卫士。孙先生葬在南京以后,他父亲自告奋勇,成为护陵部队的一员。1949年南京解放,解放军和护陵部队和平交防,徐年随即退伍。凭借抄得一手好碑的技术,徐年调到在南京市文物商店工作,负责碑帖。徐舒川从小就跟随父亲长大,深受影响,对古碑有了极大的感情。
难怪老徐住在这间废弃的营房之中,原来他和中山陵有如此深厚的渊源。
老徐说,南京六朝古都,两千多年历史,可是历代居然没有一部南京碑刻集成,更无人筹办南京碑林,实在可惜。古都古迹,历代战乱毁了不少,“文革”期间又砸了许多,改革开放万象更新,许多地方破土动工,又不知有多少被砸毁。他眼见南京文化就这样一点点流失、遗忘,魂魄无处归依,遂发下誓言,要在有生之年访遍南京碑刻,一一重拓,使前人心血,不致流散一空。
我这时才意识到,老徐并不是让我来校对,拙于表达的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回答我问题的。
他这个答案,可着实把我惊呆了。现代人,谁还会有这种想法,把自己的一生沉浸到寻访古碑的事业中?偏偏只有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么一条清冷狭窄的路。老徐的寡言,他的离群索居,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执着的孤独吧。这是个真正有古风的隐士。
他也许是傻,但谁又能说他的人生不够如意呢?我怀着这样的念头,翻开书稿的正文。正文的第一部分是各种古碑的碑文原稿,一部分则是考据碑文内容、立碑时间和出土地点以及缘由。稿子不长,可我知道每一段话都经过考验,写起来得花多少心血。这些文字很枯燥,但逻辑缜密,推理细致,还旁征博引了大量资料。我不知道他身居这么一间小屋子里,怎么有这么多资料可以查,外头那些古碑,又得费多大力气才能运来。越读下去,我越是惊佩。
我读了整整一个晚上,到旭日东升才算读完。不是我读得慢,而是我心怀敬畏,不敢浮光掠影草草浏览。我起床以后,揉了揉满是血丝的双眼,把草稿递还给了蹲在灶台旁熬粥的老徐。老徐看也不看,随手把稿子搁在锅边,离灶里的火舌没多远。他不在意,我却吓得赶紧把稿子拿起来,亲自给送回到书桌上去。
“老徐,我有个问题。”我蹲回到他旁边,看着他往灶膛里头送柴禾。老徐没吭声,继续拨弄着火。
我问他:“我前后问了你三次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你三次都给了我不同的答案?”
老徐搁下木条:“你拓第一块碑,以力拓碑,我就以力量来回答你;你拓第二块碑,以技驭墨,我就以技法来回答你;你拓到第三块碑,虽然技法粗糙,却能感受到有心意和魂魄在其中,我便用灵魂回答你。”
我没料到他这次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字,细细一琢磨,真是字字入味,不由得感慨道:“古人说以文证道,以心证道,想不到您把这拓碑也提升成一种境界了啊。”
老徐对我的恭维不为所动,又扔了一条柴进去:“院子周围的古碑你看到了?”我一点头。老徐叹息一声:“这些都是我从南京各处抢救回来的,一共两百零七块,我花了八年,前后拓了六遍。”
我被这个数字吓得愣了愣,这得花去多么大的精力和毅力?我先是钦佩,可细细一想后,忍不住冒出一个念头,老徐之前到底经历过怎样的事情,才会让他选择做这样艰苦卓绝而且无甚必要的事情?如果只是单纯的碑痴,他完全可以居住在城里,寻访起古碑岂不是更加方便?实在没有必要隐居山林。何况碑拓这东西,只要拓过一两遍,就足以保存其原貌,他却反复拓了六遍,这种近乎自虐一样的行为,必然有一个决绝的动机。
“我第四遍问您,您究竟为何在这里拓碑?”我严肃地说。
第一次问,是用力量回答;第二次是用技巧回答;第三次是用灵魂回答;那么第四次问,能回答的,应该就是本心了吧。
我见老徐没有动静,便先开口讲起了自己的故事。从我祖父许一城讲到我父亲许和平,然后讲到我,讲到那个牵扯我们祖孙三代的佛头案。这一口气,就讲到了中午。老徐虽然不言语,但我知道他一定在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因为锅里的粥都快烧干了,他却还在不住添柴。
我讲完我的故事:“我第四遍问您,您究竟为何在这里拓碑?”
老徐看我眼神坚定,终于摇摇头,叹了口气,起身从书房取出一页薄薄的稿子给我。这个稿纸看起来已经存放好多年了,抬头是南京市文物商店专用信笺几个字,边缘有些泛黄。我拿来一看,发现居然是一封检讨书。
检讨书的笔迹和老徐很像,但比他更为老练。上面说,“我”替南京市文物商店在民间收购了一张柳公权的《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的宋代拓本,号称是宋拓精品,旁边还有明代大戏曲家李渔的题跋。但“我”很快发现,李渔的题跋是从另外一幅帖子挖下来补在这里的,于是明拓就成了宋拓,价格虚高了数倍不止。“我”因为工作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给南京文物商店造成了巨大损失,要作深刻反省云云。
落款是徐年,老徐的父亲。
书画与拓本之类的东西都是纸质,可以剪切挖补,这也是古董界多年来的常识。所以这几类东西,最易出赝品。最无良的商人,会把一些真品拆碎剪成几块,分别补到几张假画上去,收益自然翻倍。像是宋拓的善本碑帖,往往有印章而无题跋,就是因为被别人盗挖的缘故。
看来徐年在文物商店工作期间,打了一回眼,不得不做检讨。我注意到检讨书下面还有一行批复:“思想不够端正,检讨不够诚恳,对人民财产不够重视。”三个“不够”,在那个时代,这批语算得上是相当严重了。以徐年的出身,恐怕在接下来的政治风波里很难幸存吧。
我没有继续追问。老徐不说,我也猜得出这必然是个凄惨非常的故事,对他打击极大,才做出这自我放逐般的选择。我对他的遭遇感同身受,我许家不也如此么?这是个时代的悲剧,但也是古董界重演过无数次的赝品悲剧。这样的事,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一定还有,而阻止这些事,岂不正是我们这些人的职责?
想到这里,我一下子惊醒过来,想到了我的使命。我是五脉许家的人,我的使命,就是去伪存真啊。我在这里沉迷了这么久,差点把这些事都忘了。
一想到这里,我先是本能地一惊,连连警告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免得又走火入魔。可是我惊讶地发现,这次我在思考这些事情时,胸中那口恶气非但没再翻涌上来,反而消失不见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带着疑惑,向老徐问道:“我还需要拓几块碑,才能够离开?”
“你这几天睡得着么?”老徐头也不回地说。
“嗯。”我这几天,每天都累得倒头就睡。
“还想事儿吗?”
“顾不上了。”
“那你走吧。”老徐不再说话。
我愣了愣,随即仰天大笑起来,笑得无比畅快,无比舒心。古代禅师一言可顿悟成佛,老徐这三句大白话,可也威力不小,一下点破了老朝奉的盘中玄机,当真是让我茅塞顿开,拨云见日。
在这之前,我沉迷于自己的过错,无时无刻不在惭愧着,在自责着,几乎迷失在泥沼之中,整个人完全魔怔了,所以才会一败涂地。而在中山陵这些天里,繁重的碑拓劳动把我多余的想法全都驱散一空,压榨得没有机会发愁。
以前我看文章,说城里有些年轻人娇生惯养,这不吃那不吃,送到农村待了一个月,什么臭毛病都好了。其实我的情况,和这个是很像的,治愈我的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而是忙碌——说白了,就是让我没工夫瞎想。事实上很多事情,你不去上心纠结,它才会显出意义来。不是忘记,不是逃避,而是暂时地退开一步,让头脑恢复清明。只要我想明白这点,心魔自然消除,就不会再困足其中了。
南京不愧是古都,紫金王气不仅能养玉、养壶,还能养人。紫金山中的这几次拓碑,把我的心中阴霾一揭而空,整个人胸口晴空万里,舒心极了。
“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我问,感觉自己完全活了过来。
“十天。”老徐的意思是,我来了已经十天了。
“我要离开。”我提出了要求。
老徐这次没有按我的肩膀,而是站起身来,伸直胳膊指向一个方向:“从这边步行出去五里路,有一处岗亭。那里你能借到电话,然后再往前走几里到旅游区,那里会有车,把你送到南京去。”
我心魔已除,再没什么好留恋的,连行李也没有,当即拜别老徐。老徐没有挽留的意思,他回屋把我拓的三块碑帖仔细折好,交给了我。我握着他的手,想对这位隐遁紫金山的当代隐者说几句感谢的话,却说不出口,凡俗之语,都不适合说给老徐听。想了半天我也没想出来什么好词儿,只得羞赧地说道:“谢谢你。”
老徐面上无喜无悲,简单地挥一挥手,转身回屋里去了。我这十天之于我意义重大,之于他,只能算是隐居生涯中的一丝杂音而已吧。
我迈着大步,按照老徐的指示朝岗亭走去。一个人走在山间公路上,我的身体前所未有地轻松,飘忽若仙,那些阴霾就像是碑帖一样,被一层层地揭去,露出我的本来面目。
“我回来了。”我挥舞着拳头,像个傻孩子一样对着山外喊道。
我很快抵达岗亭,给药不然打过电话,然后搭乘旅游区的车回到市区。一下车,药不然的车已经在旁边等了很久了。
一见面,药不然冲我笑嘻嘻地说道:“这十天吃不上肉,你可又瘦了。”
药不然一边开车,一边跟我说了一下这十天来的变化。我埋头拓碑的这几天,五脉的危机愈演愈烈。故宫在沉默许久之后,率先在北京发表公开声明,声称香港所谓“《清明上河图》真本”纯属无稽之谈。随即百瑞莲拍卖行发表声明,说愿意与故宫藏品一起公开接受权威机构的碳-14检验。
碳-14测年法是检测文物年代的一种科技手段,又叫放射性测年法。碳-14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地球上的动植物只要活着,就会一直通过呼吸吸入碳-14;当生物体死亡后停止呼吸,它们体内的碳-14就会停止增长,并随着时间推移而衰变减少。由于碳-14的衰变速率非常稳定,半衰期恒定为5730年,所以只要检测出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就可以推算出其年代。
“现在连绢画都能用碳-14检测了?”我疑惑道。《清明上河图》是绢画,无所谓生死,不是生物体,怎么能应用这种技术呢?
药不然道:“原来是不能,不过现在技术上可以做到了,郑教授一直就在搞这个。你想啊,虽然绢织品不是生物,但绢是由蚕丝织成,而蚕从吐丝茧成到死亡的生命周期非常短。因此蚕丝产生的年份,基本等同于蚕生存的年份,也就等同于制成画绢的年份。”
“现在能精确到多少年?”
“原来这种办法只能检测几万年到十几万年的,现在的话,运气好精确到五百年内左右。”
“呼,那够了。”
宋徽宗是1100年登基,而王世贞造假《清明上河图》的时间不会早于1526年。前后差着四百年,勉强够着碳-14的应用极限了。事实上,根本不用计算这四百年,只要看这两本《清明上河图》到底哪个年代在前,哪个年代在后,一切疑问自然迎刃而解。
药不然冷笑道:“可惜碳-14不是无损检测,必须要提取样品,得从画上截下一片,还得是画心部分。百瑞莲这次可真是豁出去了,连他们的《清明上河图》都舍得伤,就看故宫敢不敢接招了。”
我听药不然这么一说,立刻意识到五脉这次麻烦大了。百瑞莲手里头的是赝品,他们舍得剪一片下来,故宫哪可能会接收这种检测方式啊?但碳-14检测又是目前最公正的手段,故宫如果不接受,在舆论眼里就是心虚。
答应与否,都会陷入两难境地。
果然,药不然告诉我,故宫对这个要求一直保持沉默,但舆论已经哗然。境内报纸还好,被刘一鸣用关系压制住,但境外的媒体已经长篇累牍地质疑故宫藏本的真实性了。我捅出的那几段新闻炒得尤其火热,甚至还有记者撰文,声称《清明上河图》的爆料人已经被拘禁,需要国际营救云云。
我摇摇头,百瑞莲这一拳是又稳又狠,真是把五脉给逼到墙角了。
其实我一直有疑问。如果故宫的是真品,坦然拿出去与香港的赝品打擂台就是了,刘老爷子何必宁可顶住巨大压力,来等我找出反制对手的底牌?
难道说故宫藏品是假的?
我想到这时一哆嗦,但几天的碑拓不是白干的,我很快就回过神来。刘老爷子已经明确告诉我了,故宫的是真品,那么我就不该怀疑他。信人不疑,我要找的是底牌,其他的事情暂时不考虑。
药不然把着方向盘,侧头笑道:“哟,我还以为你听了这消息,又得来一番痛心疾首呢,看来恢复得不错嘛。”
我冷着脸道:“哼,烟烟怎么样?”
“哦,烟烟还没出来,但我已经把看守所的人打点了一圈,她吃不了苦,放心吧。”
“戴鹤轩呢?我记得你不是说过要显显你的手段?”
药不然一拍方向盘,露出狡诈的笑容:“嘿嘿,算你小子赶得巧,收网就在今晚,你一起来看个热闹吧。”
我没有继续再问,双手交叠搭在车前,目视前方,战意昂然。
吉普车在南京市里驰骋,药不然没带我去江边,反而把我带到了南京大酒店。这是南京市在九十年代初最高级的涉外酒店,没有之一。里面装修得气势非凡,跟录像带里那些香港酒店相比也不遑多让。
可是,药不然把我带到这里来干吗?难道老朝奉最近心情好,打算掏钱让我们住高级宾馆了?
药不然把车停在附近,和我一起走进酒店大堂。他早就开好了房间,楼层还挺高。我们进了房间以后,药不然说我去准备准备,你先休息吧,一会儿叫你。反正是老朝奉的钱,我也不客气,先去痛痛快快洗了个热水澡。
我在淋浴间里仰着头,任凭热水溅在赤裸的身体上,把这几天在中山陵积累的寒气都驱散了,冲走心中的阴霾。“爷爷,爸,我回来了。”我在淋浴间里喃喃自语。
洗好澡出来,我拿浴巾擦着头,忽然看到床上搁着两套白裤子红马甲,跟在大堂给我们开门的服务生穿的一样。衣服旁边还放着一叠宣传材料,铜版纸,印制非常精美。我翻了几页,都是讲各种名贵瓷器。我不明就里,就问刚进门的药不然。药不然让我把衣服换上,却没告诉我为什么,只说你听我的就是。
我不知道他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反正现阶段他出卖我也没意义,我就姑且听他的指示,换好了衣服。药不然自己也换上一套,我们俩摇身一变成了酒店服务员。他还弄出两顶红帽子,给我扣到脑袋上,十分滑稽。
药不然看看时间,差不多五点,便招呼我抱起资料离开房间。我们走到二楼宴会厅的走廊,药不然忽然停下脚步,一抬手,手扶旁边栏杆向前探去,冲我一笑:“正主儿来了。”
大堂通往二楼宴会厅有一个螺旋式大理石楼梯,一群人正顺着楼梯朝上头走来。我定睛一看,在最中间偏右的正是一袭唐装的戴鹤轩,他双手捧着一个紫檀木匣子,看起来似乎是很贵重的东西。而被人群簇拥在正中间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慈祥老者,手执拐杖,身着四个兜的中山装。在他们两个外围是一些中年人,每个人的气质神态都像是政府官员,其中就有那天我在戴鹤轩家看到的王局长,他们谨慎地与戴鹤轩、与老人保持一点点距离;在更外围,则是几名秘书模样的人和戴鹤轩的弟子。这个小小的队伍,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三个圈子,慢慢朝着二楼移动。
我看了眼药不然,药不然得意道:“那天我一进江边别墅,就听到戴鹤轩跟那个姓王的局长说这一周有酒宴。我估计这次酒宴级别低不了。南京国际大酒店的主厨特别有名,是做淮扬菜的高手,戴鹤轩要请人,八成就是这里了。”
“那老人是谁?”
“不知道,不过身份低不了。你注意到没有?那个站在第三圈穿西装戴茶色墨镜的人,他可是这酒店的副总,他第二圈都挤不进去,你想那老人来头得有多大。”
药不然看他们快上来了,招呼我说快走吧。我们两个快步赶到位于宴会厅右侧的包房区,药不然看来事先做过周密的调查,脚下一点都不迟疑,直奔一间叫作轩月阁的包房而去。这里每一间包房,都配一个上菜用的小房间。药不然一推门进去,里面服务员正忙着切果盘,看到我们一愣。
药不然不客气地说道:“首长在这里用餐,为了安全起见,由我们接管包房接待,酒店的人不允许待在这里。”服务员嗫嚅道:“我没接到经理的通知啊。”我忽然想起来方震临走前给了我一本公安部八局的证件,也掏出来在他面前一晃,沉着脸道:“这是公安部的命令,你们经理没资格知道。”
服务员大概被“公安部”的名头给吓着了,他战战兢兢地放下刀,匆忙离去。药不然看了我一眼:“想不到你还藏着这么件好东西,方震给的吧?早知道就不用我费这么大心思了。”
我没心思搭理他:“你到底打算如何?”
