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出乎预料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武林中文网 www.wlz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崇祯六年的春节,朝廷得到的好消息的还是有一些的,登莱的战斗依旧在进行,朝廷大军收复了登州,正在围攻莱州,应该说拿下莱州的时间不会太长了,当然,最令朝廷震撼的消息,还是闯王高迎祥被延绥巡抚郑勋睿斩杀,麾下一万五千流寇,几乎被全部歼灭。
流寇的气焰,可以说是遭遇到沉重的打击,郑勋睿的强悍,由此可见,要知道这位年轻的延绥巡抚,不过十九岁的年纪。
朝中有人建议,让郑勋睿全面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也就是让郑勋睿出任新设立的五省总督,如今的流寇,势力已经侵袭到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等地方,郑勋睿可以统领这些地方的兵力,全力剿灭流寇。
不过这个提议,遭遇到了否决,至于为什么遭遇到否决,没有人知道具体的情况,而且牵涉到郑勋睿的相关奏折,全部都被扣下了,没有了任何的音讯。
但是另外一件事情,引起了朝中文武大臣的注意,左谕德文震孟,得到了火箭式的提拔,出任了礼部左侍郎,兼任东阁大学士,敕封太子少保,参赞机务,这就是成为朝中内阁辅臣了。要知道从六品的官员,直接提拔为正二品的朝廷大员,这样的速度,在朝中是非常少见的,众人当然明白,这里面包含有郑勋睿的功劳。
文震孟成为内阁辅臣,是徐光启竭力推荐的,徐光启的身体已经很差了,但是在听说郑勋睿斩杀了流寇高迎祥之后,竟然起身要求家人摆宴祝贺。
郑勋睿是徐光启的学生,文震孟是郑勋睿娘子的爷爷,这样的关系,的确不一般,徐光启尽管身体很差,但依旧是内阁次辅,依旧深的皇上的信任,文震孟进入内阁,成为众人瞩目的人物,有了不一般的权力,两人若是在内阁联合起来,绝不是小力量。
朝廷里面的事情让人看不懂了,既然郑勋睿有着如此不一般的能力,为什么不能够得到重用,负责剿灭流寇,或者是负责辽东的事宜,没有重用郑勋睿,却火箭式的提拔了文震孟,这显然是对郑勋睿的认可。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的时候,抱病来到乾清宫的徐光启,得到了皇上单独的召见。
“徐爱卿,最近身体如何了。”
“臣感谢皇上的关心,最近一段时间,感觉略好了一些,能够吃下不少饭了。”
“如此朕就放心了,徐爱卿一定要保重身体,朕需要你的支持啊。”
“臣一定竭尽全力,臣推举的文大人,是可堪重用的,皇上可以放心使用。”
“不说文爱卿的事情了,朕最近收到的奏折不少了,很多都是举荐延绥巡抚郑勋睿的,朕一直都有些犹豫,郑勋睿太年轻了,十九岁的年纪,若是承担剿灭流寇的重任,是不是能够承受,此事不能够有失误,这流寇的肆掠,甚至比登莱兵变还要麻烦啊。”
“臣的建议,是让郑勋睿继续留在延绥,等候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方可启用,郑勋睿到延安府出任知府不过一年时间,出任延绥巡抚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调整过于的频繁,每次的调整,都需要时间适应,适应的时间太长,恐对做事情是不利的,剿灭流寇是朝廷的大事,还是任命老成持重的人选好一些的。”
“朕知道了,徐爱卿提议建立五省总督之职,是否推荐一个人选。”
“臣提议建立五省总督之职,主要是考虑到大军剿灭流寇的兵力有些分散,陕西、山西等地剿灭流寇的事宜,三边总督洪承畴大人负责,剿灭流寇是有力的,可是流寇分散兵力,进入到河南、湖广和四川等地之后,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这些地方各自为战,导致流寇有了回旋的余地,臣估计流寇下一步的重点方向,是河南,故而建立五省总督之职,就是要协调各省的兵力,统一剿灭流寇。”
说到这里,徐光启微微喘气。
“徐爱卿不用着急,慢慢说就是了。”
