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虎豹骑扬威南皮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正在曹操考虑下一步先从哪个方向用兵的时候,建安九年(204),并州刺史、袁绍的外甥高幹投降了。曹操接受高幹的投降,以献帝的名义仍任命其为并州刺史。
这样,西面就可以暂放一下,对北面的袁熙和袁尚以及东面的袁谭,曹操决定先打东面。曹操跟袁谭是合作关系,还结成了儿女亲家,目前这一关系仍未从形式上终止,为何先从他下手?这是因为,袁谭趁曹操围攻邺县之机抓紧扩张势力,这段时间以来先后攻占了魏郡以东的甘陵国、安平国、渤海郡、河间国的一些地方。甘陵国过去叫清河郡,桓帝时改为甘陵国,治所在甘陵县,即今山东省高唐县。
这些举动无异于向世人表明,袁谭又背叛了曹操。不仅如此,袁谭还向袁尚下手,袁尚从邺县逃出来,先到的是中山国,袁谭向其进攻,袁尚被打败才逃到了袁熙那里。
袁谭打败弟弟,把主力移驻到龙凑这个地方。龙凑在哪里不详,十二年前袁绍曾在这里和公孙瓒有过一场激战,结果公孙瓒大败。袁谭的快速扩张成为曹操先解决他的原因,而袁谭的一系列行为也刚好给曹操找到了借口,曹操可以光明正大地发兵攻打他。
出师前,曹操先给这个亲家写了封信,责备他负约,宣布解除双方的婚约,把袁谭的女儿遣送回家,之后曹操亲率大军向龙凑开来,袁谭自知不是对手,主动撤退,将主力收缩到渤海郡境内,坚守渤海郡的治所南皮县。
南皮,意思是“南面的皮革城”。
这不是搞笑,而是真的。南皮这个名字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援燕经过现在的沧州,为了保证军事供应,找了一块地方筑起一座城,专门从事皮革加工,这座城便被称为皮城。由于它北面的章武县有一座北皮亭,所以就把这个皮城称为南皮。
袁绍担任过渤海郡太守,这里是他的老根据地。袁谭退守南皮后,曹操于建安九年(204)底先攻入渤海郡南面的平原国,肃清了那里的袁军,于第二年初将主力部队开到南皮城外。
对于这场战斗,曹操十分重视,务求一战必胜,彻底消灭袁谭,所以他不仅带上了张辽、乐进、于禁等名将出征,还带上了曹仁的虎豹骑。虎豹骑除曹仁直接指挥外,指挥官还有曹纯,曹真、曹休等曹家年青一代也在这支队伍里。刚刚当了新郎官的曹丕也参加了南皮之战,他虽不是虎豹骑成员,但在战斗间隙经常跟曹真、曹休在一起,这些情况在保存下来的曹丕私人信件里都有记载。
除了曹真和曹休,曹丕还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夏侯渊的侄子夏侯尚,此时在曹军中担任司马一级的军官;另一个叫吴质,字季重,年龄约比曹丕大10岁,是兖州刺史部济阴郡人,曹操在兖州主政时期就投奔了曹营,但一直默默无闻,曹丕对他很欣赏,认为他才学过人,见解独到,而且擅长交际,所以引为至交。吴质于是成为曹丕身边的智囊,他始终追随曹丕,成为影响曹丕一生的重要人物之一,此次南皮之战,夏侯尚和吴质都来了。
名将云集、兵强马壮的曹军面对困守孤城的袁军应该一战而胜,但让人觉得意外的是战局开始却并不顺利,曹军攻城很艰难,付出了重大伤亡仍然没有多大进展。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除了袁军顽强抵抗、南皮城防坚固之外,最大的问题来自气候,此时是正月,华北平原正值严寒季节,城上滴水成冰,对防守的一方有利,对攻城的一方明显不利。
看到这种情况,曹操想先退兵,等天气转暖之后再说。各位将领听了都没有什么意见,但有个人一听就不干了,他是曹纯。虎豹骑亲自出战却无果而还,曹纯实在不甘心,他向曹操建议:“我们孤军远征,如果撤退必然会影响士气,现在敌人在攻防战中占优,必然会滋生骄傲思想,我们只要再坚持一下,一定能将敌人打败!”