“很简单,看好时机,咱们把这些资料往各位宾客手里一发就是。”
“这画册里是藏有什么暗号吗?”我眉头一皱。
“没有,这就是直接从南京博物馆拿的馆藏品宣传手册。”
我越发迷惑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药不然眨眨眼睛,说时机到了你就知道了,然后偷偷拉开一条门缝,朝正厅里望去。
正厅里客人们基本上都落座了,戴鹤轩坐在主位,老人在主宾位,其他人按次序围成一圈。屋子里有资格落座的,就那么七八个人,其他人都没让进来。这场宴席,排场可真是不小。老人喝了一口热茶,指着戴鹤轩道:“小戴啊,你的黄帝气功,我跟几位老领导都提过了。他们都表态支持,说是中华瑰宝,值得大力发扬。”
戴鹤轩面露喜色,却极力装成一副淡然姿态:“黄帝气功能够蒙莫老您认可,真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莫老道:“你今天不是说携来一件宝物吗?快拿出来吧。”戴鹤轩笑道:“莫老,菜还没上呢,您这可有点心急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莫老呵呵一笑,满席都笑起来。
戴鹤轩抚掌道:“也好,宝送真君子,佛度有缘人。这宗宝物能遇到莫老这样的有德之人,也算适逢其会。”他说完打了个响指,一个徒弟连忙小心翼翼地把那件檀木盒子捧过来,搁在餐桌上。周围的人忍不住好奇心,伸着脖子看过去,戴鹤轩却偏偏不急着取出来,反而闭上眼睛,双掌夹着盒子微微颤动,似乎在运功。莫老没催,其他人也不敢说话,一时间整个宴会厅里一片安静。
过了约摸三分钟,戴鹤轩这才收功撤手,长长吐出一口气,环顾四周:“这件宝物,非同小可,不能轻易示人。我刚才先用内力将它镇住,才敢启盒。”
他这一番话说出来,大家好奇心更浓厚了,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戴鹤轩缓缓打开盒口木盖,从里面取出一件晶莹如玉、丰肩敛腹的白瓷瓶来。那瓷瓶通体纯白,上头勾了两个蓝字:“内府”。
这瓷瓶的雍容气度,震慑了全场。戴鹤轩把瓶子轻轻搁在桌上,扫视一圈,语气变得深沉起来:“你们可认得这是什么瓶子?”在座的都是领导,但一个玩古董的都没有,对于这个问题面面相觑。只有莫老饶有兴趣地盯着那瓶子,等着下文。戴鹤轩道:“这是大明永乐年间的内府梅瓶。”
席间一阵惊叹,不过惊讶中夹杂着几丝失望。明代的瓷瓶虽然珍贵,但之前戴鹤轩把大家的心理预期抬得太高了,反而显得落差太大了,就连莫老都微皱白眉,等着看他怎么解释。
戴鹤轩微微一笑:“各位缘分当真不浅。这件梅瓶,乃是永乐年间内府为天子朱棣所制,一直隐在南京民间,几百年都没被人发现,上个月刚刚被我访得。但这宝物奇不在此处。而在于此瓶封口。”
他把梅瓶斜过去,在座的人看到它的瓶口被一个瓷盖塞住,周围一圈缝隙呈暗黄颜色,显然是密封用的封泥。戴鹤轩道:“大家仔细看这一圈封泥,没有断裂的痕迹。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自从永乐年间以来,这瓶子就从来没有被人打开过。”说完以后他抓起瓶颈晃了一晃,里面传来一阵水声,在座的人脸色同时一变。
戴鹤轩道:“梅瓶乃是酒器,内府梅瓶里头,盛放的自然是给皇帝喝的御用佳酿。只是不知何故,这酒瓶未及开封就流落民间,一直保存到了今天。瓶中古酒历经七百余年,未曾启封,酒味可谓是醇厚如仙呐。”
听到戴鹤轩这么一说,领导们的眼睛直放光。茅台放个二三十年,就已经是陈酿国宝了,这七百多年的酒,那简直就是仙浆了。莫老看着酒瓶子,忽然开口问道:“这瓶子不是叫梅瓶吗?应该是插花的,怎么改装酒了?”
“莫老你有所不知,这梅瓶在宋代本叫经瓶,后来到了明代,因为它口细颈短,只能容一枝梅花瘦骨插入,所以又得名梅瓶——但不是说真用来插花,它仍旧是一件酒器。”
莫老捧起瓶子端详了几圈,连声赞道:“好,好,真是一件好宝贝。”然后把瓶子递还给戴鹤轩,眼神里有不舍之意。王局长也啧啧道:“哎呀,珍藏七百年的美酒,不知是什么味道。”他起了头,其他人也随声附和。这些家伙都是酒中好手,一见到这等奇珍,哪里还能继续淡定。
戴鹤轩手握梅瓶,对众人道:“我刚才说过了。宝赠真君子,佛度有缘人。今日与各位齐聚此地,这就是缘分。缘分不到,不可强求。缘分到了,自然也不能错过。”徒弟不失时机地递过一把小巧的铁锤。戴鹤轩抄起锤子:“今天我就破封启瓶,与诸位一享这永乐佳酿!”
他话一出口,满座皆惊。莫老连忙阻拦:“小戴啊,这不合适吧。永乐年间的酒,全国,不,全世界恐怕也只有这独一份了,贵比千金。你为了我们几个俗人就毁了这么贵重的宝物,不值得啊。”
戴鹤轩淡然道:“莫老,我今日携此宝到此,就是为了与诸位共享。这酒既然生在天地之间,唯有被人畅饮,才是它的本分。我得宝之时为自己卜了一卦,卦象上说是‘我有嘉宾’之象,不可独享。而我最好的嘉宾,今天不是都在这里了嘛。”
他这几句说得在座人人面色生辉,莫老也是频频颔首。我不由得佩服这家伙,几句话下来,既消除了客人们的疑惧,又不露痕迹地拍了一记响亮的马屁。
莫老道:“既然小戴都这么说了,那咱们就却之不恭。”莫老一发话,其他人小鸡啄米般地连连点头,夸赞起戴鹤轩的慷慨义气,一时气氛十分热烈。
戴鹤轩抄起小锤,对准瓶口猛然敲去。这一敲用力精准,只听“啪”的一声,瓷片飞舞,整个瓶口连同塞子与封泥被砸碎,露出一个大敞口来。一股醇厚酒香扑鼻而来,在座的人不由自主地喉头滚动。
戴鹤轩拿起酒瓶,为莫老身前的小盅满上,然后为其他人各自倒了半盅,最后给自己也倒了半盅。这一圈走完,梅瓶里的酒也就不剩几滴了。戴鹤轩拈起酒盅,起身道:“咱们就为这佳酿今日求得本分,干杯。”
莫老为首,所有人都站起来碰了下杯。不过没人一饮而尽,大家都是小口细抿,生怕跟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囫囵吞下。莫老细细啧了几口,眼神一亮:“好醇的酒!”其他人也纷纷赞道:“好酒!”“标准的玉液琼浆啊!”“七百年陈酿,名不虚传!”
药不然冲我眨眨眼睛,翻开宣传册上的一页。我一看,立刻明白他的用意了——这家伙的手段,当真够狠。
我们两个各自托着一碟凉菜,端上桌去。酒桌上的其他人还沉迷在永乐年间的陈酿中,根本没注意服务员进来走菜。我和药不然一左一右,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戴鹤轩的两侧。
戴鹤轩正拈盅微笑,忽然发觉身旁多了两个服务员,他随便扫了一眼,先是一怔,随即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你们两个不回北京,来这里干什么!”戴鹤轩怕惊到莫老,只得压低声音喝道。药不然满脸堆笑着凑过去,把宣传画册啪地一下打开:“戴老师,我们是想请您点菜。”
戴鹤轩往那上面一看,立刻不说话了。
那张南京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宣传册里,有一页介绍的,恰好也是梅瓶。这是一件“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于五十年代出土于将军山的明代黔宁王沐英墓,是国家一级文物,市博的镇馆之宝。在这个梅瓶的文字介绍里明明白白地写着:世传明初梅瓶只有三件,除了这一件,还有两件藏于日本大阪的安宅博物馆。除此以外,再没有第四件了。(其实台北故宫也藏有一件,不过一直要到1996年才正式公开,此前无人知晓。)
戴鹤轩何等聪明,一看就知道药不然是什么打算了。
在座的这些领导只是缺乏文物常识,但并不愚蠢。只要有人点出这内府梅瓶的珍贵之处,他们立刻就能察觉到其中猫腻。举世只有三件的至宝,你会这么容易就找到第四件,还舍得拿起锤子敲碎瓶口?
带着这些疑惑,他们肯定会去找个明白人去问,一问就知道珍藏七百多年的酒,根本不能喝,且不说酒质会有什么变化,单是瓶釉的渗透性就能让这一瓶酒变成一瓶子漆。
但他们每人确实喝了半盅,而且觉得不错。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瓶子灌的根本就是其他品牌的白酒。普通人对酒的口感很主观,很容易被周围影响。戴鹤轩在前头把这些人胃口吊得足足的,再用言辞一烘托,有一两人先出声附和,所有人就会觉得这酒确实香醇无比。说白了,这就是个心理作用。
等领导们搞明白这些事,那么真相就只有一个——所谓“封存七百年的永乐佳酿”,根本就是假的。
药不然时机选得极妙,正好是众人把酒喝下去,兴致最高的时候。一旦骗局揭穿,伤害也就格外地大。如果这些领导发现这个戴鹤轩居然拿假酒来换人情,势必恼羞成怒,他的这个什么黄帝内功也就不用练了。
我看到戴鹤轩脸上阴晴不定,知道他脑子里肯定在飞快计算着。周围的宾客还沉浸在“仙酒”的熏陶中,没留意这边的动静。
药不然笑眯眯地说:“戴老师,我推荐您点这道白烧四宝。”
白烧四宝,白烧此宝。顾名思义,这是个隐晦的威胁,意思是你若不答应我们的要求,你这个“宝贝”可就白白浪费了。但我们用菜名隐晦表达,周围的人听不出其中寓意,也算是给戴鹤轩留了转圜的余地。
戴鹤轩板着脸,冷冷说了一句:“这道我不喜欢,还是换个玛瑙鸡片和酿杂烩吧。”
他这句话也是暗藏玄机,“鸡”和“烩”,连到一起就是机会。戴鹤轩显然不肯轻易就范,觉得我们这种威胁,只能换回一次赌斗的机会。
我们双方其实都投鼠忌器。戴鹤轩忌惮我们毁了他的事业,而我们也清楚,如果真的把这事抖落出去,戴鹤轩将会彻底断绝与我们合作之路。他说肯给我们一个赌斗的机会,算是最大限度的让步了。
药不然和我对视一眼,把宣传册收了回去:“明白了,我们这就去给您准备,请慢用。”
我临出门前回头看了一眼,戴鹤轩已经换了一番脸色,继续殷勤地给莫老讲解此酒有延年益寿之功,喜得莫老不住称赞。这家伙真是个演技派,能有今日的成就,确非浪得虚名。
等到出了门,我忍不住问药不然:“你怎么知道戴鹤轩会有这么一出的?”
药不然得意道:“咱们进别墅时,我听见他要宴请王局长,还说有神秘宝物要鉴赏,就留了个心眼。后来在二楼,你们在赌斗之时,我注意到展厅其中一个柜子里搁着个瓶子,就是这个内府梅瓶。我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再仔细一看,它的瓶口刚被密封好,搁在那里阴干,估计是刚灌进去酒。我心想这肯定是有大买卖要做哇,买通他手底下一个弟子,把底细全都套出来了。”
原来在我一败涂地之时,药不然已经想好了反击的手段。这家伙在敲诈方面,真是一把好手。
药不然道:“可惜戴鹤轩也不傻,哥们儿这招只是逼出一个机会。你有没有把握?别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不会有下次了。”
我正色道:“不是能不能胜,而是必须要胜。”
药不然笑道:“行啊,修炼回来,眼神都不一样了。老朝奉的手段,真是神鬼莫测——对了,你要不要去看看烟烟?”
“不了,等到我搞定了戴鹤轩再说。”我斩钉截铁地回答。
我们回到房间,换好衣服,走出酒店大门。一上车,药不然忽然说道:“哎,你现在能说了吧?你到底要从戴鹤轩那里得到什么东西?”
“我不知道。”
药不然不满道:“哥们儿都帮你到这地步了,你都还防着我?”
我看着他,竖起两个指头:“第一,我从来没信任过你;第二,我确实不知道戴鹤轩手里有什么。刘老爷子也不知道,但他笃定地告诉我,如果想要《清明上河图》能翻盘,戴鹤轩是唯一手里能藏有底牌的人。”
药不然抓了抓头发,显得有些恼怒,但他最终还是认命似的垂下肩膀:“好吧,好吧,这次就姑且相信你吧。不过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接下来你要是还跟防贼似的防着我,什么都不说,那这事肯定办黄了,大家一起完蛋,明白吗?”
我没有回答。
“别这么严肃,笑一个。”药不然先咧开嘴,露出灿烂笑容。我紧绷着脸,尽量控制自己不去理他。
次日一早,我正准备出发,药不然告诉了我《清明上河图》争议的最新进展。
一个很糟糕的消息。
百瑞莲拍卖行之前宣布,如果故宫拒绝对此事进行回应,他们将委托国际权威机构,先行对百瑞莲藏品进行碳-14检验。现在检验结果已经公布了,证明该藏品的年份应该是公元1000年正负400年,恰好是宋代。
这个结果,不光将故宫博物馆和五脉逼到了墙角,而且已经重重地挥出一拳。
两个版本,真本是宋代,赝本是明代。现在百瑞莲藏品被证明是宋代了,那么故宫收藏的那本如果再拒绝做检验,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是假货。
我有些担心,不知道刘老爷子能不能撑过这一关。
“你也别担心,老朝奉昨天晚上已经开始出手部署了。我不知道他能怎么做,但拖延个几天问题不大。”药不然宽慰我道。
“看来戴鹤轩这里,今天非得有个结果不可了。”我喃喃自语,暗自握紧了拳头。
我们两个驱车第二次来到戴鹤轩的江边别墅。戴鹤轩这次接待我们,一点好脸色都没有,上来就瞪着药不然道:“不愧是破出五脉之人,这种手段都使得出来。”
药不然笑嘻嘻地拱了拱手:“承让承让。”
戴鹤轩冷笑道:“可惜,你苦心孤诣,却只是给一个废物创造了个机会,不觉得可惜吗?”说完抬眼看了我一眼,满是挑衅。
我淡然一笑:“戴老师,咱们就别浪费时间了,开始吧。”
“这次你若败了,就别再来烦我了。”戴鹤轩特意提醒了一句。
我们三个没什么好谈的,径直来到二楼,那面陈列架上热闹依旧,不过摆的古玩已经都换过一遍位置了。戴鹤轩这是怕我上次偷偷记住位置,不想让我占这个便宜。我心里哂然一笑,嘴上却没说什么。
戴鹤轩拿出一根香,点燃后插在香炉里:“和上次一样,一炷香的时间,请你百步穿杨,射中其中最贵之物。”我稳稳站到陈列架前划的那条线,深吸一口气,把视线投向这三十件古玩。
这一次,我的心平静无比,没有任何起伏。这些琳琅满目的古玩,在我眼中和中山陵里那些古碑合二为一,我左持排笔,右执墨扑,就像是在老徐家后院一样,只需稍加敛神,就排除掉了一切杂念,把全部精神都投注在那些密密麻麻的细节里。无论是药不然略带担忧的注视,还是戴鹤轩恶意的眼神,我都看不到了,外界的一切联系,已被我斩断,这个世界里,只有我和这个陈列架上的古玩。
我爷爷许一城在《素鼎录》里曾经说过,“鉴宝有两重境界,‘有我之境界’和‘无我之境界’。有我之境界,是‘我’在鉴定古玩;无我之境界,古玩自道真伪。”我原来对这段话不太理解,觉得太玄乎了,可现在我完全静下心来扫视这些古玩,对无我之境界忽然多了一丝明悟。和从前相比,这些古物在我眼中变得更加清晰——不是视觉上的清晰,而是感觉上的清晰。瓷碗上的一丝缝隙、烟盒上的一段小螺纹、鼻烟壶上的几点污渍、金蟾背脊上的半枚玉钱,这些从前我根本不会注意到的细节,如今都变得鲜明起来,无需我刻意留神,它们就自动跃入眼中。
这大概就是所谓“古玩自道真伪”的无我境界吧。这是观察力上的进步,也是心境的提高。
我面无表情地扫视着木架上的物件,十五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戴鹤轩迫不及待地把香根扫掉,宣布时间到,然后问我究竟有没有射中。我缓缓抬起手指,没有半分犹豫,指着陈列架道:“我选这个。”
戴鹤轩见我的指头虚晃,以为我心意犹豫,略显得意地追问道:“你到底是选哪一格?”
我笑道:“就是这个啊。”
戴鹤轩怒道:“到底是哪一格,你别想拖延时间!”
我的指头在半空划了一圈:“我看了一圈,戴老师您这里最值钱的东西,莫过于这面木架子啊。”药不然眉毛一立,不明白我是什么意思。戴鹤轩哈哈大笑:“小老弟,你是不是被吓糊涂了?想认输就直说,放着这么多古玩不点,却对着一个木架子说胡话。”
“我可要买椟还珠了。您这三十格里的古玩,无一例外都是赝品。只有这陈列架的木架子,堪称是一件至宝。”
戴鹤轩还在装糊涂:“你到底想说什么?”我走到陈列架前,用手拍了拍木框,啧啧赞叹道:“用金丝楠木打造这么大一面陈列架,当真是大手笔啊。”
“金丝楠木”这四个字一出,戴鹤轩立刻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气势全无。
这个陈列架的木框没有刷漆,原木原色,木质呈现淡黄,黄中还带着一点浅绿。它的纹路很清晰,线条曲线优美,而且间隔均匀,似是峰峦叠嶂,如同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国画。最神奇的是纹路间隐有金丝浮现,在光线相对昏暗的展厅里,这个特征显得格外突出——这是典型的金丝楠木特征。
金丝楠木是极为珍贵的木材,质地紧密,温润不燥,千年不腐不变色,在古代只有皇家才有资格使用,普通人敢用的话,那叫逾制,是杀头的罪过。金丝楠木制成的东西,在古董市场十分抢手,哪怕是一串楠木佛珠,都能卖出天价。若是谁能有一套金丝楠木的家具,这辈子都够吃够喝了。
可惜经过长期砍伐,金丝楠木已经接近灭绝。现在国家严禁砍伐,市面上早就没有真正的新金丝楠木了。古董市场上流通的,都是从各地旧建筑、旧家具上一块块拆下来拼凑重卖的,价格贵比黄金。我看戴鹤轩这个木架子的整体质地和色泽略有斑驳,丝有断点,不是浑然一体,显然也是一块块凑出来,拼成这么一个架子。
我甚至看到,陈列架其中几排的围木颜色发暗发阴,隐有泥纹,不由得心中冷笑。这几片木材,一看就知道是从坟墓棺椁里拆出来的,而且都是用得起金丝楠木的富墓大坟。戴鹤轩为了自己这个陈列架,可不知偷偷挖了多少坟,惊扰了不知多少古人。在架子四角还点缀着几片乌黑木角,看起来好似墨点一般。这是阴沉木,有些金丝楠木因为各种原因被埋地下上千年,木料因缺氧以及高压而被碳化成乌黑颜色,就形成了阴沉木,珍稀程度还在金丝楠木之上。
这一面陈列架,居然拼凑有如此之多的金丝楠木,看来这个戴鹤轩在前几年的经历,恐怕不只是气功神棍这么简单。可惜我不是青字门出身,对木器不太了解,不然能看出更多门道。
药不然兴奋地凑过来:“你小子可以啊,怎么看穿的?”