“朝中有人举荐洪承畴大人出任五省总督,臣以为不妥,洪大人就任三边总督以来,剿灭流寇是有力的,他熟悉陕西和山西等地的情况,此刻调整,恐怕陕西和山西的防御力量空虚,流寇趁虚而入,至于说郑勋睿,臣刚才已经说过了,不宜出任五省总督之职,五省总督府设立在河南,臣思考了许久,推荐右佥都御史陈奇瑜出任五省总督,陈大人曾经担任陕西布政使,多次剿灭流寇,对流寇的情况是熟悉的,而且在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也立下了一些功劳,出任五省总督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徐光启的脸色愈发的苍白了。
看到这样的情形,皇上不再追问,在他看来,总兵曹文诏是不错的,可惜曹文诏是武将,不可能出任文官之职,五省总督必须由文官来担任,徐光启推荐的陈奇瑜,还是不错的,曾经在陕西和流寇作战,多次取得胜利。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他必须要征询徐光启的意见。
“刘泽清出任榆林总兵,协助郑勋睿管辖榆林边镇事宜,朕以为责任重大,应该要派遣监军前往,以前榆林边镇,因为饥荒,破败不堪,朕很是担忧,如今情况不一样了。”
徐光启的神色迅速暗淡下来,皇上还是信不过任何的一个大臣。
郑勋睿在来信之中,专门提到了监军的事宜,认为榆林边镇,不适合派遣监军,一来榆林边镇尚在复原的过程之中,力量其实是孱弱的,二来监军到榆林边镇,需要熟悉情况,而且还要统管大军,如此关系不好协调,中间可能生出事端,第三个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郑家军已经编入榆林边镇行列,监军若是插手郑家军的事宜,肯定会引发矛盾的。
徐光启知道郑勋睿的意思,就是不想朝廷过多的插手,免得榆林边镇刚刚出现的好的苗头,在很短时间之内就不存在了,可惜郑勋睿不明白帝心,皇上对崛起的榆林边镇,怎么可能放心,不派遣监军,那就时时刻刻都要猜忌的。
监军的祸害,徐光启完全知道,不过这牵涉到皇上的底线,他不会直接反对的。
徐光启的神色,皇上注意到了。
“徐爱卿是不是反对此事,尽管说就是了。”
“臣倒不是反对,而是觉得此事可以缓一缓,榆林边镇、延安府和庆阳府等地,多年遭遇饥荒,绝大部分流寇都是出自于这些地方的,如今郑勋睿努力恢复延绥各地的稳定,事情一定是很多的,而且是以民事为主,如此的情况之下,派遣监军的时间早了一些,去年郑勋睿写来奏折,表明榆林边镇只有边军三万人,和之前的十五万人差距很大,目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招募边军,稳定军户,防止有人因为生活所迫投靠流寇,或者是哗变,榆林边镇三万边军,大大减轻了朝廷的压力,郑勋睿能够如实禀报,就是有了应对之策,如此的情况之下,还是看看效果究竟如何。”
“徐爱卿言之有理,此事朕再考虑考虑。”
徐光启离开之后,皇上的眼睛里面射出了一丝寒芒。
郑勋睿麾下的郑家军,他还是有些担忧的,虽说人数不多,还不到万人,但毕竟是一支强悍的军队,四次打败流寇,而且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郑勋睿还在草原购买了大量的战马,这些都是扩充军队的意思。
不过皇上也不会随便就猜忌和动手,毕竟朝廷强悍的军队不多了,除开关宁铁骑,就要算郑家军了,其余的军队,战斗力不能够和这两支大军比较的。
之所以想着派遣监军到榆林边镇,就是要控制军队的,但是徐光启说的也是有道理的,要是管控过于了,导致大军的战斗力下降,甚至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得不偿失了,毕竟辽东和流寇的压力是巨大的,朝廷是需要强悍军队的。
至于说陈奇瑜出任五省总督的事宜,应该说是可行的,徐光启老谋深算,推荐的人选不会很差,而且内阁首辅周延儒也推荐过陈奇瑜。
慢慢站起身来,在周围踱步,皇上的脸色变化很大,好像是在思考什么重大的事情,过了好久,他才站住了。
司礼监太监王承恩已经进入乾清宫了。
“王承恩,司礼监拟旨,延绥巡抚郑勋睿冰清玉洁,建立功勋,斩杀流寇高迎祥、神一魁、张存孟和王自用等人,应予嘉奖,不过其年轻,应继续磨砺,为表示奖励,赐其父母进入京城居住。。。”
圣旨很快到了江宁县,邸报也到了延绥镇。