曹操觉得曹纯说得也有道理,这一趟如果不能顺利解决袁谭,那么袁熙、袁尚的解决也都得往后拖延,夜长则梦多,最好还是把南皮拿下,为此多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
曹操最后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攻下南皮。曹操亲临前线指挥,他还亲自擂鼓助战,曹军将士无不奋勇争先,守城的袁军渐渐不支。乐进率部第一个突进到城下,首先把东门攻破,杀进城里,袁军开始溃逃。
袁谭骑马在卫队的保护下逃出了南皮,倒霉的是,他一出城就遇到了负责堵截的曹军,而且偏偏是摩拳擦掌正要露一手的虎豹骑。
攻城不是骑兵的长项,曹纯率领虎豹骑在外围堵截溃逃的袁军,结果堵住了袁谭。虎豹骑上去一顿猛揍,袁谭及其卫队哪里是对手,被杀了个丢盔卸甲。也是虎豹骑过于生猛,打起来有点收不住,一个冲锋居然把袁谭杀死了,没有抓到活的。袁谭的主要谋士郭图在城里被活捉,被曹操下令处死。
曹操听到袁谭被杀的消息高兴坏了,大概在曹操看来此战结束后北方将再无大的战事。
南皮所在的渤海郡是袁氏父子经营多年的基地,他们影响这一地区长达十多年,曹操攻占渤海郡,需要尽快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保证这一地区长治久安。
在南皮驻军后曹操以司空和冀州牧的身份颁布了一系列命令,恢复冀州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整顿社会秩序。这些命令包括《蠲河北租赋令》《抑兼并令》《赦袁氏同恶令》《整齐风俗令》等,其中在《蠲河北租赋令》中曹操下令免除冀州刺史部建安九年(204)全年的田租和赋税,以恢复和发展生产,这道命令的颁布,受到了百姓的拥护。
袁绍统治冀州刺史部期间,政治和军事上依靠豪强地主,使得这些人的政治和经济势力迅速膨胀。长期以来,曹操一直在思考东汉政权在机制上的弊端,他认为豪强势力发展太快是造成政权衰弱的主要原因,所以对如何抑制豪强势力的问题十分关注。曹操认为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即使得到政权也不会稳固,在关键时候会被豪强势力所左右。
基于这些长期的思考和对现实情况的分析,曹操颁布了《抑兼并令》,他强调一个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任由贫富差距拉大,必然会带来严重后果。他说,像审配这样的家族,不仅经济实力很强大,而且成为窝藏罪犯的据点,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老百姓怎么能拥护这样的政权?
曹操借民意向豪强势力开刀是经过深思远虑的,他不愿意在自己统治的地区有豪门经济继而出现豪门政治。作为抑制豪门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抑兼并令》中他明确规定,每亩地收租的标准是4升,每户另收2匹绢、2斤丝,除此之外一律不再收取其他赋税。他要求各郡县要严格检查,看看有没有豪强地主搭顺车额外收取其他税费的现象,同时禁止弱势群体替那些豪强交赋税。
攻占南皮后,冀州刺史部全境成为曹操控制地区,那些曾在袁氏政权及军队里任职的各级官员,有的仍旧被录用,有的则心怀不安,害怕有朝一日会被清算。针对这种情况,曹操在南皮颁布了《赦袁氏同恶令》,明确表示跟袁氏做过坏事的人,允许他们改恶从善。
袁氏政权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部结党营私、钩心斗角很严重,这种风气由社会上层传达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不良风气。在过去的袁绍控制地区,不仅官员、豪强们操纵舆论、排斥异己、颠倒黑白,而且在一般老百姓里也存在是非不分、缺乏社会正义感、歪门邪道盛行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曹操在南皮又下达了《整齐风俗令》,从整顿社会风气入手,恢复社会秩序。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很快使冀州的社会面貌得到改观,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在此期间,幽州刺史部的局势也发生了新变化,袁熙的部将焦触和张南看到袁氏集团即将覆灭,于是发动兵变,将袁熙、袁尚赶出了幽州刺史部,二袁只得投奔辽西的乌桓首领蹋顿。蹋顿以前娶了袁家的姑娘为妻,跟袁家有姻亲关系,如今在辽西一带势力很大。