“这不是鉴宝,而是心理诡计。”我淡淡回答。
之前说了,射覆考验的不是对古玩的鉴赏能力,而是一场心理战。那三十件古玩摆在架子上,气势惊人,这就是一个巧妙的心理暗示。大部分人一看到陈列架,受了暗示,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选择限定范围是这三十件古玩,在射覆时心无旁骛,不作他想。但仔细想想戴鹤轩开赌前那句话,他说的明明是“请你射出陈列架里最值钱的物品”,可从来没把木架本身排除在外。
所以只要参赌之人脑子里存在“三十件”的定见,那就必败无疑。这就是戴鹤轩设置的心理陷阱。参赌者越是心无旁骛,就败得越惨。估计戴鹤轩从前用这一手骗过不少人。
第一次我赌斗的时候,心急如焚,十五分钟连三十件古玩都看不完,更别提去注意这个木架了。第二次我完全静下心来,这才注意到木架质地的蹊跷,再仔细琢磨戴鹤轩的措辞,终于勘破他暗藏的玄机——那金丝楠木架子的价值,可比陈列其上的古玩值钱多了。
可见,要破这个局,需要的不是心无旁骛的专注,而是买椟还珠的勇气。
“你小子总算是恢复状态了。”药不然兴奋地给了我一拳。
戴鹤轩输了赌斗,面沉如水。直到我走到他面前,他才故作镇定,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好,很好,我卦像里的变数,果然是应在了你的身上。我虽洞悉宇宙真理,却也不能不顺应天意。”
我直截了当地说:“我胜了,请您履行诺言吧。”
听到这个要求,戴鹤轩眉毛一挑,眼神里突然透出一丝狡黠:“我认输,我会履行我的诺言。不过你到底是让我履行哪一个诺言呢?是对黄烟烟撤诉,还是《清明上河图》的秘密?”
我心里“咯噔”一声,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刘一鸣是让我找戴鹤轩要《清明上河图》的秘密,黄克武是让我用大齐通宝换回烟烟的安全。这本来是两件事,可被戴鹤轩一搅和,我把这两件事当成了一件事。当初戴鹤轩在开赌之前,承诺的是“我输了,就如你所愿”。故意把胜利条件说得含糊,原来却是在这里等着我。我千防万防,还是被这个混蛋摆了一道。
看到我一言不发,戴鹤轩重新得意洋洋起来:“你用大齐通宝换回一次胜我的机会,让我做一件事。没问题,我这个人从来是信守承诺的,所以你快告诉我吧。”
他这是成心要给我出难题。《清明上河图》的秘密事关五脉兴亡,而我又岂能坐视烟烟身陷囹圄而不顾?
看到我不吭声,药不然急得叫了一声我的名字:“许愿!”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今天早上百瑞莲已经公布了碳-14结果,危机迫在眉睫,已经没有时间犹豫了。一个女人和整个五脉,如何选择是显而易见的。
戴鹤轩犹嫌我不够为难,还特意补充了一句:“今天法院给我打电话,程序已经走得差不多了。你再犹豫,到时候连我可都没办法了。”
我没有片刻犹豫,开口道:“我要《清明上河图》的秘密。”戴鹤轩哈哈大笑,摇头感慨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男人啊,就是这样。黄小姐若是听到这个消息,不知道该有多伤心。”
“我还没说完呢。”我冷冷说道。这次轮到戴鹤轩一愣,我上前一步,指着自己道:“烟烟的自由,由我来替换。”
戴鹤轩眯起眼睛:“你什么意思?我对男人可不感兴趣。”
“你不是想让我入你门下,修炼黄帝内功吗?只要你对烟烟撤诉,我就加入,可以签合同。”
“可是强扭的瓜不甜,你对我已经怀恨在心,我收你在门下,岂不是给自己造一个大麻烦?”
我抬起手指:“那么换个说法。我入你门下,推广黄帝内功,如何?我是破获佛头大案的主角,五脉许家唯一的传人,全国皆知的打假英雄,这些头衔,换回一个黄烟烟,难道还不够么?“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跟戴鹤轩这种利欲熏心的家伙,没法谈道德,那么就聊聊好处。以我如今在国内的知名度,如果参与黄帝内功的推广,那对他的影响力绝对是一大提振。我不信这个精于算计的家伙不动心。
戴鹤轩眼珠骨碌碌地转了几圈,在心里权衡着利弊。药不然急忙一搀我的胳膊:“许愿你疯了!签什么卖身契。烟烟那边我有办法,实在不行,咱们有的是手段让戴鹤轩告饶!”我看他目露凶光,想到他身上还揣着一把枪,连忙把他拽开:“那种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你不做,我去做总可以吧!反正你是白的,我是黑的!”药不然大吼。
“不行。”我断然否定。药不然瞪着我,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我倒忘了,你变回原来的你,把原来的迂腐也变回来了。”我露出一丝苦笑和自嘲:“如果我真的和原来一样迂腐,现在就不会和你联手了。”
和老朝奉联手,是我最不情愿的一个选择,几乎已经突破了我的原则。如果现在我再次顺从药不然的想法,我害怕自己以后习惯成了自然,每次碰到两难时都妥协放弃,原则底线就会被一次又一次洞穿,乃至荡然无存。那这样的我,和老朝奉又有什么区别?
我们两个瞪着眼睛对峙了半天,那边戴鹤轩终于开口道:“很好,我给你准备一份合同,你把它签了,咱们两件事都好说。”
“走。”我说,语气很坚决。我知道,我是唯一能够拯救五脉和老朝奉的人,否则药不然也不会跟我联手,这枚筹码,可以让我占据主动权。
果然,药不然无奈地嘬了嘬牙花子,把本来已经探进怀里的手缩了出来:“下次我先斩后奏得了,许大善人。”
我们三个从二楼下来,在大厅坐定。戴鹤轩吩咐弟子准备出一份合同,递给我一管笔。我把合同看了一遍,我将受雇于一个叫宇宙黄帝文化推广有限公司,职位是推广大使,薪酬什么的都是空白,合同期限有点惊人——终身。
事到如今,我也没心情跟他逐条谈判,俯身把名字签上,还把身份证掏出来拿去复印了一份。
戴鹤轩把合同签好,心情大好。我催促他尽快履行承诺,戴鹤轩拿过电话,当着我的面给公安局打了一个电话,提出撤诉。然后他告诉我,撤诉也得有个过程,烟烟三天内肯定能放出来。
“不知道她出来以后,发现你跑到我手下,会是什么表情。那丫头可是个刚烈性子。你打算怎么跟她解释?”戴鹤轩饶有兴趣地抖了抖合同,让弟子给收起来。
我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便催促道:“该轮到《清明上河图》了。”
“哦,对了,还有这事儿呢。”
戴鹤轩嘴里说着,却不着急。他端起一杯刚沏好的热茶,吹吹茶叶,抿了一口,搁下茶杯,这才慢吞吞地说道:“我家先祖戴熙,籍贯本是杭州钱塘,道光十一年的进士,十二年翰林,官至兵部侍郎。他一生嗜画,是继江左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祈——之后的山水画大师。”
“我们不是来听你讲家谱的。”药不然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话。
戴鹤轩双手一摊:“你们不想听,那就自己去找《清明上河图》的秘密好了。”我把药不然按住,示意他继续。戴鹤轩得意地瞥了眼药不然,这才继续说道:“我先祖戴熙擅画花鸟、人物,以及梅竹石,名声很大,号称‘四王后劲’。道光年间,他时常被召进宫去,留下不少墨宝书画。借着这层关系,故宫里的各种珍藏他都曾经有机会见到。”
“其中也包括《清明上河图》?”
“不错。当时有个大收藏家毕沅,他花了大价钱从陆费墀处购得《清明上河图》,可惜后来犯了大错,满门抄斩,这幅画就进了宫中。嘉庆帝特别喜欢这幅作品,把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到了道光朝,戴熙有一次入宫作画贺寿,天子一高兴,恩准他进入御库观摩。他借这个机会,终于一睹其真容。”
陆费墀和毕沅、毕泷兄弟的钤印题跋我都在照片上见过,知道戴鹤轩这个传承的次序所言不虚。
戴鹤轩说到这里,语气稍微停顿了一下:“戴熙当晚回来,神色有些古怪。他儿子戴以恒也是位丹青名家,问他有没有看到《清明上河图》。戴熙说了一句奇怪的话,‘张择端灿然杰作,惜乎不全。’”
我和药不然听到这一句,齐声问道:“什么惜乎不全?”
戴鹤轩又慢慢呷了一口茶,扫了我们一眼:“自然是惜乎《清明上河图》画卷不全。故宫所藏,只是残本,缺了一截,故而我家先祖有此一叹。”
这一句话说出来,我顿时觉得脑袋一晕,觉得脑子被极多的信息量一下子冲垮了。先前我也想过《清明上河图》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比如画风、用笔、运墨或者某一处细节隐藏着暗号什么的,却从来没想过,流传了这么多年的名画,居然不是全本?!
我飞快地在脑海里回想它的相关数据,故宫本的《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厘米,绢本,两侧都被仔细装裱过,看不出有残缺截断的痕迹。历代笔记著述里,也从未提及它是残卷,戴熙这个观点,可真有点石破天惊。
“那么,戴熙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什么凭据吗?”我问。
戴鹤轩摇摇头:“戴以恒当时也是这么问的,可是戴熙却没回答,反而把他喝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清明上河图》是天子亲自收录进《石渠宝笈三编》的珍品,谁敢多嘴非议?他说短了一截,万一让皇帝听见,让他去把画补全,那可怎么办?”
这倒是真的,道光朝的文字狱虽没有乾隆朝那么严厉,但这些文人早被杀没了胆魄,噤若寒蝉,哪敢胡乱说话。
戴鹤轩继续道:“当天晚上,戴熙独自一个人在书房写了幅字帖,写完以后,便把它收藏起来,从不公开示人——对了,就是跟他另外一件珍藏大齐通宝搁在一起。”
我有些不甘心:“那幅字帖里写的什么?有没有提到《清明上河图》的残本?”
“都说了从不公开示人了,别说外人,连他儿子戴以恒都没看见过。戴以恒在他的《醉苏斋笔记》里特意写了这段轶事,说他父亲把这副字帖藏得很紧,还告诫家里人说,除非《清明上河图》真相得白,才许戴家后世子孙公开此帖。戴以恒推测,自己父亲可能曾亲眼见过《清明上河图》的残本,与故宫本进行对照后,终于确定真本不全。戴熙是一位丹青名家,他发现这等秘密又不敢说,简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便把这个发现写在字帖里,留待后证。”
我大概能猜到戴熙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文人小心思——胆小怕事,却又爱惜自己名声。他写了字帖秘而不发,等到别人站出来证明《清明上河图》确实是残本,戴家子孙便可以公开此帖,证明戴熙才是这个秘密的第一发现人,既安全又青史留名。
戴鹤轩又道:“戴熙后来回到杭州养老,没想到闹起太平天国。他被迫投水自尽,大齐通宝从此消失,和大齐通宝搁在一起的字帖,也同时失踪,再无踪迹。好在这段故事因为被戴以恒写进笔记里,得以流传下来,我们戴家的人都知道。1951年国家鉴定《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我以一个技术员的身份参加鉴定组,忽然想到了戴熙的这个典故。不过那个时候政治气候特殊,我不敢乱发表意见,残本一说,我只跟鉴定组的组长郑振铎先生略微提及过,可惜证据不足,他未能尽信,没有正式提出讨论。等到真本的鉴定结果一出来,我待在那里也失去了意义,便找个借口回南京了。”
“残本之说,刘一鸣也不知道吗?”
“我没跟他提过,不过以他的嗅觉,肯定隐隐觉察到我戴家和《清明上河图》之间有什么渊源——不然他现在也不会专程把你派来找我,对不对?”说到这里,戴鹤轩从怀里掏出那枚大齐通宝,让它在指头之间来回滚动,“黄克武把这枚铜钱送还给我,除了示好,恐怕还有提示我的意思吧?”
原来这一枚大齐通宝,还有这么一层寓意。这些老人,有什么话都不明说,非要绕一个大圈子。早知道大齐通宝、戴熙、《清明上河图》之间有这样的关系,我可能会省掉不少麻烦。我在心里暗暗抱怨道。
“行了,我说完了。”戴鹤轩搁下杯子。
“就这些?”我一愣。
“对。”
“说来说去,《清明上河图》到底有没有残卷,根本一点证据也没有,只是你家传下来的一段故事嘛。”
我有点恼火,这等于什么都没说。这个故事当个历史八卦还算勉强,想用来做翻盘破局的筹码,就实在太弱了。我狐疑地盯着戴鹤轩,看他到底又在玩什么花样。
戴鹤轩双手一摊:“我可从来没说过我有《清明上河图》的秘密,那只是你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我知道的,只是这么多,这还是我在家里偶尔翻旧笔记才知道的。戴家其他大部分人,恐怕连这段往事都不知道了。”
“大部分人?”我敏锐地注意到他的用词。
戴鹤轩没想到我一把就揪住了他的话头,不由得打了个结巴:“呃……”我毫不客气地趁势追击:“你是说,戴家除了你,还有人了解这段往事?”戴鹤轩有些尴尬地喝了口茶,犹豫片刻,这才抬头道:“哎呀,哎呀,你小子还真是敏锐。好吧,我告诉你,不过你记住,这个算是员工福利。”
他把大齐通宝收回到怀里,眼睛看向天花板,这个江湖骗子第一次浮现出为难的神色,就像是刘一鸣第一次谈及戴鹤轩时一样。
“论亲戚的话,她算是我的侄女。不过按族谱来说,她们家是正房一脉,我只是个分家,来往不是特别多。她叫戴海燕,是个小丫头,比你年纪还小点。哎,怎么说呢,那是个怪胎。”
我心想,你还有资格说别人?
戴鹤轩道:“她父母早亡,都是亲戚家轮流养着。我看她身世可怜,想帮她一把,可那丫头不知道是不是读书读傻了,居然说什么气功都是骗人,都是伪科学,还说我是个骗子。我劝了她几次,她居然跟我划清界限,还到处投稿,要揭穿我真面目。你说是不是怪胎。”
真是个理性正直的好姑娘,我迅速做出了判断。
“她也了解戴熙的事情?”
“不知道,不过她们家是戴以恒一脉传下来的,如果戴熙有什么别的线索,那只有她才会有可能知道吧。”
“那这个戴海燕在哪里?”
“在上海念大学,复旦的,生物系的,现在都读到博士了吧。”
“生物系?”
我和药不然对视一眼,这个领域和古董鉴定差得可有点远。
戴鹤轩眼皮一翻:“怎么了?我这个侄女智商很高,头脑可比你们聪明多了,文理兼修,正经是才女。”说到这,他咂了咂嘴,惋惜道,“可惜误入歧途,陷入西方那一套形而下学的理论中,不然她来跟我一起修炼黄帝内功,成就未必在我之下。”
我懒得听他自吹自擂,催促他快把联系方式和地址给我。戴鹤轩道:“我先说清楚啊,你去见她,别说是我介绍的,不然……嘿嘿,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我知道,你快给我。”
戴鹤轩扬头对弟子嚷道:“哎,徐方,上次你不是给那个记者抄了一份戴海燕的地址吗?那记者叫什么来着?”
“钟爱华,上海《光明日报》的。”那位弟子恭敬地说。
我一口水差点呛到。
很快那名弟子把抄的地址拿了过来。我脸色铁青,抓住戴鹤轩的手腕道:“这个钟爱华,来找过你?”
“对啊,就是上礼拜。”戴鹤轩有点莫名其妙。
“都问了些什么?”
戴鹤轩得意道:“问了很多。黄帝内功的最新研究进展、功法推广班的宣传力度、还有一些基础气功理论,我们谈了很久,别看他年纪轻,却很有眼光,一眼就看出这门内功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导意义。”
钟爱华这个家伙,最擅长蛊惑人心和吹捧。我在郑州,也是被他三言两语几碗米汤灌下去,把自己当成了什么伟大英雄。
“那他为什么要戴海燕的地址?”
“他说新闻报道要兼顾多方意见,认为戴海燕很有代表性,她既代表了家族保守势力,也代表了入侵的西方思潮。通过对她的采访,可以体现出我与这两种思潮做斗争的……”
“告辞!”
我打断戴鹤轩喋喋不休的屁话,从他弟子手里接过地址,起身就往外走。戴鹤轩没料到我走得这么干脆,只来得及在后头喊了一嗓子:“喂,你别忘了,你已经签了合同。”
我和药不然快步离开江边别墅,脸色严峻。
百瑞莲的大计划,果然还在继续。钟爱华既然到了这里,说明他们也已经注意到了戴熙所说的“残本”问题,这些人的调查力量当真不得了,戴家和《清明上河图》的关系如此隐秘,他们居然都能查到,而且还比我们先走了一步。
“他比咱们先动手了好几天,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呐。”药不然边走边说。
我“嗯”了一声,心情无比沉重。如今五脉和百瑞莲处于相持状态,在这个微妙的局势之下,谁先拿到残本的消息,谁就能获得一张大牌。以钟爱华和他背后的势力的布局手腕,如果再让他们先动几天,那我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
药不然见我愁眉不展,开口劝道:“不过哥们儿你也别太担心。《清明上河图》到底有没有残本,这事还不好说,说不定戴熙只是信口胡勒勒呢。”
我摇摇头:“我最怕的,是钟爱华先行灭口,把这条线索斩断,我们可就麻烦了。”说到这里,我别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药不然。佛头案时,这个冷血杀手就是这么干的。药不然似乎对我的目光没有觉察,他忙着发动汽车,嘴里絮叨道:“我倒想会会钟爱华,听起来真是个有趣的家伙。”
“你不会喜欢他的。”我双手抱胸,焦虑地靠在椅背上。
那会儿沪宁高速公路刚刚开工,开车去上海还不太现实。我们一合计,决定还是坐火车比较快。南京到上海之间的车次比较多,而且非年非节,票源充裕。至于烟烟,只能暂时先委屈她在里面多待几天了。
我们赶到南京火车站,正好赶上一趟从哈尔滨到上海的过路车95次。我把方震给我的特别证件亮出来,轻而易举弄到了两张车票,可惜没座。好在这个公安八局的证件威力不小,车长特意把我们安排到餐车上坐着,倒是清净。
火车开动以后,药不然把我的大哥大借过去说要打几个电话,然后一边嘀咕一边走到车厢连接处。我知道他肯定是跟老朝奉汇报,不能当着我的面说,也懒得理睬。
药不然离开以后,我双手揉了揉太阳穴,望着车窗外快速移动的江南景色,鼻子里飘过火车厨房的菜香,心中却像十几条麻绳纠结在一处,残卷的事一直萦绕在心头。
人类进入工业化之后,都是标准化生产,千件一样;而在古代,都是手工作坊,每一件都会有微妙差异。古人作画之时,用墨、用色都是现场调配,用的毛笔和绢纸也是出自纸匠之手,可以说每一张画的墨色浓淡、绢纸厚薄、颜料深浅都是独一无二的,和人的指纹相仿。
这种差异肉眼很难识别,对机器来说却不是难事。
我记得从前曾看过国外的一个鉴定事例。科学家们对一幅文艺复兴时代的油画进行检测,显微镜发现油画颜料的颗粒十分均匀,而在文艺复兴时代,颜料都是工匠们纯手工制成,没那么细腻,颗粒应该是不均匀的,据此断定此物为赝品。国内也有类似的例子,中华鉴古研究会接过一幅黄公望的《溪山远眺图》的鉴定委托,几位专家都认为是真的。但研究人员深入分析纸质,发现画心纸质的桑皮纤维居多,而画边纸质是藤皮纤维居多,事实一下子就搞清楚了。古代造纸都是一帘一张,不可能桑皮和藤皮混杂。这是造假者故意用旧纸补在黄公望的原画上,虽然补得天衣无缝,但不同的纸质却在显微镜下露出马脚。这是郑教授讲给我听的。
可见赝品造得再好,和真本之间也会有微妙的差异——这就是残卷的意义所在。只要将它和现存的故宫本和百瑞莲本进行比对,和它“指纹”相符的,自然就是真品。
刘一鸣口中所谓的“底牌”,应该指的就是《清明上河图》的残卷。如果它被钟爱华先得手,那我们可就全盘皆输了。
“希望这次还赶得及。”我望着窗外快速移动的江南景色,喃喃自语。
我正在琢磨着,药不然从连接处回转过来,把大哥大扔回给我,神色古怪。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五脉终于出手反击,这下可有意思了。
药不然说,中华鉴古研究学会终于站出来回应百瑞莲。它发布声明,宣布将《清明上河图》交给国家权威机构检验。检测结果显示,故宫馆藏的《清明上河图》的碳-14结果是公元1100年正负300年,数值比百瑞莲本还要接近宋代。
这一下子,整个舆论变得混乱起来。香港媒体根本不信,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在包庇丑闻,要求第三方机构重新进行检验。内地媒体则分成两派,北方的报纸认为此事有了定论,可以平息了;南方的报纸认为碳-14检测这种技术手段还不成熟,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采信还有待商榷。
我不知道这一手反击是刘一鸣的主意还是老朝奉的,也许是两个人暗中商量的结果,但效果出奇的好。在有心人的推动下,争论的焦点,暂时从《清明上河图》的真伪变成了讨论碳-14技术的可信度。虽然这种转移焦点的手法不会维持很久,但多少能争取点时间出来。
“不是说一本是明代赝品一本是宋代真本吗?怎么搞出两本宋代的来?会不会是故意做了手脚?”药不然有些迷糊。
“应该不会,这个敏感时期做手脚,经不起检验,等于是授柄于人。”我断然否定,“我认为两边的检验,都是没问题的。”
“那不是矛盾吗?”