郑福贵和马氏、孙氏异常高兴,能够被皇上下旨到京城居住,那是巨大的荣耀,求之不得的,有几个人能够得到这样的圣旨,这都是因为郑勋睿建立了功勋,得到朝廷的嘉奖,只不过郑福贵有些发愁,那就是玉蜀黍和甘薯种子的事宜,思来想去,他决定让郑凯华回家,将家里的事情交给郑凯华办理。
崇祯六年的春节,朝廷得到的好消息的还是有一些的,登莱的战斗依旧在进行,朝廷大军收复了登州,正在围攻莱州,应该说拿下莱州的时间不会太长了,当然,最令朝廷震撼的消息,还是闯王高迎祥被延绥巡抚郑勋睿斩杀,麾下一万五千流寇,几乎被全部歼灭。
流寇的气焰,可以说是遭遇到沉重的打击,郑勋睿的强悍,由此可见,要知道这位年轻的延绥巡抚,不过十九岁的年纪。
朝中有人建议,让郑勋睿全面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也就是让郑勋睿出任新设立的五省总督,如今的流寇,势力已经侵袭到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等地方,郑勋睿可以统领这些地方的兵力,全力剿灭流寇。
不过这个提议,遭遇到了否决,至于为什么遭遇到否决,没有人知道具体的情况,而且牵涉到郑勋睿的相关奏折,全部都被扣下了,没有了任何的音讯。
但是另外一件事情,引起了朝中文武大臣的注意,左谕德文震孟,得到了火箭式的提拔,出任了礼部左侍郎,兼任东阁大学士,敕封太子少保,参赞机务,这就是成为朝中内阁辅臣了。要知道从六品的官员,直接提拔为正二品的朝廷大员,这样的速度,在朝中是非常少见的,众人当然明白,这里面包含有郑勋睿的功劳。
文震孟成为内阁辅臣,是徐光启竭力推荐的,徐光启的身体已经很差了,但是在听说郑勋睿斩杀了流寇高迎祥之后,竟然起身要求家人摆宴祝贺。
郑勋睿是徐光启的学生,文震孟是郑勋睿娘子的爷爷,这样的关系,的确不一般,徐光启尽管身体很差,但依旧是内阁次辅,依旧深的皇上的信任,文震孟进入内阁,成为众人瞩目的人物,有了不一般的权力,两人若是在内阁联合起来,绝不是小力量。
朝廷里面的事情让人看不懂了,既然郑勋睿有着如此不一般的能力,为什么不能够得到重用,负责剿灭流寇,或者是负责辽东的事宜,没有重用郑勋睿,却火箭式的提拔了文震孟,这显然是对郑勋睿的认可。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的时候,抱病来到乾清宫的徐光启,得到了皇上单独的召见。
“徐爱卿,最近身体如何了。”
“臣感谢皇上的关心,最近一段时间,感觉略好了一些,能够吃下不少饭了。”
“如此朕就放心了,徐爱卿一定要保重身体,朕需要你的支持啊。”
“臣一定竭尽全力,臣推举的文大人,是可堪重用的,皇上可以放心使用。”
“不说文爱卿的事情了,朕最近收到的奏折不少了,很多都是举荐延绥巡抚郑勋睿的,朕一直都有些犹豫,郑勋睿太年轻了,十九岁的年纪,若是承担剿灭流寇的重任,是不是能够承受,此事不能够有失误,这流寇的肆掠,甚至比登莱兵变还要麻烦啊。”
“臣的建议,是让郑勋睿继续留在延绥,等候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方可启用,郑勋睿到延安府出任知府不过一年时间,出任延绥巡抚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调整过于的频繁,每次的调整,都需要时间适应,适应的时间太长,恐对做事情是不利的,剿灭流寇是朝廷的大事,还是任命老成持重的人选好一些的。”
“朕知道了,徐爱卿提议建立五省总督之职,是否推荐一个人选。”
“臣提议建立五省总督之职,主要是考虑到大军剿灭流寇的兵力有些分散,陕西、山西等地剿灭流寇的事宜,三边总督洪承畴大人负责,剿灭流寇是有力的,可是流寇分散兵力,进入到河南、湖广和四川等地之后,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这些地方各自为战,导致流寇有了回旋的余地,臣估计流寇下一步的重点方向,是河南,故而建立五省总督之职,就是要协调各省的兵力,统一剿灭流寇。”
说到这里,徐光启微微喘气。
“徐爱卿不用着急,慢慢说就是了。”