焦触自称幽州刺史,率全州各郡县长官归降曹操。曹操大为高兴,幽州不战而胜,省去了远征的麻烦,他以朝廷的名义承认焦触为幽州刺史,将焦触、张南都封为列侯。
但是没多久,幽州刺史部涿郡人赵犊、霍奴起兵,杀死了刺史焦触以及涿郡太守,在袁熙、袁尚的鼓动下,蹋顿也趁机出动,在幽州刺史部渔阳郡北部的犷平一带进攻鲜于辅。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率主力离开了南皮,进军幽州刺史部,此次北征比较顺利,在涿郡斩杀了赵犊、霍奴,曹操随即率军渡过潞河救援犷平。蹋顿所部未做抵抗,撤到了塞外,曹操于是率军回师邺县。
正在曹操考虑下一步先从哪个方向用兵的时候,建安九年(204),并州刺史、袁绍的外甥高幹投降了。曹操接受高幹的投降,以献帝的名义仍任命其为并州刺史。
这样,西面就可以暂放一下,对北面的袁熙和袁尚以及东面的袁谭,曹操决定先打东面。曹操跟袁谭是合作关系,还结成了儿女亲家,目前这一关系仍未从形式上终止,为何先从他下手?这是因为,袁谭趁曹操围攻邺县之机抓紧扩张势力,这段时间以来先后攻占了魏郡以东的甘陵国、安平国、渤海郡、河间国的一些地方。甘陵国过去叫清河郡,桓帝时改为甘陵国,治所在甘陵县,即今山东省高唐县。
这些举动无异于向世人表明,袁谭又背叛了曹操。不仅如此,袁谭还向袁尚下手,袁尚从邺县逃出来,先到的是中山国,袁谭向其进攻,袁尚被打败才逃到了袁熙那里。
袁谭打败弟弟,把主力移驻到龙凑这个地方。龙凑在哪里不详,十二年前袁绍曾在这里和公孙瓒有过一场激战,结果公孙瓒大败。袁谭的快速扩张成为曹操先解决他的原因,而袁谭的一系列行为也刚好给曹操找到了借口,曹操可以光明正大地发兵攻打他。
出师前,曹操先给这个亲家写了封信,责备他负约,宣布解除双方的婚约,把袁谭的女儿遣送回家,之后曹操亲率大军向龙凑开来,袁谭自知不是对手,主动撤退,将主力收缩到渤海郡境内,坚守渤海郡的治所南皮县。
南皮,意思是“南面的皮革城”。
这不是搞笑,而是真的。南皮这个名字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援燕经过现在的沧州,为了保证军事供应,找了一块地方筑起一座城,专门从事皮革加工,这座城便被称为皮城。由于它北面的章武县有一座北皮亭,所以就把这个皮城称为南皮。
袁绍担任过渤海郡太守,这里是他的老根据地。袁谭退守南皮后,曹操于建安九年(204)底先攻入渤海郡南面的平原国,肃清了那里的袁军,于第二年初将主力部队开到南皮城外。
对于这场战斗,曹操十分重视,务求一战必胜,彻底消灭袁谭,所以他不仅带上了张辽、乐进、于禁等名将出征,还带上了曹仁的虎豹骑。虎豹骑除曹仁直接指挥外,指挥官还有曹纯,曹真、曹休等曹家年青一代也在这支队伍里。刚刚当了新郎官的曹丕也参加了南皮之战,他虽不是虎豹骑成员,但在战斗间隙经常跟曹真、曹休在一起,这些情况在保存下来的曹丕私人信件里都有记载。
除了曹真和曹休,曹丕还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夏侯渊的侄子夏侯尚,此时在曹军中担任司马一级的军官;另一个叫吴质,字季重,年龄约比曹丕大10岁,是兖州刺史部济阴郡人,曹操在兖州主政时期就投奔了曹营,但一直默默无闻,曹丕对他很欣赏,认为他才学过人,见解独到,而且擅长交际,所以引为至交。吴质于是成为曹丕身边的智囊,他始终追随曹丕,成为影响曹丕一生的重要人物之一,此次南皮之战,夏侯尚和吴质都来了。
名将云集、兵强马壮的曹军面对困守孤城的袁军应该一战而胜,但让人觉得意外的是战局开始却并不顺利,曹军攻城很艰难,付出了重大伤亡仍然没有多大进展。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除了袁军顽强抵抗、南皮城防坚固之外,最大的问题来自气候,此时是正月,华北平原正值严寒季节,城上滴水成冰,对防守的一方有利,对攻城的一方明显不利。
看到这种情况,曹操想先退兵,等天气转暖之后再说。各位将领听了都没有什么意见,但有个人一听就不干了,他是曹纯。虎豹骑亲自出战却无果而还,曹纯实在不甘心,他向曹操建议:“我们孤军远征,如果撤退必然会影响士气,现在敌人在攻防战中占优,必然会滋生骄傲思想,我们只要再坚持一下,一定能将敌人打败!”