“不矛盾。青铜器造假里有种技术,拿古代青铜器的碎片重铸器具,X光都看不出破绽。书画造假里也有类似的手法,拿古纸为底。我估计,那个明代的《清明上河图》赝本,是用宋墨在宋纸上誊画而成,很下血本。拿碳-14这种不够精密的技术检测,自然查不出分别。”
“这么说,碳-14根本就是一招缓兵之计。”药不然恍然大悟。
“对,百瑞莲出了一记昏招,被刘一鸣抓住破绽了。学会公布这个结果,目的就是把水搅浑,为我们争取时间。”
药不然感慨道:“果然还是要比较残本,才能搞清楚。”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得靠我们这边的进展。”我面色凝重,指头敲击着桌面。
我们在南京是中午上车,到了晚上六点多钟,终于抵达上海。上海这个地方,不愧是国际化大都市,列车一进市区,远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霓虹灯已经开启,望过去一片五光十色,比灰秃秃的北京可洋气多了。我从来没来过这繁华的十里洋场,心情和南京路上的好八连一样,颇有些忐忑。
在古董圈子里,上海叫水地。水是流水,说的是钱。解放前有个说法,豫、陕两地历史悠久,古董极多,叫“宝地”;北平、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识货的多,叫“见地”;而如果想要卖个好价钱,就得来上海,又靠近水边,是以叫作“水地”。尤其是和洋人做古董买卖,非在上海不可。从上海开埠开始,它在古董交易中一直处于无可取代的地位。所以上海在古董版图里,又称为龙头,龙头遇水而活,自然是龙飞九天。
在刘一鸣的转型计划里,五脉的第一个拍卖行,就打算设在上海。
五脉在上海势力不小,但我身边既然跟着药不然,也就别想找他们了。其实我也不想找,五脉的人现在看到我都跟仇人似的,不添乱就不错了。
我们出了上海火车站,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复旦而去。我们迈进复旦大学校门的时候,恰好是七点半。这时候天色还不暗,学生们刚吃完饭,校园里很是热闹。远处篮球场上许多学生在打着比赛,骑自行车的学生们进进出出,还有情侣们在草地上亲热。靠近校门的公告栏上花花绿绿贴着各种社团的海报,还有一排卖旧书和磁带的小商贩蹲成一排。
“哎呀,虽然不如我们北大,但氛围倒也算是不错了。”药不然兴致勃勃地东张西望,我冷着脸说快走。
戴鹤轩给我们的那个地址很详细,具体到了她的宿舍楼号。不过复旦校园太大了,药不然自告奋勇承担了问路的工作。他专挑大学女生问,而女生对他这种流里流气的人,居然都挺有好感。他一共问了五个小姑娘,她们都特别配合,一扬雪白的胳膊指出方向,还咯咯地笑,笑声清脆如银铃。
我估计如果多停留一阵,他连人家的寝室电话都能要到。
“你可真有一套。”我半是嘲讽半是感叹。
“这是天分。”药不然满不在乎地把头发撩了撩。
戴海燕住在复旦的博士楼里。博士楼是老楼改建的,只有三层。外立墙面重新刷过漆,但个别地方还是露出红褐色的墙砖。墙上开着几扇边框糟旧的窗户,看上去有点像是一个巨大的鸽笼。楼前后种植着几排大树,枝叶繁茂,一条水泥步道蜿蜒而入,颇有曲径通幽的妙处。
我们正要走过去,药不然忽然把我拉住,拽到旁边的树后。
“干吗?”
“你看。”药不然压低声音,朝着博士楼的楼门口一指。
一名二十岁出头的男生一身西装革履,头发油光锃亮,手里捧着一大束玫瑰花朝博士楼走去。身后还有一群围观的学生,拿着相机大呼小叫。
那人面露稚气,一脸阳光。可我却如坠冰窟,浑身都颤抖起来。
钟爱华,好久不见。
我靠在车里,头依靠着车窗,眼睛朝前方呆滞地望去。车前方漆黑如墨,只有两道车灯勉强照亮前方几米之内的公路,能看到一道一道白印不断后移着。我仿佛穿越回了跟着大眼贼吃现席的时候,唉,相比现在,那时候的我是多么幸福啊。
我和药不然离开江边别墅以后,我本以为会先回到市里休息一夜,次日再出发,可药不然一路没停,直接就把车开进了南京市东郊的紫金山。此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多钟。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就我们一辆车在黑夜中急行,形如奔跑于幽冥路上的孤魂。
车厢里一直很安静,自从药不然说了那句奇怪的话以后,我们没有交谈过。他闷着头开车,我则望着窗外绵延高大的山体发呆。
药不然说的中山陵,位于紫金山东峰茅山,于1929年建成,国父孙中山先生即安葬于此。从前有个风水先生是南方人,跟我聊天时提过,从风水上来说,中山陵的地理位置不算太好。它虽然依山如屏,坐北朝南,但是整个陵寝穴高案低,高拔外露,开阔无回,犯了阴宅要“得风藏水”的忌讳。不过风水先生也说了,整个南京最好的龙穴,是在中山陵西侧的玩珠峰下,但那里已经建了明孝陵了——那可是朱元璋的坟墓。总得有个先来后到。
据那位风水先生说,孙中山革命成功后,第一时间就去拜谒明孝陵,以汉臣的身份告慰明太祖。当晚朱元璋托梦给孙中山,说他驱除鞑虏有功,许他分去紫金山一半风水。可孙先生是一位伟人,他不愿去侵夺明孝陵的风水,所以死前留下遗嘱,把自己的墓穴定在了臣位,既能拱卫孝陵,也不会分去龙气。如果是忠臣在半夜进山,就能看到中山陵和明孝陵之间的山谷里有一条白龙往复盘旋,这正是两人相互谦让的龙气。
这些民间传说多是附会的无稽之谈,迷信而已——不过我如今身在紫金山中,确实感觉紫金山和其他山不大一样。深夜进山,多会觉得阴寒入体,不寒而栗,好像四周的黑暗中无不隐藏着恐惧。而我现在非但没觉不适,反而觉得在崇山之间有什么力量在俯瞰着我,那是一种博大而不带侵略性的温和关注,难以捉摸,却又无处不在。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妄想。不过在这或不存在的注视下,我的心境确实平复了许多。
难道我也算是忠臣吗?一个可笑的问题突然跳进我的脑海。我侧脸看了一眼药不然,他全神贯注地握着方向盘,反常地紧闭嘴巴,不再喋喋不休。他也算是忠臣吗?他能感受到来自中山陵的奇妙体验吗?
妄想结束,我很快回归到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他和老朝奉把我带来中山陵,到底要干什么?药不然说是让我变回从前的许愿,他准备怎么办?难道让我在中山陵守陵不成?
车子大约行进了半个小时,忽然离开大路,沿着一条山路又开了约摸十分钟,药不然终于把车停住了。我眯起眼睛,借助车灯朝前望去,这里是一片起伏不定的山麓,背靠一段挺拔的山崖,左右挺起两个岩坡,它们之间是一片很小的平地。在平地中间,立着一间像是五六十年代军营风格的长方形砖房,墙上似乎还有斑驳的标语,只是看不太清楚。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砖房四周似乎立着好多黑乎乎的影子,只是看不清是什么。
“走吧。”药不然冲我挥了挥手。
“就是这里?”我疑惑道。
“没错。”药不然没有过多解释。
又朝前走了几步,我突然停下脚步,浑身一阵发凉。月亮从云中出来了,现在我能勉强看清楚,那军营旁边黑乎乎的影子,赫然是一块块墓碑,长短高低都有,错落有致地簇拥在营地四周,阴沉而诡异。
这里莫非是紫金山中的什么墓地?可又有哪个军营会建在墓地当中呢?药不然带我来的,到底是什么鬼地方?不会真的是鬼地方吧?
一连串的疑问涌现出来,正在这时,营房里面的一个房间亮起了灯。灯光昏黄,只勉强照亮窗边很小的一片区域。我还没看清里面是否有人,一条德国黑背忽然从屋子里蹿出来,冲我们大叫起来。吠声嘹亮,一下子惊扰起四周树上的宿鸟,扑啦啦地飞起一片。
药不然吹了声口哨,那狼狗立刻乖乖地闭上嘴,晃着尾巴迎了上来。看来他在这里是常客。这狗引着我俩来到营房前。我这时候才注意到,军营四围的墓碑数量很多,但大部分不是立在坟头,而是立在地面,下方正反面用两块石板斜撑着避免倒下,还有好多石碑是横七竖八平放在地上的,好似一桌刚刚打完的麻将牌。不过这些碑的年头很久,大部分上头都有斑斑青痕和裂隙,至于这是真的还是做旧的,就不知道了。
药不然压低了声音对我说:“等一下我们见的人很单纯,跟你我的圈子都没交集,你不必费心去套什么话,安心在这里待着干活就成。”
“干什么活?”
“他说什么你就干什么。”
这时候营房里背着手走出一人。这人四十多岁,脸上沟壑纵横,左边颧骨上还有一粒特别醒目的黑痣。他的身材矮而敦实,往那儿一站,极稳,就像是一尊石狮子。
“老徐,我把他给你带来了。”药不然笑道,推了我一把。老徐仅仅只是“嗯”了一声,态度不冷不热。我伸手过去,跟他简单地握了握手。我注意到他的手掌特别大,虎口有老茧,应该是个石匠。老徐打量了我一下,什么都没说,带着狼狗回了屋子。
药不然对我说:“行了,你就踏实地在这里待着吧,我走啦。”我有点发愣,这么简单就算是交代完了?药不然道:“老徐可不是哑巴,他就是这么个寡言的人。”
“那什么时候你来接我?五天?十天?”
“老朝奉说了,时候到了你自然就会知道的。”
我眉头一皱:“烟烟还在牢里,刘老爷子在北京也最多能撑一个月。我们的时间,可没那么多。”
“你若不能在这里养好了心境,给你一年时间也没用。”药不然一句话把我顶了回来,然后又宽慰道,“烟烟那边我会想办法,就算捞不出她,也不会让她吃着苦。”
“关键是戴鹤轩。”我忧心忡忡。他是拯救五脉唯一的希望,但赌斗失败以后,我手里已经没有筹码去跟他叫板了。就算我在这里修成了正果,还能有什么用?药不然看穿了我的心思,他捏着下巴冷笑一声:“这个你放心。今天咱们不算全无收获,我在那个神棍家里注意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很值得做做文章。”
“是什么?”
药不然敛起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双目闪过一丝狠戾的神色:“你等着瞧就是,也该轮到我显显手段了。”
我一时间不知该说声谢谢,还是继续保持敌视。好在药不然也没指望我有什么回应,一挥手,转身离去。
车子开走以后,我转身走进了这间山中小屋里。看得出来,这里原本是军队营房,现在被改造了一番,里面只有一张简易的行军床,其他地方都被石碑、青方砖、各种质地的白纸和一些古怪的器具填满。还有一个大书桌,上头堆着一大堆书和稿纸。
我注意到,除了行军床以外,这里看不到一点现代化的气息。纸是宣纸,一卷卷装在竹篓里面;桌上没有钢笔和圆珠笔,只有两管毛笔,还有一块墨和一方砚台,都是文具商店卖的大路货,跟名贵不沾边。在营地的另外一头,居然砌出了一个灶台,上头是一口大黑铁锅,旁边柴火整整齐齐码成一堆。屋顶上吊着一盏煤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你睡床,明天六点起来。”老徐指着行军床。
我心想既来之,则安之,看看他们耍什么花样,便问老徐:“明天做什么?”
“拓碑。”老徐眼皮都没抬一下。我一愣,想不到居然是这种活。
拓碑也叫墨拓。古代没有复印机,也没有照相机,如果想把石碑上的文字原样复制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墨拓。这东西原理和雕版印刷很像,就是将白纸湿贴在碑面,与碑文凹凸嵌合,再在上面施墨,然后揭下纸来,碑文就算是原形拓下来了。所以拓片多是黑底白字,跟反白底片似的。
石碑太重,移动不易,因此古玩界流通的,大多指的就是石碑拓本,也叫碑帖。这类东西号称黑老虎,价值很高,但赝品也极多,稍不留意就可能被老虎坑得血本全无。
墨拓没什么神秘的,充其量是一门手艺罢了,我虽然没怎么实际操作过,但基本情况都还算了解——靠这个就能让我恢复心境?我在心里暗中疑惑地嘀咕了一句,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不过老徐这人闷不作声,估计问他也没用。我便很干脆地直接上床睡觉,看看明天他们有什么花样。
第二天早上蒙蒙亮,我正睡着迷迷糊糊,忽然感觉有人在拽胳膊。我一睁眼,看到老徐家那只狼狗正在扯我的袖子。我起了床,老徐已经在铁锅里熬了一锅粥,还有几袋榨菜,碟子里还放着几片熏黑的腊肉。灶锅熬粥就是比电饭锅强,米粒口感黏稠,香甜无比,我一口气喝了两碗。
吃罢了早饭,老徐冲我做了个手势,把我带到后院。我环顾四周,此时朝日初升,山风清新,耳边可闻虫鸣鸟叫,远处巍峨的中山陵隐约可见,真是一个适合修身养性的好环境。我放眼在后院一扫,好家伙,院里摆满了各种尺寸的石碑,比房前还多。它们或立或躺,足可建起一座碑林。
老徐住在这么一座废弃营房里,居然囤积了这么多石碑,他到底是什么来头?
老徐径直把我带到一块平放的石碑前面。这石碑高约一米五左右,上面刻上一百多个字。我读了下内容,这块碑的文物价值不大,是清代光绪年间南京当地某乡绅给自己母亲立的,文字也没什么出奇之处,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她的生平,然后没了。
在这块碑前,一字排开放着拓纸、墨汁、椎包、棕刷、排笔、毛毡等拓具,排笔略秃,毛毡边缘颇有磨损痕迹,想必这些东西都是老徐平日用惯的。
看来老徐在这里的主要工作,估计就是拓碑。明明现在大家都用相机了,他还坚持用这么古老的法子,加上他屋子里那少得可怜的现代发明,可知这是个颇有古风的隐士。我看了他一眼,忽然觉得这个沉默寡言的家伙挺有意思。
“今天,把它拓好。”老徐一共就说了六个字,就离开了,都没提拓碑要注意些什么。
算了,不说就不说。关于如何拓碑,我在书里看过好多次,经手的碑帖也有那么十来件,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我低头观察了一阵,挽起袖子,心想居然会有一天我亲自上阵拓碑。
这时老徐去而复返,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米汤。我开始以为他怕我没吃饱,然后看到他把里头的杂米澄清,才反应过来,这玩意是用来上纸的。
碑拓有一个重要环节是上纸。为了能让碑和纸能更好地粘连在一起,一般是用清水或米汤把纸充分洇湿。如果是讲究的拓匠,还要用沸水泡白芨煮出的胶水——老徐这个住所隐在山中,条件比较简陋,米汤连吃带用,最方便不过。
老徐放下碗,什么交代也没有,背着手走开了。我在脑子里把书里看来的流程过了一遍,做了几个扩胸运动,然后蹲了下去,准备开始动手。
拓碑的第一步,是清洗碑面。我拿起一个大毛刷,蘸着清水,先把碑面整个刷了一遍,拂去浮土,再换成小毛刷子,扫掉字隙之间的沙粒杂草。光是这一项准备工作,就忙活了半个多小时。这还算是运气好,有些古碑上头沾满了青苔,还得用火去烧干净。有时候烧上几次,石头脆了,直接就崩裂,到时候想补救都没机会了。
说来也怪,我在清扫的时候,脑子里的杂念确实少了一些。看来当一个人全神贯注之时,确实不容易走神。
打扫完古碑,我从旁边拿起一张纸,老徐已经裁好了大小,恰好比碑面大上两圈。我拿手一捻,认出这是汪六吉的薄棉连纸。汪六吉是从明初传下来的老牌子,前两年还得了轻工部的银奖。他们的宣纸薄厚适中,捻在手里能感觉到很韧。碑拓用纸,必须得有韧劲,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这个老徐挺有眼光,确实是行家。
我把这张纸叠成一个长方形,泡在米汤里头,然后取出覆在湿布上头,再叠一张干纸上去。我用手压了压,确保湿度均匀。弄妥以后,我又拿起笔蘸着米汤在纸上刷了一遍,然后闷在碑面上,四边贴合。我用手旁的毛毡细细地吸了一遍水,换了棕刷,把纸与碑之间的气泡都刷掉。这一套工序,说着繁复,做起来却很快。我心想这简直就是小学手工课的难度嘛,正想着,手里棕刷一晃,劲用得大了点,一下子把纸给刷破了。
碑拓这种东西,一处破损,整张就都废了。我懊恼地捶捶脑袋,把纸揭下来,再换一张。这次小心谨慎,总算没出什么问题,让纸彻底平贴。
闷完了纸,接下来就该砸字口了。这是一个极细致的活儿,需要人用打刷和小木棰敲打笔画之间的间隙,让宣纸进入字口,彻底紧贴碑面凹面。这面石碑字数有一百多,字体不算大,要一个一个敲进去,需要很大耐心。我趴在那里砸了大约二三十个字,就有些不耐烦了。砸到第五十个字,我气喘吁吁地站起身来,累得有点头昏眼花。
“做这样没意义的体力劳动,真的能让我心境平复吗?我怎么觉得自己越来越烦躁呢?”我对着远方的药不然默默地抱怨道。这时一丝疑问游入我的脑海,老朝奉这个老狐狸,不会是想把我绊在这里,他们好去策划什么阴谋诡计吧?