“朝中有人举荐洪承畴大人出任五省总督,臣以为不妥,洪大人就任三边总督以来,剿灭流寇是有力的,他熟悉陕西和山西等地的情况,此刻调整,恐怕陕西和山西的防御力量空虚,流寇趁虚而入,至于说郑勋睿,臣刚才已经说过了,不宜出任五省总督之职,五省总督府设立在河南,臣思考了许久,推荐右佥都御史陈奇瑜出任五省总督,陈大人曾经担任陕西布政使,多次剿灭流寇,对流寇的情况是熟悉的,而且在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也立下了一些功劳,出任五省总督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徐光启的脸色愈发的苍白了。
看到这样的情形,皇上不再追问,在他看来,总兵曹文诏是不错的,可惜曹文诏是武将,不可能出任文官之职,五省总督必须由文官来担任,徐光启推荐的陈奇瑜,还是不错的,曾经在陕西和流寇作战,多次取得胜利。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他必须要征询徐光启的意见。
“刘泽清出任榆林总兵,协助郑勋睿管辖榆林边镇事宜,朕以为责任重大,应该要派遣监军前往,以前榆林边镇,因为饥荒,破败不堪,朕很是担忧,如今情况不一样了。”
徐光启的神色迅速暗淡下来,皇上还是信不过任何的一个大臣。
郑勋睿在来信之中,专门提到了监军的事宜,认为榆林边镇,不适合派遣监军,一来榆林边镇尚在复原的过程之中,力量其实是孱弱的,二来监军到榆林边镇,需要熟悉情况,而且还要统管大军,如此关系不好协调,中间可能生出事端,第三个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郑家军已经编入榆林边镇行列,监军若是插手郑家军的事宜,肯定会引发矛盾的。
徐光启知道郑勋睿的意思,就是不想朝廷过多的插手,免得榆林边镇刚刚出现的好的苗头,在很短时间之内就不存在了,可惜郑勋睿不明白帝心,皇上对崛起的榆林边镇,怎么可能放心,不派遣监军,那就时时刻刻都要猜忌的。
监军的祸害,徐光启完全知道,不过这牵涉到皇上的底线,他不会直接反对的。
徐光启的神色,皇上注意到了。
“徐爱卿是不是反对此事,尽管说就是了。”
“臣倒不是反对,而是觉得此事可以缓一缓,榆林边镇、延安府和庆阳府等地,多年遭遇饥荒,绝大部分流寇都是出自于这些地方的,如今郑勋睿努力恢复延绥各地的稳定,事情一定是很多的,而且是以民事为主,如此的情况之下,派遣监军的时间早了一些,去年郑勋睿写来奏折,表明榆林边镇只有边军三万人,和之前的十五万人差距很大,目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招募边军,稳定军户,防止有人因为生活所迫投靠流寇,或者是哗变,榆林边镇三万边军,大大减轻了朝廷的压力,郑勋睿能够如实禀报,就是有了应对之策,如此的情况之下,还是看看效果究竟如何。”
“徐爱卿言之有理,此事朕再考虑考虑。”
徐光启离开之后,皇上的眼睛里面射出了一丝寒芒。
郑勋睿麾下的郑家军,他还是有些担忧的,虽说人数不多,还不到万人,但毕竟是一支强悍的军队,四次打败流寇,而且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郑勋睿还在草原购买了大量的战马,这些都是扩充军队的意思。
不过皇上也不会随便就猜忌和动手,毕竟朝廷强悍的军队不多了,除开关宁铁骑,就要算郑家军了,其余的军队,战斗力不能够和这两支大军比较的。
之所以想着派遣监军到榆林边镇,就是要控制军队的,但是徐光启说的也是有道理的,要是管控过于了,导致大军的战斗力下降,甚至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得不偿失了,毕竟辽东和流寇的压力是巨大的,朝廷是需要强悍军队的。
至于说陈奇瑜出任五省总督的事宜,应该说是可行的,徐光启老谋深算,推荐的人选不会很差,而且内阁首辅周延儒也推荐过陈奇瑜。
慢慢站起身来,在周围踱步,皇上的脸色变化很大,好像是在思考什么重大的事情,过了好久,他才站住了。
司礼监太监王承恩已经进入乾清宫了。
“王承恩,司礼监拟旨,延绥巡抚郑勋睿冰清玉洁,建立功勋,斩杀流寇高迎祥、神一魁、张存孟和王自用等人,应予嘉奖,不过其年轻,应继续磨砺,为表示奖励,赐其父母进入京城居住。。。”
圣旨很快到了江宁县,邸报也到了延绥镇。
郑福贵和马氏、孙氏异常高兴,能够被皇上下旨到京城居住,那是巨大的荣耀,求之不得的,有几个人能够得到这样的圣旨,这都是因为郑勋睿建立了功勋,得到朝廷的嘉奖,只不过郑福贵有些发愁,那就是玉蜀黍和甘薯种子的事宜,思来想去,他决定让郑凯华回家,将家里的事情交给郑凯华办理。