曹操觉得曹纯说得也有道理,这一趟如果不能顺利解决袁谭,那么袁熙、袁尚的解决也都得往后拖延,夜长则梦多,最好还是把南皮拿下,为此多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
曹操最后下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攻下南皮。曹操亲临前线指挥,他还亲自擂鼓助战,曹军将士无不奋勇争先,守城的袁军渐渐不支。乐进率部第一个突进到城下,首先把东门攻破,杀进城里,袁军开始溃逃。
袁谭骑马在卫队的保护下逃出了南皮,倒霉的是,他一出城就遇到了负责堵截的曹军,而且偏偏是摩拳擦掌正要露一手的虎豹骑。
攻城不是骑兵的长项,曹纯率领虎豹骑在外围堵截溃逃的袁军,结果堵住了袁谭。虎豹骑上去一顿猛揍,袁谭及其卫队哪里是对手,被杀了个丢盔卸甲。也是虎豹骑过于生猛,打起来有点收不住,一个冲锋居然把袁谭杀死了,没有抓到活的。袁谭的主要谋士郭图在城里被活捉,被曹操下令处死。
曹操听到袁谭被杀的消息高兴坏了,大概在曹操看来此战结束后北方将再无大的战事。
南皮所在的渤海郡是袁氏父子经营多年的基地,他们影响这一地区长达十多年,曹操攻占渤海郡,需要尽快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保证这一地区长治久安。
在南皮驻军后曹操以司空和冀州牧的身份颁布了一系列命令,恢复冀州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整顿社会秩序。这些命令包括《蠲河北租赋令》《抑兼并令》《赦袁氏同恶令》《整齐风俗令》等,其中在《蠲河北租赋令》中曹操下令免除冀州刺史部建安九年(204)全年的田租和赋税,以恢复和发展生产,这道命令的颁布,受到了百姓的拥护。
袁绍统治冀州刺史部期间,政治和军事上依靠豪强地主,使得这些人的政治和经济势力迅速膨胀。长期以来,曹操一直在思考东汉政权在机制上的弊端,他认为豪强势力发展太快是造成政权衰弱的主要原因,所以对如何抑制豪强势力的问题十分关注。曹操认为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即使得到政权也不会稳固,在关键时候会被豪强势力所左右。
基于这些长期的思考和对现实情况的分析,曹操颁布了《抑兼并令》,他强调一个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任由贫富差距拉大,必然会带来严重后果。他说,像审配这样的家族,不仅经济实力很强大,而且成为窝藏罪犯的据点,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老百姓怎么能拥护这样的政权?
曹操借民意向豪强势力开刀是经过深思远虑的,他不愿意在自己统治的地区有豪门经济继而出现豪门政治。作为抑制豪门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抑兼并令》中他明确规定,每亩地收租的标准是4升,每户另收2匹绢、2斤丝,除此之外一律不再收取其他赋税。他要求各郡县要严格检查,看看有没有豪强地主搭顺车额外收取其他税费的现象,同时禁止弱势群体替那些豪强交赋税。
攻占南皮后,冀州刺史部全境成为曹操控制地区,那些曾在袁氏政权及军队里任职的各级官员,有的仍旧被录用,有的则心怀不安,害怕有朝一日会被清算。针对这种情况,曹操在南皮颁布了《赦袁氏同恶令》,明确表示跟袁氏做过坏事的人,允许他们改恶从善。
袁氏政权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部结党营私、钩心斗角很严重,这种风气由社会上层传达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不良风气。在过去的袁绍控制地区,不仅官员、豪强们操纵舆论、排斥异己、颠倒黑白,而且在一般老百姓里也存在是非不分、缺乏社会正义感、歪门邪道盛行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曹操在南皮又下达了《整齐风俗令》,从整顿社会风气入手,恢复社会秩序。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很快使冀州的社会面貌得到改观,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在此期间,幽州刺史部的局势也发生了新变化,袁熙的部将焦触和张南看到袁氏集团即将覆灭,于是发动兵变,将袁熙、袁尚赶出了幽州刺史部,二袁只得投奔辽西的乌桓首领蹋顿。蹋顿以前娶了袁家的姑娘为妻,跟袁家有姻亲关系,如今在辽西一带势力很大。
焦触自称幽州刺史,率全州各郡县长官归降曹操。曹操大为高兴,幽州不战而胜,省去了远征的麻烦,他以朝廷的名义承认焦触为幽州刺史,将焦触、张南都封为列侯。
但是没多久,幽州刺史部涿郡人赵犊、霍奴起兵,杀死了刺史焦触以及涿郡太守,在袁熙、袁尚的鼓动下,蹋顿也趁机出动,在幽州刺史部渔阳郡北部的犷平一带进攻鲜于辅。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率主力离开了南皮,进军幽州刺史部,此次北征比较顺利,在涿郡斩杀了赵犊、霍奴,曹操随即率军渡过潞河救援犷平。蹋顿所部未做抵抗,撤到了塞外,曹操于是率军回师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