药不然不也说了吗?该到了他显显手段的时候了。这手段到底是对戴鹤轩的,还是对我的?
我想得有点心浮气躁,扔下打刷,想离开后院。这时老徐从营房里走出来,见我要离开,什么也没说,只是把右手搭在我的肩上。这一搭不要紧,简直如泰山压顶,我根本动弹不得,顿时矮了一截。
“做事有始有终。”他说。
看来这老徐还身兼一部分监视我的职责。我悻悻地调转身子,回到碑前,继续敲打字口。这一敲打,就敲到了中午才全部敲完。我腰酸背疼地站起身来,打算吃饭,结果走进营房一看,老徐走了,留了张纸条。纸条上一笔漂亮的小楷,说他去市里一趟,让我自己做饭。
我拿着纸条,愣了一阵,这老徐不是看着我么?怎么就这么自顾自走啦?我走到他的书桌前,看到厚厚的一迭稿纸,上面全是抄录的碑文,以及围绕古碑的考据文字。一笔一画,字写得一丝不苟,写错的地方都用白纸贴住,相当用心。看得出来,老徐在这里花了大心思。旁边放的全是各种拓本碑帖,有些是影印件,有些是老徐自己的拓本,在右下角都写了时间地点编号和老徐自己的名字——徐舒川。
我细细数了一下,这样的拓本得有大约两百多张,时间前后有七八年光景,心中不由得一凛。这些古碑要寻访,要拓,要考据,这都是要花大量时间的,他这些年只怕只扑在这件事上,没干过别的。
一个人隐居山林与世隔绝,一心一意地考钞古碑将近十年,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要知道,现在可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了啊!谁会做这种没有经济效益也没意义的事?
我闭上眼睛,仿佛看到老徐一个人在此地躬身伏案,独守孤灯。在这些古碑拓本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让人敬畏的精神,它和我昨夜在中山陵冥冥感受到的那种力量很相似,都是一种把自己彻底奉献给某种事业而散发出的强大意志。
我没有偷窥稿子里写的是什么,而是恭敬地退出他的“书房”,为自己把他错当成一个保安而羞愧。我相信,拥有这种决心和强大意志的人,别人无法束缚或控制。看来还是药不然说得对,老徐就是一个单纯到了极点的人,他根本不属于任何圈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现在稍微能理解药不然把我送来这里的用意了。
我看了一眼营房大门,最终还是没有迈出去。
中午我给自己随便炒了一个鸡蛋,草草吃完,然后回到了后院,站在石碑前。字口已经全部砸好,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正式拓墨了。我俯瞰碑面雪白的宣纸,努力把脑子里的杂念赶走,全神贯注在这一百多个汉字上头。
老徐早就把墨扑准备出来了。这是两个蒜头状的棉花包,外面包着两层丝绸,底略平。我用毛笔把墨水抹在瓷碟里,这是松烟墨,墨质很好,而且老徐还在里面加了半碗蛋清,所以闪闪发亮。我用拓包上好墨,互相揉搓,就很均匀了。然后我拿起其中一个,朝纸上扑去。
按照书上的说法,墨扑需要轻轻捶拓,先轻后重,反复刷上三四遍,直到黑亮如乌金,黑白分明,才算成了。可我很快就发现,这墨拓与滑冰一样,说起来简单,实际上难度可不小。我把拓包捏在手里,怎么拿怎么别扭,更别说去扑墨了。
书里还说拓墨要“先轻后重”,这就更让我为难了。什么算轻、什么算重?我拿着拓包一片片抹过去,不是过浅,就是成了一个大墨团。好不容易拓了一行,看上去却是墨道相杂,惨不忍睹。我想去补抹一下,一下又用大了劲,宣纸随之皱起来了,只得先捶平了再弄。我咬着牙好不容易拓完了一遍,低头一看,且不说施墨均匀与否,单看那些字都墨迹粗浅不一,根本不忍卒读。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大概是上午我砸字口的时候不够认真,纸和碑面之间没有完全贴合,雕字的凹凸感无法显现,拓出来自然没法看。
我忙活了整整一个下午,用废了七八张宣纸,累得头晕眼花,一张都没弄出来。我这才知道,这门手艺看似容易,难度却比跳交谊舞都高。
快到傍晚的时候,老徐扛着一袋子大米回来了。他走到后院,我正忙得满头大汗却一无所获,老徐盯着我看了一会儿,俯身亲自演示了几下。人家这手艺,真可谓是举重若轻、行云流水,没见他胳膊怎么动,碑面已经涂上了一层厚薄均匀的黑墨,动作心旷神怡。
老徐搁下墨扑,淡淡地说了八个字:“不动手指,只用腕力。”我依言试了一次,效果果然不错。我正要俯身继续去擦,老徐却把我给拦住了。
“天色已晚,明天再说。”老徐说。
我们两个把东西收拾起来,搬回了屋子。饭菜已经煮好,白米饭加炒青菜,还有几块蘑菇。
我们俩蹲在灶台旁,一声不吭地把饭吃完了。我把碗搁下,抹了抹嘴,开口问了一个忍了很久的问题:“你在这里多久了?”
“八年。”老徐干巴巴地回答。
“就一直在拓碑?”
“是。”老徐拓碑时大墨泼洒,说起话来却是惜墨如金。
“为什么?”我斗胆问了这个问题。
老徐放下筷子,看了我一眼:“因为碑就在那里。”
这个回答很有哲思,但实在是答非所问。他似乎在回避这个问题,我也不好去追问……于是我们两个在沉默中把饭吃完了。我主动提出洗碗,老徐也没谦让,转身进屋点亮煤油灯,开始写东西去了。我收拾完碗筷,觉得有点撑,躺不下来,就在屋子附近的林子里乱转。人这一闲下来,杂七杂八的思绪就重新涌上心头。我不知道烟烟在牢里怎么样了,也不知道刘一鸣和五脉的状况如何,我这么缩在山里拓古碑,到底是修炼,还是逃避?无数的疑问重新浮现在我的心头。
我知道应该心无杂念,可这些不是杂念啊。
我在外头转了几圈,越转越心烦,有几次甚至有冲动干脆离开算了。可一想到钟爱华、戴鹤轩两张奸计得逞的脸,我终于还是忍住了自己幼稚的冲动,返回营房去。
我一进门,恰好看见老徐从书房走出来。他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递给我几片丝绸和棉花:“做几个墨扑来。”我接过东西,先是一阵愕然,随即就想通了。棉花沾了墨就再也洗不干净了,所以一个墨扑只能拓一两块碑,属于消耗品,肯定得经常做新的。有我这个免费劳动力,老徐怎么会不用。
这墨扑看着简陋,做起来也没那么容易。丝绸和棉花质地不同,要把它们扎成一个蒜头形状,扑碑的那一面平宽如熨斗,丝绸和棉花之间要分出层次,以便让墨汁渗透均匀。这么一个简单的工具,我扎了半晚上,才算是勉强扎好了六把。一摸脑袋,一脑门子汗。
我拿去给老徐表功,老徐却不置可否,只让我搁到工具箱里,然后早点去睡觉。我一晚上都在跟墨扑较劲,确实是精疲力尽,倒在床上就睡着了,脑子里再也没闪过其他“杂念”。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我早早起来,继续跟这块碑较劲。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我的表现好多了。老徐在屋子里写东西,偶尔出来指导我一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话说得真是一点错都没有。手艺这东西,门道其实就那么多,老徐教会我几个诀窍,剩下的就是熟练程度了。还是卖油翁那句话——“惟手熟耳”。
我现在有点明白老朝奉为什么安排我来学碑拓。这东西非常讲究全神贯注,眼、手和心三者节奏相合,一点都不能错。稍有一丝分神,整个碑拓就可能前功尽弃。我有好几次都扑到最后一块了,精神稍一松懈,扑哧,全废。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我整个人双手拿着墨扑,一直盯着碑与纸,根本无暇多想。
傍晚太阳落山之前,我终于成功把第一块碑上的纸揭下来了。这次拓得不算尽善尽美,但大体没有瑕疵,已经算是及格了。我捧着还未怎么干的拓纸,爱不释手,心情像是小学第一次上手工课一样。
没等我高兴完,老徐指给我看另外一块石碑:“明天你来拓这一面。”
我一看,眼前一黑。这石碑和上次那块大小差不多,但上面密密麻麻的,少说也有三百多个字,而且都是小字。碑文说的是一个前清举人,自然是四骈六丽,朗朗上口,还用了不少冷僻字。从墨拓的角度来看,字冷僻不要紧,讨厌的是笔画太多,敲起字口来实在太麻烦了。
要知道,墨拓时宣纸要保持干湿得宜,如果中途停下来,再重新上水上墨,墨色就会有细微的差异。所以拓碑讲究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一百多大字费了我两天工夫,这三百多字,不知得忙到什么时候才算完。
老徐这里没有钟表,我只能靠日出日落来计算时间。这一块石碑,我足足花了三天时间才勉强弄完。一天砸字口,两天扑墨,每天都从早折腾到晚,中间用废了无数纸和墨,眼睛瞪得生疼。老徐从来都不言语,就让我一个人闷在那忙活。这三天来我殚精竭虑,跟跑过一遍马拉松似的,倒头就睡。
我咬着牙,终于把碑帖从石碑上一点点揭下来,拿给老徐去看。老徐拿手垫着捋了一遍,略一点头:“你可以开始正式学碑拓了。”我一听,眼前一黑,差点跪倒在地。吓得老徐那条狼狗嗷嗷直叫,一边叫一边往后缩。
晚上吃饭的时候,老徐还是如平常一般沉默,我扒拉了两口饭,终于忍不住又问了一句:“为什么你要拓碑?”
老徐没吭声。我以为触到了他的痛处,肯定要挨骂。没想到老徐没发火,他闷着头把碗里的最后一粒米饭夹起来放到嘴里,嚼完咽下去,然后对我说:“碑者,人手所写,人手所凿,人手所拓。所以碑里有魂,是活的。相机和录像能留其形,难留其神,非拓不足以承其意。”
这是老徐对我说过最长的一句话,也很有哲理。可我觉得,他好像仍旧在回避这个问题。
到了次日,老徐又指给我一块石碑。这块碑不得了,是天子表彰南京一位官员的诏书,这家人特意请人给刻在碑上来做炫耀。天子诏书,字字都是金言,自然是一笔也不敢省略,还有被表扬的人生平与历任官职,整个碑面密密麻麻,光是看完就要眼花缭乱好一阵。我都没勇气去数到底多少字。
好在经过前两块碑的锻炼,我已经熟能生巧,所需要的,也不过是更大的耐心和更细致的心态罢了。
这一次的墨拓前所未有的成功,我从来没这么沉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周围的一切似乎与我没有半点关系。我只盯着眼前的碑,以及碑上的字,它们就是我的一切。
在这个没有钟表的世界里,我拓完了吃,吃完了拓,到后来都不记得过了多少天了。我终于将这面石碑奇迹般地拓完了,乌金发亮,黑白严整,堪称是我完成的最漂亮的一张拓片了。老徐看了,终于吐出两个字:“不错。”
我一看机不可失,第三次提出了那个问题:“为什么你要在这里拓碑?”
老徐看了我一眼,啥也没说,一转身就走了。我心想前两次问,他都没生气,怎么这次就恼了呢?
老徐走的时候,没告诉我继续拓哪一块碑,我整个人闲下来,突然一下子反而不习惯了。我怕我闲下来又胡思乱想,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决定还是去找老徐问问接下来该拓什么,我刚一进营房,老徐恰好从书房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摞稿纸。
我一愣,这是要干吗?老徐把稿纸递给我:“校对。”然后背着手出去了。
得,我从拓匠又改行当编辑了。
这一摞稿子,正是上次我在他书房里没偷看的那堆。我现在得了老徐允许,可以放心地阅读了。不过说实话,这稿子我说做校对真是有愧于心,人家写的一手小楷极为漂亮,纸面整洁,一滴多余的墨迹都没有。拿到封建时代,可以去考状元的——这还用得着我“校对”么?
我躺到行军床上,选了个舒服姿势,摸着那条大狼狗的脑袋,一页页看下去。这部手稿的名字叫作《南京考碑记》,一看就知道是说南京碑帖的事。我刚一读序言,就大吃一惊。
徐舒川在序言里说,他的父亲徐年当年是孙中山先生麾下的一名卫士。孙先生葬在南京以后,他父亲自告奋勇,成为护陵部队的一员。1949年南京解放,解放军和护陵部队和平交防,徐年随即退伍。凭借抄得一手好碑的技术,徐年调到在南京市文物商店工作,负责碑帖。徐舒川从小就跟随父亲长大,深受影响,对古碑有了极大的感情。
难怪老徐住在这间废弃的营房之中,原来他和中山陵有如此深厚的渊源。
老徐说,南京六朝古都,两千多年历史,可是历代居然没有一部南京碑刻集成,更无人筹办南京碑林,实在可惜。古都古迹,历代战乱毁了不少,“文革”期间又砸了许多,改革开放万象更新,许多地方破土动工,又不知有多少被砸毁。他眼见南京文化就这样一点点流失、遗忘,魂魄无处归依,遂发下誓言,要在有生之年访遍南京碑刻,一一重拓,使前人心血,不致流散一空。
我这时才意识到,老徐并不是让我来校对,拙于表达的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回答我问题的。
他这个答案,可着实把我惊呆了。现代人,谁还会有这种想法,把自己的一生沉浸到寻访古碑的事业中?偏偏只有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么一条清冷狭窄的路。老徐的寡言,他的离群索居,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执着的孤独吧。这是个真正有古风的隐士。
他也许是傻,但谁又能说他的人生不够如意呢?我怀着这样的念头,翻开书稿的正文。正文的第一部分是各种古碑的碑文原稿,一部分则是考据碑文内容、立碑时间和出土地点以及缘由。稿子不长,可我知道每一段话都经过考验,写起来得花多少心血。这些文字很枯燥,但逻辑缜密,推理细致,还旁征博引了大量资料。我不知道他身居这么一间小屋子里,怎么有这么多资料可以查,外头那些古碑,又得费多大力气才能运来。越读下去,我越是惊佩。
我读了整整一个晚上,到旭日东升才算读完。不是我读得慢,而是我心怀敬畏,不敢浮光掠影草草浏览。我起床以后,揉了揉满是血丝的双眼,把草稿递还给了蹲在灶台旁熬粥的老徐。老徐看也不看,随手把稿子搁在锅边,离灶里的火舌没多远。他不在意,我却吓得赶紧把稿子拿起来,亲自给送回到书桌上去。
“老徐,我有个问题。”我蹲回到他旁边,看着他往灶膛里头送柴禾。老徐没吭声,继续拨弄着火。
我问他:“我前后问了你三次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你三次都给了我不同的答案?”
老徐搁下木条:“你拓第一块碑,以力拓碑,我就以力量来回答你;你拓第二块碑,以技驭墨,我就以技法来回答你;你拓到第三块碑,虽然技法粗糙,却能感受到有心意和魂魄在其中,我便用灵魂回答你。”
我没料到他这次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字,细细一琢磨,真是字字入味,不由得感慨道:“古人说以文证道,以心证道,想不到您把这拓碑也提升成一种境界了啊。”
老徐对我的恭维不为所动,又扔了一条柴进去:“院子周围的古碑你看到了?”我一点头。老徐叹息一声:“这些都是我从南京各处抢救回来的,一共两百零七块,我花了八年,前后拓了六遍。”
我被这个数字吓得愣了愣,这得花去多么大的精力和毅力?我先是钦佩,可细细一想后,忍不住冒出一个念头,老徐之前到底经历过怎样的事情,才会让他选择做这样艰苦卓绝而且无甚必要的事情?如果只是单纯的碑痴,他完全可以居住在城里,寻访起古碑岂不是更加方便?实在没有必要隐居山林。何况碑拓这东西,只要拓过一两遍,就足以保存其原貌,他却反复拓了六遍,这种近乎自虐一样的行为,必然有一个决绝的动机。
“我第四遍问您,您究竟为何在这里拓碑?”我严肃地说。
第一次问,是用力量回答;第二次是用技巧回答;第三次是用灵魂回答;那么第四次问,能回答的,应该就是本心了吧。
我见老徐没有动静,便先开口讲起了自己的故事。从我祖父许一城讲到我父亲许和平,然后讲到我,讲到那个牵扯我们祖孙三代的佛头案。这一口气,就讲到了中午。老徐虽然不言语,但我知道他一定在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因为锅里的粥都快烧干了,他却还在不住添柴。
我讲完我的故事:“我第四遍问您,您究竟为何在这里拓碑?”
老徐看我眼神坚定,终于摇摇头,叹了口气,起身从书房取出一页薄薄的稿子给我。这个稿纸看起来已经存放好多年了,抬头是南京市文物商店专用信笺几个字,边缘有些泛黄。我拿来一看,发现居然是一封检讨书。
检讨书的笔迹和老徐很像,但比他更为老练。上面说,“我”替南京市文物商店在民间收购了一张柳公权的《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的宋代拓本,号称是宋拓精品,旁边还有明代大戏曲家李渔的题跋。但“我”很快发现,李渔的题跋是从另外一幅帖子挖下来补在这里的,于是明拓就成了宋拓,价格虚高了数倍不止。“我”因为工作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给南京文物商店造成了巨大损失,要作深刻反省云云。
落款是徐年,老徐的父亲。
书画与拓本之类的东西都是纸质,可以剪切挖补,这也是古董界多年来的常识。所以这几类东西,最易出赝品。最无良的商人,会把一些真品拆碎剪成几块,分别补到几张假画上去,收益自然翻倍。像是宋拓的善本碑帖,往往有印章而无题跋,就是因为被别人盗挖的缘故。
看来徐年在文物商店工作期间,打了一回眼,不得不做检讨。我注意到检讨书下面还有一行批复:“思想不够端正,检讨不够诚恳,对人民财产不够重视。”三个“不够”,在那个时代,这批语算得上是相当严重了。以徐年的出身,恐怕在接下来的政治风波里很难幸存吧。
我没有继续追问。老徐不说,我也猜得出这必然是个凄惨非常的故事,对他打击极大,才做出这自我放逐般的选择。我对他的遭遇感同身受,我许家不也如此么?这是个时代的悲剧,但也是古董界重演过无数次的赝品悲剧。这样的事,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一定还有,而阻止这些事,岂不正是我们这些人的职责?
想到这里,我一下子惊醒过来,想到了我的使命。我是五脉许家的人,我的使命,就是去伪存真啊。我在这里沉迷了这么久,差点把这些事都忘了。
一想到这里,我先是本能地一惊,连连警告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免得又走火入魔。可是我惊讶地发现,这次我在思考这些事情时,胸中那口恶气非但没再翻涌上来,反而消失不见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带着疑惑,向老徐问道:“我还需要拓几块碑,才能够离开?”
“你这几天睡得着么?”老徐头也不回地说。
“嗯。”我这几天,每天都累得倒头就睡。
“还想事儿吗?”
“顾不上了。”
“那你走吧。”老徐不再说话。
我愣了愣,随即仰天大笑起来,笑得无比畅快,无比舒心。古代禅师一言可顿悟成佛,老徐这三句大白话,可也威力不小,一下点破了老朝奉的盘中玄机,当真是让我茅塞顿开,拨云见日。
在这之前,我沉迷于自己的过错,无时无刻不在惭愧着,在自责着,几乎迷失在泥沼之中,整个人完全魔怔了,所以才会一败涂地。而在中山陵这些天里,繁重的碑拓劳动把我多余的想法全都驱散一空,压榨得没有机会发愁。
以前我看文章,说城里有些年轻人娇生惯养,这不吃那不吃,送到农村待了一个月,什么臭毛病都好了。其实我的情况,和这个是很像的,治愈我的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而是忙碌——说白了,就是让我没工夫瞎想。事实上很多事情,你不去上心纠结,它才会显出意义来。不是忘记,不是逃避,而是暂时地退开一步,让头脑恢复清明。只要我想明白这点,心魔自然消除,就不会再困足其中了。
南京不愧是古都,紫金王气不仅能养玉、养壶,还能养人。紫金山中的这几次拓碑,把我的心中阴霾一揭而空,整个人胸口晴空万里,舒心极了。
“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我问,感觉自己完全活了过来。
“十天。”老徐的意思是,我来了已经十天了。
“我要离开。”我提出了要求。
老徐这次没有按我的肩膀,而是站起身来,伸直胳膊指向一个方向:“从这边步行出去五里路,有一处岗亭。那里你能借到电话,然后再往前走几里到旅游区,那里会有车,把你送到南京去。”
我心魔已除,再没什么好留恋的,连行李也没有,当即拜别老徐。老徐没有挽留的意思,他回屋把我拓的三块碑帖仔细折好,交给了我。我握着他的手,想对这位隐遁紫金山的当代隐者说几句感谢的话,却说不出口,凡俗之语,都不适合说给老徐听。想了半天我也没想出来什么好词儿,只得羞赧地说道:“谢谢你。”
老徐面上无喜无悲,简单地挥一挥手,转身回屋里去了。我这十天之于我意义重大,之于他,只能算是隐居生涯中的一丝杂音而已吧。
我迈着大步,按照老徐的指示朝岗亭走去。一个人走在山间公路上,我的身体前所未有地轻松,飘忽若仙,那些阴霾就像是碑帖一样,被一层层地揭去,露出我的本来面目。
“我回来了。”我挥舞着拳头,像个傻孩子一样对着山外喊道。
我很快抵达岗亭,给药不然打过电话,然后搭乘旅游区的车回到市区。一下车,药不然的车已经在旁边等了很久了。
一见面,药不然冲我笑嘻嘻地说道:“这十天吃不上肉,你可又瘦了。”
药不然一边开车,一边跟我说了一下这十天来的变化。我埋头拓碑的这几天,五脉的危机愈演愈烈。故宫在沉默许久之后,率先在北京发表公开声明,声称香港所谓“《清明上河图》真本”纯属无稽之谈。随即百瑞莲拍卖行发表声明,说愿意与故宫藏品一起公开接受权威机构的碳-14检验。
碳-14测年法是检测文物年代的一种科技手段,又叫放射性测年法。碳-14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地球上的动植物只要活着,就会一直通过呼吸吸入碳-14;当生物体死亡后停止呼吸,它们体内的碳-14就会停止增长,并随着时间推移而衰变减少。由于碳-14的衰变速率非常稳定,半衰期恒定为5730年,所以只要检测出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就可以推算出其年代。
“现在连绢画都能用碳-14检测了?”我疑惑道。《清明上河图》是绢画,无所谓生死,不是生物体,怎么能应用这种技术呢?
药不然道:“原来是不能,不过现在技术上可以做到了,郑教授一直就在搞这个。你想啊,虽然绢织品不是生物,但绢是由蚕丝织成,而蚕从吐丝茧成到死亡的生命周期非常短。因此蚕丝产生的年份,基本等同于蚕生存的年份,也就等同于制成画绢的年份。”
“现在能精确到多少年?”
“原来这种办法只能检测几万年到十几万年的,现在的话,运气好精确到五百年内左右。”
“呼,那够了。”
宋徽宗是1100年登基,而王世贞造假《清明上河图》的时间不会早于1526年。前后差着四百年,勉强够着碳-14的应用极限了。事实上,根本不用计算这四百年,只要看这两本《清明上河图》到底哪个年代在前,哪个年代在后,一切疑问自然迎刃而解。
药不然冷笑道:“可惜碳-14不是无损检测,必须要提取样品,得从画上截下一片,还得是画心部分。百瑞莲这次可真是豁出去了,连他们的《清明上河图》都舍得伤,就看故宫敢不敢接招了。”
我听药不然这么一说,立刻意识到五脉这次麻烦大了。百瑞莲手里头的是赝品,他们舍得剪一片下来,故宫哪可能会接收这种检测方式啊?但碳-14检测又是目前最公正的手段,故宫如果不接受,在舆论眼里就是心虚。
答应与否,都会陷入两难境地。
果然,药不然告诉我,故宫对这个要求一直保持沉默,但舆论已经哗然。境内报纸还好,被刘一鸣用关系压制住,但境外的媒体已经长篇累牍地质疑故宫藏本的真实性了。我捅出的那几段新闻炒得尤其火热,甚至还有记者撰文,声称《清明上河图》的爆料人已经被拘禁,需要国际营救云云。
我摇摇头,百瑞莲这一拳是又稳又狠,真是把五脉给逼到墙角了。
其实我一直有疑问。如果故宫的是真品,坦然拿出去与香港的赝品打擂台就是了,刘老爷子何必宁可顶住巨大压力,来等我找出反制对手的底牌?
难道说故宫藏品是假的?
我想到这时一哆嗦,但几天的碑拓不是白干的,我很快就回过神来。刘老爷子已经明确告诉我了,故宫的是真品,那么我就不该怀疑他。信人不疑,我要找的是底牌,其他的事情暂时不考虑。
药不然把着方向盘,侧头笑道:“哟,我还以为你听了这消息,又得来一番痛心疾首呢,看来恢复得不错嘛。”
我冷着脸道:“哼,烟烟怎么样?”
“哦,烟烟还没出来,但我已经把看守所的人打点了一圈,她吃不了苦,放心吧。”
“戴鹤轩呢?我记得你不是说过要显显你的手段?”
药不然一拍方向盘,露出狡诈的笑容:“嘿嘿,算你小子赶得巧,收网就在今晚,你一起来看个热闹吧。”
我没有继续再问,双手交叠搭在车前,目视前方,战意昂然。
吉普车在南京市里驰骋,药不然没带我去江边,反而把我带到了南京大酒店。这是南京市在九十年代初最高级的涉外酒店,没有之一。里面装修得气势非凡,跟录像带里那些香港酒店相比也不遑多让。
可是,药不然把我带到这里来干吗?难道老朝奉最近心情好,打算掏钱让我们住高级宾馆了?
药不然把车停在附近,和我一起走进酒店大堂。他早就开好了房间,楼层还挺高。我们进了房间以后,药不然说我去准备准备,你先休息吧,一会儿叫你。反正是老朝奉的钱,我也不客气,先去痛痛快快洗了个热水澡。
我在淋浴间里仰着头,任凭热水溅在赤裸的身体上,把这几天在中山陵积累的寒气都驱散了,冲走心中的阴霾。“爷爷,爸,我回来了。”我在淋浴间里喃喃自语。
洗好澡出来,我拿浴巾擦着头,忽然看到床上搁着两套白裤子红马甲,跟在大堂给我们开门的服务生穿的一样。衣服旁边还放着一叠宣传材料,铜版纸,印制非常精美。我翻了几页,都是讲各种名贵瓷器。我不明就里,就问刚进门的药不然。药不然让我把衣服换上,却没告诉我为什么,只说你听我的就是。
我不知道他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反正现阶段他出卖我也没意义,我就姑且听他的指示,换好了衣服。药不然自己也换上一套,我们俩摇身一变成了酒店服务员。他还弄出两顶红帽子,给我扣到脑袋上,十分滑稽。
药不然看看时间,差不多五点,便招呼我抱起资料离开房间。我们走到二楼宴会厅的走廊,药不然忽然停下脚步,一抬手,手扶旁边栏杆向前探去,冲我一笑:“正主儿来了。”
大堂通往二楼宴会厅有一个螺旋式大理石楼梯,一群人正顺着楼梯朝上头走来。我定睛一看,在最中间偏右的正是一袭唐装的戴鹤轩,他双手捧着一个紫檀木匣子,看起来似乎是很贵重的东西。而被人群簇拥在正中间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慈祥老者,手执拐杖,身着四个兜的中山装。在他们两个外围是一些中年人,每个人的气质神态都像是政府官员,其中就有那天我在戴鹤轩家看到的王局长,他们谨慎地与戴鹤轩、与老人保持一点点距离;在更外围,则是几名秘书模样的人和戴鹤轩的弟子。这个小小的队伍,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三个圈子,慢慢朝着二楼移动。
我看了眼药不然,药不然得意道:“那天我一进江边别墅,就听到戴鹤轩跟那个姓王的局长说这一周有酒宴。我估计这次酒宴级别低不了。南京国际大酒店的主厨特别有名,是做淮扬菜的高手,戴鹤轩要请人,八成就是这里了。”
“那老人是谁?”
“不知道,不过身份低不了。你注意到没有?那个站在第三圈穿西装戴茶色墨镜的人,他可是这酒店的副总,他第二圈都挤不进去,你想那老人来头得有多大。”
药不然看他们快上来了,招呼我说快走吧。我们两个快步赶到位于宴会厅右侧的包房区,药不然看来事先做过周密的调查,脚下一点都不迟疑,直奔一间叫作轩月阁的包房而去。这里每一间包房,都配一个上菜用的小房间。药不然一推门进去,里面服务员正忙着切果盘,看到我们一愣。
药不然不客气地说道:“首长在这里用餐,为了安全起见,由我们接管包房接待,酒店的人不允许待在这里。”服务员嗫嚅道:“我没接到经理的通知啊。”我忽然想起来方震临走前给了我一本公安部八局的证件,也掏出来在他面前一晃,沉着脸道:“这是公安部的命令,你们经理没资格知道。”
服务员大概被“公安部”的名头给吓着了,他战战兢兢地放下刀,匆忙离去。药不然看了我一眼:“想不到你还藏着这么件好东西,方震给的吧?早知道就不用我费这么大心思了。”
我没心思搭理他:“你到底打算如何?”
“很简单,看好时机,咱们把这些资料往各位宾客手里一发就是。”
“这画册里是藏有什么暗号吗?”我眉头一皱。
“没有,这就是直接从南京博物馆拿的馆藏品宣传手册。”
我越发迷惑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药不然眨眨眼睛,说时机到了你就知道了,然后偷偷拉开一条门缝,朝正厅里望去。
正厅里客人们基本上都落座了,戴鹤轩坐在主位,老人在主宾位,其他人按次序围成一圈。屋子里有资格落座的,就那么七八个人,其他人都没让进来。这场宴席,排场可真是不小。老人喝了一口热茶,指着戴鹤轩道:“小戴啊,你的黄帝气功,我跟几位老领导都提过了。他们都表态支持,说是中华瑰宝,值得大力发扬。”
戴鹤轩面露喜色,却极力装成一副淡然姿态:“黄帝气功能够蒙莫老您认可,真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莫老道:“你今天不是说携来一件宝物吗?快拿出来吧。”戴鹤轩笑道:“莫老,菜还没上呢,您这可有点心急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莫老呵呵一笑,满席都笑起来。
戴鹤轩抚掌道:“也好,宝送真君子,佛度有缘人。这宗宝物能遇到莫老这样的有德之人,也算适逢其会。”他说完打了个响指,一个徒弟连忙小心翼翼地把那件檀木盒子捧过来,搁在餐桌上。周围的人忍不住好奇心,伸着脖子看过去,戴鹤轩却偏偏不急着取出来,反而闭上眼睛,双掌夹着盒子微微颤动,似乎在运功。莫老没催,其他人也不敢说话,一时间整个宴会厅里一片安静。
过了约摸三分钟,戴鹤轩这才收功撤手,长长吐出一口气,环顾四周:“这件宝物,非同小可,不能轻易示人。我刚才先用内力将它镇住,才敢启盒。”
他这一番话说出来,大家好奇心更浓厚了,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戴鹤轩缓缓打开盒口木盖,从里面取出一件晶莹如玉、丰肩敛腹的白瓷瓶来。那瓷瓶通体纯白,上头勾了两个蓝字:“内府”。
这瓷瓶的雍容气度,震慑了全场。戴鹤轩把瓶子轻轻搁在桌上,扫视一圈,语气变得深沉起来:“你们可认得这是什么瓶子?”在座的都是领导,但一个玩古董的都没有,对于这个问题面面相觑。只有莫老饶有兴趣地盯着那瓶子,等着下文。戴鹤轩道:“这是大明永乐年间的内府梅瓶。”
席间一阵惊叹,不过惊讶中夹杂着几丝失望。明代的瓷瓶虽然珍贵,但之前戴鹤轩把大家的心理预期抬得太高了,反而显得落差太大了,就连莫老都微皱白眉,等着看他怎么解释。
戴鹤轩微微一笑:“各位缘分当真不浅。这件梅瓶,乃是永乐年间内府为天子朱棣所制,一直隐在南京民间,几百年都没被人发现,上个月刚刚被我访得。但这宝物奇不在此处。而在于此瓶封口。”
他把梅瓶斜过去,在座的人看到它的瓶口被一个瓷盖塞住,周围一圈缝隙呈暗黄颜色,显然是密封用的封泥。戴鹤轩道:“大家仔细看这一圈封泥,没有断裂的痕迹。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自从永乐年间以来,这瓶子就从来没有被人打开过。”说完以后他抓起瓶颈晃了一晃,里面传来一阵水声,在座的人脸色同时一变。
戴鹤轩道:“梅瓶乃是酒器,内府梅瓶里头,盛放的自然是给皇帝喝的御用佳酿。只是不知何故,这酒瓶未及开封就流落民间,一直保存到了今天。瓶中古酒历经七百余年,未曾启封,酒味可谓是醇厚如仙呐。”
听到戴鹤轩这么一说,领导们的眼睛直放光。茅台放个二三十年,就已经是陈酿国宝了,这七百多年的酒,那简直就是仙浆了。莫老看着酒瓶子,忽然开口问道:“这瓶子不是叫梅瓶吗?应该是插花的,怎么改装酒了?”
“莫老你有所不知,这梅瓶在宋代本叫经瓶,后来到了明代,因为它口细颈短,只能容一枝梅花瘦骨插入,所以又得名梅瓶——但不是说真用来插花,它仍旧是一件酒器。”
莫老捧起瓶子端详了几圈,连声赞道:“好,好,真是一件好宝贝。”然后把瓶子递还给戴鹤轩,眼神里有不舍之意。王局长也啧啧道:“哎呀,珍藏七百年的美酒,不知是什么味道。”他起了头,其他人也随声附和。这些家伙都是酒中好手,一见到这等奇珍,哪里还能继续淡定。
戴鹤轩手握梅瓶,对众人道:“我刚才说过了。宝赠真君子,佛度有缘人。今日与各位齐聚此地,这就是缘分。缘分不到,不可强求。缘分到了,自然也不能错过。”徒弟不失时机地递过一把小巧的铁锤。戴鹤轩抄起锤子:“今天我就破封启瓶,与诸位一享这永乐佳酿!”
他话一出口,满座皆惊。莫老连忙阻拦:“小戴啊,这不合适吧。永乐年间的酒,全国,不,全世界恐怕也只有这独一份了,贵比千金。你为了我们几个俗人就毁了这么贵重的宝物,不值得啊。”
戴鹤轩淡然道:“莫老,我今日携此宝到此,就是为了与诸位共享。这酒既然生在天地之间,唯有被人畅饮,才是它的本分。我得宝之时为自己卜了一卦,卦象上说是‘我有嘉宾’之象,不可独享。而我最好的嘉宾,今天不是都在这里了嘛。”
他这几句说得在座人人面色生辉,莫老也是频频颔首。我不由得佩服这家伙,几句话下来,既消除了客人们的疑惧,又不露痕迹地拍了一记响亮的马屁。
莫老道:“既然小戴都这么说了,那咱们就却之不恭。”莫老一发话,其他人小鸡啄米般地连连点头,夸赞起戴鹤轩的慷慨义气,一时气氛十分热烈。
戴鹤轩抄起小锤,对准瓶口猛然敲去。这一敲用力精准,只听“啪”的一声,瓷片飞舞,整个瓶口连同塞子与封泥被砸碎,露出一个大敞口来。一股醇厚酒香扑鼻而来,在座的人不由自主地喉头滚动。
戴鹤轩拿起酒瓶,为莫老身前的小盅满上,然后为其他人各自倒了半盅,最后给自己也倒了半盅。这一圈走完,梅瓶里的酒也就不剩几滴了。戴鹤轩拈起酒盅,起身道:“咱们就为这佳酿今日求得本分,干杯。”
莫老为首,所有人都站起来碰了下杯。不过没人一饮而尽,大家都是小口细抿,生怕跟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囫囵吞下。莫老细细啧了几口,眼神一亮:“好醇的酒!”其他人也纷纷赞道:“好酒!”“标准的玉液琼浆啊!”“七百年陈酿,名不虚传!”
药不然冲我眨眨眼睛,翻开宣传册上的一页。我一看,立刻明白他的用意了——这家伙的手段,当真够狠。
我们两个各自托着一碟凉菜,端上桌去。酒桌上的其他人还沉迷在永乐年间的陈酿中,根本没注意服务员进来走菜。我和药不然一左一右,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戴鹤轩的两侧。
戴鹤轩正拈盅微笑,忽然发觉身旁多了两个服务员,他随便扫了一眼,先是一怔,随即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你们两个不回北京,来这里干什么!”戴鹤轩怕惊到莫老,只得压低声音喝道。药不然满脸堆笑着凑过去,把宣传画册啪地一下打开:“戴老师,我们是想请您点菜。”
戴鹤轩往那上面一看,立刻不说话了。
那张南京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宣传册里,有一页介绍的,恰好也是梅瓶。这是一件“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于五十年代出土于将军山的明代黔宁王沐英墓,是国家一级文物,市博的镇馆之宝。在这个梅瓶的文字介绍里明明白白地写着:世传明初梅瓶只有三件,除了这一件,还有两件藏于日本大阪的安宅博物馆。除此以外,再没有第四件了。(其实台北故宫也藏有一件,不过一直要到1996年才正式公开,此前无人知晓。)
戴鹤轩何等聪明,一看就知道药不然是什么打算了。
在座的这些领导只是缺乏文物常识,但并不愚蠢。只要有人点出这内府梅瓶的珍贵之处,他们立刻就能察觉到其中猫腻。举世只有三件的至宝,你会这么容易就找到第四件,还舍得拿起锤子敲碎瓶口?
带着这些疑惑,他们肯定会去找个明白人去问,一问就知道珍藏七百多年的酒,根本不能喝,且不说酒质会有什么变化,单是瓶釉的渗透性就能让这一瓶酒变成一瓶子漆。
但他们每人确实喝了半盅,而且觉得不错。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瓶子灌的根本就是其他品牌的白酒。普通人对酒的口感很主观,很容易被周围影响。戴鹤轩在前头把这些人胃口吊得足足的,再用言辞一烘托,有一两人先出声附和,所有人就会觉得这酒确实香醇无比。说白了,这就是个心理作用。
等领导们搞明白这些事,那么真相就只有一个——所谓“封存七百年的永乐佳酿”,根本就是假的。
药不然时机选得极妙,正好是众人把酒喝下去,兴致最高的时候。一旦骗局揭穿,伤害也就格外地大。如果这些领导发现这个戴鹤轩居然拿假酒来换人情,势必恼羞成怒,他的这个什么黄帝内功也就不用练了。
我看到戴鹤轩脸上阴晴不定,知道他脑子里肯定在飞快计算着。周围的宾客还沉浸在“仙酒”的熏陶中,没留意这边的动静。
药不然笑眯眯地说:“戴老师,我推荐您点这道白烧四宝。”
白烧四宝,白烧此宝。顾名思义,这是个隐晦的威胁,意思是你若不答应我们的要求,你这个“宝贝”可就白白浪费了。但我们用菜名隐晦表达,周围的人听不出其中寓意,也算是给戴鹤轩留了转圜的余地。
戴鹤轩板着脸,冷冷说了一句:“这道我不喜欢,还是换个玛瑙鸡片和酿杂烩吧。”
他这句话也是暗藏玄机,“鸡”和“烩”,连到一起就是机会。戴鹤轩显然不肯轻易就范,觉得我们这种威胁,只能换回一次赌斗的机会。
我们双方其实都投鼠忌器。戴鹤轩忌惮我们毁了他的事业,而我们也清楚,如果真的把这事抖落出去,戴鹤轩将会彻底断绝与我们合作之路。他说肯给我们一个赌斗的机会,算是最大限度的让步了。
药不然和我对视一眼,把宣传册收了回去:“明白了,我们这就去给您准备,请慢用。”
我临出门前回头看了一眼,戴鹤轩已经换了一番脸色,继续殷勤地给莫老讲解此酒有延年益寿之功,喜得莫老不住称赞。这家伙真是个演技派,能有今日的成就,确非浪得虚名。
等到出了门,我忍不住问药不然:“你怎么知道戴鹤轩会有这么一出的?”
药不然得意道:“咱们进别墅时,我听见他要宴请王局长,还说有神秘宝物要鉴赏,就留了个心眼。后来在二楼,你们在赌斗之时,我注意到展厅其中一个柜子里搁着个瓶子,就是这个内府梅瓶。我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再仔细一看,它的瓶口刚被密封好,搁在那里阴干,估计是刚灌进去酒。我心想这肯定是有大买卖要做哇,买通他手底下一个弟子,把底细全都套出来了。”
原来在我一败涂地之时,药不然已经想好了反击的手段。这家伙在敲诈方面,真是一把好手。
药不然道:“可惜戴鹤轩也不傻,哥们儿这招只是逼出一个机会。你有没有把握?别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不会有下次了。”
我正色道:“不是能不能胜,而是必须要胜。”
药不然笑道:“行啊,修炼回来,眼神都不一样了。老朝奉的手段,真是神鬼莫测——对了,你要不要去看看烟烟?”
“不了,等到我搞定了戴鹤轩再说。”我斩钉截铁地回答。
我们回到房间,换好衣服,走出酒店大门。一上车,药不然忽然说道:“哎,你现在能说了吧?你到底要从戴鹤轩那里得到什么东西?”
“我不知道。”
药不然不满道:“哥们儿都帮你到这地步了,你都还防着我?”
我看着他,竖起两个指头:“第一,我从来没信任过你;第二,我确实不知道戴鹤轩手里有什么。刘老爷子也不知道,但他笃定地告诉我,如果想要《清明上河图》能翻盘,戴鹤轩是唯一手里能藏有底牌的人。”
药不然抓了抓头发,显得有些恼怒,但他最终还是认命似的垂下肩膀:“好吧,好吧,这次就姑且相信你吧。不过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接下来你要是还跟防贼似的防着我,什么都不说,那这事肯定办黄了,大家一起完蛋,明白吗?”
我没有回答。
“别这么严肃,笑一个。”药不然先咧开嘴,露出灿烂笑容。我紧绷着脸,尽量控制自己不去理他。
次日一早,我正准备出发,药不然告诉了我《清明上河图》争议的最新进展。
一个很糟糕的消息。
百瑞莲拍卖行之前宣布,如果故宫拒绝对此事进行回应,他们将委托国际权威机构,先行对百瑞莲藏品进行碳-14检验。现在检验结果已经公布了,证明该藏品的年份应该是公元1000年正负400年,恰好是宋代。
这个结果,不光将故宫博物馆和五脉逼到了墙角,而且已经重重地挥出一拳。
两个版本,真本是宋代,赝本是明代。现在百瑞莲藏品被证明是宋代了,那么故宫收藏的那本如果再拒绝做检验,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是假货。
我有些担心,不知道刘老爷子能不能撑过这一关。
“你也别担心,老朝奉昨天晚上已经开始出手部署了。我不知道他能怎么做,但拖延个几天问题不大。”药不然宽慰我道。
“看来戴鹤轩这里,今天非得有个结果不可了。”我喃喃自语,暗自握紧了拳头。
我们两个驱车第二次来到戴鹤轩的江边别墅。戴鹤轩这次接待我们,一点好脸色都没有,上来就瞪着药不然道:“不愧是破出五脉之人,这种手段都使得出来。”
药不然笑嘻嘻地拱了拱手:“承让承让。”
戴鹤轩冷笑道:“可惜,你苦心孤诣,却只是给一个废物创造了个机会,不觉得可惜吗?”说完抬眼看了我一眼,满是挑衅。
我淡然一笑:“戴老师,咱们就别浪费时间了,开始吧。”
“这次你若败了,就别再来烦我了。”戴鹤轩特意提醒了一句。
我们三个没什么好谈的,径直来到二楼,那面陈列架上热闹依旧,不过摆的古玩已经都换过一遍位置了。戴鹤轩这是怕我上次偷偷记住位置,不想让我占这个便宜。我心里哂然一笑,嘴上却没说什么。
戴鹤轩拿出一根香,点燃后插在香炉里:“和上次一样,一炷香的时间,请你百步穿杨,射中其中最贵之物。”我稳稳站到陈列架前划的那条线,深吸一口气,把视线投向这三十件古玩。
这一次,我的心平静无比,没有任何起伏。这些琳琅满目的古玩,在我眼中和中山陵里那些古碑合二为一,我左持排笔,右执墨扑,就像是在老徐家后院一样,只需稍加敛神,就排除掉了一切杂念,把全部精神都投注在那些密密麻麻的细节里。无论是药不然略带担忧的注视,还是戴鹤轩恶意的眼神,我都看不到了,外界的一切联系,已被我斩断,这个世界里,只有我和这个陈列架上的古玩。
我爷爷许一城在《素鼎录》里曾经说过,“鉴宝有两重境界,‘有我之境界’和‘无我之境界’。有我之境界,是‘我’在鉴定古玩;无我之境界,古玩自道真伪。”我原来对这段话不太理解,觉得太玄乎了,可现在我完全静下心来扫视这些古玩,对无我之境界忽然多了一丝明悟。和从前相比,这些古物在我眼中变得更加清晰——不是视觉上的清晰,而是感觉上的清晰。瓷碗上的一丝缝隙、烟盒上的一段小螺纹、鼻烟壶上的几点污渍、金蟾背脊上的半枚玉钱,这些从前我根本不会注意到的细节,如今都变得鲜明起来,无需我刻意留神,它们就自动跃入眼中。
这大概就是所谓“古玩自道真伪”的无我境界吧。这是观察力上的进步,也是心境的提高。
我面无表情地扫视着木架上的物件,十五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戴鹤轩迫不及待地把香根扫掉,宣布时间到,然后问我究竟有没有射中。我缓缓抬起手指,没有半分犹豫,指着陈列架道:“我选这个。”
戴鹤轩见我的指头虚晃,以为我心意犹豫,略显得意地追问道:“你到底是选哪一格?”
我笑道:“就是这个啊。”
戴鹤轩怒道:“到底是哪一格,你别想拖延时间!”
我的指头在半空划了一圈:“我看了一圈,戴老师您这里最值钱的东西,莫过于这面木架子啊。”药不然眉毛一立,不明白我是什么意思。戴鹤轩哈哈大笑:“小老弟,你是不是被吓糊涂了?想认输就直说,放着这么多古玩不点,却对着一个木架子说胡话。”
“我可要买椟还珠了。您这三十格里的古玩,无一例外都是赝品。只有这陈列架的木架子,堪称是一件至宝。”
戴鹤轩还在装糊涂:“你到底想说什么?”我走到陈列架前,用手拍了拍木框,啧啧赞叹道:“用金丝楠木打造这么大一面陈列架,当真是大手笔啊。”
“金丝楠木”这四个字一出,戴鹤轩立刻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气势全无。
这个陈列架的木框没有刷漆,原木原色,木质呈现淡黄,黄中还带着一点浅绿。它的纹路很清晰,线条曲线优美,而且间隔均匀,似是峰峦叠嶂,如同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国画。最神奇的是纹路间隐有金丝浮现,在光线相对昏暗的展厅里,这个特征显得格外突出——这是典型的金丝楠木特征。
金丝楠木是极为珍贵的木材,质地紧密,温润不燥,千年不腐不变色,在古代只有皇家才有资格使用,普通人敢用的话,那叫逾制,是杀头的罪过。金丝楠木制成的东西,在古董市场十分抢手,哪怕是一串楠木佛珠,都能卖出天价。若是谁能有一套金丝楠木的家具,这辈子都够吃够喝了。
可惜经过长期砍伐,金丝楠木已经接近灭绝。现在国家严禁砍伐,市面上早就没有真正的新金丝楠木了。古董市场上流通的,都是从各地旧建筑、旧家具上一块块拆下来拼凑重卖的,价格贵比黄金。我看戴鹤轩这个木架子的整体质地和色泽略有斑驳,丝有断点,不是浑然一体,显然也是一块块凑出来,拼成这么一个架子。
我甚至看到,陈列架其中几排的围木颜色发暗发阴,隐有泥纹,不由得心中冷笑。这几片木材,一看就知道是从坟墓棺椁里拆出来的,而且都是用得起金丝楠木的富墓大坟。戴鹤轩为了自己这个陈列架,可不知偷偷挖了多少坟,惊扰了不知多少古人。在架子四角还点缀着几片乌黑木角,看起来好似墨点一般。这是阴沉木,有些金丝楠木因为各种原因被埋地下上千年,木料因缺氧以及高压而被碳化成乌黑颜色,就形成了阴沉木,珍稀程度还在金丝楠木之上。
这一面陈列架,居然拼凑有如此之多的金丝楠木,看来这个戴鹤轩在前几年的经历,恐怕不只是气功神棍这么简单。可惜我不是青字门出身,对木器不太了解,不然能看出更多门道。
药不然兴奋地凑过来:“你小子可以啊,怎么看穿的?”
“这不是鉴宝,而是心理诡计。”我淡淡回答。
之前说了,射覆考验的不是对古玩的鉴赏能力,而是一场心理战。那三十件古玩摆在架子上,气势惊人,这就是一个巧妙的心理暗示。大部分人一看到陈列架,受了暗示,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选择限定范围是这三十件古玩,在射覆时心无旁骛,不作他想。但仔细想想戴鹤轩开赌前那句话,他说的明明是“请你射出陈列架里最值钱的物品”,可从来没把木架本身排除在外。
所以只要参赌之人脑子里存在“三十件”的定见,那就必败无疑。这就是戴鹤轩设置的心理陷阱。参赌者越是心无旁骛,就败得越惨。估计戴鹤轩从前用这一手骗过不少人。
第一次我赌斗的时候,心急如焚,十五分钟连三十件古玩都看不完,更别提去注意这个木架了。第二次我完全静下心来,这才注意到木架质地的蹊跷,再仔细琢磨戴鹤轩的措辞,终于勘破他暗藏的玄机——那金丝楠木架子的价值,可比陈列其上的古玩值钱多了。
可见,要破这个局,需要的不是心无旁骛的专注,而是买椟还珠的勇气。
“你小子总算是恢复状态了。”药不然兴奋地给了我一拳。
戴鹤轩输了赌斗,面沉如水。直到我走到他面前,他才故作镇定,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好,很好,我卦像里的变数,果然是应在了你的身上。我虽洞悉宇宙真理,却也不能不顺应天意。”
我直截了当地说:“我胜了,请您履行诺言吧。”
听到这个要求,戴鹤轩眉毛一挑,眼神里突然透出一丝狡黠:“我认输,我会履行我的诺言。不过你到底是让我履行哪一个诺言呢?是对黄烟烟撤诉,还是《清明上河图》的秘密?”
我心里“咯噔”一声,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刘一鸣是让我找戴鹤轩要《清明上河图》的秘密,黄克武是让我用大齐通宝换回烟烟的安全。这本来是两件事,可被戴鹤轩一搅和,我把这两件事当成了一件事。当初戴鹤轩在开赌之前,承诺的是“我输了,就如你所愿”。故意把胜利条件说得含糊,原来却是在这里等着我。我千防万防,还是被这个混蛋摆了一道。
看到我一言不发,戴鹤轩重新得意洋洋起来:“你用大齐通宝换回一次胜我的机会,让我做一件事。没问题,我这个人从来是信守承诺的,所以你快告诉我吧。”
他这是成心要给我出难题。《清明上河图》的秘密事关五脉兴亡,而我又岂能坐视烟烟身陷囹圄而不顾?
看到我不吭声,药不然急得叫了一声我的名字:“许愿!”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今天早上百瑞莲已经公布了碳-14结果,危机迫在眉睫,已经没有时间犹豫了。一个女人和整个五脉,如何选择是显而易见的。
戴鹤轩犹嫌我不够为难,还特意补充了一句:“今天法院给我打电话,程序已经走得差不多了。你再犹豫,到时候连我可都没办法了。”
我没有片刻犹豫,开口道:“我要《清明上河图》的秘密。”戴鹤轩哈哈大笑,摇头感慨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男人啊,就是这样。黄小姐若是听到这个消息,不知道该有多伤心。”
“我还没说完呢。”我冷冷说道。这次轮到戴鹤轩一愣,我上前一步,指着自己道:“烟烟的自由,由我来替换。”
戴鹤轩眯起眼睛:“你什么意思?我对男人可不感兴趣。”
“你不是想让我入你门下,修炼黄帝内功吗?只要你对烟烟撤诉,我就加入,可以签合同。”
“可是强扭的瓜不甜,你对我已经怀恨在心,我收你在门下,岂不是给自己造一个大麻烦?”
我抬起手指:“那么换个说法。我入你门下,推广黄帝内功,如何?我是破获佛头大案的主角,五脉许家唯一的传人,全国皆知的打假英雄,这些头衔,换回一个黄烟烟,难道还不够么?“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跟戴鹤轩这种利欲熏心的家伙,没法谈道德,那么就聊聊好处。以我如今在国内的知名度,如果参与黄帝内功的推广,那对他的影响力绝对是一大提振。我不信这个精于算计的家伙不动心。
戴鹤轩眼珠骨碌碌地转了几圈,在心里权衡着利弊。药不然急忙一搀我的胳膊:“许愿你疯了!签什么卖身契。烟烟那边我有办法,实在不行,咱们有的是手段让戴鹤轩告饶!”我看他目露凶光,想到他身上还揣着一把枪,连忙把他拽开:“那种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你不做,我去做总可以吧!反正你是白的,我是黑的!”药不然大吼。
“不行。”我断然否定。药不然瞪着我,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我倒忘了,你变回原来的你,把原来的迂腐也变回来了。”我露出一丝苦笑和自嘲:“如果我真的和原来一样迂腐,现在就不会和你联手了。”
和老朝奉联手,是我最不情愿的一个选择,几乎已经突破了我的原则。如果现在我再次顺从药不然的想法,我害怕自己以后习惯成了自然,每次碰到两难时都妥协放弃,原则底线就会被一次又一次洞穿,乃至荡然无存。那这样的我,和老朝奉又有什么区别?
我们两个瞪着眼睛对峙了半天,那边戴鹤轩终于开口道:“很好,我给你准备一份合同,你把它签了,咱们两件事都好说。”
“走。”我说,语气很坚决。我知道,我是唯一能够拯救五脉和老朝奉的人,否则药不然也不会跟我联手,这枚筹码,可以让我占据主动权。
果然,药不然无奈地嘬了嘬牙花子,把本来已经探进怀里的手缩了出来:“下次我先斩后奏得了,许大善人。”
我们三个从二楼下来,在大厅坐定。戴鹤轩吩咐弟子准备出一份合同,递给我一管笔。我把合同看了一遍,我将受雇于一个叫宇宙黄帝文化推广有限公司,职位是推广大使,薪酬什么的都是空白,合同期限有点惊人——终身。
事到如今,我也没心情跟他逐条谈判,俯身把名字签上,还把身份证掏出来拿去复印了一份。
戴鹤轩把合同签好,心情大好。我催促他尽快履行承诺,戴鹤轩拿过电话,当着我的面给公安局打了一个电话,提出撤诉。然后他告诉我,撤诉也得有个过程,烟烟三天内肯定能放出来。
“不知道她出来以后,发现你跑到我手下,会是什么表情。那丫头可是个刚烈性子。你打算怎么跟她解释?”戴鹤轩饶有兴趣地抖了抖合同,让弟子给收起来。
我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便催促道:“该轮到《清明上河图》了。”
“哦,对了,还有这事儿呢。”
戴鹤轩嘴里说着,却不着急。他端起一杯刚沏好的热茶,吹吹茶叶,抿了一口,搁下茶杯,这才慢吞吞地说道:“我家先祖戴熙,籍贯本是杭州钱塘,道光十一年的进士,十二年翰林,官至兵部侍郎。他一生嗜画,是继江左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祈——之后的山水画大师。”
“我们不是来听你讲家谱的。”药不然毫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话。
戴鹤轩双手一摊:“你们不想听,那就自己去找《清明上河图》的秘密好了。”我把药不然按住,示意他继续。戴鹤轩得意地瞥了眼药不然,这才继续说道:“我先祖戴熙擅画花鸟、人物,以及梅竹石,名声很大,号称‘四王后劲’。道光年间,他时常被召进宫去,留下不少墨宝书画。借着这层关系,故宫里的各种珍藏他都曾经有机会见到。”
“其中也包括《清明上河图》?”
“不错。当时有个大收藏家毕沅,他花了大价钱从陆费墀处购得《清明上河图》,可惜后来犯了大错,满门抄斩,这幅画就进了宫中。嘉庆帝特别喜欢这幅作品,把它收录在《石渠宝笈三编》一书内。到了道光朝,戴熙有一次入宫作画贺寿,天子一高兴,恩准他进入御库观摩。他借这个机会,终于一睹其真容。”
陆费墀和毕沅、毕泷兄弟的钤印题跋我都在照片上见过,知道戴鹤轩这个传承的次序所言不虚。
戴鹤轩说到这里,语气稍微停顿了一下:“戴熙当晚回来,神色有些古怪。他儿子戴以恒也是位丹青名家,问他有没有看到《清明上河图》。戴熙说了一句奇怪的话,‘张择端灿然杰作,惜乎不全。’”
我和药不然听到这一句,齐声问道:“什么惜乎不全?”
戴鹤轩又慢慢呷了一口茶,扫了我们一眼:“自然是惜乎《清明上河图》画卷不全。故宫所藏,只是残本,缺了一截,故而我家先祖有此一叹。”
这一句话说出来,我顿时觉得脑袋一晕,觉得脑子被极多的信息量一下子冲垮了。先前我也想过《清明上河图》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比如画风、用笔、运墨或者某一处细节隐藏着暗号什么的,却从来没想过,流传了这么多年的名画,居然不是全本?!
我飞快地在脑海里回想它的相关数据,故宫本的《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厘米,绢本,两侧都被仔细装裱过,看不出有残缺截断的痕迹。历代笔记著述里,也从未提及它是残卷,戴熙这个观点,可真有点石破天惊。
“那么,戴熙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什么凭据吗?”我问。
戴鹤轩摇摇头:“戴以恒当时也是这么问的,可是戴熙却没回答,反而把他喝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清明上河图》是天子亲自收录进《石渠宝笈三编》的珍品,谁敢多嘴非议?他说短了一截,万一让皇帝听见,让他去把画补全,那可怎么办?”
这倒是真的,道光朝的文字狱虽没有乾隆朝那么严厉,但这些文人早被杀没了胆魄,噤若寒蝉,哪敢胡乱说话。
戴鹤轩继续道:“当天晚上,戴熙独自一个人在书房写了幅字帖,写完以后,便把它收藏起来,从不公开示人——对了,就是跟他另外一件珍藏大齐通宝搁在一起。”
我有些不甘心:“那幅字帖里写的什么?有没有提到《清明上河图》的残本?”
“都说了从不公开示人了,别说外人,连他儿子戴以恒都没看见过。戴以恒在他的《醉苏斋笔记》里特意写了这段轶事,说他父亲把这副字帖藏得很紧,还告诫家里人说,除非《清明上河图》真相得白,才许戴家后世子孙公开此帖。戴以恒推测,自己父亲可能曾亲眼见过《清明上河图》的残本,与故宫本进行对照后,终于确定真本不全。戴熙是一位丹青名家,他发现这等秘密又不敢说,简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便把这个发现写在字帖里,留待后证。”
我大概能猜到戴熙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文人小心思——胆小怕事,却又爱惜自己名声。他写了字帖秘而不发,等到别人站出来证明《清明上河图》确实是残本,戴家子孙便可以公开此帖,证明戴熙才是这个秘密的第一发现人,既安全又青史留名。
戴鹤轩又道:“戴熙后来回到杭州养老,没想到闹起太平天国。他被迫投水自尽,大齐通宝从此消失,和大齐通宝搁在一起的字帖,也同时失踪,再无踪迹。好在这段故事因为被戴以恒写进笔记里,得以流传下来,我们戴家的人都知道。1951年国家鉴定《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我以一个技术员的身份参加鉴定组,忽然想到了戴熙的这个典故。不过那个时候政治气候特殊,我不敢乱发表意见,残本一说,我只跟鉴定组的组长郑振铎先生略微提及过,可惜证据不足,他未能尽信,没有正式提出讨论。等到真本的鉴定结果一出来,我待在那里也失去了意义,便找个借口回南京了。”
“残本之说,刘一鸣也不知道吗?”
“我没跟他提过,不过以他的嗅觉,肯定隐隐觉察到我戴家和《清明上河图》之间有什么渊源——不然他现在也不会专程把你派来找我,对不对?”说到这里,戴鹤轩从怀里掏出那枚大齐通宝,让它在指头之间来回滚动,“黄克武把这枚铜钱送还给我,除了示好,恐怕还有提示我的意思吧?”
原来这一枚大齐通宝,还有这么一层寓意。这些老人,有什么话都不明说,非要绕一个大圈子。早知道大齐通宝、戴熙、《清明上河图》之间有这样的关系,我可能会省掉不少麻烦。我在心里暗暗抱怨道。
“行了,我说完了。”戴鹤轩搁下杯子。
“就这些?”我一愣。
“对。”
“说来说去,《清明上河图》到底有没有残卷,根本一点证据也没有,只是你家传下来的一段故事嘛。”
我有点恼火,这等于什么都没说。这个故事当个历史八卦还算勉强,想用来做翻盘破局的筹码,就实在太弱了。我狐疑地盯着戴鹤轩,看他到底又在玩什么花样。
戴鹤轩双手一摊:“我可从来没说过我有《清明上河图》的秘密,那只是你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我知道的,只是这么多,这还是我在家里偶尔翻旧笔记才知道的。戴家其他大部分人,恐怕连这段往事都不知道了。”
“大部分人?”我敏锐地注意到他的用词。
戴鹤轩没想到我一把就揪住了他的话头,不由得打了个结巴:“呃……”我毫不客气地趁势追击:“你是说,戴家除了你,还有人了解这段往事?”戴鹤轩有些尴尬地喝了口茶,犹豫片刻,这才抬头道:“哎呀,哎呀,你小子还真是敏锐。好吧,我告诉你,不过你记住,这个算是员工福利。”
他把大齐通宝收回到怀里,眼睛看向天花板,这个江湖骗子第一次浮现出为难的神色,就像是刘一鸣第一次谈及戴鹤轩时一样。
“论亲戚的话,她算是我的侄女。不过按族谱来说,她们家是正房一脉,我只是个分家,来往不是特别多。她叫戴海燕,是个小丫头,比你年纪还小点。哎,怎么说呢,那是个怪胎。”
我心想,你还有资格说别人?
戴鹤轩道:“她父母早亡,都是亲戚家轮流养着。我看她身世可怜,想帮她一把,可那丫头不知道是不是读书读傻了,居然说什么气功都是骗人,都是伪科学,还说我是个骗子。我劝了她几次,她居然跟我划清界限,还到处投稿,要揭穿我真面目。你说是不是怪胎。”
真是个理性正直的好姑娘,我迅速做出了判断。
“她也了解戴熙的事情?”
“不知道,不过她们家是戴以恒一脉传下来的,如果戴熙有什么别的线索,那只有她才会有可能知道吧。”
“那这个戴海燕在哪里?”
“在上海念大学,复旦的,生物系的,现在都读到博士了吧。”
“生物系?”
我和药不然对视一眼,这个领域和古董鉴定差得可有点远。
戴鹤轩眼皮一翻:“怎么了?我这个侄女智商很高,头脑可比你们聪明多了,文理兼修,正经是才女。”说到这,他咂了咂嘴,惋惜道,“可惜误入歧途,陷入西方那一套形而下学的理论中,不然她来跟我一起修炼黄帝内功,成就未必在我之下。”
我懒得听他自吹自擂,催促他快把联系方式和地址给我。戴鹤轩道:“我先说清楚啊,你去见她,别说是我介绍的,不然……嘿嘿,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我知道,你快给我。”
戴鹤轩扬头对弟子嚷道:“哎,徐方,上次你不是给那个记者抄了一份戴海燕的地址吗?那记者叫什么来着?”
“钟爱华,上海《光明日报》的。”那位弟子恭敬地说。
我一口水差点呛到。
很快那名弟子把抄的地址拿了过来。我脸色铁青,抓住戴鹤轩的手腕道:“这个钟爱华,来找过你?”
“对啊,就是上礼拜。”戴鹤轩有点莫名其妙。
“都问了些什么?”
戴鹤轩得意道:“问了很多。黄帝内功的最新研究进展、功法推广班的宣传力度、还有一些基础气功理论,我们谈了很久,别看他年纪轻,却很有眼光,一眼就看出这门内功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导意义。”
钟爱华这个家伙,最擅长蛊惑人心和吹捧。我在郑州,也是被他三言两语几碗米汤灌下去,把自己当成了什么伟大英雄。
“那他为什么要戴海燕的地址?”
“他说新闻报道要兼顾多方意见,认为戴海燕很有代表性,她既代表了家族保守势力,也代表了入侵的西方思潮。通过对她的采访,可以体现出我与这两种思潮做斗争的……”
“告辞!”
我打断戴鹤轩喋喋不休的屁话,从他弟子手里接过地址,起身就往外走。戴鹤轩没料到我走得这么干脆,只来得及在后头喊了一嗓子:“喂,你别忘了,你已经签了合同。”
我和药不然快步离开江边别墅,脸色严峻。
百瑞莲的大计划,果然还在继续。钟爱华既然到了这里,说明他们也已经注意到了戴熙所说的“残本”问题,这些人的调查力量当真不得了,戴家和《清明上河图》的关系如此隐秘,他们居然都能查到,而且还比我们先走了一步。
“他比咱们先动手了好几天,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呐。”药不然边走边说。
我“嗯”了一声,心情无比沉重。如今五脉和百瑞莲处于相持状态,在这个微妙的局势之下,谁先拿到残本的消息,谁就能获得一张大牌。以钟爱华和他背后的势力的布局手腕,如果再让他们先动几天,那我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
药不然见我愁眉不展,开口劝道:“不过哥们儿你也别太担心。《清明上河图》到底有没有残本,这事还不好说,说不定戴熙只是信口胡勒勒呢。”
我摇摇头:“我最怕的,是钟爱华先行灭口,把这条线索斩断,我们可就麻烦了。”说到这里,我别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药不然。佛头案时,这个冷血杀手就是这么干的。药不然似乎对我的目光没有觉察,他忙着发动汽车,嘴里絮叨道:“我倒想会会钟爱华,听起来真是个有趣的家伙。”
“你不会喜欢他的。”我双手抱胸,焦虑地靠在椅背上。
那会儿沪宁高速公路刚刚开工,开车去上海还不太现实。我们一合计,决定还是坐火车比较快。南京到上海之间的车次比较多,而且非年非节,票源充裕。至于烟烟,只能暂时先委屈她在里面多待几天了。
我们赶到南京火车站,正好赶上一趟从哈尔滨到上海的过路车95次。我把方震给我的特别证件亮出来,轻而易举弄到了两张车票,可惜没座。好在这个公安八局的证件威力不小,车长特意把我们安排到餐车上坐着,倒是清净。
火车开动以后,药不然把我的大哥大借过去说要打几个电话,然后一边嘀咕一边走到车厢连接处。我知道他肯定是跟老朝奉汇报,不能当着我的面说,也懒得理睬。
药不然离开以后,我双手揉了揉太阳穴,望着车窗外快速移动的江南景色,鼻子里飘过火车厨房的菜香,心中却像十几条麻绳纠结在一处,残卷的事一直萦绕在心头。
人类进入工业化之后,都是标准化生产,千件一样;而在古代,都是手工作坊,每一件都会有微妙差异。古人作画之时,用墨、用色都是现场调配,用的毛笔和绢纸也是出自纸匠之手,可以说每一张画的墨色浓淡、绢纸厚薄、颜料深浅都是独一无二的,和人的指纹相仿。
这种差异肉眼很难识别,对机器来说却不是难事。
我记得从前曾看过国外的一个鉴定事例。科学家们对一幅文艺复兴时代的油画进行检测,显微镜发现油画颜料的颗粒十分均匀,而在文艺复兴时代,颜料都是工匠们纯手工制成,没那么细腻,颗粒应该是不均匀的,据此断定此物为赝品。国内也有类似的例子,中华鉴古研究会接过一幅黄公望的《溪山远眺图》的鉴定委托,几位专家都认为是真的。但研究人员深入分析纸质,发现画心纸质的桑皮纤维居多,而画边纸质是藤皮纤维居多,事实一下子就搞清楚了。古代造纸都是一帘一张,不可能桑皮和藤皮混杂。这是造假者故意用旧纸补在黄公望的原画上,虽然补得天衣无缝,但不同的纸质却在显微镜下露出马脚。这是郑教授讲给我听的。
可见赝品造得再好,和真本之间也会有微妙的差异——这就是残卷的意义所在。只要将它和现存的故宫本和百瑞莲本进行比对,和它“指纹”相符的,自然就是真品。
刘一鸣口中所谓的“底牌”,应该指的就是《清明上河图》的残卷。如果它被钟爱华先得手,那我们可就全盘皆输了。
“希望这次还赶得及。”我望着窗外快速移动的江南景色,喃喃自语。
我正在琢磨着,药不然从连接处回转过来,把大哥大扔回给我,神色古怪。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五脉终于出手反击,这下可有意思了。
药不然说,中华鉴古研究学会终于站出来回应百瑞莲。它发布声明,宣布将《清明上河图》交给国家权威机构检验。检测结果显示,故宫馆藏的《清明上河图》的碳-14结果是公元1100年正负300年,数值比百瑞莲本还要接近宋代。
这一下子,整个舆论变得混乱起来。香港媒体根本不信,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在包庇丑闻,要求第三方机构重新进行检验。内地媒体则分成两派,北方的报纸认为此事有了定论,可以平息了;南方的报纸认为碳-14检测这种技术手段还不成熟,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采信还有待商榷。
我不知道这一手反击是刘一鸣的主意还是老朝奉的,也许是两个人暗中商量的结果,但效果出奇的好。在有心人的推动下,争论的焦点,暂时从《清明上河图》的真伪变成了讨论碳-14技术的可信度。虽然这种转移焦点的手法不会维持很久,但多少能争取点时间出来。
“不是说一本是明代赝品一本是宋代真本吗?怎么搞出两本宋代的来?会不会是故意做了手脚?”药不然有些迷糊。
“应该不会,这个敏感时期做手脚,经不起检验,等于是授柄于人。”我断然否定,“我认为两边的检验,都是没问题的。”
“那不是矛盾吗?”
“不矛盾。青铜器造假里有种技术,拿古代青铜器的碎片重铸器具,X光都看不出破绽。书画造假里也有类似的手法,拿古纸为底。我估计,那个明代的《清明上河图》赝本,是用宋墨在宋纸上誊画而成,很下血本。拿碳-14这种不够精密的技术检测,自然查不出分别。”
“这么说,碳-14根本就是一招缓兵之计。”药不然恍然大悟。
“对,百瑞莲出了一记昏招,被刘一鸣抓住破绽了。学会公布这个结果,目的就是把水搅浑,为我们争取时间。”
药不然感慨道:“果然还是要比较残本,才能搞清楚。”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得靠我们这边的进展。”我面色凝重,指头敲击着桌面。
我们在南京是中午上车,到了晚上六点多钟,终于抵达上海。上海这个地方,不愧是国际化大都市,列车一进市区,远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霓虹灯已经开启,望过去一片五光十色,比灰秃秃的北京可洋气多了。我从来没来过这繁华的十里洋场,心情和南京路上的好八连一样,颇有些忐忑。
在古董圈子里,上海叫水地。水是流水,说的是钱。解放前有个说法,豫、陕两地历史悠久,古董极多,叫“宝地”;北平、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识货的多,叫“见地”;而如果想要卖个好价钱,就得来上海,又靠近水边,是以叫作“水地”。尤其是和洋人做古董买卖,非在上海不可。从上海开埠开始,它在古董交易中一直处于无可取代的地位。所以上海在古董版图里,又称为龙头,龙头遇水而活,自然是龙飞九天。
在刘一鸣的转型计划里,五脉的第一个拍卖行,就打算设在上海。
五脉在上海势力不小,但我身边既然跟着药不然,也就别想找他们了。其实我也不想找,五脉的人现在看到我都跟仇人似的,不添乱就不错了。
我们出了上海火车站,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复旦而去。我们迈进复旦大学校门的时候,恰好是七点半。这时候天色还不暗,学生们刚吃完饭,校园里很是热闹。远处篮球场上许多学生在打着比赛,骑自行车的学生们进进出出,还有情侣们在草地上亲热。靠近校门的公告栏上花花绿绿贴着各种社团的海报,还有一排卖旧书和磁带的小商贩蹲成一排。
“哎呀,虽然不如我们北大,但氛围倒也算是不错了。”药不然兴致勃勃地东张西望,我冷着脸说快走。
戴鹤轩给我们的那个地址很详细,具体到了她的宿舍楼号。不过复旦校园太大了,药不然自告奋勇承担了问路的工作。他专挑大学女生问,而女生对他这种流里流气的人,居然都挺有好感。他一共问了五个小姑娘,她们都特别配合,一扬雪白的胳膊指出方向,还咯咯地笑,笑声清脆如银铃。
我估计如果多停留一阵,他连人家的寝室电话都能要到。
“你可真有一套。”我半是嘲讽半是感叹。
“这是天分。”药不然满不在乎地把头发撩了撩。
戴海燕住在复旦的博士楼里。博士楼是老楼改建的,只有三层。外立墙面重新刷过漆,但个别地方还是露出红褐色的墙砖。墙上开着几扇边框糟旧的窗户,看上去有点像是一个巨大的鸽笼。楼前后种植着几排大树,枝叶繁茂,一条水泥步道蜿蜒而入,颇有曲径通幽的妙处。
我们正要走过去,药不然忽然把我拉住,拽到旁边的树后。
“干吗?”
“你看。”药不然压低声音,朝着博士楼的楼门口一指。
一名二十岁出头的男生一身西装革履,头发油光锃亮,手里捧着一大束玫瑰花朝博士楼走去。身后还有一群围观的学生,拿着相机大呼小叫。
那人面露稚气,一脸阳光。可我却如坠冰窟,浑身都颤抖起来。
钟爱华,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